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相关诗句精辟139条

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古诗

1、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古诗词

(1)、猎猎(lièliè):形容风声或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北风猎猎

(2)、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且传觞。

(5)、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6)、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7)、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0)、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1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12)、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3)、今天是端午,我看到竹叶向着人,四季常青,我看见石榴花在眼前特别鲜艳。我不需要感叹自己旅途漂泊,因为我走的是一条有着无限希望的大道,那条路,就是像屈原一样,将爱国进行到底,这条路不会有尽头,也永远没有尽头,因为民族是存在和向前的。

(14)、萱草榴花,画堂昼永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

(15)、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6)、在南宋代诗人张孝祥笔下《点绛唇》中的端午则是这样的:

(1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8)、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19)、《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20)、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__陆游《乙卯重五诗》

2、端午节的风俗相关诗句

(1)、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2)、当暑(dāngshǔ)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zhù):指穿着。清,凉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5)、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6)、又逢一年一度端午节,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欢度这个夏季中重要的节日。不必理会依旧热销的粽子,这个端午,且先品一品传统文化的韵味吧。

(7)、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

(8)、大意: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9)、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1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4)、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5)、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释义: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

(17)、仍怜故乡水,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8)、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1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3、端午节风俗相关诗句

(1)、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2)、请关注抖音号6008206083(自带光芒37)竭诚为您服务!

(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____贝琼《已酉端午》

(4)、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唐王维《使至塞上》

(5)、该词的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6)、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7)、意内:指心里。称长短(chēngchángduǎn):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

(8)、翻译: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释义: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

(10)、葛(gé):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细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hánfēngruǎn),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

(1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2)、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13)、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15)、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1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7)、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8)、当然这样的诗歌读起来和看新闻联播也差不多,毕竟主旋律么,大体上都相似。元朝的舒頔有一首词小重山,开始非主流,写道

(19)、谁信骚魂干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谗龙怒。

(20)、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4、端午节风俗的诗句

(1)、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2)、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题临安邸》

(4)、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5)、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胡仲弓《端午》

(6)、《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7)、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8)、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9)、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10)、第二名:黄河是什么时候由江苏省入海变成从山东省入海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11)、赏析: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佳人来说,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佳人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佳人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1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3)、赏析:岸上人惊讶地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其实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锣鼓喧闹在清清的水流上。屈原的冤屈终究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忧愁。

(1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5)、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7)、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18)、 端午,是一曲“佳人相见一千年”生死相许凄美的爱情歌。端午节亦称浴兰节,《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每逢端午,古人采百草(中草药)、沐兰汤(用草药浸水沐浴)成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渔家傲》有“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的诗句。苏东坡献给王朝云的《浣溪沙·端午》词,透露了古人端午兰汤沐浴、腕绕五彩线、发鬓斜挂平安符的习俗,也留下了才情苏东坡在风情端午的绵绵情话,词云:“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才情苏东坡,36岁时与王朝云邂逅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上,惊艳于朝云才艺,传说留下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王朝云,字子霞,歌女出身,温婉可人、善解人意,苏东坡赞王朝云“敏而好义,忠敬若一”,是他情意相投的红颜知己。宋人费衮的《梁溪漫志》,留下东坡与朝云一段趣闻: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19)、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释义: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20)、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5、关于端午节风俗的古诗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部分内容来自网页,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5)、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7)、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黎民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

(8)、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9)、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10)、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11)、大意: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1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

(13)、《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4)、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5)、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作者从前总很湘江太远,无法亲自祭拜屈原,但是我在漂泊之中,看到了端午节和楚国一样的风俗。人们也在水边祭祀屈原,在国家败落的时候,也涌现了很多铁骨英雄。

(16)、《七律 端午》 (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17)、过去人们爱好在此日竞龙舟、斗百草,龙舟赛前有种种祭祀,求得护佑,祛病驱邪。现在他却因没有祭祀之物,连祈禳都做不到。过佳节而无菖蒲、青粽,诗人从这一日的缺食少物,想到的是自己屡试不第,至今身无余物,家徒四壁。寥落穷苦的生活,对应了平生不得志,观照端午日他人单纯的欢腾之情,不禁使他落泪。

(18)、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

(19)、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0)、诗人感叹世道的不公平,如此大的江水却洗不清爱国忠臣的冤情。

(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3)、老大逢场情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5)、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6)、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7)、诗中的端午节在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本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8)、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9)、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宋李清照《武陵春》

(1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南宋岳飞《满江红》

(1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释义: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2)、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13)、《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4)、赏析: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15)、赏析:都说众人作诗是纪念屈原,可是全都乐呵呵的是为什么。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福,试着向艾人求福吧!

(16)、释义: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17)、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19)、《端午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20)、过端阳节的时候,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而且买了雄黄酒,并且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债主找上门来,这首诗表现了贫困人民过端午的真实生活情况,幽默中带着一点苦涩。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3)、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4)、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5)、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6)、唐代诗人陈义在《菩萨蛮·包中香黍分边角》中描述了包粽子,佩戴五色丝线,挂菖蒲的小习俗:

(7)、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1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2)、宫衣(gōngyī):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诗应该是那时候写的。

(13)、此姓氏是“满洲八大姓”中的汉姓,这个姓氏和满洲有何渊源?

(14)、在南宋代诗人张孝祥笔下《点绛唇》中的端午则是这样的: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6)、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7)、赏析: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18)、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9)、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端午节的风俗相关诗句精辟13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