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首杜甫
1、绝句二首杜甫其一古诗
(1)、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2)、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3)、《武侯庙》遗庙丹青古,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4)、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5)、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6)、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7)、第一首: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8)、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9)、这是《绝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10)、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绝句二首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1)、“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12)、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13)、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14)、这一组绝句,写于杜甫旅居成都的时候。成都有个杜甫草堂,杜甫在此住了很久。从759年-765年,一共居住了5年多,多数时间在严武的幕府里。但就杜甫一生的漂泊而言,在成都的五年多,至少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安宁岁月。所以他的诗歌,往往显示出沉静恬淡的气氛。也有快乐的基色。
(15)、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六首杜甫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16)、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常见,也是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17)、阿老师喜欢成都这个城市。在我短短的前半生里,不多的旅行之中,成都去过10来次。一个是因为成都有许多非凡的文化景点,比如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个是因为,成都人文荟萃,我尊敬的流沙河老先生、肖雪慧老师、冉云飞先生,都在那里。成都还有我很好的朋友,好多,两只手的手指头都掰不过来。还有一位我很尊敬的兄长、大哥,可惜,几年前,他已经去世了。还有呢,因为阿老师喜欢杜甫,成都的杜甫草堂,也是我喜欢成都的原因。
(18)、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19)、全诗如下: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20)、这诗写于差不多同一时期,成都草堂,浣花溪边。在难得的宁静岁月中,杜甫也有岁月静好的抒写。
2、绝句二首杜甫其一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1)、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3)、注释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⑷花欲燃:花红似火。
(4)、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5)、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6)、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7)、第三句,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8)、贾建军,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曾师从于广陵派古琴大师梅曰强先生、天津青年琴家张子盛先生,天津音乐学院古琴教授李凤云女士、中央音乐学院李祥霆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吴文光教授。2004年获全国首届古琴大赛成人组银奖;2006年应邀参加中澳联合举办的《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发行音乐会;2008年受邀于“恭王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古琴系列”音乐会、常熟古琴名家名曲欣赏演奏会等。
(9)、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10)、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乌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11)、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常见,也是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12)、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绝句三首杜甫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13)、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14)、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如下: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15)、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16)、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17)、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18)、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19)、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20)、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3、绝句二首杜甫其二表达怎样的情感
(1)、《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2)、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3)、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暮春,时杜甫在四川草堂。
(4)、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5)、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6)、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7)、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8)、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9)、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10)、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1)、当然,这也是聊备一说,也有学者不同意这么看,认为不准确。但阿老师是很喜欢这种说法的,很形象。你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很工整。“两个”对“一行”,数量词对数量词。黄鹂对白鹭,都是鸟名,尤其是,黄鹂是黄,白鹭是白,黄对白,都是色彩。“鸣翠柳”对“上青天”。鸣和上都是动词,也很工整。翠柳对青天,又是颜色。你看,第一联,色彩鲜明,一看,就是美好的春天来了,春末夏初。为什么,因为黄鹂鸟和白鹭,这是有季节性,黄鹂鸣翠柳,时间就在春末夏初。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感受。色彩鲜明,就像一幅水彩画。
(12)、第一二句通过颜色的对比表现了秀美的春光,更显鸟白,山青愈显花红,真是好手法。并且这两句诗的首字合起来是“江山”一词,与前一首诗的“迟日江山丽”构成呼应。在学习这两句顺便复习了一下江山一词的含义。如泽国江山入战图。
(13)、(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14)、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5)、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这里的对仗历来为人所称道。千秋雪和船,真是。一个是历史,时间的概念,一个是路途,空间的概念,纵向和横向,一下子就把宇宙时空拉进来了。所以这首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用简朴的词汇,创设了无以伦比的诗歌境界。这就是杜甫的高超。
(17)、第二首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
(18)、郑怡靖,声乐硕士,抒情女高音。“舞动、唱响2008”声乐大赛美声组一等奖;中国情歌大赛美声组二等奖;参加中宣部《长征颂》人民大会堂大型演唱会;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京津冀大联欢”演出;发布个人单曲及MV《要唱咱涿州》。
(19)、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20)、翻译: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4、绝句二首杜甫两个黄鹂
(1)、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2)、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3)、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4)、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5)、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6)、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7)、接下来是后一句,“门泊东吴船”。这里还是有构图感。刚才是用窗去构图,现在是用门去构图。“门”离自己近,而“船”离自己遥远,这就有一种透视的感觉了。同时,大家要注意“门泊东吴船”的“”是什么意思?这不是随便一说的。成都郊区有个地方就叫桥,距离杜甫草堂很近。宋朝人范成大写了一本笔记,叫《吴船录》。里边有一段话说,“蜀人入吴者,皆从合江亭登舟,其西则桥”。意思是,四川人要去吴越一带,就要顺长江而下。他们从哪出发呢?从合江亭登舟。这个合江亭的西侧,就是桥。所以,在四川人看来,“桥”就有“之行,始于桥下”的意思。
(8)、第三句,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9)、(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10)、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1)、这首诗里只有一个生字,逾,通愈,更加的意思。花欲燃,极夸张的一种说法,说明花特别红。
(12)、杜甫说“门泊东吴船”,一方面是实写桥畔的远行人,另一方面也表达他的一种向往。他看着别人远行,心里是不是有企盼呢?我们查一查杜甫的传记就知道了。他年轻时曾经漫游吴越,对吴越的印象好。我们在很多唐人那里,都可以读到描写漫游生活的诗。唐人喜欢在年轻时漫游,尤其喜欢到江南吴越一带去漫游。吴越被誉为“山水窟”,差不多是山水博物馆的意思。很多诗人留下关于吴越的诗篇。杜甫写过一首诗叫《壮游》,回忆自己年轻时游览吴越的所见所闻。所以杜甫在成都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溪水流到长江里,长江再往下流就流到吴越了,那是我青春年少的时候漫游过的地方,当年的所见所闻一时浮上心头。
(13)、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常见,也是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14)、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15)、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16)、这首诗也是一幅画,也是动静相衬托。但是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这首绝句的对仗。杜甫的诗歌都是很工整的,平仄格律,严丝合缝。尤其是那些对仗,真的是绝妙。杜甫为我们诠释了“有规则才有自由”的真谛。
(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8)、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19)、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资。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20)、第二首,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5、绝句二首杜甫两个黄鹂古诗
(1)、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2)、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3)、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4)、译文: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船。此时既有28个字却有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停泊
(5)、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胸次何等开阔!
(6)、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7)、杜甫,字子美,汉族,襄阳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一生写诗极多,大约1500首被保留了下来。
(8)、壮阔的秋思,衰飒的城市——《忆秦娥》鉴赏与新唱
(9)、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10)、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1)、《即事》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1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14)、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15)、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6)、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17)、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18)、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9)、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20)、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1)、满山青翠欲滴,鲜明的朵朵鲜花红艳弥漫,勤奋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
(2)、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3)、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4)、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5)、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6)、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7)、第二首: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8)、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物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10)、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1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船”我的门口停着长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工整的、写得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12)、这首诗其实是没有题目的,“绝句”两个字是诗歌的体裁。绝句一共四句,每句五个字就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就叫七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没有题目的一个可能原因,就是这首诗好像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强调的东西。四句诗写了四个场景,像四幅画一样,那么咱们就一幅一幅来看这些画。
(13)、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14)、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15)、五言绝句是中国诗歌体裁之属于绝句的一种,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十分盛行。
(16)、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给杜甫提供了许多帮助的成都尹严武被召入朝了,可能被重用,杜甫很高兴。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17)、感情: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18)、杜甫的诗歌,向来以沉郁顿挫著称。也有人说,需要30岁之后读杜甫,才可能读懂杜甫。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杜甫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多,有很多家国情怀,自诩“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杜甫一生过得郁郁不得志,甚至有一段时间甚为潦倒,所以诗歌往往比较悲怆。加上杜甫也比较喜欢用典故,所以没有一定的人生经验,理解起来,确实会有一定的难度。比如阿老师自己,年轻时,自然喜欢李白,那种“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的豪迈与潇洒,是十分向往的。但中年之后,所经世事越多,就越来喜欢杜甫。
(19)、除了形容颜色的几个词之外,还有两个动词需要注意,就是“鸣翠柳”的“鸣”,“上青天”的“上”。白鹭它不会叫吗?黄鹂它不会飞吗?当然不是。杜甫又做了点搭配工作。黄鹂的声音可能比较好听一些,于是写它们“鸣翠柳”;白鹭体型较大,飞起来矫健有力,于是写它们“上青天”。如此搭配,利用了不同鸟类的特长,既有图像又有声音,就成为一幅“有声画”。
(20)、但我虽然这么说,小朋友们也不需要紧张,因为诗人都是有很多层面的,我们读杜甫,也是可以从他那些清新可喜的小绝句开始的。比如今天我们会讲两首绝句,各有特点,短小而意味无穷。先讲“迟日江山丽”一首,就特别脍炙人口。是一首朗朗上口的五绝,简单,优美而喜悦,读一遍,就记住,就能背出来。
(1)、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2)、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3)、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含:包含。
(4)、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5)、这首小诗,像一幅画,画出了锦城的春色。叫做“以诗为画”。这个景色,我们推断,就是当时杜甫所居的浣花溪附近,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全诗,纯以意象胜出,阳光普照,春风骀荡。吹来花草的香气。“迟日”,这指的就是春天的太阳。《诗经》说,“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从此,迟迟,就用来形容春天的太阳。全诗基本上就是意象的罗列叠加。好的显示了中国诗的特点。一共只有两个动词,泥融飞燕子,“飞”,沙暖睡鸳鸯,“睡”。要是完全没有动词,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就会显得安静有余,而灵动不足。用燕子飞这个动作,就动静结合,使得这首小诗,有了动画的感觉。春天、和平、喜悦。杜甫也有这一面,让我们欣喜。
(6)、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7)、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8)、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9)、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10)、第一首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11)、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12)、《春怨》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3)、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的,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14)、绝句,也叫“截句”,有的学者认为,律诗,才是完整的近体诗,绝句,就是律诗的一半,相当于把律诗给截断了,截成了两半。那么,我们知道,律诗一共是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做尾联。那么,律诗是讲对仗的。其中颔联和颈联,就是对仗的。绝句呢,如果截了首联和颔联,那么,就是一联对仗,一联不对仗。要是截了颔联和颈联呢?那就是两联都对仗。你看,我们今天讲的两首,都是对仗的。,如果作为截句,那么,截得的,就是颔联和颈联。
(15)、(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16)、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17)、咱们中国的园林,重视窗子的构图作用。本来就是一个池塘,你拿眼睛直接去看可能比较单调,但是隔着窗子去看就有丰富多姿的构图了。你从左边的窗子、右边的窗子、上面的窗子、下面的窗子去看,池塘都会不一样。加上窗子本身又可以有很多修饰,比如有圆形的窗口,有雕花的窗棂,还可以拉上纱帘、竹帘,造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视觉效果,等等。大家长大了可能会学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苏州园林》,他说:“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苏州园林的墙壁上,都是有各种镂空图案的,相当于一扇窗子。你隔着镂空图案去看花园里的景致,跟你直接去看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18)、《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极生动地、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闲适情怀。
(19)、“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20)、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西岭”,是岷山的雪岭,上面常年覆盖积雪。杜甫要写“西岭千秋雪”,但不太容易描述。他远远看到岷山的峰尖上有白光,知道那里终年积雪,可怎么去写呢?咱们现在学习拍照,都要先学取景,就是选择好的角度、好的构图。一座大雪山放在面前,你得有一个角度去取它。杜甫就从眼前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取景框,就是“窗”。他用了一个很有趣的动词“含”,意思是窗子里边包含着一幅高山白雪的画面。
(1)、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绝句二首杜甫其一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精辟14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