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将上下而求索类似的句子精辟125条

吾将上下而求索相近的句子

1、吾将上下而求索相近的句子有哪些

(1)、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2)、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周瑜的意气风发衬托自己的落魄失意;李白的《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姜太公和商朝开国重臣伊尹的故事抒发自己对前途充满的自信之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晋人

(3)、玉经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王定保

(4)、只要我的是端方正直的,即使身处僻远又有什么妨害呢?

(5)、文人学者为了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常从名篇佳句中选字取意,命名书屋或居室。如柳亚子有一书房曰“磨剑室”,即取意于贾岛的诗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请判断下列书屋名称取意于哪些名句。(1)“十驾斋”取意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鍥斋”取意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人镜庐”取意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21)岳阳楼真是幸运,有过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苍凉,也有过孟浩然“_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豪情。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7)、真实考试的时候选项里好多不顺眼的,看完发现一个都排除不掉还要重新再看太耽误时间了。

(8)、幻想过无数次7开头的分数,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是这么惊喜的结果。坐在座位上,久久没有起身,差点飙泪。

(9)、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

(10)、②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1)、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九章·思美人》

(12)、方和圆怎么能相合,主张不同又怎能彼此相安?道不同不相为谋,正直与谄媚之人不能安然相处。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15)、(3)古代阳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如今,由于经济的开发,人口稠密,交通发达,那里再也不是王维在《渭城曲》里所描写的“,”的景象了。

(16)、我花了半年多去准备这个考试,在我看来是没有必要的,做了很多无用功,两个月,是的,你没有看错,两个月足够了。

(17)、(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8)、《论语》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能看淡别人的误解,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足矣。

(19)、(4)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选举中落选,再次证明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正确。

(20)、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重视积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学习必须

2、吾将上下而求索类似的句子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____文天祥《扬子江》

(2)、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变,我的心难道会因受创而改变吗!

(3)、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自爱好修饰以为常。君子慎独,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仰。

(4)、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统治者广建宫室。 

(5)、《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

(7)、语法是王道,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占得比重大,前10题中语法多,而且语法机经没用。

(8)、还记得3月一战,怎么也想不到会如此低的分数,之前80的模考平均分比这个高将近100分。

(9)、跳读的精神如果领会不了,再听听课堂录音吧。跳过解释、距离、过程描写、moreover引申……其实根本不用记住那么多细节,逼自己也记不住,还会扰乱逻辑主线。

(10)、(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7)孟子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也说过含义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的《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把抽象的愁绪化作了形象可感的水;白居易的《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轮秋月以及寂静的船舫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苏轼的《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譬如,苏东坡在赤壁下把酒对歌,赏“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清美,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的幽叹;青年才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的漂亮诗句;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

(14)、所以还是挑出无关的然后比选项,不要事先预测,忘掉所有套路。

(15)、人们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我内心确实是美好的。《论语》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要看淡别人的误解,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足矣。

(16)、“心远地自偏”,身的距离并不是心的距离。屈原身处虽远,但品德端正、心系国家,始终未变。

(17)、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把抽象的愁绪化作了形象可感的水;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一轮秋月以及寂静的船舫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苏轼的《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9)、管他什么时间太短会判作弊,我当时脑子都要烧了。从来没这么没底,比第一次考试

(20)、一个人越有思想,发现有个性的人就越多。普通人是看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

3、吾将上下而求索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1)、(1)成语“煎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

(3)、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展现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萧瑟的景物营造了深远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三峡秋景的神韵。

(4)、赞人之语。山中的那人像杜若一样芳洁,喝山泉,住在松柏林中。

(5)、与原文前后相关联的几句是:“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古诗文中的“情”丰厚了华夏文明,滋润了民族精神,如《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屈原对美好理想的执着精神;《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范仲淹对自身遭遇的豁达淡然与忧国忧民的情怀;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执着。

(7)、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女主人共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重闻琵琶曲,司马青衫伤心的情形;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8)、(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9)、 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杜甫《登高》“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渲染出他凄苦的身世遭遇,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烘托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

(10)、所谓情景预设型,是指命题者为考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考生通过对情景的揣摩、品味,推断出所填写的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把“名句名篇”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答题时要注意看命题者所设计的“情景”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

(11)、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12)、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者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无法显灵的地方。

(1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九章·抽思》

(14)、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自爱好修养以为常。君子慎独,坚守自己内心的信仰。

(1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杜牧的《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卒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统治者广建宫室。 

(16)、(5)《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17)、王兆军先生的焦墨之作,无论墨重墨浅,甚至笔墨布满画幅,虽有厚重粗犷之形构,但读之,却绝无威压恐惧、焦躁不安之感觉。相反,无论初观还是细读,都使人倍感力量之蓄积、生机之蕴籍、希望之潜藏。读《沉默的山梁》,远处的高山居中而立,以淡墨皴染,造形温婉,颇有母性的气质。其山怀之前,则为重墨绘就的一道略承“S”形的山梁,山脊居左,大片阳面右向而呈,似卧似眠,大墨快速皴擦出来的形制,似有无限力量在积蓄,在隐而待发。这种力量之感与背景中的淡远温婉之高山,又形成对比,显出巨大的艺术张力。

(18)、“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文言词语解释相结合来考查。

(19)、(35)学校里语音室、电脑、电视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可都“锁在深闺无人识”,没有派上用场,只是摆设而已。

(20)、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自爱好修饰以为常。

4、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上一句话

(1)、忽照幽冥乾坤煌。惟闻扑籁风雨密,扑籁何静待何惶。若惮忽若疑,心舒暂徜徉。

(2)、杜甫《登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的达观胸怀。 

(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稼说送张琥》解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

(4)、良辰美景不可多得,我姑且快活逍遥尽情享受欢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珍惜难得的欢乐时光,该享乐时就痛痛快快地享受。

(5)、就构图而言,王兆军先生的画作,亦不拘文人画之传统,至少与明代流行的文人画图式有别。明代国画构图,多沿纵向河道或溪谷布景,借渐远而推进画面的深远。可读王兆军先生之画作,则会发现他多以山脊、山梁或丘陵的延伸来构置画面纵深,河流、溪谷只为辅助。如此营造的空间与画境,一洗清浮轻逸,而愈显雄浑之气,苍润之美,忧郁之情。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胸怀,尽在笔墨之间。

(6)、(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8)、世界都是浑浊的而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

(9)、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10)、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读《登高》,懂得了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落魄;读《渔家傲》,懂得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月光与泪光中抚着白发彻夜难眠的悲戚;读《离骚》,懂得了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愿压抑委屈自己也要坚守清白的倔强;读《琵琶行》,懂得了白居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劝解。

(11)、六: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 ——陆游

(1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13)、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14)、 根据句意,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15)、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诗人们用诗写出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诗经•氓》写到:“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秦观在《鹊桥仙》中写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6)、九:不经一番还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曾巩

(17)、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安石

(18)、刚洗了头的人一定会弹弹帽子,刚洗了澡的人一定会抖一抖衣服上的灰尘。屈原用此来比喻自己的洁身自好,不能忍受尘世之污垢。

(19)、世界都是浑浊的,而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屈原的感叹之语,哀叹世风浑浊,世人昏昧。然而细思之,世人未必都看不清,有人只是佯装醉态,随世态变化而与世推移,如诗中的渔夫。只是屈原为绝不妥协之人,这两种选择,因人而异,与性格及人生追求有关,见仁见智。

(20)、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很多句子传唱不衰。其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时凄清孤冷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将上下而求索同义句

(1)、(1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

(3)、选项与上面那个一句话的逻辑链有交集就是相关,没有就是无关。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

(6)、令人忧愁的思绪摆脱不清,但愿像今天这样不失礼敬。人的寿命本来就各有长短,谁又能奈何得了悲欢离合?此句道出人生常态。

(7)、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而又滋润。写“苦雨”的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

(8)、 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写出女主人共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出重闻琵琶曲,司马青衫伤心的情形;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9)、(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这两句诗,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10)、 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如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11)、(5)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来表达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2)、古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过眼的历史沧桑;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人神游八极,感叹蜀道的凄凉。

(13)、(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抛开西方艺术不论,仅就中国绘事而言,中国画自立身至今,形制一变再变,笔墨应有尽有,技法更是万般具全,更有巨大的西画势力在侧,今人作画,真可谓万物皆备于我。如此之下,艺术家的旨归何在?不能不说,是一大问题。

(15)、回复“2”获取“换库后到底多久可以考GMAT”

(16)、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8)、直到考试当天我只看了大部分的机经,下午喝了两包咖啡直接导致考试的时候紧张的心跳过速手心冒汗。

(19)、2)还有8天难句阅读那本书,里面的方法不错,至少遇到长难句或者生词太多的文章不会慌张。

(20)、(1)《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我的GMAT备考从1月开始到7月22号三战结束,共参加三次考试,590-650-770(QV44)。 

(3)、想到草木不断飘零凋落,担心美人会到迟暮之年。时光无情,美好事物的逝去更令人感伤。屈原担心随着时光的流逝,功业未成,时不我待。

(4)、(22)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或许旁人看来为了GMAT激动成这样实在小题大做,毕竟是可以隔半个月就可以考一次的,不行再重来。

(6)、我真心爱好修身洁行,即使死多次也不会后悔。《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代士人将内心的高坚守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7)、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8)、逼自己练习的时候就要集中精神,把细枝末节去掉,即使归纳不出谁导致了谁或者某计划怎么样之类的,至少知道逻辑链两端是什么。

(9)、(3)《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1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论语·述而》)

(11)、心里想反正都已经考成这样子了,后面也区别不大了,能做多少是多少吧。后一个语法题只剩了11秒,点完就到点了。

(12)、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来演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与此语意思相类似的话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3)、然而细思之,世人未必都看不清,有人只是佯装醉态,随世态变化而与世推移,如诗中的渔夫。只是屈原为绝不妥协之人,这两种选择,因人而异,与性格及人生追求有关,见仁见智。

(14)、(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王维《山居秋瞑》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写出了琵琶女人老色衰后的凄凉处境;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借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 

(16)、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17)、(37)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18)、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____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19)、就此角度来看,也就可以来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了——画家的宗旨,应当是为着与读者沟通、对话而写,其起点,当然是画家有所思,有所梦,更有所欲言。中国画寄身于中国文化这个庞大的意识综合体之中,自然也难以脱出其制约。仅就绘事而言,中国画到北宋时,已诸法备尽,达至巅峰。但它传达的伦理,则是等级秩序。以山水画而论,当时流行的构图,皆堂堂大山,安坐正中,其他群峰、树木,则拱卫其下,画史中的名作,诸如荆浩的《匡庐图》、巨然之《秋山问道图》、郭熙之《早春图》,以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图》等,无不如此。这也就是为何说其使人崇敬的由来。而这正是儒家观念的形象化,当然,它也有佛学的影子。顺便说一下,自中国画中,可以看到儒佛的相通之处。世界之大,众生芸芸,但在两家文化看来,却都有一个主尊,在儒是真龙天子,于佛则为如来天尊。在这个主尊之下,是一层一层的近臣、罗汉,到其势力的边缘,才是贱如草木的小民。这个秩序囊括世界,无所不包,无所不及。在佛,是孙猴子纵有七十二变,一个斛斗云可达十万八千里,可终究出不了如来掌心;于儒,则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王臣。等级秩序,正是两家文化的明通暗联之处。所以,有论者言,在文人画立宗之前,中国画里没有自我。所谓“澄怀观道”,所澄之怀,所观之道,皆为“一道”。

(20)、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宋玉)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3)、(1)成语“煎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梨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富有诗意。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中的句子来成就自己的佳作。请根据题意完成这些有关联的诗句。《宋书.宗传》里“愿乘长风破浪”的豪言在李白的《行路难》中演化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23)杜甫《衷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5)、王兆军先生的作画尚简,但笔简意不简。而这正是文人画的又一特征,也是其脱出院体而独成一宗,并自元代始,独领中国美术史风骚上千年,至今犹生机勃勃的魅力所在。就是院体,终也无法抵挡潮流,至傅抱石改造之后,也尽数归入文人笔墨。王兆军先生画作的简,有两层意思:一是画面的简,亦即构图简明清朗;二是笔墨的简,皴擦点染,直接明快,而非精描细勾。构图简,笔墨大多亦简。《枯木枯株》一幅,构图笔墨,简得可谓吝啬,但画意却又异常地丰足。前景中,三根枯木,枯而不死,仿佛一生之中所蓄积的力量,如蝉蜕皮,冲裂而出,其不屈、其搏击、其梦想,其不惧死亡枯朽之气息,冲出画面,直击阅者心灵。而枯木背后的几点鹅黄,淡墨急速擦出的数十枝向上的细树,一如枯木的梦境,又似朽枯所焕发的生机与希望。再看《繁不及简》,笔墨铺满画框,浓墨涂绘,皴法多样,用墨也一反单用焦墨的熟路,而是润枯兼取。但近观笔法,无论点擦抑或皴染,笔笔可见,所施笔数,几乎可数。构图之繁,用笔之简,画意之厚,可谓典范。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吾将上下而求索类似的句子精辟1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