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还是烩炙人口
1、脍炙人口指啥
(1)、(辨析)音同致误。“美轮美奂”语出《札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新屋落成,一批人前往祝贺,其中有位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郑玄作注时认为是“心讥其奢也”。轮,指轮囷,一种圆形的仓库建筑,其特点是高;奂,本义为大。“美轮美奂”的意思便是:“美哉,高啊!美哉,大啊!”后多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壮观和美丽。误“轮”为“仑”,在字面上无法和建筑物联系起来。
(2)、以上是“五胡乱华”时皇帝们的饮食,他们认为自己吃得很有创意。我认为是拾人牙慧,当然写做“拾易牙慧”更正确。说到这,忽然想起被齐桓公吃掉的孩子,大约在小白肚子里骂得正欢,不然“桓”字中间为何是日?
(3)、(出自):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4)、也只有这样尽心知命,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普及更多的知识。烤肉古语中叫“脍炙”,后人就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脍炙人口”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美味人人都爱吃,进而引申为好东西人人都称赞。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2 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素来脍炙人口。
(7)、“坐井观天”主角就是青蛙,阿骨打瞅着井里的宋徽宗垂涎欲滴。不过很快金国就遭到了报复。
(8)、(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9)、(辨析)音同形似致误。两字皆为形声字。“韧”从“韦”,“韦”指皮革,以坚韧为特征,成语有“韦编三绝”。“韧”便是柔软而坚固的意思。“轫”从车,指支住车轮不让它转动的木头。车子要启动,第一件事便是要搬掉这块木头,这便是“发轫”。后用来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字汇·车部》:“去韧轮动而车行,故凡初为则曰发轫。”
(10)、近义词:流脍人口,交口称誉,爱不释手,口碑载道
(11)、10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早已脍炙人口。
(12)、4他的生花妙笔与政治分析相得益彰,使他的文章脍炙人口。
(13)、明清饮食大致相同,菜单不赘言。说下清朝开国老大的吃。
(14)、近义词: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妇孺皆知、人人皆知。
(15)、14这部电影必定有其特色,否则为何能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16)、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元好问《摸鱼儿》
(17)、(例句)她(谢冰心)的《超人》、《繁星》、《春水》,当时早已脍炙人口。
(18)、先秦时代的宴会没什么东西可吃,厨师就开发新菜。齐桓公的御厨易牙狠,从原材料下工夫,丫把儿子炖成肉酱给恒公吃。故事很残忍,“虎毒不食子”之类的跟帖一大堆,但我怀疑杀掉的并非是易牙亲儿子。上古时代性解放,妇女经常被强奸,所以生下的第一个儿子一般杀掉或扔了,这风俗叫“弃子”。“弃”的甲骨文就是双手把容器里的孩子往外扔,“孟”更狠,画面是锅煮孩子。易牙很可能煮的是别人孩子。
(19)、出处: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五:“邹容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时脍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
(2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2、脍炙人口是啥意思
(1)、引证解释: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知道您颇喜欢精印本《引玉集》,大有‘爱不忍释’之概。”
(2)、(辨析)形似致误。己、已二字,一个不封口,一个半封口,另外还有一个“巳”字全封口,这三个字在字形上十分相近。“己”即自身,在现代汉语中,“自己”是一个常用词,“自已”却是一个文言结构,如果对“已”字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自已”是很容易写成“不能自己”的。《广韵·止韵》:“已,止也。”《三国志》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到死才能停止。“兴奋得不能自已”,是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无法让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从语法角度来说,“不能”是无法修饰“自己”的。
(3)、15谈到武侠小说,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金庸的作品。
(4)、具体吃啥?天子饮食《周礼》说主食六种,“凡王之馈,食用六谷:黍、稷、菽、粟、粱、麻。”这其中难吃的是麻,文雅叫法是“黂”,苎麻的种子。吃下去又扎又疼还有点毒,嘴肿也就算了,眼睛也肿。肉食的膳则用六牲:牛、羊、豕、犬、雁、鱼。主要是猪牛羊,做法不外乎煮和烤,那时代没辣椒和孜然,调味品就是酱。
(5)、(辨析)误读致误。脍音kuài,不读huì。“脍炙人口”中的脍、炙,前者指切细的肉,成语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后者指烤熟的肉;它们被用来指代美味。所谓“脍炙人口”,意思是美妙的诗文传诵一时,如同美味一般,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脍、烩二字有明显不同的形符:“脍”字从“月”即肉,而“烩”字从火。一个是烹调成品,一个是烹调方法,不是一回事。
(6)、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7)、13真正的经典,往往能传诵不绝,脍炙人口。
(8)、4他的生花妙笔与政治分析相得益彰,使他的文章脍炙人口。
(9)、17凡一代文学作品,有脍炙人口者,亦有默默无闻者。
(10)、“八珍”说法很多,有说是食材有说是做法,但淳熬、淳母说法没啥争议,“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母”。醢是肉酱,黍是黄米,膏是油脂。淳母就是黄米加酱拌油的盖浇饭。剩下就是烤猪、炖羊、烧里脊和腊肉这类玩意。量管够,八珍吃完,刘家人裤腰带都撑爆了。
(11)、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12)、汉朝皇帝比前面幸福的是能吃到反季蔬菜,但也没意思,品种单一几乎全是韭菜,“覆以屋庑,昼夜蕴火,待温而生”。“韭”字跟胸腔照片一样全是肋骨,特别营养不良,所以还是吃八珍。有说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这是附会。汉的食谱革命性改变,始于一个人。
(13)、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白居易《李白墓》
(14)、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15)、(辨析)音近致误。即,音jí,“即使”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常和“也”“还”等副词搭配使用。既,音jì。“既”也可作连词,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如“既生瑜,何生亮”;或者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如“既美观又实用”,“既没有迟到,更没有旷课”;但既、使二字不能成词。比如,在“既使国家获利,又使群众得益”这一句子中“使”是一个独立的动词,和“既”没有意义上的关联。
(16)、18著名的唐代诗圣李白先生,他创作的诗总是脍炙人口。
(17)、(辨析)形似音同致误。“峻”从山,形容山势高而陡,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名句。“竣”从立,立者不动也,“竣”的本义即停止。这个“立”和事情做完有关。张衡《东京赋》:“千品万官。已事而竣。”“已事”就是完事。“竣”是因为“已事”的缘故。由此,“竣”又引申出完成、结束的义项。竣工就是完工,和山势高低无关,当然不能写成“峻工”。
(18)、(辨析)音同形似致误。缅,《说文》的解释是:“微丝也。”即细的丝。由丝的细长引申出遥远义,“缅怀”的意思便是“遥远地思念”。“湎”从水,《说文》的解释是:“沉于酒也。”即通常说的贪杯。由酒引申开去,可泛指一切失去理智的迷恋。“缅”隐约有褒义,“湎”明显有贬义。沉、湎为同义语系,皆含溺于其中的意思。
(19)、酱的做法是“先膊干其肉,乃后莝之,杂以粱曲及盐,渍以美酒,涂置瓶中,百日则成矣”。肉晒干捣碎,把酿酒用的曲和盐拌匀,加酒统一装坛封口,百天即成。酱有百酱之多,先民啥玩意都用来做酱,甚至开发出蚂蚁酱,饭后变穿山甲,装修不用安门。
(20)、12桌上摆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3、脍炙人口,脍炙是什么意思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选自《历史就这七八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明朝皇帝苦,朱元璋的胃早年就是饭店泔水桶,灌满了剩菜和地沟油。中国皇帝只有他和刘邦是白手起家的,他比刘的手还白,舔白的—这位是要饭起家的。发达后告诫子孙:不要辜负自己的姓氏,吃!
(5)、(辨析)形似误读致误。祟,音suì,不读chong。“祟”是会意字,从示从出,“示”代表鬼神,所以《说文》的解释是:“祟,神祸也。”古人把天祸称为灾.人祸称为害,神祸称为祟。“祟”是鬼神出来作怪,贻祸人间。“崇”是形声字,其形符为山.本义指高大,由高大又引申出祟敬、崇拜义。鬼、祟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以可以重叠连用,表达一种不光明正大的行为。
(6)、脍炙人口,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贺方回、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
(7)、宋朝皇帝吃啥有啥,东北皇帝有啥吃啥,金兀术他爹阿骨打的御膳菜单惨不忍睹:稗子饭一碗,腌韭菜花、野蒜、长瓜,木盘盛猪、羊、鸡、鹿、兔、狼、鹿、獐、狐、狸、牛、驴、狗、马、鹅、雁、鱼、鸭……烤熟了自己切片蘸蒜泥。对了,他还吃青蛙。这让宋徽宗很紧张,因为民间传说赵先生在东北被囚禁在井里“坐井观天”。
(8)、22我要好好学习写作文,好让我的作品也像李白、杜甫的诗那样脍炙人口。
(9)、(辨析)误解词义致误。“径”义为小路《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处的径便是荒山野道。“胫”则指下肢从膝盖到脚跟的部位,即通常说的小腿。成语“不胫而走”是固定结构,不宜随意改变,何况“不胫”要比“不径”更有力度。世间没有路可以走出路来,只要迈动双腿,路便在你的脚下。而没有腿却能飞速奔跑,才是令人惊讶的奇。“不胫而走”正是以此来形容消息传布的迅速和影响的巨大的。
(10)、清朝吃得奢华的当然是慈禧,菜盘一个挨一个摆得满满当当,下围棋似的。但慈禧阿姨有怪癖,只吃河鲜,海鲜不碰,一辈子不知道带鱼长什么样。河鲜还必须是松花江出产的。另外疯狂喜欢吃鸭子,满世界杀鸭子,迪斯尼动画片被迫改名《米老鼠和米老鼠》。
(11)、(辨析)音同致误。在现代汉语中,平、凭二字经常纠缠不清,如把“平心而论”写作“凭心而论”,“平白无故”写作“凭白无故”,等等。“平添”写作“凭添”,也是其表现之一。所谓“平添”,是自然而然地增添,这是由“平”的平静、平和的意义演化而来的。“平”表达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依照或凭借的意思。
(12)、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杜甫《醉时歌》
(13)、(辨析)形似致误。“纂”形符为丝.本义指赤色的丝带。凡丝带皆按一定的规则编织而成,由此引申出编排整理的意思。所谓“编纂”,既可指出版意义上的编辑,也可指写作意义上的撰修。篡,音cuàn,形符为古“私”字。《说文》的解释是:“逆而夺取曰篡。”古代多指臣子夺取君主的地位,也可指为了一己之私利、用作伪手段来改动文件或典。“纂”是中性词。“篡”是贬义词。在感情色彩上不能混为一谈。
(14)、 (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15)、(辨析)误读致误。窠,音kē,不读chao。“窠”是象形字,下面是树木,上面是鸟窝。“窠”其实也是巢,但《说文解字》认为两者有位置的不同:“穴中曰窠,树上曰巢。”即洞中做窝是“窠”,树上做窝是“巢”。“累臼”一词是比喻用法字面意思为动物的窝和舂米的臼,比喻一成不变的老套路、老格式。“不落窠臼”便是能自成一格。窠、巢虽然意思接近,但历来只有“窠臼”,未见“巢臼”。
(16)、3 他秒笔生花,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17)、到南北朝时代,开始流行套餐,这个餐的广告语脍炙人口: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锅,锅里有个盆,盆里有个碗,碗里有个勺,勺里有个……《食珍录》载:“浑羊设为珍食,置鹅于羊中,内实粳肉,五味全,熟之。”把鹅放进羊肚子里烤(据《饮膳正要》说是羊肚子里放鸭子,若如此,那只羊应该叫夜总会了),只吃鹅。这道菜于南北朝,后人发扬光大,鹅肚子里再塞鸽子,鸽子里塞鹌鹑蛋。一条吊诡的“生物链”诞生了。
(18)、1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19)、三国饮食跟汉差不多。稍不同是大王比较爱水果,曹操爱梅子,打仗不给士兵发汽水,说前面有酸梅……一张嘴把手下忽悠得一嘴口水。
(20)、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沉沉。——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
4、脍炙人口是什么
(1)、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杜甫《可叹》
(2)、1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3)、(释义):像水声音常在罢了,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下影子,擦床琴发出??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4)、原标题《40个成语背后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值得收藏》
(5)、(释义):你们要人,争着要把我们下,异口同声地称赞。
(6)、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物质匮乏啥玩意都没有,所以天子装13用品是吃饭的家伙。煮肉的工具“鼎”,成为衡量身份等级的标志物,数量越多身份越高: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另一种衡量物是“豆”:“天子之豆三十有诸公十有诸侯十有上大夫下大夫六。”豆是高脚菜盘不是黄豆。
(7)、脍kuài,声母是k,韵母是ài,介母是u,声调是四声。
(8)、西域之路让汉朝食谱焕然一新,石榴、芝麻、葡萄、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茴香、芹菜、扁豆……进入中国。西域的胡饼汉灵帝爱,媳妇也跟着吃,所以“皇后娘娘天天吃烙饼”不是臆想,确是事实。汉朝皇上吃完国产吃进口,一句成语总结:吃里爬外。
(9)、2 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素来脍炙人口。
(10)、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佚名《客从远方来》
(11)、汉承秦制,秦又循周礼,所以汉皇跟前面吃的差不多。但御膳队伍变得庞大,厨师三千,服务员也三千。那个时代平民一天吃两顿,皇上为和贱民区分,吃四顿。主要食品还是过去的八珍: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
(12)、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13)、皇上走了,说下作者的吃。我娘厨艺天下第水得一塌糊涂。她若说吃米饭,那我知道是喝粥。若说喝粥,我知道是喝汤。若说喝汤,我说:“不用了,自来水龙头我会开。”
(14)、(辨析)形似音近致误。呕者,吐也;沥者,滴也。所谓“呕心沥血”意思是差点呕出心来,滴下血来,以此形容苦思冥索,费尽心血。《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即以“呕心”极言李贺在创作上的投入。“沤”从水,《说文》的解释是:“久渍也。”即物体在水中长时间地浸泡。若把心泡在水中,那就让人有点莫名其妙。
(15)、(辨析)误读致误。犷,音guǎng,不读kuàng(旷)。犷从犬,本指兽类的凶猛不驯。《说文》的解释是:“犷,犬犷犷不可附也。”“犷犷”就是凶狠、狰狞的样子。“粗犷”’,义为粗野而蛮横,原是一个贬义词,后逐渐演变为褒义词。形容一种狂放不羁的个性。旷从“日”,本义指光明、开阔,如“空旷”“开旷”,也可用于精神层面,如“心旷神怡”。
(16)、(辨析)简化不当致误。“迭”原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作了调整,明确“叠”字恢复使用。迭、叠的分工是:“迭”为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如前后交替为“更迭”,前后相连为“迭起”;‘叠”为空间上的上下关系,如上下相加为“重叠”,上下折连为“折叠”。“重叠”写作“重迭”是违背现行汉字规范标准的。
(17)、(辨形)脍;不能写作“烩”;炙;不能写作“灸”。
(18)、(辨析)音同致误。“出其不意”,就字面意义解释,是趁别人没有想到。《孙子·计篇》中的名句:“兵者,诡道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现泛指出乎意料。这里的“其”是代词。写作“出奇不意”,可能是因为其、奇同音而受到了“出奇制胜”的干扰,但这是说不通的。“其”和“不意”可以搭配,“其”是他、他们,“不意”是没想到,常见的主谓结构;而“奇”和“不意”搭配,则有点不知所云。
(19)、宋朝食品安全法一字不差山寨唐朝。重视食品安全的是宋徽宗,不注意不行,他的肠子跟滑梯似的,吃啥东西都出溜。《本草求真》说他吃完雪条后一泻千里,治病费老劲了,“且云宋徽宗因食冰过甚致病,医士杨介仍以冰煎诸药以治其源,深得用冰义耳;因知病因冰起,还以冰解之也”。没事就拉稀的他,甚至想给下面的门上加把锁。
(20)、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5、脍炙人口与烩炙人口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释义:喜闻:喜欢听。乐见:乐意看。喜欢听,喜欢看。形容很受大众欢迎。含褒义。
(3)、(辨析)音同致误。明信片是一种写信用的硬纸片,因为在付邮时不用另加信封。故称“明信片”。“明”是公开的意思。也指用这种硬纸片写成的信,如鲁迅在致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说:“明信片早已收到。”“名”的本义是名字,引申指名声、名誉,如“名闻遐迩”“文不虚传”;又可指有名的、出名的,如“名师出高徒”“名山大川”:还可用作动同、量词,但都不能和“信”组合。
(4)、(辨析)形似致误。“第”本指“以韦束物”。因为“束之不一”,便分出了次第。这是“第”的本义。第、笫均从竹,但下半部分写法有别。笫,音zǐ。和“姊妹”的“姊”同一声符。“笫”本义为床上竹编的席子,所以又可作床的代称。“床”和“笫”联合构成“床笫”一词,常用来指闺房之内或夫妻之间的隐秘,这便是“床第之私”。自古以来,没有“床第”一词。
(5)、(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宵,肖声。《说文》的解释是:“夜也。”如成语“通宵达旦”。宝盖头,表深屋,有晦暗义,突出夜色浓重。“肖”亦表意,象征白日消尽.夜幕降临。霄,从雨,肖声。《说文》的解释是:“雨霰为霄。”“霄”即霰(xiàn),一种落地即化的小冰粒。这是“霄”的本义。又引申指云,指天,如云霄、重霄。“九霄”即九天,极言天高处,所谓九霄云外。写作“九宵”,成了九个晚上。
(6)、(辨形)脍;不能写作“烩”;炙;不能写作“灸”。
(7)、(辨析)形似致误。徒、徙皆为双人旁,说明和行走有关。徒,《说文》的解释是:“步行也。”步行无所凭借,引申指空的,如徒手搏斗;又引申指白白的,如徒劳无益。徙,音xǐ,会意字。甲骨文从才从步,表示两只脚在路上走动;篆书变成从走从止,后隶化为徙。《说文》的解释是:“连也。”“连”同移,即迁移的意思。“迁徙”是同义语素联合成词,历来没有“迁徒”的说法。
(8)、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脍炙人口”的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9)、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李咸用《山中》
(10)、(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1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唐中宗的死让唐朝开始修订食品安全法,《唐律疏议》关于御膳的惩罚令让宫里做饭的悲催死了。“拣择不净,徒一年;进御不时,徒一年;秽恶之物在食饮中,徒二年;不品尝者,杖一百;误犯食禁,绞。”菜择得不干净,上菜慢,劳动教养一年!菜里发现头发,劳教两年!不替皇上试菜,揍一百板子。皇上吃坏肚子,直接绞死。
(13)、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饮食大概如此,秦享国十四年,饮食和战国差不多。始皇帝大王当得很没意思,一辈子就想嗑药,结果到死都没嗑成。汉初大王也没啥吃的,樊哙只请刘邦吃过狗肉。倒是项羽够意思,请他吃煮爹。刘先生唾液刚分泌,项羽又不请了!
(14)、这个宴会代表唐朝高宴会规格,因为吃客是唐中宗李显。这位大哥是整个唐王朝吃货代表,他与吃太有缘了,活活吃死了。事情这样:李先生的老婆韦后不守妇道找姘,觉得中宗在中间,与姘扯得不够尽兴,于是和姘头散骑常侍马秦客密谋干掉李显。姘头马师傅厨艺相当不错,擅长做“汤饼”,就是面条,下毒。李显吃完马师傅的“马面”,跟着牛头去地狱了。
(15)、(辨析)音同致误。鱼为象形字,在甲骨文中便为游鱼的形状。《说文》的解释是:“鱼,水虫也。鱼尾与燕尾相似。”此义古今相同。渔为会意字,从水从鱼,即捕鱼的意思。鱼和渔的大区别是,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成语“蝎泽而渔”,即排尽湖泊或池塘中的水捕鱼,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眼光。此处的“渔”是一种行为,理应用“渔”而不用“鱼”。
(16)、(正音)脍;不能读作“huì”;炙;不能读作“jiǔ”。
(17)、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踏莎行》
(18)、脍炙人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kuàizhìrénkǒu,意思是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巳亥杂诗》
(20)、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1)、(辨析)形似义混致误。“妨”为女旁,本义是伤害、损害,形符表示男女之私不加节制容易伤身。后引申有阻义、即影响事情的顺利讲行。“碍”就是“妨”,两者为同义语素。“防”为阜旁,《说文》的解释是:“防,堤也。”本义指堤坝,后由堤坝的挡水功能.引申出防备、戒备义。妨、防作为动词,它们大的区别是:“妨”阻碍他人,“防”提防他人,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2)、appealingtothemasses;universallyappreciated(idiom)
(3)、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
(4)、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怨歌行》
(5)、(释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比喻好的事物或文艺作品为人人赞美或传诵。
(6)、(辨析)音近致误。“旁征博引”义为说话或作文时广泛地引用材料。就构词角度来说,这是“征引”一词通过“镶嵌”的手法扩充而成。如“仇恨”镶嵌成“深仇大恨”,“是非”镶嵌成“惹是生非”,“见识”镶嵌成“远见卓识”,等等。“征引”一词不作“证引”,故“旁征博引”也不宜写作“旁证博引”。词形同样应该遵守约定俗成的原则。
(7)、11贺敬之创作的《回延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8)、口kǒu,声母是k,韵母是ǒu,声调是三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脍炙人口是啥意思精辟10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