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和态度精辟148条

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

1、叔本华的论女人

(1)、搬离魏玛的叔本华成了隐士,他在那里几乎没有朋友,一个人读书,一个人写作。他智慧过人却尖酸刻薄,才华让人羡慕却从未被人喜欢。

(2)、女人适宜的职业是看护和教育儿童,因为她们本身很幼稚,轻佻琐碎,缺乏远见,简言之,她们毕生实际就是一个大孩子——是儿童与严格意义上成人的中间体。

(3)、所谓通识解读,就是在这个快生活、浮躁的、碎片化、精神无所皈依的时代,提倡稍微慢下来,静下来,陪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对人文社科的不同领域有深入浅出的解读,一起对有关人生和社会的问题有所思考,享受思维的乐趣,过丰盈充实的生活。

(4)、这种自信,会让她们自带“光环效应”,在人群中会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5)、其实,男尊女卑是父权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跨越东西方,历经数千载。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在《论女人》中叔本华多次称许古代人、东方人的女性观,还援引亚里士多德、卢梭、拜伦等人的观点。深受叔本华“唯意志论”影响的尼采,曾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写道:“到女人那里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两人的女性观也是一脉相承。

(6)、我们一般人悲观无非就是感觉活着没多大意思,却不知道根源何在,叔本华却用了一本超过700页厚厚的书来解释这个问题。

(7)、很多人对30岁时的叔本华能写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如此厚重悲观的大作,颇为不解。实际上,除了自带学霸体质疯狂吸收知识,英法两年游对他影响巨大,此后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有了方向。人生的苦难在青春期的叔本华身上已经生根,独树一帜的哲学体系自那时就开始发芽,到30岁时长成参天大树。

(8)、在学术界任职后,叔本华继续广泛旅行,陆续去了莱比锡、纽伦堡、斯图加特、沙夫豪森、沃韦、米兰和佛罗伦萨等地。读万卷书和行路,都是思想的养料,对有钱人叔本华来说缺一不可。

(9)、所以,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生活中,想要看一个女人是否能够成大事?就看他情商高不高?会不会为人处事,会处事的女人,一定是有头脑的,以后做生意一定也很精明,因此,不要小看女人哦!

(10)、当我们终于清楚地了解到: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这些人目光狭窄,情操低下;他们的见解谬误百出、是非颠倒——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以后,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的评论淡然处之了。

(11)、凭借厚实的家底和一定的文学才华,约翰娜很快成了魏玛上流社会中知名的女主人。舒伯特、格林兄弟是她的座上宾,她和歌德也很快成了好朋友,但两人不是情人关系。虽然我们很少在文学史上,甚至很少在叔本华之外的故事中听到约翰娜这个名字,但她也算是当时的知名诗人和小说家,舒伯特甚至给她的诗作过曲。

(12)、男生宿舍的垃圾桶里多的垃圾就是卫生纸,没有上大号的情况下,通常也会有大团大团的卫生纸,不要问为什么,因为每个男生都知道(机智)

(13)、据说叔本华对女性的不良形象是其母亲造成的,但他与妹妹一直保持通信。

(14)、一个人的内心越是缺什么,就越会炫耀什么,她们喜欢在朋友圈、在微博、在各种群里晒包包、晒首饰、晒室内摆设、晒旅行、晒高档餐厅的餐点,晒红包……

(15)、而在下层社会的女性,承担着力所不能及的繁重艰辛劳动,或者沦为妓女,过着屈辱的生活。

(16)、首先人是生物性的。在生物性层面尽力去满足需求。在追求这种满足时虽然很艰难,一旦满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快乐的,所以在解决温饱问题的物质层面上痛苦的程度还不够深刻。反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上时人的痛苦和无聊更加深切。

(17)、1788年,叔本华出生于但泽,当时德国的一个城市。老爸海因里希是一个富商,不但有钱,而且见识广、文化高。1787年,由于喜欢英国的商业和政治自由,也许是希望未来的儿子有个英国国籍,海因里希带着怀孕的妻子去了英国,但不知什么原因大冬天的又回到但泽。就这样,原本马上就是英国国籍的叔本华,后还是生在了德国。(大英:玩呢?)

(18)、说人一生之中大多数时间里身边都只是泛泛之交不要深究这些。

(19)、叔本华:天才的真正认识对象只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普遍性和总和。

(20)、好巧不巧,隔壁班也在上哲学课,那边的老师名叫黑格尔,再往底下一看,好家伙,座无虚席,还有站着听的。估计这边那几个学生是黑格尔那边坐不下被挤过来的。

2、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和态度

(1)、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贾纳韦(ChristopherJanaway),2005年起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曾任教于悉尼大学以及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近年来致力于对叔本华、尼采及美学的研究。已出版著作《超越无私:读尼采的系谱学》(2007)、《叔本华》(2002)、《叔本华哲学中的自我与世界》(1998)、《关于卓越的意象:柏拉图的艺术批评》(1995)等。作为一个著名的哲学和文艺理论大家,克里斯托弗选择这个主题探讨,可谓知难而进,因为一不小心,如果无法提供满意的答案,是会砸自己的牌子的。

(2)、巩俐与张艺谋为何走不到后?男人比女人更现实,更懂得自我需求

(3)、哲学学术圈也开始注意叔本华,慢慢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波恩大学和耶拿大学开始开设叔本华哲学课程。法国、意大利也开始发表对他的评论。过生日的时候开始收到大量陌生人来信。

(4)、“表象”对应印度宗教中的概念“摩耶(maya)”,意为“幻想的面纱”。“意志”则和“梵天(Brahma)”对应,“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依赖它而出生,依赖它而生活,伴随它直到死亡”。

(5)、2 《完全的婚姻》――市民的性爱言论权利

(6)、如果这个人的智力素质属于低级的一类,那么,别人的思想、智慧,甚至伟大的天赋智力,都无法对他产生效果,他对别人拥有的思想水平也一无所觉。

(7)、叔本华虽然是不缺钱家庭长大的孩子,可他并没有幸福童年,也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叔本华的父母,本身就是“大儿童”

(8)、此时的叔本华在发奋写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对佛教和印度教产生了兴趣,他的表象和意志理论在阅读《奥义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他说,“在整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研究能像奥义书那样有益和高尚。它是我生命的慰藉,也将是我死亡的慰藉。”

(9)、生活中,高情商的人都的低调,从来都不会炫耀自己,只有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才会高调的做一些事情,经常被领导重视,没事的时候,他们都在积累自己的知识。她们总是在关键时刻,及时出现,让别人对他们另眼相看,她们奉行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让他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0)、作者简介:张镭,男,笔名:阿容,原名:张龙桥,江苏宿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著有杂文随笔十余部,长篇小说两部。

(11)、尽管如此,大部分人还是会不断地去追寻社交和娱乐,这是因为,缺乏社交而产生的无聊的感受似乎更加可怕,叔本华将这种无聊解释为一种内在的空虚。正是由于个人不具备足够的内涵,无法与他人分离、自己使自己的精神活动起来,所以才孜孜不倦地去寻求来自外界的刺激。他敏锐地指出,那些热衷于社交活动的人,往往不具备丰富的思想和突出的智力。

(12)、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看到自身之外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与这个人的自身相等,因为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

(13)、高贵的女人,有谈吐,有内涵,有修养,就犹如一朵娇滴滴的白莲花,默默绽放着自己的优雅。

(14)、                   江苏/张镭

(15)、之所以质疑叔本华对于天才只出现在男人身上的观点,其一源于他自己认为女人始终都是主观的这一看法,其二是由于在近一百年里出现的很多公认的天才中不乏女性,而这些女性天才在除本身性别之外的其它方面都符合叔本华对于天才这一群体的论述。女人始终是主观的这一看法没有根据,女人不论在东方或者西方,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属于社会权力的从属地位,男权社会与神权勾结产生了对于女性的束缚、压迫,知识与思想的生产权一度与女人无关,真正的女权运动是近一百年的事,而越是靠近21世纪,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是趋向于和男性平等,而知识生产与思想生产领域女性的成就也日益增多,处于空闲状态下的艺术创作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远的有卡米耶、弗里达,近的有阿布拉莫维奇、草间弥生等。不过,尽管如此,对于女性的创造力和理性思维仍然被很多人所歧视,艺术领域仍然没有给予女性足够的重视,我相信这一现象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女权主义的普遍觉醒得到更大程度的改观。

(16)、生活中,想要看一个女人是否能够成大事?就看他情商高不高,会不会为人处事?一个人的能力很重要,能力越强,价值就越大,后得到的也越多,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工作,情商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情商高的人,处事比较圆滑,能够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

(17)、1806年,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卖掉了家族的生意和房产,和叔本华的妹妹阿黛尔迁居到魏玛,魏玛当时因歌德而闻名天下。

(18)、女人的天性是服从。女人就是要求被主宰:年轻时,主宰是情人,年老时,主宰就是牧师了。

(19)、1813年5月,叔本华悄悄离开柏林,回到魏玛。

(20)、放下我执就是放弃欲念,在当下社会好的方式应该是淡泊名利,降低欲求,过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3、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是什么

(1)、1848年,叔本华目睹了法兰克福的暴力革命,开始担心自己以及财产的安全。实际上,即使没有社会动荡,叔本华对自己的性命安危也很担忧。他在床边放了一把剑和一把上膛的手枪,以防盗窃。对想要从他的窗户射杀革命者的士兵表示友好欢迎。叛乱没有给叔本华造成任何损失,于是他盛赞执政者恢复社会秩序的能力。他甚至修改了遗嘱,将大部分财产留给一个普鲁士基金,该基金帮助了在1848年与革命军作战时受伤或丧生的士兵及家属。

(2)、到了叔本华这里,他觉得女人就是垃圾变态:“完全忠实而不玩弄虚饰的诡术的女人或许是不可能找到的”

(3)、他把两篇论文合为《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发表,并于1841年出版,再次,没有引起世人对其哲学的关注。有趣的是,1860年,那时叔本华已经成名,在这本书第二版的序言中,他还对丹麦皇家学会进行了炮轰、谩骂。可见叔本华是个有仇必报的人。

(4)、人又是有灵魂的。在这个层面上人的痛苦和无聊则要深刻的多。很多人通过修行求道或者宗教信仰来解决这个层面上的痛苦。很多高僧大德和道家高人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还在迷茫中挣扎。

(5)、正应了那样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一个人饱读诗书,学有所成的时候,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6)、约翰娜本来就不喜欢汉堡的商人圈子,和叔本华相处也不融洽,于是就对叔本华说:华子啊,你爸死了我太伤心了,睹物思人,情伤难抑。我打算带你妹子换个城市生活。你自个儿在汉堡好好学习,将来继承乃父遗志。

(7)、在他看来,女性的人生目标就是博得男人的欢心和宠爱,女人所具备的艺术和知识,都是她用来达成目标的手段。

(8)、低调,并非不言不语,而是谈吐中给人的是平和,是舒服,是谦虚,而非一味地卖弄。

(9)、这位年轻男老师咋这么遭学生嫌弃呢?哎,你可别看扁了他,嫌弃他的可不只是学生。这位一辈子经历被妈嫌、被妹嫌、被其他女人嫌、被朋友嫌、被学生嫌、被世人嫌但临了却火得不得了的哲学家,就是我们这期视频的主人公——阿瑟·叔本华。

(10)、约翰娜讨厌他到家里去,哪怕是作为客人也不欢迎,要求叔本华不要打扰自己的生活。两个人还因为财产分割的问题争吵不休。

(11)、在叔本华看来,男人是头等性别,女人是次等性别;与男性相比,女性缺乏理智,无正义感,嫉妒心强,爱享乐,慕虚荣,玩诡计,没有艺术鉴赏力,更没有创造力;女人就是为了人类的繁衍,她们适合看护教育儿童,照顾取悦丈夫;男人就应该统治、支配女人,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不配也不能拥有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和自由,那对社会(包括女人自己)都是灾难。

(12)、上述思维短板并非叔本华个人独有,这也就是为何历史上他有众多同道,至今依然不乏知音。主张“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或许只是让叔本华贬损女性的“自我意志”更强烈,更直露罢了。

(13)、《附录与补遗》也是叔本华后一本书,这本书实际上没有包含他完整的哲学体系,从书名也看得出。全书不再是对哲学概念的探讨,而是针对人生幸福、俗世种种处事原则发表了大量观点,对普通人来说很实用,颇具启发。当然,这些观点脱胎于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可以认为这是他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通俗化改编创作。我们国内版本众多、长盛不衰的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就是摘自《附录与补遗》。

(14)、叔本华在哲学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继承者尼采是甚至超的大哲学家(无论如何超越罗素吧),就可见一斑。

(15)、1860年9月21日,72岁的叔本华起床后,照常洗了个冷水澡,一切都是好好的。1小时之后,当管家再次进来时,发现他已经靠在沙发的一角,永远地睡着了。

(16)、1851年,《附录与补遗》终于出版。这是让他大火的一本书,是他第一次成功的、被广为阅读的书。部分原因是他的门徒早期写了很多赞美评论,水军营销了属于是。

(17)、尽管叔本华的母亲跟叔本华本人是有大的矛盾的,两人互相看不惯对方的一切。但是这些无法阻隔两人是母子的关系,甚至于叔本华的文学天赋,也是得益于自己的母亲

(18)、叔本华母亲生下他时,初也是欣喜倍加爱护至深

(19)、那你可能就会好奇了,按照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的说法,你下班或者下课后约个朋友去吃吃饭,聊聊天,是庸俗,你无意间用手机刷个微博、微信什么的也是庸俗,你闲来无事打打牌、逛逛街,还是庸俗。那这世间不都是庸俗之人了?谁又能逃过庸俗呢?

(20)、按这种观点看来,雨果也是不真诚的(他十分好色),但你不能否认他的作品中有着真正的爱情。

4、叔本华对待女人的态度

(1)、不出意外,回到魏玛的叔本华又和亲妈争吵不断,很快就被赶出家去,搬到一个乡村旅馆。独处的叔本华效率很高,在那个小旅馆里他完成了自己的首部著作《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凭借这个作品他得到了耶拿大学博士学位。当年11月写完的时候,他还给亲娘寄了一份。约翰娜混的可是文学圈,甚至写了几本当时还挺受欢迎的小说。亲妈评论说,瓜娃子,你这本书看标题是写给药剂师看的吧。叔本华大怒,说:我的书肯定会在您的破书被世人遗忘的时候继续流行。他甚至断言:你将来不会因为你的破书而被世人记住,只会因为是叔本华的母亲而被人记住。

(2)、如何脱离这种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的命运?连哲学家叔本华也没有提出可行的办法,可见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叔本华告诉我们要摆脱这一困境的途径就是放下我执,这一点更像佛家的教诲。

(3)、他还尝试出版这些人作品的翻译,也都失败了。

(4)、美国大法官金斯伯格:你要做淑女并保持独立!请努力成为你自己人生的决策者

(5)、当一个女人,谈吐中满是炫耀的时候,无气质可言,有的只是庸俗与肤浅,有的只是低廉与金钱的味道。

(6)、叔本华的思想中,悲观的成分很明显,他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所谓的人要在不断追求中满足自身,通过自身价值的实现,来证明活着的意义

(7)、9月,他得了肺炎,虽然不是大病,但身体却愈加虚弱。

(8)、很多人在看完《中国诗词大会》后,都纷纷感叹:“没想到董卿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人惊叹道:“原来董卿读过那么多书,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9)、而此时的叔本华还在和会计书本约会。他早已厌烦至极,所以越来越痛苦。从他在这个时期写的诗便能看出来:

(10)、叔本华于1811年满怀对哲学高地的敬意进入柏林大学,很快就对这二位的哲学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他评论费希特说:“躲藏在晦涩难解的论述和语言中是多么无聊和荒唐的啊。费希特是第一个抓住和使用这个特权的人”。他对黑格尔的厌恶则更为露骨:“那个笨拙的让人恶心的江湖骗子,一个恶毒的人完全搅乱和毁掉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

(11)、她们不需要外界的肯定与掌声激励自己,而是能自己鼓励与安慰,在人生路上不留余力地前行。

(12)、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曾说过:“女人和男人仅有身体上的不同,而没有智力和性别品质上的区分。”

(13)、在母亲的鼓励和劝说下,叔本华1807年5月终于放弃了在汉堡学习了2年多的会计,去了离魏玛不远的文法学校,准备努力考大学。约翰娜尽管将儿子从经商的遗命中解脱了出来,却并没有打算和他一起生活。

(14)、男人不喜欢自己的老婆在外面穿的太暴露,却喜欢大街上的美眉们露的越多越好。

(15)、向她们学习,从她们的经验中就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

(16)、叔本华:天才意味着智力自由地,亦即从为意欲的服务中解脱出来展开活动。其结果就是天才的创造并不服务于任何有用的目的。天才的作品可以是音乐、绘画、诗歌、哲学,它们并没有实际的用处。没有实际用处就是天才作品的特征。

(17)、这吵嘴时的毒舌之言,如今来看确实已成真相。

(18)、一旦一个人不必惧怕别人,或者当一个人相信自己说的话不会传到被议论的对象的耳朵时,他就会不时地以轻蔑的方式议论别人。

(19)、1814年,叔本华在德累斯顿时,他的画家朋友鲁尔曾给他画了一幅肖像,虽然是优化了叔本华的一些容貌特点,但肯定还是符合真实长相的,类似PS精修了一下。

(20)、但一夫一妻制,可以解脱男性的责任,却让女性承担着更多的社会义务。

5、叔本华关于女性的言论

(1)、有趣的是,这个出版商其实还是约翰娜的老熟人。因为约翰娜的书卖得很好,出版商本想通过出版她儿子的书来讨好畅销书作家约翰娜,而叔本华的书完全如出版商预料的那样,无人问津。但后来出版商说:我们出版了越来越多的她儿子叔本华的作品,而今天没有人记得约翰娜,但她儿子的作品需求稳定,为我们出版社的声誉做出了贡献。”

(2)、父亲是商人比母亲大20岁,晚年一直体弱多病。叔本华的母亲出生于豪门,是一位游记作家,叫做约翰娜·叔本华。她的文字几乎是小情小爱,写的不过是各城市的见闻,算不上有多少影响力

(3)、这样一来,为了不让孤独变为无聊,让闲暇的时间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了。

(4)、倒果为因。叔本华提到的女性问题、性别差异有些的确存在,但都是男尊女卑机制的后果,而不是原因。比如,所谓女性不懂欣赏艺术,没有传世佳作;如果男性也要整天围着灶台小孩转,难道就懂欣赏艺术,就有传世佳作吗?叔本华说,“由于女人职业的单一性,也使她们之间的关系比男人更为密切,更为看重地位的差别”,如此推论,让女性职业变得丰富多样,女性之间关系不就随之改变了吗,那又凭什么将“女性是次等性别”视为天经地义呢?叔本华认为一夫一妻制赋予女性非自然的特权,难道一夫多妻制赋予男性的特权就是自然的吗?

(5)、女人卓越的才智,也难以在真正伟大的、天才的、独创性的艺术中创造杰出的成就;难以在任何领域为世界贡献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

(6)、在他母亲眼里叔本华不是一个什么好孩子,也不能给她带来荣耀。叔本华天性要强好胜不服气,他经常与他母亲互相谴责,认为他母亲写的东西太肤浅,致使两人心底里都憋着气

(7)、1793年,普鲁士吞并但泽,叔本华一家移居到大城市汉堡。海因里希的生意越做越大,房子豪华到家里自带一个巨大的舞厅。约翰娜喜欢文学,所以这个舞厅成为她招待上流社会达官显贵、作家和艺术家的地方。

(8)、叔本华的音乐欣赏能力很高,同时上午习惯长时间写作,所以他对噪声敏感,需要安静。1821年,叔本华因为抱怨他的租客——裁缝卡罗琳·马桂特太吵闹,二人发生争吵。33岁的叔本华一怒之下,将47岁的马桂特推下楼梯(推下楼梯?艺能?),老裁缝受了重伤,再也无法工作。叔本华一开始还不承认。这个官司打了5年,期间有段时间叔本华的全部财产都被法院扣押。叔本华终被判有罪,每年需支付60泰勒给马桂特,直至老太太生命终结。这笔钱对叔本华来说是个小数目,对于马桂特来说却相当可观了。1852年,当叔本华听说马桂特去世的消息时,写了这么一句话“老妇死,重负释”(obitanus,abitonus)。

(9)、叔本华很喜欢意大利,他在那里学习艺术并和贵族交往。

(10)、如今赤裸裸地宣扬女性是次等性别,应服从男性的还有,如女德班,但确实越来越少。不过,听听俞敏洪的“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浙江大学冯钢的“女生读研大多在混文凭”,北京师范大学董藩的“鼓吹女性不是用来生儿育女的是反人类的行为”,以叔本华式思维继续歧视、贬低、限制女性的依然大有人在。

(11)、正如托马斯·肯比斯说的:“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从不关注他的名誉高度的。”

(12)、1820年3月,在决定叔本华是否能任教的测评课上,竟然就与黑格尔发生了争执。尽管他俩在哲学上分歧严重,尽管叔本华傲慢地要求把自己的课排在和黑格尔同一时间上,但黑格尔仍然投票接受叔本华进入柏林大学任教。黑格尔在这场争执中显然更大度,毕竟也确实没必要跟一个地位远不如自己的小辈争短长。

(13)、叔本华:天才从根本上就是孤独存在的。天才人物太过稀有了,他很难碰上自己的同类,而太过与众不同又使他无法成为大众的伙伴。对于大众来说,意欲活动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对天才而言,认知活动才是首要的。所以,大众的高兴和快乐没有他的份,而他的高兴和快乐也不属于大众。大众只是道德方面的人,他们也只有个人方面的关系;而天才则在同时又是纯粹的认识力,而作为纯粹的认并且只识力,他是属于全人类的。

(14)、她们足够的自信,无需借助任何事物去佐证自己,不会用大告天下的姿态,张扬自己所拥有,或只是假装拥有的一切。

(15)、我们无论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

(16)、几个月后,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尸体在家里谷仓旁的运河上被发现。是自杀还是失足,原因不得而知。父亲的意外身亡,没有立即让叔本华摆脱乏味的工作,而是先让他的母亲约翰娜没了缰绳,开始放飞自我。

(17)、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充满自信的,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亦不需要以此来炫耀,而是拥有一颗平常心。

(18)、1809年,叔本华考入哥廷根大学,起初学医,后来学哲学。大学期间的叔本华大量阅读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对哲学爱得死去活来,欲罢不能(活该他能成为大哲学家)。

(19)、1814年5月,叔本华之所以彻底离开魏玛,是因为又双叒叕一次跟亲娘吵架了。这也是他后一次和母亲吵架。

(20)、如何看待性别差异的“事实”(性别平等教育50)

(1)、进入文法学校后,19岁的叔本华开始展现出惊人一面,很快被老师视作未来天才。但是,和母亲的关系,在此刻却开始恶化了。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叔本华想住家里,约翰娜却让他住学校宿舍。从小就没接收到啥母爱的叔本华这次蚌埠住了,内心深受伤害。

(2)、他还声称,他做了一个预言性质的梦,促使他逃离柏林,而他的老对头黑格尔正是在1931年死于霍乱。当叔本华到达法兰克福的新家后,据说又有一种超自然体验,他看见了母亲和死去的父亲的幻影。

(3)、叔本华说:“炫耀自己的才华,卖弄自己的精明,只不过旁敲侧击地嘲笑别人愚钝和无能。”

(4)、所幸中国历史上,已经有太多优秀女性走在了前面。我们现在吃的苦、遭的难,绝望和无助她们都经历过,并且已经得出了好的应对方式。

(5)、概而言之,那些从小在富裕之家的富家女,他们从小懂得理财,习惯于处理钱财,这些是家庭的熏陶以及遗传带来的。所以,她长大之后,就会小心花钱,懂得节约。而一个贫寒出身的穷人家的女人,她长大之后、结婚之后如果有着富裕的家庭,她在其一生当中第一次获得了支配金钱的权力,因而把花钱当享受,她就会胆大妄为地花钱,甚至是大肆地将家财挥霍一空。

(6)、大赛入围作品02:家务院(外二首 杜晓旺/陕西)

(7)、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冬天的大雪中惨败。在拿破仑长期蹂躏统治下的德国人瞬间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许多年轻人和不那么年轻的人包括胖胖的费希特,都陷入爱国主义亢奋中,一场解放独立战争一触即发。也许是读多了哲学,也许是有着坚定的自我实现志向和使命感,彼时只有24岁的叔本华却展现出年轻人少有的态度。“我来到世间不是用拳头而是用头脑为人类服务的,我的祖国比德国更大。”

(8)、固然,叔本华的“家务事”,很难加以评断。而照常情来看,叔本华颇有一点“不孝子”的意味,但他的不孝,显然也事出有因,即,他的母亲也负有责任,而且是不小的责任:她太过自负,又太过固执,不但不欣赏儿子的天才,也不尊重儿子的个性,更谈不上宽恕。当然,叔本华也一直认为他母亲对不起他的父亲(指贞洁方面)。

(9)、别人的尊敬能够给予我们内心更大的满足,因为它与我们的价值紧密相关;但别人对我们的喜爱并不直接与我们的价值连在一起,因为喜爱出自主观,而尊敬却出自客观。

(10)、那时,母亲约翰娜和妹妹阿黛尔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约翰娜的写作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收入,人气也下降得厉害。1838年,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去世了。他和妹妹阿黛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直保持通信,直至妹妹在1849年去世。

(11)、叔本华终生未婚,与母亲(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关系一直不好,后闹到决裂,但将贬低女性归因于他的个人生活,显然太过简单。

(12)、他一生有花不完的钱,可他就是看不上女人,他只是把女人当泄欲的工具,他觉得那是女人的职责。

(13)、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剧本第三幕中有句台词:“乞丐一旦跨上了坐骑,就非得把马跑死为止。”同样的,一个乞丐一旦富裕了,他就会想方设法纸醉金迷、酒池肉林;一个乞丐如果做了皇帝会怎样?关于这个,我们国家的古代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了,无需多言。

(14)、1818年12月,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终于出版了。叔本华相信自己已经解决了所有大的哲学问题,这本书必然爆火。

(15)、在他深陷孤独的时候,母亲一如既往地赴宴交际;在他极其痛苦的时候,她也照旧寻欢作乐。这就是女人的爱情。”

(16)、叔本华对母亲不满,认为她在经济上不负责任、轻浮、急于寻求再婚。母亲对叔本华的批评则是:喜怒无常、不圆滑、好争辩。

(17)、1820年,为了宣传自己的哲学理念,叔本华来到柏林教书,重点研究康德和柏拉图。他之所以选择到这里教书,因为他的仇敌黑格尔已经在那里成为了德国哲学的超级明星,他不服气,来这里面对面硬刚。叔本华坚持在黑格尔开课的同一时段开课,想看看同一时间听谁课的学生多。这个控制变量的对照实验以叔本华的惨败而告终——他的课堂上几乎没有人。他还嘴硬说:“这印证了我的观点,天才的思想总是得不到赞赏。”

(18)、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在翌年便离开了汉堡市,携着女儿搬往魏玛市,终于能够过她梦寐以求的文人沙龙社交生活,那时叔本华还独自一人留在汉堡读商校。又过了一年,叔本华才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弃商从文,那时他收到母亲的信,内容大约就是叫他遵从自己的本愿,选择自己向往事物。约翰娜虽然鼓励他去追梦,但从不认为自己的儿子会有出头,她认为叔本华自命不凡的性格终会令他在学术圈中被孤立。毕竟,孤僻寡言的叔本华从小就不讨母亲欢喜。

(19)、叔本华开始对康德哲学表示赞赏。1810年,刚读哲学不久的他就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这样一句话:“伊壁鸠鲁是实用哲学的康德,康德是思辨哲学的伊壁鸠鲁。”公元前3世纪的伊壁鸠鲁看到一个完全由偶然性控制的世界,而1804年去世的康德则调和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矛盾。

(20)、等他1819年玩够了回来,本来满心欢喜期待的铺天盖地的赞美并没有,甚至连批评都没有。因为他的书一本也没卖出去。

(1)、相反,一个出身贫寒的人,长大之后如果变得富裕了,他会认为他的富裕是自己争取来的。因为他已经穷过,并且自认为自己具备促使自己变得富裕的能力,所以他会大手大脚花钱,不懂得节约,并且还保持这样一个信念:“大不了我变回以前的穷人,之后东山再起。”所以小时候穷过的人,长大之后不懂得珍惜财富,反而认为财富就是用来享受的,否则自己的付出也就没有价值了。就这样,那个自小穷过,后来变富了的人,一不小心又变回了穷人。但是,他想东山再起的时候,已经时过境迁,他积累财富、赚钱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已经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他只能一辈子做穷人,一直到终老。

(2)、随着叔本华的哲学逐渐被人赏识,书籍热卖,他终于以杰出思想家,人类精神导师的身份受到推崇。倾慕他的女人越来越多,他开始有了自信

(3)、更何况叔本华的母亲压根就不是励志成为一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作家,她用“布尔乔亚”的矫情文字做社交,长期游走在不同男人身边生活

(4)、有的人是懒得交际,有的人完全就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有的人怕跟人类有牵连。而叔本华不是不愿意交际,是他自持清高觉得没人懂他,包括他的母亲

(5)、男人小便的时候从来不会洗手,大部分男人不喜欢马桶,他们喜欢蹲坑。我的一个同学,他就是死活不愿意做马桶上,他如果上大号他都是双脚踩在马桶上的。

(6)、然而叔本华讨厌商业和商人,他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早就看透商人庸俗鄙陋的风气,所以从十五岁那年起,他就决定走学者的路。可惜,他父亲却把他送进商业学校,并以一趟「荷、英、法欧洲豪华之旅」作为利诱,要他放弃成为学者,回汉堡学习经商,叔本华终屈服了。而他人生的转折点可能就在1805年4月,海因里希原因不明地死在谷仓旁的运河里,从此,叔本华和他的母亲都解放了。

(7)、大部分男人在恋爱的时候都会很舍得给女孩子花钱,送各种各样的礼物,等到追到手结婚了都会变得吝啬起来,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会搪塞他的老婆‘你见过考过试的学生还会去翻书吗?’

(8)、叔本华在《论女人》一篇中,把女人说成是“先天上就有谲诈、虚伪的本能”,还有“不贞、背信、忘恩等毛病”,公然主张“不能赋予她们土地或资本的继承权力”,只能充当“满足男性不可或缺的一层阶级”;为此,这个老光棍还提倡一夫多妻制。

(9)、女性别有优长,与男性互补的观点,打着平等和谐的旗号,尤其具有迷惑性。如果认为女性的特长就是感性、细腻,应更多照顾家庭与男性形成互补,这样的赞美与叔本华的贬损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10)、叔本华的言论,无疑得罪了女性,尤其那些女权主义者,对这个老家伙恨之入骨,恨不得扒开他的棺材,狠狠地扇他几耳光。

(11)、真正优秀的人,反而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不吵闹,不张扬,安静而优雅地绽放自己。

(12)、低调的女人,朴实无华中,流露出的才是高贵的气质,给人一种纯洁而高雅的气息。

(13)、书刚出版,叔本华就去意大利旅游了。这点和一辈子没出过半径40公里范围的老宅男康德挺不一样,叔本华虽然也享受独处,但也爱出远门。

(14)、低调,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更是一个人好的气质。

(15)、叔本华告诫我们说:“我奉劝那些娶贫穷女子为妻的人,不要让她们继承本金,而只是领取一份年金。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的财产交到她们手上。”

(16)、他的好朋友维兰德曾告诫他说,在大学不要学那些乱七八糟没用的课,显然指的就是哲学这类课。然而叔本华已经选好了人生的道路。通读大量哲学后,他给维兰德写信说:人生就是苦难。我已经决定花费一生的时间来了解它”。都说年轻人要迷茫很久、选错很多次才能定下自己的志向,然而21岁的叔本华已决定投身哲学,这志,那时就算立下了,而且很坚定。

(17)、低调,就是一种自信的彰显。这种自信,反倒会让人从容大度,流露出不凡的气质。

(18)、我们对于他人的看法的注重,以及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担忧,一般都超出了任何合理的程度,我们甚至可把这视为一种普遍流行的,或者毋宁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疯狂。

(19)、通识读本迄今已进行了五期,口碑渐佳,影响渐广,已经成为稻读公社的重要品牌。前面五期的主题分别是:

(20)、面对如此自负的哲学家叔本华,也许很多人会对他孤独是高境界的社交理论保持赞赏,而实际叔本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说这样的话却没人会关心

(1)、人们拼命追逐官位、头衔、勋章,还有财富,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也是从根本上出于同样的目的。

(2)、叔本华声称自己的大部分想法都是独立思考出来的,只是后来才发现与佛教的相通之处。

(3)、叔本华引用一位诗人的话说,“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

(4)、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对女性的赞美也是一种贬低。

(5)、这一观点说明人生是痛苦和无聊的,那么如何摆脱这一困境?

(6)、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社交诚然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欢愉,带来了特定时刻的归属感,可为什么在形形色色的社交背后,人所发现的反而更多是内心深处隐藏的孤独感以及对人群的疲惫和厌烦呢?

(7)、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来自对别人看法的忧虑。

(8)、叔本华一生都没有停止对这两位哲学家的攻击,但从结果来看反伤自己更大。和黑格尔正面硬刚惨败收场,后来丹麦皇家学会因为叔本华曾经侮辱同时代的杰出哲学家而拒绝让他入会,这些我们稍后都会讲到。伤敌自损1000了属于是。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和态度精辟1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