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的歇后语
1、形容甩锅的歇后语
(1)、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2)、解释: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比喻追根究底。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或“ 打破砂锅问到底”。
(3)、千字不象千,八字排两边, 有个风流女,却被鬼来缠。 魏
(4)、对着锅底亲嘴————触一鼻子灰;碰一鼻子灰
(5)、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侯。砂锅居,正名和顺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主打砂锅系列,其中砂锅白肉是招牌菜,是目前北京规模大的主管砂锅菜肴的中华老字号。以其特有的烧、扒、白煮等手法将猪肉类精粹烹于一延,赢得“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过去每天只做一口猪,经常是午间就卖完了,过午才来只能等明天了,比喻办事情要赶早,不能耽误时间。
(6)、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7)、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8)、比喻体弱无力。割鸡焉用牛刀(gējīyānyòngniúdāo)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9)、形容功夫到家。宁为鸡口,不为牛后(nìngwéijīkǒu,bùwéiniúhòu)牛后:牛的肛门。
(10)、守徐州失去大半, 战吕布打掉巾冠, 骂候成盗去花马, 恨董卓有心无肝。 德
(11)、灶画,对于农村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曾经烟火气息弥漫的农家土灶头也透露出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副副“花灶头”便是一件件乡风浓郁的民间艺术品。然而,在民间手工艺渐行渐远的现代社会,灶画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桐乡灶画艺术的历史与现状如何?其传承与保护又将面临怎样的境况?日前,记者为此专门进行了采访——
(12)、出处:现代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不到黄河心不死罢哩!”
(13)、蚂蝗见血-叮(盯)住不放(比喻集中视力看)
(14)、灶画在桐乡农村十分普遍。过去每逢新打灶头,必有灶画问世。农村传统使用的柴灶由灶台和灶壁组成,灶台面平列两三只铁锅,放两只锅的叫“两眼灶”,放三只锅的叫“三眼灶”。一般来说,靠里面的锅较大,称“里镬”;外面的锅较小,称“外镬”;如果是“三眼灶”则还有“中镬”,“中镬”的大小一般介于“里镬”和“外镬”之间。两口大锅之间置一小型锅子,称“汤镬”。我市农村以“三眼灶”见多。
(15)、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16)、拼音:bùdàohuánghéxīnbùsǐ
(17)、凉白开沏茶---没味儿。老北京人钟爱花茶,听老人讲,过去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沏一壶酽茶——浓浓的茉莉花茶,开始一天的生活。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春花秋月,回到家中只要沏上一壶地道浓酽的茉莉花茶,喝上一口,一身劳累不禁一扫而光。用凉白开沏茶,肯定沏不开茶。比喻没有吸引力的人、事情或作品。
(18)、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鸡飞狗走(jīfēigǒuzǒu)走:跑。
(19)、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20)、小铺的蒜---零揪儿。一般人家吃蒜都是到胡同里的小铺零买几头,而不是成辫子的储存,买时掌柜的从蒜辫子上往下零揪,比喻办事不整在,零敲碎打。
2、有关锅的歇后语
(1)、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释义:砂锅打破后,锅体变成两半,一条纹路出现在断裂处的位置,从头到尾,所以是百“纹”到底,这里用谐音的方式,变成了“问”到底。指什么事情都要问个明白的意思。比喻追根究底。
(3)、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鸡烂嘴巴硬(jīlànzuǐbāyìng)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4)、呆若木鸡(dāiruòmùjī)呆:傻,发愣的样子。
(5)、鸡犬皆仙(jīquǎnjiēxiān)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6)、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7)、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8)、译文:用葛藤接老婆打断掉的禅杖,追根究底。
(9)、 两个动物并排站, 一个游泳,一个吃草。 鲜
(10)、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瘸驴的屁股 —— 斜门歪道;邪门歪道;斜门;邪门
(13)、蚂蚁搬家-不是凤,就是雨(比喻事先有了预兆)
(14)、炒咸菜不放酱油 —— 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15)、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用来比喻追根究底。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打坏了就会有裂纹,且会一直延伸到沙锅的下面。
(16)、会仙居的炒肝------没早没晚。1956年公私合营,会仙居与天兴居合并,在天兴居的店址,称天兴居。炒肝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味浓鲜美,肥而不腻,吃蒜不见蒜,晶莹透彻,盛在小巧玲珑,碗口只有二寸的景德镇的特制小碗中,苑若宝盏含晶,甚是诱人。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卖炒肝,从早到晚不间断,比喻一些人办事不计算时间。
(17)、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8)、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缚鸡之力(fùjīzhīlì)捆鸡的力量。
(19)、所谓穷困潦倒,是指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出自清·吴任臣《十国春秋·王仁裕传》:“虽贫困潦倒,信念不变,晚年多病,犹自誊录”。
(20)、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3、锅的顺口溜
(1)、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2)、杀鸡抹脖(shājīmǒbó)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杀鸡取卵(shājīqǔluǎn)卵:蛋。
(3)、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4)、示例:《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就让姐姐装糊涂不言语,我可也‘打破沙锅璺到底’,问明白了,我好去回我公婆的话。
(5)、牝鸡司晨(pìnjīsīchén)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6)、各种灶画适合画在灶头的哪个位置也挺有讲究。农村传统灶头一般有灶脚、灶身、灶栏、灶山、灶门墙、灶顶等构成。灶脚上的构图,一般以全墨色居多,呈长卷形,表现出一种稳重感。灶身一般以连续的对称的图案居多,与灶脚的稳重一起给人和谐的美感。灶栏、灶山、灶门墙、灶顶等部位则从实际出发,或长或方或菱形,给人一种常中有变、错落有致的艺术享受。而灶头背面的灶洞上方则一般题有“火烛小心”等字,“火”字常常倒写。灶画所体现的意象,大抵与民歌一样,凝聚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愿,对美好的追求。就如常见的“聚宝盆”,表达了人们对丰衣足食的祈求和平安如意的向往,寄托了人们勤劳致富的朴实思想感情,反映了人们求全、求美、求富的普遍心理。
(7)、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8)、鸡尸牛从(jīshīniúcóng)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鸡头鱼刺(jītóuyúcì)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9)、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用
(10)、蔼然可亲、蔼然仁者、安然如故、安然无事、安然无恙岸然道貌、黯然伤神、黯然神伤、黯然失色、黯然无色黯然销魂、昂然直入、昂然自得、昂然自若、傲然挺立傲然屹立、勃然变色、勃然大怒、勃然奋励、惨然不乐灿然一新、粲然可观、冁然而笑、怅然若失、怅然自失超然不群、超然独处、超然独立、超然绝俗、超然迈伦超然物外、超然象外、超然远举、超然远引、超然自得超然自逸、超然自引、怆然涕下、嗒然若丧、怛然失色淡然处之、淡然置之、荡然无存、幡然改途、幡然悔悟翻然改进、翻然改图、翻然悔悟、斐然成章、斐然乡风斐然向风、废然而反、废然而返、忿然作色、怫然不悦怫然作色、艴然不悦、果然如此、酣然入梦、悍然不顾浩然之气、赫然而怒、涣然冰释、焕然如新、焕然一新恍然大悟、恍然若失、惠然肯来、惠然之顾、浑然天成浑然无知、浑然一体、浑然自成、混然天成、混然一体豁然大悟、豁然顿悟、豁然贯通、豁然开朗、豁然开悟豁然确斯、豁然省悟、火然泉达、霍然而愈、计然之策计然之术、寂然不动、寂然无声、戛然而止、斠然一概孑然一身、截然不同、井然有条、井然有序、憬然有悟迥然不群、迥然不同、慨然应允、慨然允诺、溘然长逝溘然长往、岿然不动、岿然独存、喟然长叹、了然无闻了然于胸、茫然不解、茫然若失、茫然自失、靡然成风靡然从风、靡然顺风、靡然乡风、靡然向风、漠然置之判然不同、庞然大物、怦然心动、凄然泪下、悄然无声愀然不乐、愀然无乐、跫然足音、阒然无声、确然不群潸然泪下、爽然若失、爽然自失、肃然起敬、肃然生敬索然寡味、索然无味、泰然处之、泰然自若、坦然自若陶然自得、恬然自足、同然一辞、突然袭击、惘然若失巍然屹立、蔚然成风、萧然物外、欣然自得、袖然冠首袖然居首、袖然举首、轩然大波、轩然霞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哑然失笑、嫣然一笑、晏然自若、依然故我依然如故、夷然自若、怡然自得、怡然自乐、怡然自若毅然决然、隐然敌国、悠然自得、油然而生、跃然纸上昭然若揭、卓然不群、自然而然
(11)、解释: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比喻追根究底。
(12)、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13)、牛刀割鸡(niúdāogējī)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14)、鸡犬桑麻(jīquǎnsāngmá)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鸡犬升天(jīquǎnshēngtiān)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15)、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6)、(造句举例):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17)、王致和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前门外延寿寺街原有王致和南酱园,以生产豆腐闻名,是北京特殊风味中的名品,臭中有奇香是它的特色。臭豆腐于清末传入宫廷御膳房,成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太后不喜臭豆腐其名,便赐名“青方”,使王致和臭豆腐身价倍增。延续之今一直未断,比喻某些行为名声不好,但是一些人还觉得有利可图,愿意干。
(18)、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鸡鸣狗吠(jīmínggǒufèi)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
(19)、据一些农村老人介绍,桐乡地区的农民历来重视打灶,灶的大小、方位、朝向等要素都不能随便决定,一般均要选择良辰吉日才能“破土动工”,其重视程度仅次于造房。有些农户在打灶时还要用小甏贮米和茶,打入灶内,或者埋铜钱,祈求灶神菩萨保佑全家安康。正是出于生活的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种种渴求,打灶师傅们便开始在灶头的墙壁上描绘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灶画由此产生。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4、关于锅的俗语
(1)、蚂蚁抓上牛有尖-自以为上了高山热锅上的黄豆——熟了就蹦;蹦得欢
(2)、杀鸡吓猴(shājīxiàhóu)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3)、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4)、鸡鸣而起(jīmíngérqǐ)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5)、一个大,一个小, 一个跑,一个跳, 一个吸血,一个吃草。骚
(6)、歇后语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有关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收集如下:
(7)、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8)、老太太喝豆汁儿---好稀(喜)。豆汁儿乃北京特色小吃中具地方色彩者,能否喝豆汁儿可谓判断老北京儿的标志。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老北京人爱喝豆汁,或者直接买来生豆汁回家自己熬,一般冬天都这么喝;或者是到庙会和街头的豆汁摊儿上去喝,一般夏天这么喝。谐音比喻个人喜好某件事情或某个物件,别人干涉不着。
(9)、窝头翻个---现了大眼。窝窝头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大个儿的有半斤来重,小的也有三两。窝窝头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慈禧西逃饿坏了,吃了窝头觉得美味无比,回京后御膳房御厨制作了栗子面窝头,从此点心谱中又增添了一品小窝窝头。如果您把窝头翻个,就显现出圆眼儿了。比喻想出风头反而出丑的人。
(10)、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11)、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12)、分析:“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本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13)、杀鸡焉用牛刀(shājīyānyòngniúdāo)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14)、菱角磨作鸡头(língjiǎomózuòjītóu)比喻困难大,波折多。木鸡养到(mùjīyǎngdào)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
(15)、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16)、古时候,晋江人称用铝制的鼎叫“番仔生锅”。因为本地的锅都是用生铁铸造的,有个浇口,叫“鼎脐”;而“番仔生锅”是用铝冲压出来的,浑然一体,没有浇口,自然没有鼎脐。于是,便有歇后语:“番仔生锅——??。”
(17)、鸡犬不惊(jīquǎnbùjīng)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18)、本指同吃一个锅的饭,经常会见面。转喻彼此常在一起生活,或经常相处、共事。
(19)、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20)、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5、关于锅的成语和谚语
(1)、鸡零狗碎(jīlínggǒusuì)形容事物零碎细小。鸡毛蒜皮(jīmáosuànpí)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2)、灶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了江南独特的民间文化,也是江南稻作文化的典型代表。
(3)、不敢(擀)---那是煎饼。北京人喜欢面食,烙饼、煎饼、春饼、糊饼等等。饼从做法上说,一般有两种:一是烙饼,一是煎饼。前者要用擀面杖或者手压,把面团擀成圆形,放在饼铖里烙制,如馅饼,大饼、烧饼等等;后者用面糊直接浇在容器上,摊成圆形成饼,如煎饼果子等,不用擀,借用谐音有此歇后语。比如:“你敢打这赌吗?”“切,不敢?不敢那是煎饼!赌就赌!”
(4)、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鹤发鸡皮(hèfàjīpí)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
(5)、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该过阴历年了,三十晚上吃完团圆饭,全家人就忙着包饺子。老规矩此时不许串门、走亲戚。到了子夜新旧交替、更岁交子。大伙就开始吃饺子了。这时候家中是没有外人的。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几位都别走,随便聊。您瞧咱们这可是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呀!”
(6)、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了。豆腐可是北京人喜爱的美食,老北京的豆腐制品品种繁多,有的还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北京豆制品,如豆浆、老豆腐、冻豆腐、豆腐干、豆腐熏干、白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豆腐泡、炸三角、酱豆腐、臭豆腐等,还有豆汁、麻豆腐、血豆腐……几百年来,老北京民间有无数个制作豆腐的作坊,简称豆腐坊。由此而形成的有关豆腐的地名有十几个,豆腐胡同、麻豆腐胡同、豆腐池胡同、豆腐巷、大豆腐巷等。马尾丝细而坚韧,穿入豆腐,怎能提起来呢!于是用以表示某人、事、物没法提了。
(7)、在桐乡农村,只要你一走进农家的厨房,就会看到一副副别具特色的灶头,从灶山、烟囱到灶身都画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画风大多粗犷夸张,色彩鲜艳,并配有文字。这种依附于灶头上的壁画,人称“灶头画”。
(8)、独鹤鸡群(dúhèjīqún)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9)、“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10)、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旧京的春节厂甸,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厂甸的风车、大糖葫芦更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春节时卖大糖葫芦的小贩们把一个个山里红串在一根根长长的荆条上,忙得不可开交。此语借用串糖葫芦,形容人们为了某些事情串通一气。“怎么着,这事就瞒着我一人儿,你们几个可真是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
(11)、锅巴雕灯影儿(皮影戏中的人物剪影。用兽皮或纸皮板做成)————焦人
(12)、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13)、读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14)、打破砂锅问到底(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是一句俗语,用来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5)、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 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 汇
(16)、拔锅卷席:①比喻带走全部家当。②犹言卷铺盖。比喻被解雇。
(17)、半天云里挂锅铲————吵(炒)翻(飞)了天
(18)、热锅里爆虾米(小虾)——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19)、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20)、鸡鹜争食(jīwùzhēngshí)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1)、打破沙锅璺到底:璺: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比喻追根究底
(2)、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3)、(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4)、某字生来横,老是躺着困, 若要问本事,样样是头名。一
(5)、六必居的抹布---甜酸苦辣全尝过。六必居店堂里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出自明朝首辅严嵩之手。此匾虽数遭劫难,仍保存完好,现已成为稀世珍品。“六必”在生产操作工艺上可以解释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六必居出名的是它的酱菜,它也是北京酱园中历史久、声誉显著的一家。其抹布当然是擦抹过各种味道,比喻饱经风霜,经历坎坷,见多识广。
(6)、正确答案:恶蝇 意思:恶蝇这词的意思为丢人,嫌弃。例:别恶蝇我了,天天光说:“抽空请你吃饭”,就没见过你啥时候抽出空来!
(7)、据上图内容打一歇后语(山亭方言)提示:5个字!下方留言第一个答对的将获得价值68元鸭锅锅香辣大虾一份。
(8)、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9)、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沙锅璺到底。
(10)、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11)、冷锅里爆豆: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12)、热锅上蝼蚁: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13)、意思:是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14)、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15)、又有这样的说法。由于灶头上有灶王爷居住,故而这些陪伴灶王爷的图案自然都象征着吉祥、昭示着富贵、表述着向往、蕴含着祈求。如果谁家的灶头只简单地刷上一层石灰浆了事,人们便会鄙夷地将其称为“豆腐灶”。
(16)、淮南鸡犬(huáinánjīquǎn)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鸡虫得失(jīchóngdéshī)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有关锅的歇后语精辟1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