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训的含义
1、中山大学校训意思
(1)、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下令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改名后,国内出现多所以“中山”为名的大学,如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1928年2月间,以蔡元培先生为院长的大学院有鉴于此,决定除保留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以资纪念外,其余中山大学均改为所在地方名。
(2)、解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平凡,但要让别人承认不平凡,就得做出个样来给人看。
(3)、岭南大学是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岭南大学建校之初,校址几经变迁。先从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楼福音堂、花地萃香园,1900年又迁往澳门,1904年,将永久校址设在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
(4)、“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八字,文辞典雅,言简意赅,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概括性地传达了学校对全体师生的训诫。
(5)、美国哈佛大学:“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6)、“博学致远”强调的是学识修为的重要性,没有渊博的知识,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达至人生美好的境界;只有静下心性潜心求学,博思审问,融贯中西,博采众长,才能高瞻远瞩,实现抱负。
(7)、西安交通大学:果毅力行,精勤求学,忠恕任事,敦笃励志。
(8)、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9)、“博学笃行”出自《礼记·中庸》。是指以渊博和诚笃为指标的学行态度,可视为对人“才”的要求。
(10)、允公的意思是:胸怀放眼世界;允能则是指培养自身的能力;日新月异指的是要跟上世界潮流的变革,做到与时俱进。所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大概的意思就是:胸怀要宽广,并锻炼自己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为整个国家个社会做出贡献。
(11)、“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含有原校训中“奋进、进取”的意义。与创办大学的现代办学理念一致。义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2)、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
(13)、斯坦福大学的建立是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子,它坐落于帕拉托市,是指旧金山湾的红杉树,校徽上是一句拉丁语,翻译成德语是“自然之风劲吹”,这一格言一直代表着斯坦福大学的精神。
(14)、 1924年11月11日,在作为中山大学前身的国立广东大学成立典礼上,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词,是为中山大学校训之由来。十字训词语出儒家经典《礼•中庸》,要求学子按“至诚”之本性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养成君子品格。孙中山先生赋予十字训词新的内涵,强调学子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学习古今中外各门科学知识;要善于独立思考,明辨道理,学习并发展科学;要立志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为国富强专心做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15)、 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
(16)、中山大学坚持科研条件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依托优势学科,汇聚拔尖创新人才,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目前学校正在加快建设天琴中心、南海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子谱仪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面向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凝聚一批世界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
(17)、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学长,郁达夫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高学府。
(18)、长期以来,国际国内著名大学一般都有公认的明确的校训,唯独北京大学没有一致的校训。这也许反应了北大的某种特点,即比较尊重各种不同意见。
(19)、校训"忠信笃敬"四个字的出处十分古老。《论语·卫灵公》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
(20)、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公益栏目,特别推荐了全国一些知名大学的校训,读之发人深省、看罢催人奋进。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天津大学的校训为“实事求是”;浙江大学的校训为“求是创新”;武汉大学的校训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集美大学的校训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等,这些学校久经沧桑,终成名校的原因,与校训发挥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2、中山大学的校训给我们启发是什么?
(1)、中山大学坚持d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以“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步伐、努力迈进世界大学前列”作为发展战略目标。目前,学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三个核心增长极城市办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办学格局,校园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通过一系列改革发展,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内涵式发展,各项办学指标大幅上升,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进入了“迈进、追求卓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大学的新时期。
(2)、“气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后四个字取自古代的前贤名句,“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加上“励学敦行”四个字,是想劝勉师生勤奋学习,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品格与抱负。
(4)、校训的拟订兼顾母体学校中山大学及投资方珠江投资集团的核心价值观。
(5)、70多年来,该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优良传统。承传南方大学“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勤劳勇敢,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共同铸就了该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
(6)、解读:可是,谁愿意接受磨难呢?磨难成为基石,是在下次攀登的时候。
(7)、有三个同心圆,中环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这两个词组出自于《易经》,也基本概括了《易经》的全部内涵,也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清华大学秉承着以孔子的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不仅注重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重了对新型君子人格的培养和教育。
(8)、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
(9)、此后,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岭南大学,又于1937年南迁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岭南大学得以重返康乐。
(10)、1924年6月21日广东大学举行校长就职和学生毕业典礼,孙中山委托总参议胡汉民代表大元帅在会上宣读了训词:“学海,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11)、“学参天地”取意出自《中庸》,古意为“治大学问者可了解天地间的规律,参与天地生化不息的进程。”现在可以解释为“治学要努力学习天地间的知识、学问,探索世界的奥秘,揭示事物的科学规律。”“德合自然”取意出自《老子》“德合自然”字面的含义为道德要符合自然规律,可以引申解释为:“不断进取,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建校以来,几代东林人披荆斩棘,严以治学,谨以修身,不断探索天地之间的科学规律,努力揭示世界的奥秘,为国家保护环境、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先导、道德示范、技术支撑的作用。“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东林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东林人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求真,尚美:指的是追求真实和追求,励志勤奋学习,谨慎地行动。
(13)、有名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要指对人格和品格的训导。我校“天行健、地势坤”带有隐喻,既指对人的训导,也是艺的暗示,并含有对学校事业,对毕业生未来发展的勉励。
(14)、《元史·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15)、中山大学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目前拥有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全面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学校现有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学科总体实力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
(16)、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徽主要由黑色和橙色一起组成,盾牌上的书写着拉丁文“旧约和新约”下面的拉丁文“因为上帝的力量,学校欣欣向荣”是学校的校训,普林斯顿大学以数理学院和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著称,有着浓厚的欧式教育学风,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及科学的综合素质。
(17)、今天大饼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内具内涵的大学校训(排名不分先后)。
(18)、解析:此条语义更多指向学校的办学理念。“乐育英才”语出陶行知先生,强调学校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以济天下”语出孟子“兼济天下”而略有变化。“天下”二字在中国文化中指中国及中国以外的世界,所以“以济天下”可以体现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两句可分读,也可合读。合读的意思是指学院欲揽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教育的目的又是为了放眼世界,服务社会。
(19)、2007年,学校在原洞窗图案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以“中英文校名+图案+建校时间”的完整形象及专门配制的绿色,确定了中山大学校徽的终形制。
(20)、“厚德修身,博学致远”既是对学校师生的行为要求,也是社会对于当今大学的期望,更是广州医学院办学理念的追求。惟有“厚德修身”,才能淡泊名利,艰苦创业、脚踏实地;惟有“厚德修身”,才能胸怀宽广、乐于奉献、潜心钻研;也惟有“博学致远”,才能在关键时候坚持科学精神,勇挑重担,不辱使命。显然,“厚德修身,博学致远”的内涵不仅在“广医人精神”、“南山风格”中得到体现,更是在“非典”中经受了检验。”
3、广州中山大学校训是什么
(1)、明德亲民是指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完善、人文素养的汲取,注重国家发展、民族兴衰、个人责任,注重修身正己。关注民生,具有强烈的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2)、《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3)、一一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4)、“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意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5)、第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校教育的方向,孙中山强调为革命造就人才,我们今天应给予继承和发展。
(6)、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
(7)、然而,中大牌坊自建成至今的80多年时间里,曾几度搬迁、拆卸和重建,牌坊上的字也被涂来改去。
(8)、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入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1952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9)、北师大虽然没有像清华一样有自己的代表色,但是,作为中国书法界泰斗,启功的字体,本身就是对品牌好的表达。
(10)、山东大学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是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境界。
(11)、解读:什么事情,是毫无意义的事情?简单说,就是不增长知识也没有效益的事情。
(12)、宋高宗的《文宣王及其弟子赞》曰:“人谁无子,尔嗣标奇。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请车诚非,顾匪其私。千载之下,足以示慈。”
(13)、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14)、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5)、“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出自《管子·形势解》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此处“至”与“致”通),意为要大公无私、公平公正,有仁爱亲民、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含义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而且结尾两字恰巧是“师范”二字,北师大的校训指明了师范专业学生在做学生和做教师时候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为师范职业的佳总结和高理想。
(17)、求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
(18)、一切为了改变(Allforinnovation)
(19)、引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的运行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0)、校训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中山大学校训在哪个门
(1)、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
(2)、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3)、 科学地发展学、问、思、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孙中山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问、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
(4)、马相伯老校长希望学生可以博览群书、坚定志向、恳切发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5)、“知行合一”仍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
(6)、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
(7)、该校训简明扼要,六个字抑扬顿挫,容易记忆,不易雷同,可在不同时代的师生中产生共鸣。有天、有地,是广美。
(8)、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的。校训词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9)、 剑桥大学的校徽其实就是一枚中世纪的纹章,纹章是一个代表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市政当局甚至一个国家的特殊的符号,如今的剑桥大学的纹章是1573年RobertCooke授予的,他曾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伊丽莎白一世时管理和创造纹章的官员,这枚纹章一直传承到现在在,并成为了现在的校徽。
(10)、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书写。
(11)、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从“学”到“习”这个过程里的几个重要步骤:博学,通达地学习、广泛的学习,这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审问,审慎地探问、深入地追问,这是答疑解惑的过程;慎思,谨慎地思考、周密地思索,这是遴选消化的过程;明辨,明晰地分辨、明确地判别,这是择定结果的过程。
(12)、“同舟共济”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13)、跟我校的办学特色紧密联系。“天行健,地势坤”,有天有地,顶天立地,跟我校办学特色一致,即在宏观上坚持主流价值、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政策的走向,但同时能够关注社会需求,脚踏实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实事。
(14)、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博学是基础,是一切发现、发明的源泉。博学,要求学者通过各种渠道获求知识。向智者学,向年长者学,向专长者学。学百家之长,溶百家之法,成自家之学。古今著名的医家几人不是博览群书,遍访名医而建立其认识、调节疾病的思维方式和调节方法?《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15)、中山大学天文系由赵却民教授率领调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陈国达教授率领全系师生49人调去湖南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16)、张载也有名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意为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辟未来的道路,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7)、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18)、“海纳百川”取意自《庄子》,作为固定词语早出自晋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
(19)、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20)、首先,孙中山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他所指的“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更值得重视的是,孙中山的“博学”而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文化知识的人才。
5、中山大学校训出自哪本典籍
(1)、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校训、南开精神,是南开办学理念的凝结,治校传统的升华,南开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的现实化。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
(2)、学校在1989-1992年规划纲要中,上列校风同时被赋予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
(3)、 第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 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
(4)、截至2019年12月,广州大学学校有5个特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1个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专业建设点。
(5)、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6)、1915年,为纪念复旦创校十周年,由马相伯老校长选定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7)、国立广东大学定于1924年9月15日正式上课。当时,学校并没有举行开学典礼与成立典礼。后又经校务会议复议,将开学典礼及成立典礼日定于1924年11月11日这一日,也就成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校庆日。
(8)、校训立意宜高,有主导性、前瞻性、稳定性。既要有民办、教学型大学的共性,也要有学院自身的个性。既合乎传统,又有现代性。
(9)、“养天地正气”见《孟子·梁惠王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正气本指一种养生之道,后经文天祥《正气歌》,其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将天地正气赋予了高尚品德、坚贞气节、嫉恶如仇、维护正义和为民效力等人格化内涵。“法古今完人”是崇尚追求尽善尽美的个人道德情操,培养顶天立地之人格。有高尚之道德,方有高尚之人格,有高尚之人格,方有高尚之人生。
(10)、已拟定校训分为A类和B类,A类是常规型格言体校训,诉求面广;B类是标语式的散文体校训,主要表达学院办学诉求,可分别用于不同场合。
(11)、与此同时,清华大学用紫色作为自己的品牌色,让人看到这个颜色就不自觉地联想起这所学校,所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清华大学的品牌建设,无懈可击。
(12)、任校长以后,为了能够让自己变得更有些文化味,我开始努力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开始对教育进行艰辛反思,并笔录成书。几年后,在学校有一定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了“笃志弘毅,止于至善”的校训。
(13)、2016年,为尊重校史,中大决定对南校园北门牌坊和东校园牌坊正反面文字内容按五山老牌坊原有文字进行更换重刻,并于当年完成。
(14)、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中山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享誉全世界的著名高等学府之是教育部直属、与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专业支持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学校为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红专新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改革进取。2001年学校与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经过“211工程”“985工程”“双”建设,学校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发展模式和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国内、国际知名的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中山大学的校训给我们启发是什么?精辟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