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含义精辟138条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译文

1、道德经十大经典名句

(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4)、(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5)、(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6)、(名句赏析):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正直的好似弯曲,灵巧的好似拙笨,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道德经经典名句,在书籍里面隐藏着多的经典的句子,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喜欢将自己喜欢的句子保留下来,而且不少人会将喜欢的句子做成自己喜欢的书签,一起看看道德经经典名句吧.

(9)、(名句赏析):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10)、(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3)、道是什么样子呢?道就像无底的深渊一样,虽然高山瀑布、小河流水、涓涓细流等等,都在永不停息的流进来,但是这个深渊却永远也装不满。这就是大道,无穷无尽,永无止境。

(14)、译文: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短长,而且水总是停留在众人厌恶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接近于“道”。

(15)、(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7)、(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由于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18)、“道”永远没有名字可以形容,简单质朴,虽然小而不见,但是天下万物没有能让它屈服的。人生真正的快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难求,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守住简单、质朴,就会找回人生真正的快乐。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的;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2、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含义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老子》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经》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德经》  

(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3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夫惟不居,是以不去,夫指某人也,惟,惟一守不居不死,去过去,不去不死去。不固定在过去的時间点上就不会死去,比如死过的人某年某月某日祭周年同理也。

(7)、(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8)、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的起源是什么?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变过来的?世间万物总有个源头,但谁也说不清那个源头是什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万古的难题。

(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0)、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2)、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1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道德经 第七十章》

(14)、(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1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8)、译文: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接近于道。

(19)、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20)、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3、道德经经典语句及译文

(1)、(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4)、译文: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大学》

(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9)、选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10)、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知道了但装作不知道,这才是高明。不知道却装作知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圣人以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为病。就是因为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

(11)、(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会被打开。

(12)、司马光等人编撰的《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其目的就在于让统治者从中领悟为政之法,为君之道。

(13)、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15)、(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16)、(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17)、水,是不争的,遇阻就绕行,却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调的,专往低处走,却成就了“海纳百川”的奇观;水,是坚强的,可以仍受高温化为蒸气,可以忍受寒冷结为坚冰。水,几乎无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动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18)、(名句赏析):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19)、(名句赏析):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高评价。

(20)、解悟: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漏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4、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译文大全

(1)、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

(2)、(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3)、(名句赏析):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4)、(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5)、(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6)、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7)、(名句赏析):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8)、(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0)、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为丑。——《弟子规》

(11)、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2)、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1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14)、(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15)、做天下的溪流,自身品德永远不会离开,后还原成婴儿。

(16)、(译文)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7)、回复数字 120 聆听《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唱诵

(18)、5)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19)、(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20)、(名句赏析):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5、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译文及注释

(1)、译文: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2)、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道德经 第七十五章》

(3)、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曾国藩

(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7)、“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8)、(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0)、抑制好恶之心以“道”作为万物约束自身的标准,称之为“尚得”。

(11)、这句话告诉我们,你做出的成果不要具有己有,你取得了成就不要恃功而傲。很多东西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追求也没有用,所以人生要懂得淡然知足。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3)、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14)、(翻译讲解):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5)、(名句赏析):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6)、(译文)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17)、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18)、(译文)未成年人不要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醉酒的人的行为和状态是十分丑陋的。

(19)、(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20)、3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2)、知道自己有权、有名、或者有利,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让自己感觉到名利权带给自己的不是光明,而是稍微出现差错就会让自己深陷牢狱的枷锁,保持清醒,守住这种自己好像犯下巨大错误的心态,就好像全天下的法度都在惩罚自己,进而小心谨慎尽职尽责的做事业,那么自身的德就永远不会出现差错,后自身的名利权也就会不断突破限,达到永恒。

(3)、(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4)、白话译文: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5)、“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6)、(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7)、(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8)、(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9)、(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0)、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出处原来在这里。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11)、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12)、(翻译讲解):天下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坚硬的东西之中。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春秋老子《道德经》

(15)、(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16)、(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17)、(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18)、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19)、(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20)、(名句赏析):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不自以为是,坚持己见,能听取别人的建议,就能正确客观的看清问题,这样才是明智。相反,愚蠢的人刚愎自用,受到别人一点点批评就会大发脾气,即使别人是对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也会反驳而不听取。

(3)、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4)、(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5)、(译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6)、(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7)、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处世原则,是干实事而不与人争高下。

(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0)、(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1)、(名句赏析):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12)、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13)、(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14)、(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15)、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1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慧的人从不多说话,到处说长论短的人一定会惹是非上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舌头本是柔软的,但有时又会变成锋利的武器,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谨言慎行是我们一生都该恪守的为人原则。

(17)、“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18)、(名句赏析):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含义精辟1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