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高中精辟133条

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1、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探究

(1)、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5)、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7)、今人用普通话读宋词,感到有部分作品韵律不和谐,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具体原因可从韵和律两方面展开讨论。

(8)、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9)、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0)、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

(11)、“比喻”是为更形象生动(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2)、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二句)、颔联(四句)、颈联(六句)、尾联(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1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14)、”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5)、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16)、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1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8)、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19)、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20)、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2、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高中

(1)、以小见大是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

(2)、(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3)、六 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4)、赏析诗词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

(5)、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6)、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7)、(2)看到“前四句”三个字,我们首先要仔细阅读,然后分析前四句是什么句?根据阅读,前四句属于环境描写句。

(8)、(1)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9)、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

(10)、古诗文鉴赏,首先得认真读题,认认真真的读给出的诗词材料,反复读,看诗句的意境,品诗句的意蕴,看诗句的关键词,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两遍,摸索出诗句的创作意境。

(1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12)、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13)、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14)、(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5)、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个标题,就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重阳节,那我们就可以大致知道,这首诗是写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比如《江南春》这个标题,就告诉我们诗歌写的是江南春天的美丽;比如《送元二使安西》这个标题,就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写送别朋友的;还比如读到《咏柳》这个标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是赞美柳树的;读到《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个标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写景诗,是赞美雨后初晴湖上美景的;读到《忆江南》这个标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抒情诗,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之情的。古诗词的标题,就好像是古诗词的眼睛,它能传达给我们古诗词的许多内涵。

(1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18)、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19)、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20)、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大学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1)、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2)、(2)如果是插叙段落,要从插叙作用方面去答题。那么,古诗词里面的“某句作用”题,到底该如何做答呢?穆老师就用具体试题来展示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老穆支招古诗原题

(3)、如果能够正确地进行“以意逆志”,就可以不被诗歌表面的文字所迷惑,懂得诗歌的深层意蕴。如晚唐诗人秦韬玉写有《贫女》一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从表面文字看,说的完全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子难以嫁出的意思。但深入体味诗人之意,就可以知道作者完全是借贫女不嫁来倾诉心中的抑郁之意,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象和自身的沉沦下僚表示不满,正如元好问所说:“此韬玉伤时未遇,托贫女以自况也”(《唐诗鼓吹注解》)。

(4)、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5)、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6)、物象+感受(清新、凄冷、悲凉。。。。。。)

(7)、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9)、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10)、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11)、从文字符号入手在古诗词中,文字往往可以给人以直观的印象。这时就要求学生对待古诗词要仔细阅读,在文字上下一番功夫,不漏过标题、注释等任何一个可能带有提示信息的关键字词。整体去感知诗词,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主旨。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3)、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更多古代诗词鉴赏技巧可以到习古堂国学网学习。

(14)、(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15)、古诗词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考点有形象、语言、艺术技巧、情感态度。在江苏历年高考考题中,也并未出现该题型,至多是“赏析某句”题。我们都知道,在阅读理解中,某句或某段作用题,都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如果是后一段,还要从情感主题方面考虑。如果是特殊段落,还要特殊处理!

(16)、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17)、(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18)、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可见,巧用色彩对比,是古诗的一大特色。

(19)、(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20)、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研究论文

(1)、第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2)、“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释含义),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析内容),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表情感)。

(3)、(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5)、(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7)、(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9)、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0)、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很好,请作简要分析。

(11)、(1)比兴手法――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12)、古诗文赏析,还得要注意仔细审题,也就是看看问题的设置,看看作者到底想考什么内容,看清问题焦点,找到问题关键,把题读懂读熟,才有利于去做鉴赏。

(13)、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结合。

(14)、二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二句)、颔联(四句)、颈联(六句)、尾联(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15)、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16)、我们经常说要“知人论诗,知世论诗”,读古诗词,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生活背景、际遇和气质风格,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赏析古诗词。

(17)、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8)、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19)、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20)、知人论世与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有共通之处。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说:“一部文学作品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解释作品,是一种古老和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丹纳也在《艺术哲学》中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影响文学的三要素。可见“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方法能够从外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联系诗歌产生的背景和根源,结合诗人生平,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5、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思维导图

(1)、评价作品的诗词内容:评价是鉴赏的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2)、所谓意境,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情谊和诗中描绘的图景所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自身的想象。抓住诗歌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去补充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1)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前四句、作用。

(5)、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6)、上述四点既是诗词鉴赏的四种具体操作方式,又是诗词鉴赏展开的四个阶段。在实际鉴赏过程当中,这四个方面虽然存在着彼此交织共同展开的情况,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先认真通读全诗以求明了诗意,再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进而串解诗句并仔细分析字词,后统一综合来看全诗的风格及意境,四者依次展开逐步深入,也不失为一种鉴赏古典诗词的有效方法。

(7)、(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8)、同学们,家长们,你们答出来了吗?穆老师要揭晓答案啦!

(9)、注意明察考题暗示: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10)、(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1)、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1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回到古诗文赏析题,还要注意一个技巧,那就是做到思维发散,回答时,不要一直局限于诗句的词句,做这些题思维越发散越有利,因为能根据诗句内容联想到更多的知识。

(14)、(2)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15)、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6)、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的感受。

(17)、赏析诗词的语言:常用术语,“诗眼”,“炼句”。

(18)、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

(19)、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

(20)、(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

(1)、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2)、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3)、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4)、想写好初中古诗词赏析选择题,首先要读懂古诗词,其次要掌握做题技巧。

(5)、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6)、文学创作了有两种,一是记忆真实,二是积极情感。

(7)、语言特点:精炼、含蓄、简朴、清新、明快。

(8)、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9)、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10)、第情于景,情景交融,则为诗句中只有景物描述而没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只是在物象中寄寓了某种感情,至于以景衬情,则主要体现在乐景哀情的反衬上。

(11)、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13)、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14)、——边塞征战诗的鉴赏边塞诗赏析要注意: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1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16)、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

(17)、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

(18)、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19)、“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20)、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说理透彻、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委婉含蓄。

(1)、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3)、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4)、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5)、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6)、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好啦!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咱们闲言少叙,回到正题!

(9)、八 注意关注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九 注意明察暗示古诗鉴赏,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十 注意运用联想、想象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10)、三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写景诗:风花雪月,毋须多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11)、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12)、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13)、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高中精辟1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