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精辟121条

佛经的经典语录

1、佛经经典语录300句

(1)、读诵名句开启智慧觉悟无常生厌离心了知无我洞达人生万缘放下死尽偷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2)、6)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3)、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4)、20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

(5)、2若诸天人,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诵持大悲神咒,于现生中,一切所求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大悲心陀罗尼经》

(6)、1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第二十六章)--《佛说四十二章经》

(7)、1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谁当受骂。--《优波塞戒经》

(8)、3或见菩萨,而作比丘,独处闲静,乐诵经典。--《妙法莲华经》

(9)、但为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烦恼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心乐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境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诸根胜劣故,而行精进。--《大方广佛华严经》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11)、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2)、20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敌,虽见五欲,心不贪著。

(13)、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4)、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15)、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6)、1大众心谛信,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即入诸佛位。--《梵网经》

(1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8)、1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4

(19)、3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大乘起信论》

(20)、尔若魂销无把握,但想一误入地狱。尔若欲火难降伏,但想一犯遭冥戮。

2、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1)、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诸善根时,于恶众生不生疲厌,亦不误起弃舍之心。设满世间一切众生,悉不知恩,菩萨于彼,初无嫌恨,不生一念求反报心,但欲灭其无量苦恼,于诸世间,心如虚空,无所染著。--《大方广佛华严经》

(2)、生活就是禅,在匆忙中活出一份超越的智慧,在平凡去走出一条人生的轨迹,动也是好,静也是好,宠辱不惊。拿也好,放也好,去留无意。纷繁的喧闹中,活出一份内心的宁静、沉淀,或者是一份安详,让命运在平和中运转。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此安好。

(3)、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4)、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中峰国师

(5)、2若诸菩萨修行布施波罗密多,乃至静虑波罗密多,皆从般若波罗密多本母所生,而为根本。--《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6)、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7)、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8)、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25)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10)、凭栏而立,问鼎阁依崖而建,望江台则突兀横出,山风猎猎,高处不胜寒

(11)、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源自:《佛说华手经》

(1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3)、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14)、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15)、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释迦牟尼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16)、10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永明延寿禅师

(17)、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8)、2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大方广佛华严经》

(19)、比如说河南人说小房间,会这么说:glo儿。

(20)、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3、佛经的经典语录大全

(1)、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2一切即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六祖坛经》

(3)、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4)、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5)、1闻三恶苦,心生怖畏,身毛皆竖,涕泣横流,坚持斋戒,乃至小罪,不敢毁犯,当知是人,得解脱分法。(解脱品第四)--《优婆塞戒经》

(6)、武当千年来,记载在册的道士有十数万,可玄武天尊的雕塑才一尊,咱们啊,包括我在内,都是凡夫俗子,得许得别人犯错,许得自己犯错,莫要钻牛角尖,那就要活不快乐了。好不容易来世上走一遭,总闷着生气,你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也无趣,再说了,咱们是出世人,荣华富贵什么的,无非过眼云烟,道成瓦砾尽黄金,丹药炉中自有春,武当为我枕,我枕是武当,就够了。

(7)、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苦的来源基于此。

(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9)、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10)、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1)、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2)、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法师品第十)--《妙法莲花经》

(13)、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14)、23好丑现前,心安如海,妄想都尽,无诸逼迫。出缠离障,永舍苦源,名入涅磐。

(15)、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6)、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大方广佛华严经》

(17)、一切圆满尽无馀,利乐一切众生界。--《大方广佛严经》

(1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9)、归元性无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20)、3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法句经》

4、佛经经典短句

(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2)、今天大般若宗书院分享401句佛教经典名句下篇。

(3)、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4)、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5)、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不欲人淫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6)、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彻悟禅师

(7)、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8)、2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无量寿佛经》

(9)、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四十二章经》

(10)、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1)、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2)、2)关键词回复(回复以下关键词可得对应文章):

(13)、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4)、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5)、3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处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魔销总结)--《大佛顶首楞严经》

(16)、静下心读读佛经,可使心情舒畅,减少妄想,不失为一种内心修行的好方法。

(17)、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8)、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19)、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20)、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在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以上三句摘自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楞严经》。

5、佛经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1)、3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3)、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5)、6)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6)、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7)、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8)、8)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1)、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2)、4)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13)、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14)、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源自:《分别善恶报应经》

(15)、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6)、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17)、1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法句经》

(18)、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19)、2)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20)、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和敬行、质直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源自:《随念僧经》

(1)、2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八大人觉经》

(2)、3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菩萨行品第十一)--《维摩诘所说经》

(3)、27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4)、3想相为尘,识情为垢。--《大佛顶首楞严经》

(5)、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中论》

(6)、3念身不求无病。处世不求无难。究心不求无障。立行不求无魔。谋事不求易成。交情不求益我。于人不求顺适。施德不望求报。见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申明。--《念佛直指》

(7)、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8)、3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占察善恶业报经》

(9)、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10)、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11)、罚之不已令变畜,甚至永使堕水族。看此惨报我亦哭,叹人何苦迷粉髑。

(12)、20)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13)、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14)、放过自己,也是一种放生。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如果总是执着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圆平法师

(15)、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16)、1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普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大方广佛华严经》

(17)、3)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18)、20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具足毗梨耶波罗密。--《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19)、1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0)、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

(1)、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精辟12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