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诗句有哪些
1、贺知章有那些诗句
(1)、(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2)、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3)、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4)、何如尧阶将禹室。层栏窈窕下龙舆,清管逶迤半绮疏。
(5)、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6)、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7)、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8)、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9)、对酒忆贺监二首,哪句诗体现出了李白思念贺知章
(10)、贺知章与”八仙”之一中的李白相交厚,留下了金龟换酒的千古佳话。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应玄宗诏初至长安,一时未得进见,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李白也“由是声誉光赫”。他在《对酒忆贺监二首》的小序中也写道:“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据《新唐书·车服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武后天授元年(690)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由此可见,金龟可指龟符或龟袋,乃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身份的标志和象征。也只有狂放如知章者才能将其质酒为乐。贺知章“金龟换酒”,后人竟纷纷模仿。李白就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女侠秋瑾也高唱:“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甚豪”;清代敦诚也曾与曹雪芹质刀沽酒,其《佩刀质酒歌》序中说道:“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诗中开头就是:“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足见敦诚质刀沽酒也是受了贺知章的影响。因为贺知章的知遇之恩,李白感佩一生,写了很多怀念之作。《对酒忆贺监二首》诗曰:
(11)、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12)、---小宝提问: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为什么猴子有毛人没有毛了呢?
(13)、 高高的柳树好像用碧绿的玉石打扮起来的一样,无数条柳枝低垂摇荡,好像根根丝织的带子。不知道这纤细的叶片是谁用心裁剪出来的,大概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大剪刀吧。
(14)、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6)、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7)、身长七尺有余(约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
(18)、知识点:《回乡偶书》及释义;状元贺知章;金龟换酒;饮中八仙;玄宗赐名;玄宗送行;
(19)、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20)、译文: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2、贺知章的诗词
(1)、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2)、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3)、名句赏析——“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4)、---小宝提问:袋鼠宝宝为什么要躲在妈妈口袋里
(5)、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6)、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7)、(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8)、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9)、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10)、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11)、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12)、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13)、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4)、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15)、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
(16)、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7)、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8)、扫码关注,回复关键词“书单”即可免费获取!
(19)、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20)、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岁不凋落,
3、贺知章的经典诗句
(1)、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第二首诗:
(2)、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
(3)、(《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4)、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5)、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6)、这一首诗其实写的是诗人在离开家乡多年之后重新回到家乡的时候的一种感慨。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人,就是现在的杭州萧山人。当时贺知章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多大年纪了呢?八十六了!在古代,活到八十六是难得的,有一句话怎么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说七十岁的人自古以来已经十分稀少了,那么贺知章八十六岁真是了不起的老寿星。当然,现在的人们医疗条件好了,吃得好穿得好,七十岁的老人就常见了,小宝的爷爷奶奶都七十多了。那么贺知章离开了家乡多久呢,已经过去了五十年。五十年没有回去家乡,再次回去,所以才有了那么大的感慨。
(7)、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
(8)、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9)、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10)、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11)、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12)、颢气氤氲金玉堂。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入陈仓。
(13)、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14)、---小宝提问:鸵鸟为什么要把头埋到沙子里?
(15)、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6)、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17)、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18)、译文: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19)、题袁氏别业 / 偶游主人园 - 唐代·贺知章
(20)、 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的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4、贺知章有名的诗句
(1)、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2)、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喻美人苗条的身段,阿娜1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3)、请发邮件至:shudan100@qq.com
(4)、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胄出...
(5)、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8)、后来,贺知章就向皇帝唐玄宗推荐李白,唐玄宗也早就听说过李白,就让李白去了翰林院工作。贺知章有对时候就跟李白一起喝酒,这样经常有几个诗人在一起喝酒,被称为“饮中八仙”。杜甫说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贺知章这人爱喝酒,喝醉了骑马上晕乎乎的像在乘船,如果不小心落井里,别人碰到水就能醒,他贺知章就直接在水底睡觉了。当然这个是玩笑话,也说明贺知章很爱喝酒,同时盛唐时期,那些诗人们的关系都很好。
(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11)、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12)、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13)、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14)、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15)、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16)、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17)、贺知章八十六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好不容易熬过去了,就给唐玄宗上了一道奏折,请求回老家当一个道士。唐玄宗舍不得,但是看贺知章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就答应了贺知章的请求,还同意贺知章把自己在长安的家捐出来变成一个道观,唐玄宗还亲自赐名叫“千秋”。这还不够,唐玄宗还把大臣们都叫来,给贺知章送行;想想还不够,唐玄宗亲自作诗送给贺知章;一首还不够,又作了第二首!你说这个唐玄宗跟贺知章的交情有多好啊。
(1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19)、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20)、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5、贺知章的诗句有哪些三年级
(1)、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2)、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3)、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4)、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
(5)、“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6)、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7)、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8)、贺知章去了长安之后,有一天去一个道观游玩,碰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后来成为了贺知章的好朋友,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当时李白也刚刚到长安,孤身一人,没有什么朋友。贺知章知道遇到的是李白,就高兴,因为他早就读过李白的诗,对李白仰慕。李白也是一个很愿意交朋友的人,当贺知章问他能不能把新的诗作拿出来给他拜读一下的时候,李白就拿出了刚刚写好的诗《蜀道难》。贺知章读完说,“李白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啊!”因为李白的诗实在写得太好了。
(9)、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10)、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11)、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细节,细腻地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12)、唐玄宗把鉴湖的一角赐给了贺知章,还给贺知章的儿子升了官,好让他给父亲养老。贺知章离开长安回到越州永兴之后,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但是因为贺知章年纪实在太大了,没有多久,他就在家乡过世了。远在长安的李白得知贺知章去世的消息,心里难过,写下了诗歌《对酒忆贺监二首》,表达对贺知章的怀念。
(13)、《朱子家训》6句传世箴言,中国人的治家智慧,天下父母必读!
(14)、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
(15)、《唐禅社首乐章·顺和》、《唐禅社首乐章·太和》、《唐禅社首乐章·肃和》、《唐禅社首乐章·雍和》、《唐禅社首乐章·寿和》、《唐禅社首乐章·福和》、《太和》、《晓发》、《奉和御制春台望》、《望人家桃李花》、《送人之军》、《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题袁氏别业》、《答朝士》、《董孝子黯复仇》。
(16)、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17)、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18)、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19)、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20)、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1)、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精华,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为了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克服学习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一些出版社约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撰写了鉴赏古典诗词的文章,以"辞典"的方式,出了不少书籍,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词典》、《元曲鉴赏辞典》、《文明清诗鉴赏词典》、《乐府诗鉴赏辞典》等。如何阅读有关古典诗词的鉴赏文章,从而提高鉴赏水平,就成了当前青少年学习中的一个问题。过去课文中只选过文字评论方面的文章,关于鉴赏方面的文章还没有。编者特约请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专门撰写了《〈咏柳〉赏析》,开了这方面的先河。通过学习阅读《〈咏柳〉赏析》使人们撰出一道门径,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都已变化太多。
(3)、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有两首诗词,其中贺知章的《咏柳》传播较为广泛。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女,形象地描绘出枝条细柔修长的杨柳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风态。二月的春风被诗人比喻成一把剪刀,细细地剪裁出了那些嫩绿的柳叶。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5)、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6)、4首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情浓粽飘香,端午节安康
(7)、译文: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8)、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9)、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馀宫百数。旗回五丈殿千门,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其间,写下《回乡偶卷》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12)、乃眷天晴兴隐恤,古来土木良非一。荆临章观赵丛台。
(13)、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14)、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5)、 贺知章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他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后来一直在外面做官,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才回到了故乡。这首诗就是贺知章老先生回到家乡时写下来的。
(16)、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17)、贺知章著名的十首诗歌是:《咏柳》《回乡偶书》《题袁氏别业.偶游主人园》《送人之军》《答朝士》《晓发》《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望人家桃李花》《唐禅社首乐章.福和》《采莲曲》。
(18)、贺知章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数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19)、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20)、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1)、《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4)、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缭绕八川浮,岧峣双阙映。
(5)、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是说诗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但是到了年纪很老的时候才回来。“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鬓角的头发却已经稀疏脱落了,这说明什么啊?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老了,头发都少了。后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孩子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的,笑着问我,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啊。
(6)、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7)、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8)、贺知章喜欢喝酒,李白也喜欢喝酒,贺知章看天色晚了,就请李白一起去吃完饭喝酒。他们两个人到了一个酒店坐下来,贺知章才发现身上没有带钱。贺知章就把腰间挂的一个金龟给摘下来给酒店掌柜的换酒。金龟是朝廷按照品级给官员佩戴的饰物,李白一看贺知章要拿金龟换酒就赶紧劝阻他,哎呀,这金龟是朝廷赐的,可不能拿来换酒啊。但是贺知章根本不在乎,就把金龟换了酒。 两个人直到喝了有点醉了,才互相告别。这样,李白和贺知章成了好朋友,还是一对忘年交,因为贺知章比李白大了四十岁。后来,人们就常用“金龟换酒”来形容一个人对朋友豁达,对名利淡泊。
(9)、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贺知章的诗词精辟1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