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著名的一句诗精辟134条

杜甫著名的一首诗

1、杜甫著名的一首诗是什么诗

(1)、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景,写的洋洋洒洒;颈联和尾联却在睹物思人,满心的惋惜和哀伤,直至“英雄泪满襟”,具有强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2)、极乐三军士,谁知百战场。——《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3)、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4)、诗作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它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之情以及诗人与李龟年彼此的飘零之感。

(5)、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6)、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唐 杜甫

(8)、赏析:好的雨似乎很会挑选时间,降临在万物复苏和萌生的春天。伴随着风,悄悄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的降落着,滋润着大地的万物。浓浓密密的乌云,笼罩着田野的小路,江上的渔船闪烁着点点灯火。明早起来再看那带着露水的鲜花,成都满城的鲜花必定灿烂盛开!

(9)、这首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为著名。安得:怎么才能够得到,怎样才会有。安,怎么,哪里。广厦:宽大的房子。厦,大房子。大庇:普遍地庇护。庇,遮护,庇护,遮盖。寒士:本指贫寒的读书人,此处泛指贫穷的人们。寒,贫寒。士,旧时指读书人。俱:副词,全,都。欢颜:笑逐颜开。怎么才能够得到千千万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着天下贫寒的人,让他们都能够露出欢乐的笑颜。

(10)、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11)、杜甫在另一首诗中,写猿声用的是“鸣”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鸣”意味着猿声悠长。而李白在《下江陵》中用的确是“啼”字——两岸猿声啼不住。表现出的是猿声的遥长之美。

(1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16)、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17)、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8)、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19)、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

(20)、坼:读作,就是分的意思。乾坤:是指天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壮阔雄浑,气象万千,被喻为千古绝唱。

2、杜甫著名的一句诗

(1)、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2)、现实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5)、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写的是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对于秋季江边的空旷寂寥的景色进行了很好的描绘。颈联和尾联主要在于抒情,尤其是“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被誉为“两句九悲”(详见两句古诗,九重悲情:这可能是唐诗当中惨的一句,诗圣杜甫造),诗人抒发的是自己的遭遇,抒发的是自己的老无所依。正可谓“国家不幸诗人幸”,诗人一生穷困潦倒,却留给后人和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

(6)、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秋兴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诗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当时安史之乱仍在继续,杜甫为了避难来到了夔州。期间,杜甫处于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国家的战乱,杜甫兴之所至,写下了这一组组诗。这几首诗前后呼应,组织严密,但是各首都有独自独立,可谓是之作。

(11)、悲对秋景感慨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12)、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13)、这首《登高》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因为无论是格律还是内容,这首诗都堪称七律的典范之作。全诗如下:

(14)、再杜甫的诗篇当中,有不少是抒写自己诗篇作诗态度与技巧的,也有不少的名句,比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这句诗就出自这首《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全文如下:

(15)、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16)、杜甫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终只落得: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17)、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8)、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则展现了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19)、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0)、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杜甫著名的一首诗四句

(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5)、这首诗是诗人在白露节气,思念自己天各一方的兄弟,也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书信都无法寄出,何况战火仍未平息。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8)、在万方多难中,我登楼望去,庭园花木与高楼如此接近;面对这样美好的情景,想起故乡,不觉伤心难过。国家有难,美景当头,反而更增添无限愁绪。失意的人登高望远,也会不由兴起“花近高楼伤客心”的感慨。

(9)、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10)、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1)、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12)、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1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5)、第三句由现实转入想象,听到战争的消息,民间又是一片哀歌,此起彼伏。夷歌则是当地的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性。时代的哀歌与地方的民歌一起入耳,激起了杜甫更深更远的遐想。

(16)、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17)、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18)、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9)、诗词丨李煜这8首词,说尽了一生,美到!

(20)、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4、杜甫著名的一首诗登高

(1)、《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2)、远望群山,无边无际的树丛,落叶飘飘,萧萧落下;俯视长江,奔流不息,滚滚而来。诗人抓着“落木”和“长江”两个意象,以“无边”、“不尽”加以修饰,使之气势雄浑,境界旷远。但“萧萧下”与“滚滚来”中也暗含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3)、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4)、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5)、赏析: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之间婉转的鸣叫,一队整齐的白鹭直直的冲向了蔚蓝广阔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上那终年都不会化的积雪,还有那门前停泊的来自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6)、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7)、而且对于初学者,从朝代来说,肯定是唐诗比宋诗宋词好,因为唐朝是封建历史的上升期,文人自然有一种蓬勃和进取的精神,现在我们说“汉唐盛世”,就是因为它们有着蓬勃进取的生命力,整体的格调是昂扬的,特别有助于培养正确积极的三观。

(8)、*作者:邑同。不期名满天下,但寻一邑之同。

(9)、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10)、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而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杜甫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11)、第一句写时令和天气,岁暮,短景,天涯,霜雪,寒宵。223的间断是句子读来短促有力,几个加入形容词的特殊意象,营造出了整篇诗歌低沉而广阔的基调。

(12)、崔九是唐朝大家族崔家的老唐玄宗还没当皇帝时的对门好友。一次李隆基被罚山西,只有崔九一人一送再送,唐玄宗对他就跟亲弟弟一样。

(13)、第二句以视听写景,五更天的鼓角,声音格外的悲壮,仿佛置身于远方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三峡之上,繁星映河,影随波浪飘摇。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叙事诗,是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八月,自己求亲告友,辛辛苦苦在浣花溪盖起的草堂,被大风吹破,大雨中屋漏如注,以致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诗篇。全文如下:

(1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6)、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17)、前两句描写的是洞庭湖波澜壮阔的盛况,后两句是描写因战争而生灵涂炭的生活现状。年老多病,亲朋好友皆无一人在身旁,除了无奈便是无尽的悲伤。

(18)、这首七律写的是杜甫草堂的景色,读后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的韵味。尤其是后边的颈联和尾联,描述的是富有情趣的生活画面,刻画的逼真亲切,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19)、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0)、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5、杜甫著名的一首诗是哪首

(1)、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2)、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3)、历史推进,时间流逝,个人的奋发,终究抵不过时代的前行。再英雄,再豪杰,过去了,也就没有了。

(4)、唐诗,还要近体诗,学谁那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5)、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7)、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8)、赏析:去何处才能寻找到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十分茂密的地方。碧绿的青草照映着台阶,连台阶都显露出春色,树上的黄鹂隔着树枝婉转的对唱。要夺得天下,必定要先三顾茅庐上门拜访,辅佐了两个朝代的开国与继业,满腔都是忠诚。可惜还未出师伐魏就病亡在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沾裳。

(9)、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10)、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11)、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2)、这首诗是诗人被安史叛军所俘虏,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13)、这首诗描写的是岳阳楼的景色,浩瀚的湖水吧吴楚两地分离开来,亲朋好友杳无音信,只有一艘船陪伴自己,北方的战火仍未平息,靠着窗户想起这些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

(14)、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15)、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6)、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17)、这首诗是杜甫少见的描写平淡生活的诗歌,全文如下:

(18)、杜甫出生家庭背景较好,他七岁即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青年时代的他满怀壮志豪情,二十岁时漫游吴越,五年之后回到洛阳,在洛阳遇到李白,于是便和李白、高适等人一起寻找仙人。当时的杜甫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俯瞰天下,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于是作了首后世叫绝的《望岳》。该诗由远到近,从凝望到俯望,描写了泰山的雄伟磅礴气势,抒发了他敢于攀登永往向上的雄心壮志。

(19)、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20)、这首诗描绘的是在战争时期,烽火不断,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只能感慨只能叹气只能无奈,充满着无力感。在战火不断的时候,一封家书是那么的珍贵,无法与家人相聚是那么的伤感,满是愁绪,也只能在心里期待战争尽早结束罢了。

(1)、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2)、这首诗当中,著名的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可惜的是,这两句被很多好事之人过度解读,成了男女亲密情事的代名词了。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5)、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永远是学杜甫诗的人比学李白的要多很多。因为杜甫的诗真的能学,肯下功夫,就有效果。而且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说,从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开始接触古诗词,比顺着历史的顺序,从四言、乐府等古体再到格律诗要平滑的多。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9)、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一生中共创作了3000余首诗歌,其中约1500首被保留下来,大多被收集于《杜工部集》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的所有诗歌中,产生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诗句,在中国诗歌文学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杜甫的哪首诗水平高,哪些句子绝,成为后人的热议。

(10)、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11)、该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

(12)、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3)、这首诗作者描写出了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于其中,看着来自东吴的船只,勾起了内心深处的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1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15)、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8)、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

(20)、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3)、*图片作者:保罗·塞尚(Paul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19世纪末,保罗·塞尚被推崇为“新艺术旗手”,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绘画之父”。

(4)、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5)、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6)、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7)、往日的少年同学们,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再也不低贱了。“同学少年多不贱”此句诗可用来表示对旧日同学功成名就的喜悦。自己也可分享“与有荣焉”的光彩;也可用来感叹同学已发达而自己仍失意。

(8)、在这其中,李白的长诗、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内容深刻,同时格律齐整,可谓唐文学殿堂中的精品之作。

(9)、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10)、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11)、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12)、这首诗描绘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之景,细致的景色描写,一幅雄伟壮观的泰山景色浮于眼前,令人不禁感到十分的震撼。特别是后一句,常被后人用来表达一个道理:只有站在高峰,才能俯瞰世间万物。

(1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4)、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杜甫著名的一句诗精辟1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