书犹药也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意思是什么
(1)、现在,我们想征集关于同学们读书的故事或者感悟。你可以在留言区留言分享自己读书的小思绪,更可以将这些想法整理成文,欢迎同学们直接在后台进行投稿,将有丰厚稿费等你来拿哦!
(2)、他全部精力用在校书于天禄阁(皇家图书馆),担任经、传、诗、赋方面的“总编辑”,花了20多年工夫,把百年间堆积如山的宫廷藏书重加整理,勘校了《战国策》,编著了《新序》、《说苑》、《烈女传》、《洪范五行传》等,后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也是从刘向的《世说》等书中脱胎而来的。
(3)、读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健康的慢生活方式。
(4)、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郑燮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提到“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书籍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作家智慧的结晶,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和时间里,又怎能“一览而尽”呢?有选择的阅读,也就是冰心说的“读好书”。我们在阅读书籍的过程,首先选书要和自己的切身需要有关;再者,要选择和自己水平相关,难易适中的书籍。每本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难易程度不一致,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般来说,目录能够高度概括出一本书的精要,你可以通过目录判断是否适合你。后可以参考各类网站的书单推荐和各大电商网站畅销书榜单和排行榜。
(5)、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后来他又为”校课既繁、所治专门”的青年学生精简此书目,开列出《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6)、《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7)、总有人借口“忙”而不读书,实则这些人闲下来也不会读书。只有忙碌没了文化,会连本带利都输掉。
(8)、如有以捐现金形式,必须指定专门人员购买相关书籍;
(9)、明德书院简介:明德书院于2017年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塘塭自然村发起,旨在为乡村中小学生提供与城市青少年无差别的阅读机会与环境,是以“填平城乡青少年之间的知识结构鸿沟”为目标的公益项目。一年来,凝聚发起人和参与者心血的明德项目茁壮成长,并已促成数十家书院在不同的乡镇落地生根。目前,大多数明德书院的书籍,都是由城里孩子们从已阅读过的书籍中精选并捐赠,是孩子们为孩子们所挑选的适合阅读的书,是城市小伙伴们向乡村同龄人分享的美好阅读机会,从宇宙的起源到世界的运转、从生命的诞生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数学的奥秘到诗歌的美好……应有尽有。书院将不定期邀请博士、专家开展公益讲座。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活跃思维、开阔视野,为孩子们点燃梦想,指引方向。
(10)、茶道与居室的结合,造就禅意美学家居空间愿有间茶室,消磨时光。灵璧石小园玩古
(11)、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反对宦官弘恭、石显,坐罪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出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世称刘中垒。建平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12)、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13)、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14)、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1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文学家。1902年留学日本,初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校。作品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著名。
(16)、十宗罪:中国十大恐怖凶杀案|蜘蛛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17)、本次募书文的作者,也来自医学领域,让我们听听他成长、求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医者仁心”再次涌现,希望他秉承塔山精神(明德、勤学、善行、远志),融通医学与人生,造福社会。
(18)、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培根也认为,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良——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良一样。自古未有完人,尤其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感染了一些“病症”:迷茫、浮躁、懒惰、固执等等。在我看来,读书恰恰是一剂对症良方。
(19)、四书书经(即尚书)礼记/戴圣老子/老子易经诗经庄子/庄子韩非子/韩非史记/司马迁后汉书/范晔荀子/荀子战国策左传/左丘明墨子/墨子汉书/班固三国志/陈寿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李太白全集/李白韩昌黎集/韩愈白香山集/白居易文选/萧统杜工部集/杜甫柳河东集/柳宗元
(20)、书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总结,是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的记载体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作者
(1)、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
(2)、除了善良,我不承认世上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那些心存善良的人是先、容易觉醒的,因为他们怜悯苦难、同情弱者,当了解到这些苦难的根本时,就会痛恨制造苦难的源头。而冷漠无情者恰恰相反,他们无视公平正义,愚蒙无知……
(3)、这本书表达了对生命虔诚的敬畏与尊重,处于迷茫期的人看后,也许就会拥有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边云卷云舒的豁达,也更能体会到“生亦欣然、死亦无憾”的崇高精神境界。
(4)、余华先生用朴实冷静的笔触将中国上世纪中期的各种历史变革聚焦为事件安排进一个人的一生,塑造出一位与苦难共生、与命运共存的英雄形象。读罢这本书,读者将久久沉浸在生活残酷的戏剧性与名为人的个体所具有的活下去的本能之间的冲突所带来的震撼中。
(5)、读书可治懒惰。当下懒病之盛行,甚至催生了“懒癌”这样的流行词。懒的一个表现是拖延,起床要磨蹭半天、工作等到后期限。凡事都“明日复明日”,再大的雄心壮志和宏伟计划也被拖延消磨殆尽。
(6)、《奥兰多》,来自早期女权主义作家伍尔夫。它是夸张的,是浪漫的,但也同样带有现实的自传色彩。它以一个贵族少年从男性转变为女性的故事,深刻地讨论了写作的时代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于性别对立的讽刺与抨击,强调两性包容,对当今时代的平权与性别议题的讨论,依旧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深远意义。
(7)、 有人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下面分享一个关于他的读书的开心小故事。
(8)、《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情意相通,在独处的时候接纳自己。
(9)、读书首先要静下心来,不然就读不下去,而且随着书页的翻动,它又能够培养专注力。阅读短期内无法带来功利的效果,看似一件无用之事,但只要发自内心,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作用必能慢慢体现。
(10)、三到法: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11)、你有多久没安下心来,完完整整翻阅过一本书了?
(12)、出处:西汉·刘向的《说苑》,刘向是位大学者,他出身名门,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当过很接近皇帝的辅政官僚,但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不是做官,而是当编辑,读书。
(13)、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 ——选自《政理35》
(14)、 一直钟情余秋雨老师的话: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得远了,这个理由渐渐退去,前一段路程了后一段的理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久以来,文化被禁锢在象牙塔式的囚笼里了。旅行本义,就是文化交流,文明碰撞,旅行连接世界。旅者喜出发,文化喜出发。
(15)、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选自《谈丛80》
(16)、目前,前15家明德书院已开张服务小朋友,16-36号共21家已择地开始装修布置,均具备接收书籍条件。
(17)、《说苑》中告诉我们读书与医愚是有很大关系的,一旦人产生了心理问题,那么多读书就可以让人心胸豁达,让人的大脑时刻保持活跃状态,甚至能延缓衰老、预防痴呆,这岂不是读书可以治愚。
(18)、拿起书本吧,无论是大家经典还是怡情小品,无论是经管法还是文史哲,都可一读。手不释卷地去体会那种“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的读书之乐,种种“愚病”自然也就不药而愈。
(19)、读书能够让我们在深切了解这个社会的现实的同时,还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奋进的心态。
(20)、恭以敬,可以摄勇;宽以正,可以容众;恭以洁,可以亲上。——选自《政理29》
3、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作文800
(1)、《稀缺》是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推崇的行为经济学著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过度的稀缺又会导致人的非理性,从而进一步加剧这种稀缺。这本书会让忙碌的人警醒,贫穷的人振作。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有容乃大,命由己造!
(2)、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3)、由正规出版社出版,适合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为主;
(4)、刘向在说苑中把读书形象地比作一味良药,能调节愚蠢和迷惑。刘向不光靠嘴上说读书重要,他一生也读过无数文章,曾经为宣帝献赋颂数十篇,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
(5)、赵壹说书法是“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张怀瓘的“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刘熙载的“写字者,写志也”等观点,无不强调书法的文化性。于当下的每一个书者来说,既要遵循书法艺术的本体语言与发展规律,又要秉承书法艺术的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在经典的追求中、自我的塑造中能够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何以能做到?唯有读书,而且要善读书,因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6)、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强自信。找个安静的书屋,捧一本喜欢的书安安静静地品读,内心充实而满足。可以让你拥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信心。让你不为喧嚣繁杂的世事所干扰,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喜忧。通过在笔墨书香中体验共鸣和感动,解脱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惧、寂寞、悲哀,使胸中的积郁释然超脱,达到淡泊宁静、自信从容的心理和谐状态。
(7)、读白夜行,始于偶然陷于情感,东野圭吾对白夜行的每一章节都细腻刻画,它朴素却不断的叩击灵魂,像一个深渊一样不断的吸引你继续读下去,更重要的是当你回过头来阅读的时候发现前面的细节已经预知了后面的结局,恍然一悟中惊叹东野圭吾的文笔。
(8)、中国风水好的10大城市,有你的家乡吗?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寻一方庭院,烹茶熏香有个小院,不胜欢喜审美|是一种自觉只有慢,才能发现生活的美。造一雅室,以养闲情。清赏,案上云烟有间书房,闲居独处。人在有闲的时候,才像是个人中国的四合院,才是真正的豪宅!一事精致,足以动人
(9)、道以优游故能化,德以纯厚故能豪。——选自《谈丛34》
(10)、陈芝涛,1996年生,江西广丰五都镇塔山村人。2018年7月毕业于南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硕士就读于浙江大学外科学专业。
(11)、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选自《谈丛69》
(12)、不止一次读《行者无疆》,每一次的感受也大不一样,而收获则在一点点壮大。浅尝辄止,是读不出内涵的。用心揭去文化、景致、思想示出的“非诚勿扰”,里面竟别有洞天,冒出一丝丝灵光,受益终生。
(13)、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14)、“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非暴力沟通能够:
(15)、读书要有甄别能力,因为现在读物不可胜数,在有限的生命中想要博览群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要选些精粹文章来读,或者是挑一些对自己帮助大的某方面文章来读,从而弥补心理上、情感上、智谋上的缺失或不足。
(16)、谈及明代的皇帝,不论是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洪武大帝),奉天靖难的朱棣(永乐大帝),背负荒淫无道骂名的朱厚照(正德皇帝),到十余年不上早朝的朱厚熜(嘉靖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以及后频下“罪己诏”的朱(崇祯皇帝),他们每一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作者的刻画,让我们与这些帝王们的距离近了一大步。
(1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选自《谈丛71》
(18)、《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这本书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19)、由于书中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
(20)、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选自《谈丛34》
4、书犹药也的全诗
(1)、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对漫漫前程抱着一份激动的希望,以为奇迹就在前方。然而,人生只是一个个梦想不断破灭的过程。而当我们走出所有曲折的日子时才发现,真正的美好与神奇,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背后。——史铁生《我与地坛》
(2)、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3)、当今岁月为什么如此甚好,是因为我们甘拜历史为师,沐雨前行,开拓创新
(4)、言恭达先生以为:“五分读书、三分习书、二分写作是从事书艺创作的合理结构”,这可以说是他多年从事书法艺术的实践心得和经验之谈,于当下的学书者不无裨益。
(5)、《诗经》里有这样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初读到这句话时,认为含义很简单:人们不是没有良好的初心,但很少有人能够有很好的结局。人们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往往热情高涨,随着时光流逝,激情开始降温,后事情不是草草收场就是不了了之。作为一名准医生的我,本职就是救死扶伤,缓解病人的痛苦。但就是这一份职业让我常常体味人生百态:面对临终患者,每当给病人家属下病危通知书时,深感自己的无力;在与病人以及家属沟通时,难免存在障碍,家属的不理解;病人对死亡的抵触,时而让我恍惚,迷惑自己的追求,我的内心在挣扎,突然有一种我行走在一片雾气皑皑、朦胧陌生的冰原上,似乎一不留神,就要跌下万丈深渊。我也会有无所事事、无处安放的情绪;但在一个凌晨,我在医院值夜班随手翻看一本书时,飘飘荡荡出来一张不再光鲜亮丽的书签,赫然林立着这个醒目却又稚嫩的字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大梦初醒”,原来走着走着,我几乎忘记了初的来路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力所能及的救死扶伤。
(6)、意思是:书就好像药,可以治病,善于读书就可以医治愚蠢,使人变聪明。
(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意思是书就像药一样,善读就可以治病。事实上,读书确有“防病”和“治病”的。
(8)、读书可治固执。固执即过分地相信并坚持己见,鲜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勿固、勿我”,倒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比较常见。固执更大的危害是以“我见”代替“众见”,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强加于人。固执的根源还是见识不够,越浅薄的人越固执,井底之蛙总认为天空就是那么一小块圆形。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见识和阅历越是增多,心胸反而越是豁达。阅历只能随着时间积累,见识却可以通过读书增长。书籍是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门,能够走过这扇门的人,自然知天地之广大、一己之渺小,愈发懂得谦冲自牧,固执和自以为是也就越来越少。
(9)、读书的人决定了你的初始点就高了许多许多,登泰山而览天下
(1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两句话出自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意思是说书就像药一样,善读能够调节愚蠢之病,还有预防的功效,这个比喻十分恰当。
(11)、1930年,鲁迅为许世瑛开列了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列书12种。
(12)、 读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正如饮食—何时吃、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才能达到高效的利用,有益于身体健康,是有科学的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读书之道,读书的基本方法。
(13)、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列子》、《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吉光片羽,尤为可贵。
(14)、读书可以使人的思想得到训练,气质得到改变,境界得到提升,进而对人的言行举止和处世方式都有益处,使得人生更加充实丰富。
(15)、有趣,是人性的高境界终救中国的一定是传统文化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100种绝美中国符号,太惊艳了,世界为之震愿得一庭院,只用来喝茶
(16)、文字:新媒体工作室方志伟梁维恩林毓英罗子晴黎玉蝉
(17)、一方面因为他们从书中汲取了更多健康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阅读让他们变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18)、刘向(前77年~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玄孙,阳城侯刘德的儿子,经学家刘歆的父亲,中国目录学鼻祖。
(19)、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20)、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选自《贵德3》
5、书犹药也下一句这首诗
(1)、《芒果街上的小屋》以儿童的视角描述,似一位少女的低语,将世间的一切光怪陆离从孩子的眼中过滤,弱化了沧桑沉重,在悲伤的基调中孕育着希望。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在夕阳的余晖下,所有的一切,包括绞刑架,都被怀旧的淡香所照亮。”
(2)、摊开书本,就是聆听古人之言,观看历史风云剧,与圣贤为友,与历史交融
(3)、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每当听到这首主题曲,总能让人有一种豪情顿生的快意。朦朦胧胧中,那个用一把剑,一壶酒走江湖的侠客——令狐冲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精品,也是我喜欢的小说。这本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真正体现了用冲突来表现人性,以人性来刻画人生,在表达思想上弘扬了一种冲虚淡泊、笑对名利的坦荡情怀。
(4)、知识宝藏就在那里,赶紧到学校图书馆挖掘吧!
(5)、如果用暴力的沟通方式解决眼前的问题,我们其实制造了新的问题。批评和指责使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变得更有攻击性。这样,就长期而言,我们给自己增添了更多的麻烦。
(6)、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能够调节人身上的种种“愚病”。
(7)、你好,旧时光|八月长安作品|湖南文艺出版社
(8)、感恩在于行动|寒冬仲园献温暖,饮水思源常感恩
(9)、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10)、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说苑·政理卷七》
(11)、当我们在和一个人谈话,觉得受益非浅的时候,常说“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意思是:你读了一本好书,就能知道作者内心的想法,就像和他在交谈一样。不断的和这些高尚的人接触,我们就能感受到无数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心灵,并受其感染,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净化,从中受益。
(12)、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从大富大贵到一无所有,徐富贵的生命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这些人在带给他快乐,悲伤,愤怒之后都相继离他而去,在他的心中,活着的意志,成为了不能被剥夺的东西。青年时期,他是为了享乐而活,中年时期,他是为了家人而活,老年时期,他是正如他自己所说: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13)、来稿请附个人简介(100字内)、个人生活照。征稿邮箱:28182830@qq.com
(14)、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15)、于书者而言,临池不辍练技法是修炼内功,读书万卷则是外功。书者在修炼书内功的同时,也要致力于书外功,并将二者合理安排,和谐交合于书法的学习中。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推衍到书法学习中,岂不是“汝果欲学书,功夫在书外”?李瑞清《玉梅花盦·书断》:“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矣。”曼翁老在谈到“书外功夫”时,认为“学习书法、绘画、篆刻,首先要懂得好与坏、雅与俗。见到一幅古人或近人的作品,要能懂得好在何处、坏在何处,这就需要具有鉴赏能力。如何使自己有鉴赏能力?重在多读书,多见古人原作,多研究,这就叫做‘书外功夫’。”
(16)、圣王布德施惠,非求报于百姓;郊望褅尝,非求报于鬼神。 ——选自《贵德3》
(17)、以声铸梦,青春起航|仲园十大歌手决赛视频驾到!(留言区有晚会视频链接~)
(18)、英国人曾说,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19)、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时,尚不明白这简短几个字深刻的内涵;当我回首一个脚步一个印走过来的曾经,开始意识到原来我的潜意识一直在指引着我向“远方”前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作者精辟9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