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关于道德教育精辟118条

儒家关于道德的名言

1、儒家关于道德的名言有哪些

(1)、(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2)、本文为2018年6月23日罗传芳编审在“2018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

(3)、做出这个判断,必须有异乎寻常的勇气。普通人治学既无如此的认真,更无如此的胆魄。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7)、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语出《礼记·人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9)、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教授主持。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山东社科院涂可国教授、清华大学丁四新教授、日本北九州大学邓红教授、韩国高丽大学申昌镐教授、中国台湾南华大学陈德和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10)、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1)、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1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关于阳明心学,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讲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

(1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5)、(感悟)取得一定成绩时,有一点飘飘然时,反省能让你始终保持谦虚,谦虚才能走得更远。

(1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7)、(翻译)孔子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

(18)、第如果发问者是受过西方哲学熏陶的学者,想知道如何才能比较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在看问题上(亦即所谓“知识论”的观点上)有何不同以及如何才能简单而传神地解释其间之不同,我的答复是:所有我见到比较中西哲学的论述中,接近“知识论”的说法,当推F.S.C.Northrop(诺斯洛普)所著的The Meeting of East and West(《东西汇通》)(NY., Macmillan, 1946)。诺斯洛普(1893—1992)写此书时,是耶鲁大学的哲学系教授,以极具科学思维著称。所以,他以“知识论”的角度来比较中西文化,竟能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他说,西方人看问题,就好比一个人(即认知者)站在地球之外看地球(被认知之物)如何运转,而东方(主要指中国)人看问题则好比本人在地球上与地球同时运转。这种差别,真是一语道破了为什么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永远是天人对抗、人如何征服大自然。这种差别是中西哲学对比的钥匙。由此,一切差别均迎刃而解了。

(19)、后,衡水学院d委书记王守忠致辞。王守忠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衡水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取得的丰硕成果,立足衡水,服务地方,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诸多活动,以及近年来衡水学院在研究、传承董子文化中取得的骄人成绩。

(2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儒家关于道德教育

(1)、丁四新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三纲说的来源、形成与异化——兼论董子对三纲说的贡献》。关于三纲说的来源,他认为,孔子的“六位”说是三纲说的第一阶段。关于三纲说的形成,他认为“三纲”说的提出在董子之前,而非董子的发明。董子对于三纲说的贡献是作了阴阳之道德或天道观的论证,将三纲上升为天意在伦理世界的具体呈现。关于三纲说的异化,他指出,《白虎通》的三纲说在多个方面作了发展,但所引《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对于三纲伦理的异化,是对于汉人正统三纲说的扭曲。此种三纲说既不合三纲说之正统,又不符合现代追求平等和个人权利的观念,因此抛弃此种三纲说是应当的。但董子的三纲说,及孔子的六位说不应当被抛弃,我们仍应当正视它们,肯定它们。

(2)、关键词:《传习录》、格物致知、心学、知行合无善无恶、致良知、儒家新教改革

(3)、(译文)孔子说:“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6)、(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7)、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 

(8)、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去年腊月来夏口,黑风白浪打头吼。橹声轧轧摇不前,

(12)、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13)、总而言之,自孔子以降,儒家学说所直指的,即社会之中的两种秩序——社会䈣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比如:

(14)、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15)、《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名句赏析,欢迎阅读。

(16)、践行儒家文化是不是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你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很显然,挤公交车之事极小,儒家文化如何在生活在落到实处之事极大!所以我想你并不是在问挤公交车,而是想问儒家文化能否挤上现代社会这辆高速列车? 

(17)、人对社会有两种态度:一种人永远用乐观的、积极的态度看世界。一种人用悲观、消极的态度看世界。实际上这是划分人的心理平衡与不平衡的标准。只要你乐观积极地看世界,这世界就很美好。

(18)、朱熹《大学章句》注云:“汤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当因其己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断也。”朱熹认为,人性皆善,后来之所以善恶殊分,是由于气习之染。如果习于恶,沾染了污垢,就要涤除,以复其“善”的天命之性。这就好像洗头洗澡一样,一天能洗净身上的污垢,就应当天天坚持,从不间断。朱熹所谓的“气习之染”、“旧染之污”,实质上指的是“物欲”,是与“天命之性”、“天理”根本对立的,他对《大学》的解释,实际上都是为其“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张目。

(19)、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因为儒家文化对人的生命来源的看法与基督有所不同。犹太教和基督认为,一位男性的天父———上帝———创造了一切,与天地万物一样,人也是上帝的创造物,因此,人该爱戴与感恩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造物主天父。儒家文化则认为,天地孕育万物,父母生育儿女,我们生在天地之间,既要敬畏感恩造就了这一切包括人类的天地大父母,又要孝顺感恩养育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在基督信徒的婚礼仪式上,感恩与顺服上帝是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上,则一拜天地(人类和万物的大父母),二拜高堂(自己的生身父母),后夫妻对拜,男女合德。

(20)、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3、儒家有关道德的经典名句及翻译

(1)、其实当时的王阳明,并不认为朱熹的方法错了,而只怪自己的精力不济。所以他说,做圣人要耗费很大精力,是普通人难以胜任的。等王阳明龙场悟道后、真正开宗立派,再次提及此事,他才敢于怀疑,并理直气壮地宣称:

(2)、理学是主流,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是读书人出人头地、入朝为官的晋升阶梯和必经之路。

(3)、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践行儒家文化和挤公交车并不矛盾,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有大用,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学习和践行儒家文化绝不是不合时宜的腐儒之为,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立足于现代社会。  

(4)、本文没有纠缠儒家挤公交车这个问题,而是由这个问题巧妙拓展为儒家文化能否挤上现代社会这辆高速列车的问题,占领制高点,迅速亮明观点,强调儒家文化之重要。

(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6)、孔子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即使他身无长物,可是跟随他周游列国的学子们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尊敬有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孔子那高尚的道德。这也应了一句话——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7)、导语: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以下我为大家介绍孔子关于道德的名言有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8)、(翻译)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0)、20日上午,进行了第二场专家主旨演讲。由北京大学丁四新教授主持。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河北师范大学秦进才教授、中国社科院大学刘国民教授、安徽大学解光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余治平教授、衡水学院特聘韩国专家金周昌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1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2)、(翻译)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13)、德不孤,必有邻,是规律之言,更是一种可贵的生活态度。

(14)、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15)、(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16)、(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17)、(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18)、看重德行,是儒家的一种思想观念。贤贤,就是崇尚德行。易色,就是看轻美色。“易”作“轻视”、“简慢”解。亦有人把“易”当作“交换”、“改变”解,“贤贤易色”的意思就是“用崇尚德行的心去改变爱好美色的心”。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对当时的人不像喜爱美色那样去喜爱德行表示不满意。

(19)、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Bacon,Francis

(20)、因此,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有一个大的不同,即社会的运行不能只靠道德起作用,而是要以满足市场平等交换的原则即契约作为维系社会的根本保障,由此寻求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规则,如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这些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新道德。同时把公权力(power)关进笼子,保护个人权益(right),只有这样,市场才能良性运转而不至沦为腐败之地和强权强势者予取予夺的乐园。可见,道德的作用在今天虽然重要,却需要被重新定位,并进行古今转换。

4、儒家道德修养格言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东篱渴儒家经典名句(道德篇)德者事业之基。

(3)、美国的精英们对此问题的看法可分为两派。一派以柯然恩(Sam Crane)为代表。他认为,儒学在美国只是上层社会的嗜好,除上层社会之外,儒学远不如佛教或道教深入民间。他所谓上层社会,是指在专攻中国哲学的专业精英以外的知名人士。譬如负有盛名的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在他的诗中,就引用了儒家主张人性本善的观点,还穿插有儒学的翻译。不过柯然恩也认为在庞德以后,美国对儒学研究的水准有所提升。他特别将此归功于安乐哲(Roger Ames)教授的努力,使得美国人更能“欣赏”(appreciate)他们有关儒学的介绍。当然,柯然恩仍然觉得美国人习惯于西方以“权利”为中心的文化,很难接受东方以“角色伦理”(role ethics)为主的观点。这也是柯然恩始终认为儒学在美国民间影响“薄弱”的原因。不过他也认为,这一影响会因中国之兴起,与太平洋世纪来临而改变,意即美国人接受儒学教诲的程度或许会提升。

(4)、自宋朝以后,儒家就分成了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两大阵营,但两者的地位和档次却完全不同,其中:

(5)、作为儒学分支的阳明心学,同样如此。因为在儒家历史中,从没有人像王阳明这样重视人的内心和个人意志。在那以前,朱熹等理学家从易经出发,用佛学思辨证明了天理是儒学的真理,学术风格可谓严谨,毫无半点含糊。但到了王阳明这里,却索性不加论证,就直截了当、大声宣布: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这个故事想要告诉人们,每个人都能在心学中找到自己人格向上攀越的可能性,因为:

(8)、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名言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孔子道德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9)、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译文:喜爱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样的人世界上太少了。

(10)、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第二章》

(11)、(翻译)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3)、译文: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克己复礼为仁。

(15)、兵家。兵家管理的领域主要在于军事,但其中蕴涵的管理战略、策略、方略,对其他领域无疑也有借鉴价值。在管理战略方面,兵家讲究运筹谋划,强调管理者审时度势,对外界环境和组织内部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并据此作出判断和决定。在管理策略方面,兵家提出要“因变制胜”,强调“变”的因素,要求管理者对各种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并能积极创新求变,时时处处占据主动,不受制于人。在管理方略方面,兵家提出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想管理很多人像管理很少人一样轻松,就须依靠组织和编制的作用;要想形成富有效率的组织,就须以严格的纪律、法令进行层层控制,辅以思想教育,对下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形成特定的层级制度,以做到首尾一致,令行禁止。兵家因擅于计算、预测,强调变数而备受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有人认为,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市场尚未完全规范化)环境中,兵家思想将大有用武之地。一些涉足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在关注中国文化背景时,也确实将兵家学说放在了重要位置。

(16)、(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1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9)、(译文)刺耳的话虽然难听,但却有用,就像药虽然苦,却能去除疾病。

(20)、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

5、儒家道德观念

(1)、刚才我说过,我在母校学习期间就喜欢儒家文化,并且现在读研究生还在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和”等思想,与挤不上公交并不是对立关系,恰恰是一剂这个社会人人“抢为先”思想弊病的良药。(解决二难问题,亮出观点,切中肯綮。)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3)、黄朴民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性”内核与制衡精神刍议》。他指出,就形式与现象而言,“天人合一”说是非理性的,但包藏在其内核的政治意图却是现实的、正确的。在汉代专制的现实政治氛围中,董仲舒通过“天人合一”的论证与阐释,以“天”的名义,将道统、天统置于君统、政统之上,借以约束与制衡君主的权力,并企图在一定的制衡机制之基础上,为汉代的政治统治提供一整套相对合理妥洽、理性温和的基本方略。从这个意义上说,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是理性精神的体现,具有积极的政治智慧与思想启迪。

(4)、(译文)这世间,万两黄金,容易得到,可是知心的人,却很难找到一个。

(5)、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

(6)、《菜根潭》道德是事业的基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9)、道家。道家注重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要顺应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管理方式上,道家认为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责时,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而须因势利导,营造一个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表面看来,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不必做,但自己的组织却被整饬得井井有条。道家同时也创建了一整套管理艺术,如静观待变、守弱用柔、知盈处虚、居上谦下、不争之争、见微知著、欲取先予、以曲求全、藏而不露、知足常乐等。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中的倡导的“自动化管理”、“成本小-收益大化管理”有着微妙的相通之处,同样致力于避免干预、提倡自由、鼓励下属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从道家的管理模式或管理风格中,可以看出对科学管理的崇尚、对个人创造能力的尊重及对管理绩效的追求。道家管理艺术中,如“见微知著”、“欲取先予”等,更是经常被企业界人士所津津乐道。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1)、同学们,你们觉得强国的定义是什么呢?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我想,强国不但是要强物质文明,还需强精神文明。因此我们要提倡儒家文化,继承发扬儒家思想传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一刚一柔,刚柔并济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引名言将儒家文化与“文明”、“强国”紧密联系,具有战略高度。)

(12)、园蔬任遣奴人摘。野狐泉头银叶方,一别十年今再觌。

(13)、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许他真是查郎髓。良会芳时难再来,隙光电影长相催。

(15)、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16)、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17)、俯首戴荆钗,欲拜凄且嚬。本来儒家子,莫耻梁鸿贫。

(18)、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19)、(译文)孔子说:“能够在温习旧知识时有新体会和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2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子《论语》

(2)、方寸久来常许与。不觉淹留两月余,风光漫烂生洲渚。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其次,同学们还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约之以礼”是一种道德自律,“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而是缺少这一道德自律前提后必然产生的后果。同学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核心为“仁”,“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提出“仁者爱人”。那如何“爱”人呢?答:言行有“礼”。”礼”是为了“节”,“节”是为了“和”,而“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有国人上下,人人讲“礼”,社会才能安定有序,人民幸福指数才会高。那时候,你再去等公交,人人都排队,不用“挤”都能上。(直戳对方要害:“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非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先破后立,然后指出用儒家文化解决问题。)

(5)、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6)、(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0)、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1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2)、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13)、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14)、所以,当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面对着满天星斗,突然欣喜若狂地说出了那句:

(15)、(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就坍塌决堤;百尺的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里冒出的火星而引起火灾焚毁。

(16)、后辈无劳续出头,坳塘不合窥溟渤。君家三兄旧山侣,

(17)、(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儒家关于道德教育精辟1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