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
1、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名言
(1)、1970年,索尔仁尼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08年,索尔仁尼琴去世后,被俄罗斯人民尊称为是“俄罗斯的良心”。
(2)、1962年苏共二十二大后,他把《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手稿拿给一位难友看。偏巧这位难友认识《新世界》主编、著名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便把《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推荐给特瓦尔多夫斯基。特瓦尔多夫斯基看过大为赞赏,激动得一夜未眠,但苏联还从未发表过劳改营题材的作品,不敢发表。特瓦尔多夫斯基设法把小说捅到苏共政治局,拿给赫鲁晓夫看。赫鲁晓夫也很欣赏,便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能否发表。会议上没有人提出异议,赫鲁晓夫便亲自批准发表。
(3)、旅馆在奥斯坦基诺,和特殊犯人收容所相邻,我的《第一圈》中描写的事情就发生在这里,我领略到劳改营的初经验,开始认真从事写作也是在这里。读了一段海明威,作为一种休憩我又在自己住过的收容所围墙旁漫步。收容所面目依旧,还是那样的范围,还是围出来的那不大的地盘,这里曾经收容过许多杰出的人物,这里我们的种种争论和设想泛起过。我在距离高级僧侣方舟般的小房只有十米远的地方散步,周围是参天的千年古老根树,有三年的时间朝朝暮暮,每天每日我都在树下踱步,幻想着遥远的光辉的自由——在另一种光明的年代,在天色大亮的国度。
(4)、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
(5)、但是——没有教堂的穹顶,也没有教堂,石墙已剩下一半,筑起了缠着铁丝网的木栅栏,整片古迹之上,是电线杆,是丑陋的稻草人,都十分地眼熟……十分地眼熟……修道院的门口,是值班室。一张宣传画:《为了各民族间的和平!》——一个俄罗斯工人手中抱着一个非洲孩子。
(6)、河南六年级贺阳妈妈丨我选择的老师是上帝创造的的,我们不会再遇到第二个!
(7)、人总是在阅读丰腴,阅览室让我们把孤独岁月凝聚成青春可贵的记忆。在文学的书页面,享受教育的绿色通道。在这里行走,懂得了世界文学作品始终散发着民主、自由、友善、平等的火光,照亮着世界,教育着人类。无数著名作家用敏锐的双眼,刺穿浓重的黑雾迷障,透彻地洞察到“人类丛林原则的新动向”,将文学作品化为燃烧的火炬。徜徉在世界文学花圃里,从《战争与和平》里教化人类要远离战争追求和平,从雨果的《悲惨世界》里教育人类善良有爱,从托尔斯泰的《复活》里教育人类忏悔、平等、友善,用行动来救赎灵魂。文学作品总是滋养稚嫩的我们快速成长,帮助我们养成独立思考产生的习惯。
(8)、索氏先到德国,后迁居瑞士苏黎世,后流亡美国。
(9)、常有人感叹,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压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负担重。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放松;生活贵在有张有弛。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心累,会使自己精神不振。心别太累,学会解脱自己。
(10)、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很快传遍全国,人们开始公开议论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一向谨慎的索尔仁尼琴也敢同可靠的朋友谈论自己以劳改营为题材写的小说了。
(11)、鉴于《癌病楼》打字稿在莫斯科流传,莫斯科作家分会专门讨论了这本书,出席会议的作家一致肯定《癌病楼》,要求尽快出版,以免打字稿流到国外,先在国外出版。特瓦尔多夫斯基决定在《新世界》上发表。但这时正值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开幕前夕,特瓦尔多夫斯基作为作协书记处书记,忙于大会的筹备工作,索尔仁尼琴又不在莫斯科,同他联系不上,无法通知他小说即将在《新世界》发表。
(12)、在海外流亡期间,索氏出版了著名的《古拉格群岛》,引起极大反响。该书是对1918-1956年间苏联集中营的实录,共分7大部分。其中包括他自己的经历,还有上百人的回忆、书信、报告,以及苏联官方和西方的数据,是类似于报告文学性质的作品。有人这样形容说,在人类文明史上,如果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19世纪辉煌的乐章,那么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就是20世纪悲怆的史诗。
(13)、《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家》、《第一圈》、《古拉格群岛》、《在转折关头》。
(14)、然而,当文学跨过它自己造就的革命的门槛时,很快就遭到了厄运:文学走进的并不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天棚斜竖的小阁楼,四壁萧然,狭窄异常。苏联作家很快就明白过来不是什么作品都能通过检查。又经过大约十年,他们又了解到稿费收入可能变成铁窗和铁丝网。于是作家们又把自己写好的东西藏起来,还没有完全丧失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作品出版的希望。
(15)、比起了解,我更喜欢理解这个词,太珍贵了。它仅仅代表着,我愿意尝试走进你的世界,接纳你生活的不如意,看你闪光的时刻也不怕触及人性深的暗角,去接纳你之为你的一整个完整体。
(16)、有人称赞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是俄罗斯伟大的良心,是回归祖国的先知。但是波兰作家康布罗维奇却认为索尔仁尼琴浪费了一个作家的生命。
(17)、革命者是地下工作者,这不奇怪。作家竟成了地下分子,这才是咄咄怪事。
(18)、加国新冠日记08(英汉对照): 分裂的世界/MyCovid-19Diaries08:Aworlddivided.
(19)、加国新冠日记07(英汉):今天走了13667步
(20)、每一天心情总是不好,为了很多事情。总以为别人做的事情在自己眼里是自己做不到,而去感到自卑和怨恨。有时候总是为一些生活的变化而感到烦扰。也许是我不够坚强。也许是我很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但是内心一直想要顽强,却总是轻易被打败。也许我还不够成熟,但一直在努力着,要坚强。
2、索尔仁尼琴获诺奖作品
(1)、望一眼所有的牺牲者,谁还会来添砖加瓦呢?在三次大战中我们丧失了无数丈夫、儿子和未婚夫——你们这些讨嫌的人们,就躲在那涂了漆的木桩后面吧,别来打扰我们生活!
(2)、歌利亚:《圣经》中传说的巨人,与大卫战斗时被杀。——译者注
(3)、特别喜欢凌晨醒来,发现外面天还是黑的,有着雨声,并且不用工作上课,然后继续呆在温暖的被窝,再睡去这种满足感。
(4)、土豆泥妈妈丨你知道自己再不学习,孩子可能就会被自己和这个家给毁了
(5)、在叶赛宁家的小木屋中,简陋的房间系用仅一人高的木墙隔出,几个狭小的房间,像贮藏室一样,甚至没有一间能称得上是一个房间。园子里是一间无门的草棚,以前这里曾有过一个澡堂,谢尔盖常来此躲进黑暗,并写出了初的诗句。草堆那边,是一块平常的麦场。
(6)、如果谁家死了人,我们总是尽力不写信过去,也不去串门:我们不知道该怎样谈论死亡……
(7)、如果他们真的前来造访,处在当时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等待我的起码是死亡。读者如果有机会读到我的《第一圈》原稿的全文(九十六章)肯定会确信这一点。——作者原注
(8)、认真整理房间,换新的桌布,买几支春日的花,插上耳机躲进被窝,枕边的书多翻几页。日子平淡疲惫,庆幸还有简单的事情能让一天的心情闪着光。
(9)、我们不要忘记,暴力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的,而且它也不能够孤零零地生存:它必然与虚假交织在一起。在它们之间有着亲密的、深刻的自然结合。
(10)、索尔仁尼琴发表了简短演说:“我流亡期间一直关注祖国人民的生活。我从未怀疑专制主义必定垮台,只痛心人民从这种体制中摆脱出来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一想起人民近两年所过的日子就痛不欲生。我知道国内还存在许多反常现象,人民对未来感到迷茫,但我坚信命运掌握在每个人手中。”他的演说引起不同的反响,打着红旗的共产d人斥责他,而另一些人却向他喊“乌拉”。
(11)、索尔仁尼琴听说莫斯科作家分会肯定了这本书,但却未听说哪家刊物肯于发表。他觉得作协耍弄他,一怒之下写了一封致作家代表大会的公开信,公开谴责作协领导非但不捍卫作家的利益,反而充当克格勃的帮凶。他列举从20年代到60年代作家受迫害的事例。这笔旧账算在作协现任的头上是不公平的。这也许正是原作协法捷耶夫自杀的原因。公开信激怒了作协主席费定。索尔仁尼琴给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写信,希望他批准出版《癌病楼》。但勃列日涅夫不是赫鲁晓夫,对他的信不予理睬。索尔仁尼琴陷入绝望。如果索尔仁尼琴不刚愎自用,疑神疑鬼,发表《癌病楼》是水到渠成的事。作协则认为索尔仁尼琴有意与作协作对,决定不再发表他的作品。
(12)、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
(13)、做个普通的女孩挺好的。普通的可爱漂亮,普通的生活,普通的爱别人,也只拥有普通的爱。
(14)、大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参与对德战争。他曾因战功,获得2次勋章,官至大尉,担任炮兵连长。当时他虔诚信奉马列主义,在写信给妻子的信中说:“我很高兴把生命献给列宁。”
(15)、 伊凡·蒲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16)、南京初二竹子妈妈:竹子和我再也不会掉队啦!
(17)、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作品的主题。
(18)、反观中国,在文革之后,虽然出现了一些诸如“伤痕文学”的作品,但是却缺乏这种精神高度的创作。作家在作品中除了喋喋不休地诉苦外,就是将苦难的责任全部推给外在的环境。因此,在反思的深度上,与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有天壤之别。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精神高度,与其说是天才之作,不如说是信徒的忏悔精神使然。
(19)、在这些砖石间、这些钟楼里,我们的祖先砌进了他们所有美好的愿望,对生活所有的理解。
(20)、上海初一大帅锅妈妈:这个害怕语文的孩子,两年努力,从40几终于考到全班第一!
3、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文学史地位我们的固化了的
(1)、索尔仁尼琴从海参崴乘火车赴莫斯科,车厢是英国广播公司替他租的。他想实地考察俄罗斯。他沿途停留,在这个城市呆两三天,那个城市呆四五天,每天都同当地居民见面,同各行各业人士交谈,给他们签名留念。很少出席地方当局为他举办的宴会。
(2)、这是1961年11月初的事情。我以前从未有幸进过莫斯科的旅馆的大门,这一次因为节日前旅客稀少,我才得到了一个床位。在这里我又度过了后犹豫不决的时光——还可以就此煞住,打道回府(我之所以在旅馆住了下来,不是为了再动摇下去,而是要抽空读完三天之前拿到手的秘密出版的《丧钟为谁而鸣》。此前我根本没有读过海明威的任何作品)。
(3)、怀念母校,陪伴我们走过青葱岁月,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留下诸多美好记忆。总是质朴丰满的安师课堂。终身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永远鞭策我们坚持学习,学无止境,学高方能为师。
(4)、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
(5)、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6)、三层楼的图书馆,一楼是借阅图书的地方,二楼和三楼是阅览室,每天在这里读书,就这样爱上了读书,爱上了文学。文学作品无穷无尽,每天的阅读帮助我们认识复杂的心灵世界,懂得了经典文学作品总是默默发挥着它的教化作用,理解了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是利用文学的这一功能对劳动人民进行思想统治。千百年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是难忘手抄《诗经》的美好,一边抄写一边背诵,吸吮着古典诗词与现代文明交融中散发的馨香。阅读《论语》,懂得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仁义”,并根深蒂固地浸润着人类。背诵唐诗宋词元曲,吸引着人类吸吮文学精华,可以更加诗意地栖居于现代文明之中,人类在文学作品中潜移墨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7)、索尔仁尼琴听说莫斯科作家分会肯定了这本书,但却未听说哪家刊物肯于发表。他觉得作协耍弄他,一怒之下写了一封致作家代表大会的公开信,公开谴责作协领导非但不捍卫作家的利益,反而充当克格勃的帮凶。他列举从20年代到60年代作家受迫害的事例。这笔旧账算在作协现任的头上是不公平的。这也许正是原作协法捷耶夫自杀的原因。公开信激怒了作协主席费定。索尔仁尼琴给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写信,希望他批准出版《癌病楼》。但勃列日涅夫不是赫鲁晓夫,对他的信不予理睬。索尔仁尼琴陷入绝望。如果索尔仁尼琴不刚愎自用,疑神疑鬼,发表《癌病楼》是水到渠成的事。作协则认为索尔仁尼琴有意与作协作对,决定不再发表他的作品。
(8)、1974年2月12日索尔仁尼琴被拘留,苏联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驱逐出境。离苏他后前往西德、瑞士。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后移居美国。
(9)、康士坦丁诺沃村的商亭像一个小小的鸡棚。鲱鱼。百货。粘牙的长方形带馅糖果,这种糖块在其他地方15年前就没人再吃了。铁硬的大黑面包,比城里的要重两倍,不能用刀,而要用斧头才能切得开。
(10)、文学的土壤并不那样瘠薄。不论怎样烧毁给生物提供营养和水分的一切,有生命力的事物总还是成长起来。难道可以不承认特瓦尔多夫斯基的《焦尔金游地府》有现实意义吗?怎么可以不承认舒克申、莫扎耶夫、田德里亚科夫、别洛夫以及索洛乌欣的名字就是活生生的范例呢?如果卡扎科夫不回避主要的真理,他该是一个强有力的写出更好作品的作家吧?我不可能历数所有人的名字,这是容纳不下的。要知道还是大有人在——有一些勇敢的年轻诗人……
(11)、索尔仁尼琴从海参崴乘火车赴莫斯科,车厢是英国广播公司替他租的。他想实地考察俄罗斯。他沿途停留,在这个城市呆两三天,那个城市呆四五天,每天都同当地居民见面,同各行各业人士交谈,给他们签名留念。很少出席地方当局为他举办的宴会。
(12)、但愿爱像割过的草地一样,会重新生长出来。应该以别样的方式生长,好比小孩换牙,好比头发,好比指甲。它应该按自己的意愿生长。
(13)、我不了解:如同费劲地从泥塘里钻出来,伸出手对他说:来吧!他是走过来,还是执拗着不动?
(14)、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畔罗斯托夫市。
(15)、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16)、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19世纪伟大的作家之那么索尔仁尼琴应该是20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之一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他们有着深厚的基督教信仰。他们的作品,都在揭示着处于备受屈辱时刻的人的品质,体现了对不可摧毁的人之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企图之批判。
(17)、所谓异端邪说,无非是指那些只有少数人相信的东西;它是势盛者强加在势弱者的理论之上的罪名英格索尔
(18)、很多事情都是在等待中错失的想见的人抓紧见,想解决的问题马上做,想爱的人早点表白,冲动和机会一旦消失,就没有挽救的机会了。
(19)、索尔仁尼琴在胜利前夕被捕,1945年6月7日判处八年强制劳改。八年间他蹲过各类劳改营,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劳改犯和看守。他对劳改营的生活、劳改犯的特殊心理和看守的残暴举止都很了解。1953年6月刑满释放,但又被永远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5年他生了恶性肿瘤,再次面对死亡,被当地难友送入塔什干肿瘤防治所。肿瘤已发展到晚期,生还的希望渺茫,但他还是了。几次面对死亡的经历使他对死亡不再畏惧,立志把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千百万蒙冤受难者竖立一座纪念碑。1956年2月他正式平反,迁入梁赞市,分配到中学教书。
(20)、加拿大鹅为何叫“眼镜蛇鸡”(cobrachicken)?
4、索尔仁尼琴诺贝尔文学奖
(1)、《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1962年第11期发表。小说震撼了整个苏联,索尔仁尼琴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知名的人物。著名作家西蒙诺夫在《消息报》上发表《为未来而谈论过去》的评论文章,对《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给予极高的评价。接着《真理报》等全国大报一致肯定《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3年《新世界》又发表了索尔仁尼琴的短篇小说《马特廖娜小院》和《科切托夫卡车站风波》,从而确立了索尔仁尼琴在文坛上的地位。西蒙诺夫、特瓦尔多夫斯基等老一辈作家认为,索尔仁尼琴虽初次发表作品,但已经是成熟的作家了。
(2)、黄金告密的暗影落在谁的身上,他就不能用任何理由——无论是无产阶级的本质也好,革命的功劳也好,来进行辩护。他们全都被抓起来,塞进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牢房……侦查员们不做笔录,因为谁也不需要这种文书。以后是否判得上刑,这也很少有人关心,重要的只是:交出金子来,坏蛋!国家需要黄金,你要它干吗?侦查员嗓子已经喊哑了,进行威胁和拷打的力气也不够了,但有一个通用的手法:光给囚犯吃咸东西,不给水喝。谁交出金子——就给谁水喝!一块金币换一杯净水!人为金属而死亡……
(3)、后来进劳改营、流放、教书,从事地下写作,不得空闲,我没有机会读《路旁人家》和他的其他作品(只有《焦尔金游地府》,我是在1956年阅读了手抄本,我始终偏爱和注意地下出版物)。我甚至不知道在《真理报》发表了长诗《山外青山天外天》的一章,也不知道这一年该诗作获得了列宁奖金。我很晚才读到全诗,《事情是这样的》我是在《新世界》杂志上读的。
(4)、史金霞丨有这样一种人,绝望痛痒悲欢离合,所有经历都变成无价之宝,我就是其中一个
(5)、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散文《诗人的遗骸》是苏联时期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它以游记的形式描述了早先的古城奥里戈夫——现在的村庄里戈沃在俄国社会改造过程中的变迁,并把焦点聚集在该地区的两座教堂上。索尔仁尼琴寻访了与当地有关的两位诗人波隆斯基和叶赛宁的足迹,以大量隐喻和象征的巧妙穿插,鲜活地勾勒出一幅俄罗斯传统的宗教精神、诗性品质正被享乐、功利的世俗价值所吞噬的图景。
(6)、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国诗人、作家。
(7)、苏州六年级小泽妈妈:和孩子一起做一件美好的事情
(8)、托尔斯泰在逝世前写道,作家在世的时候出版作品一般来说是不道德的行为。他说应当是写而后用,死后出版。这里姑且不谈托尔斯泰是在经过贪欲和罪恶过程之后才产生高尚的思想的。即使对于慢吞吞的时代他也是错了,更不必说对我们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了。贪求读者一再喝彩会破坏作家的创作,在这一方面托尔斯泰是正确的。可是败坏一个作家的是许多年不能够拥有读者,苛求的、敌对的以及喝彩的读者,是无论如何不能够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周围的生活,影响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这样的缄默会带来纯洁,但同时也带来无为。托尔斯泰的见解未免失之偏颇。
(9)、暴力在虚假中找到了它的的避难所,虚假在暴力中找到了它的的支持。凡是曾经把暴力当作他的方式来欢呼的人就必然无情地把虚假选作他的原则。
(10)、我们在锯木柴,我们搬起一截榆树圆木,不禁叫出声来:去年伐下这棵树,用拖拉机拖出,将树干截成几段,再经车船搬运,又蒙上帆布,堆放在地上,但直到今天,这截榆树圆木仍不投降!
(11)、然而,每个人都有一打自圆其说的理由,解释他没有牺牲自己是对的。他们还希望有一个平安的结局,怕一叫喊就坏了事。……其他一些人还没有成熟到懂得构成向群众呐喊的内容的哪些概念。须知只有革命家,他的口号才在唇上,到时候便会脱口而出,而一个驯顺的、毫不相干的庸人,这种口号从何而来呢?
(12)、我自己没有去《新世界》编辑部: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我是决意不会登门的。我已经四十三岁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已经在逆境中挣扎得好苦,我不能以一个初学写作的小孩子的身份到编辑部去。同监的一个难友列夫·科佩列夫自告奋勇替我去送手稿。尽管有二十四万个印刷符号之多,手稿却很薄:我是两面书写,没留边,每行的行距很小。
(13)、卫国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参军,被编入后勤部队。1942年他入炮兵学校受训,结业后任大尉炮兵连长。1945年2月因“政治问题”在前线被捕,判刑8年。刑满后流放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4)、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一个另外的政府。
(15)、不管你祈祷多少次,坐牢的期限总不会缩短。你还是得从头坐到底。
(16)、如果是冒冒失失地转入地下,红灯下,黑面罩,指天誓日,立下血书,这可能是很可怕的。然而如果一个人早已被家庭式的生活抛掷在一旁,没有基础(同时也已经没有愿望)再建立外部生活,只过着一种内在生活,他找到一个又一个门径,东躲西藏,结识一个人,又通过这个人去结识另外一个,信中或见面时使用暗语,有时又以代号相称,还有几个人的联络网,于是乎有朝一日早晨一觉醒来时便会说:天哪,我早就是地下工作者了!
(17)、而今,在这阴暗而又朦胧的日子里,踏着11月湿漉漉的泥水,我走在围墙另一侧的小径上,这里从前只有一班班哨兵从这个瞭望台走向另一个嘹望台。我在想:我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我这不是又落到他们手里了吗?
(18)、陈淑贤,张大本,张晓强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19)、你别来,我就无恙,从此山水不相逢,不问旧人长与短。
(20)、从此,他的小说无法在俄国出版。从1968年开始,他的许多作品,如《癌症病房》、《第一圈》、《1914年8月》等,都陆续在西欧出版,引起国际文坛的关注。197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奖理由是:“因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缺少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德力量。”但索尔仁尼琴却无法亲自前往领奖。
5、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
(1)、干吗赐给牲口以自由?它们世世代代继承的遗产就是带响铃的轭和鞭子。
(2)、这太软弱了:劳改营四十年的耻辱,难道没有压倒我们的荣誉吗?这太含混了:“已经发生过的一切,就让它们通通过去”,“这里去不掉也增加不了什么”——对所有形式的法西斯主义都可以这样说。这样似乎纽伦堡的审判也是不必要的了?……已经发生过的一切,就让它们通通过去?这种宏论苍白无力,不能引用它来评说历史,➊诗人的脚已经触及到了旁边铺砌的小径,但是他害怕走这条路。
(3)、苏联解体前已经没有众望所归的引路人了。叶利钦虽是民选的第一任总统,但充当不了精神引路人的角色。《消息报》坦率承认,俄国人成了迷茫的孤儿。于是他们拼命寻求精神支柱,寻求一种把他们团结起来、创建富裕生活的思想。不少人把目光转向索尔仁尼琴,希望他为他们引路。索尔仁尼琴的思想虽形成不了体系,但他的一些观点却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1994年5月索尔仁尼琴凯旋般地回到阔别二十年的祖国。他从美国佛蒙特州途经阿拉斯加、马加丹飞抵海参崴市。欢迎他的规模、欢迎群众的热情、各地赶来报道他行踪的记者,远远超过1986年对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视察海参崴时的欢迎。索尔仁尼琴下榻在海参崴宾馆。次日,索尔仁尼琴同汇聚在海参崴中心广场的市民见面。没有任何限制,谁都可以来。
(4)、教堂门前的台阶上放着一只大油桶,拖拉机来这里加油。要不就是一辆卡车,车身蹭着门开进来,装运麻袋。彼座教堂里有机床震颤;此座挂着铁锁无声无息。另一座,还有另一座,成了俱乐部,贴有“夺取牛奶高产!”、“和平的史诗”、“伟大的功勋”等标语。
(5)、生活在现代快节奏里,要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假如你不懂得自我缓冲,那么,苦恼、忧愁、烦躁这些情绪就会造成精神压力。要活得幸福,快乐,那就是幽默。幽默是知识和修养的体现。善于幽默者,多是见多识广、思维敏捷、心地宽阔的乐天派。幽默属于热爱生活、奋发向上、充满自信的人。
(6)、1997年索尔仁尼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将俄罗斯20世纪过往兴衰起浮之经验传诸子孙,将之视为个人的历史责任。1998年12月11日,索尔仁尼琴在俄罗斯度过了他80岁生日,为了表示庆贺,俄罗斯电视台第一频道(OPT)播出了描述索尔仁尼琴一生的电视影片,“独立电视台”(HTB)连续四天播出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专题影片。然而,索尔仁尼琴依然不改他“天生异议者”的本色,就在80大寿当天,他对俄罗斯总统叶尔钦要颁给他的、象征俄罗斯高荣誉的“圣安德烈勋章”嗤之以鼻,并说:“目睹俄罗斯从欧洲强权的巅峰,堕落到当前如此悲惨的地步,我无法接受任何荣誉。”索尔仁尼琴总是如此令当局尴尬,正如叶尔钦的回忆录所言:“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其实应该说,“索尔仁尼琴的笔是以人类之爱为汁墨的”。面对久违的祖国,面对依然是一边残破、贫困另一边却是贪腐、奢华的俄罗斯,索尔仁尼琴除了不改他文学悲悯和“天生反对”的性格之外,在这段晚年的回归之中,索尔仁尼琴依然故我,他从一个“旧社会”的反叛者变成了“新社会”的反叛者,没有停止他那种“不受欢迎”的、唠叨不休的批判。
(7)、啊,我们所追求的世界,永远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我们所期望的世界,永远不是我们所得到的世界。胆怯的智慧还在犹疑时,勇敢的无知已经行动了。两张完全的空白从日历上扯走了。这就足以使人祈求变化,仅仅是变化,任何变化,也足以使人崇拜经历本身。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人会被它牵着鼻子走面对窗外的景色,冬天萧索、昏暗的街道,歌德会说些什么呢?还会讲他的循环往复的欢乐、硕果、鲜花吗?那件事之所以使人感到如此野蛮,就是因为被玩弄的人无力反抗。你所追求的世界永远不是你现在所拥有的世界怕落伍的恐惧追逐着我们,像阴云一样笼罩着我们,要把我们逼疯,它造成一种内心的阴暗气候。偶尔,一阵仇恨和伤人的暴风骤雨会从我们身上迸发出去。钱,那是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就亮,它没有照到的地方就是你看到的发黑的地方。人只能希望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却不能强迫别人依自己的想法而生活。如果我们当中有一个人偶然审视一下自己,他也只能采取一种十分冷静的态度,仿佛是在察看自己的手指甲,而不是灵魂。他对自己所发现的不完善之处蹙额以对,好像人对着粪土皱眉头一样。他把自己的一生从头至尾细细考虑了一番,觉得没有一件事做对。他这一生,像俗话说的那样,是完蛋了。但既然这已无从着手,那也就没什么可悲哀的了。他们不懂得反省,因此碰到一些敌手,如不能像打猎那样凭武力制胜,他们便穷于应付了。为了弄清我们的身份如何,目的何在,目标是否明确,为了寻求美德,我们统统被引向同一种精神火山口。我还没有骄傲自满到对某些比我伟大的东西的存在都不愿承认的地步。想想看,如果人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要是我真的疯了,也没什么,我不在乎。真正的世界是艺术的世界,思想的世界。只有一种值得干的工作,即想象力的工作。
(8)、一次,我给它拿去一些鸡骨头。鸡骨头还飘着热气儿,香喷喷的——正在这个时候,那男孩放了这可怜的狗,让它在院儿里溜达。院子里积雪厚厚的,沙里克像只兔子似的跳跃,一会儿前脚着地,一会儿后脚着地,从院子的这个角跑到另一个角,弄得满头的雪。
(9)、我希望自己能够有足够的运气和足够的勇气,去见到命运里更多的不同的风。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被这些涌动的气流,雕刻成不一样的山川与河流。
(10)、依据艾克曼所著的《伟大的灵魂》,索尔仁尼琴是在面对死亡时,才遇见上帝的。当时,他在监禁与劳动的重压下,得了腹腔癌。开完刀,在万念俱灰之际,在漆黑的夜里,他与邻床一位陌生的犹太医生进行了整夜的心灵倾谈。
(11)、加国新冠英文日记03:COVID-19ISAGIGANTICMONSTER新冠是个大妖孽
(12)、真正的感情根本不需要追的。两个人的默契慢慢将两颗心的距离缩短,在无意识中渐渐靠近彼此。从好朋友到情人,真正的感情是用不了多久的。从你喜欢上他的那一刻起,也许他也在那一刻喜欢上了你。同节奏的爱情往往能奏出和谐动听的乐章。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
(13)、我的加拿大英文新冠日记MyCovid-19DiariesinCanada:04—疑病症&奇遇侦探
(14)、加国英文新冠日记05:我们易束手就范?MyCovid-19Diary-05:Areweeasytargets?
(15)、人类的二十世纪比之前的任何一个世纪都更血腥残忍,而且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根本没有丝毫减少任何恐怖。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索尔仁尼琴获诺奖作品精辟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