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千古名句精辟115条

诸葛亮经典的一句话

1、诸葛亮经典十句话

(1)、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

(2)、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3)、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

(4)、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诸葛亮的丞相生涯,的确恰如其分。

(5)、曹操借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还起到一定的作用,起码在赤壁之战前,三国鼎立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这一招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6)、曹操没有称帝,其实是他想留下更好的名声,并非顾及汉室及天下诸侯的态度。

(7)、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8)、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羽钨,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9)、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0)、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11)、16)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2)、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

(13)、有人说曹操没篡,其子曹丕篡了,但诸葛亮的儿子却没有篡。

(14)、诸葛亮经典十句话,很多男生都喜欢看三国,里面也有很多的经典语录,特别是里面有智慧的`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以下分享诸葛亮经典十句话。

(15)、 ——诸葛亮非静无以成学 ——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7)、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人生是由许多的小事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积累起来就是人生的。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18)、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9)、这句话是诸葛亮形容吕布的,可以看出诸葛亮欣赏吕布,将其视为人中龙凤,你不也是当初会打英雄,只可惜之前投靠了董卓,政治立场不鲜明,终命运也是比较凄惨。

(20)、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2、诸葛亮千古名句

(1)、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2)、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3)、第蜀汉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诸葛亮去篡它干嘛,徒留后世骂名吗?

(4)、第一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给吴国设计了座寺庙叫报恩寺,诸葛亮为了让吴国难堪,给寺庙设计时,设了很多难题障碍。大的难题是寺庙顶端的铜葫芦,设计的大。没有工匠能做出来。吴王就贴出告示,招募能工巧匠来做铜葫芦,无奈没人敢接。这是诸葛亮的得意。就等着看吴国笑话。有个皮匠爱国,看不过去诸葛亮得意的样子。找来两个同行,三个皮匠研究了好多天才把方案拿出来,就是用牛皮剪裁一点点缝制成葫芦的模样。然后在地上挖个坑,牛气葫芦放里面在灌入铜水,这样就把铜葫芦做了出来。诸葛亮从此不在小看吴国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后人就这么传送下来,

(5)、这是诸葛亮所有花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也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就忠心耿耿的效忠于汉室,为刘备打天下。但是后因为,汉室内部斗争不断,诸葛亮六出岐山仍未能达成夙愿,临终时吐露出这句话也是带有一点悲剧意味。

(6)、有人不服,说诸葛亮没有篡位,那么曹操也没有篡位。

(7)、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8)、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

(9)、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10)、但诸葛亮的确做到了事无巨细,无论大事小情,都亲自过问、处理。

(11)、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

(12)、赤壁之战后,基本就是曹、孙、刘三家诸侯势力在争霸,其他的诸侯势力如马超、韩遂、张鲁等,虽然也颇具实力,但从后期的发展来看,都不是主要力量。

(13)、诸葛亮主政时期,天下的诸侯除了蜀汉,就只有魏吴,多还算上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也算一方诸侯。诸葛亮能号令谁呢?谁也号令不动。

(14)、 ——诸葛亮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5)、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1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17)、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18)、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0)、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的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3、诸葛亮说过经典的话

(1)、而在汉中之战中,被誉为五子良将之一诸葛亮也对其忌惮三分的张郃,即死在蜀汉军队的弓矢之下。

(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5)、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6)、当然,所谓人无完人,诸葛亮之能正是在内政及重大军事决策上有他的大能力外,在具体到局部军事战术战略的使用上,显然也是受制于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一后世评价上。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

(8)、 ——诸葛亮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可见,如关羽这样在蜀汉几乎所有高层面前都极其傲慢的人,也是很尊重诸葛亮的。诸葛亮的驭人之术可见一斑。

(10)、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11)、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12)、从相权超越、甚至是凌驾于皇权之上这一点来看,诸葛亮与曹操是一样的。

(13)、直到相父去世,刘禅才算松了一口气。刘禅也没其父那个大志,也没有那个能力,但他也想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事。应该说诸葛亮去世,刘禅会感觉心里轻松许多。

(14)、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15)、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16)、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

(1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18)、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19)、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0)、10)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诸葛亮的经典语录是什么

(1)、司马懿曾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2)、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3)、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凸显诸葛亮知天机,懂心理的这些传奇事件其实都出于演义夸张。实际上,诸葛亮在一些具体用人上如街亭马谡之用,用兵上不敢用魏延之计兵出子午谷等都表现出其性格缺陷。

(4)、17)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5)、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6)、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7)、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原文如下:

(8)、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

(9)、5)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其之事而观其性。

(10)、但从献帝与刘禅的角度去体验,诸葛亮与曹操一样,都让他们不爽。或许刘协感觉还会比刘禅好一些,因为曹氏改朝换代是早晚的事,他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刘禅不同,他一直在想相父会不会取而代之,啥时候取而代之。因为不确定,心里更担心。这就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的缘故吧。

(11)、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12)、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13)、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1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5)、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

(16)、 ——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18)、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19)、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20)、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5、诸葛亮经典的一句话

(1)、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2)、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的时候,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3)、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而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4)、出自诸葛亮《将苑》。(译文)军作战的将军不可以有骄傲的情绪,骄傲就容易对人无礼,对人无礼则容易失去人心,而失去人心则容易众叛亲离。

(5)、这句话是诸葛亮用来形容曹操的,当时诸葛亮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曹操面怀喜色,可以看出曹操认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还是中肯的,并没有将他与董卓归为一类,而是认他为英雄和能臣。

(6)、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8)、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0)、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11)、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了,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12)、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1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4)、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15)、作为现代的我们,有着远超于三国时期的科技常识以及文化历史基础。但在冷兵器时代,仅就诸葛亮所发明的几种运用于军事上的装备,就可以看出诸葛量确实智商异于常人,譬如诸葛连弩、譬如木牛流马。虽然说诸葛亮发明的这几种

(16)、时约初更,月光未上。只听得西门上吹赢壳声,喊声忽起,门上火把燎乱,城门大开,吊桥放落。曹操争先拍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兵!

(17)、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诸葛亮

(18)、几百年来,大多数人对于三国知识的了解以及三国历史的兴趣都是被罗贯中《三国演义》所点燃的,智谋超绝之说大多基于《三国演义》,但演义与历史显然有差距,真实世界中的诸葛亮厉害与否显然也是具体分析。从历史上看,先不论其他,诸葛亮的智力水平在同期人物中也是上乘的。

(19)、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0)、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三国·诸葛亮

(1)、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2)、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3)、《三国志·后主传》注引《魏略》记载,刘禅曾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4)、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5)、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8)、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9)、——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11)、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12)、诸葛亮的执政却不是这个情况,他从没有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13)、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14)、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15)、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大梦谁先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诸葛亮千古名句精辟1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