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郑的历史名人有精辟90条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

1、姓郑的历史人物

(1)、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

(2)、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

(3)、又曾经写过鹧鸪诗,广为流传,很出名,因此被人称为“郑鹧鸪”。官至都官郎中。天复三年(903)左右,归隐宜春仰山书屋。卒于北岩别墅。

(4)、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5)、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6)、郑成功(16026-160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7)、吞武里王朝建立后,郑信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地位,他就选择了臣服北方的清王朝、乞求清王朝把自己册封成了国王。现在泰国国王祖先的谋朝篡位不过由于郑信在建立王朝后太过于穷兵黩武、导致国内怨声载气的原因,所以接下来他的亲卫队就造反囚禁了他,把他委以了军事大权的义子昭披耶切克里拥立为王,建立了一直流传到现如今的曼谷王朝。

(8)、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动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形成中原人口向南徒迁。晋永嘉元年(307年)南迁始祖郑庠,曾任吴国车骑长史、平难将军,后出任东安太守,镇守丹阳。郑庠次子郑昭为东晋龙骧将军,封开国侯,率兵入闽,称“入闽始祖”。

(9)、郑伯猷:(公元485~549年),郑羲之侄;荥阳开封人(今河南开封)。著名北朝北魏大臣。

(10)、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d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11)、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郑”,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郑氏家族”,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郑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郑氏文化,传播郑氏正能量。

(12)、郑文焯:(公元1856~1918年),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大鹤山人,又号冷红词客,他自称高密卷氏,是诡托卷康成后代。奉天人(今辽宁铁岭),隶正黄旗汉军籍。著名清朝文学家。郑文焯的文学作品以词为特长。词集有《瘦碧》、《冷红》、《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等。其后删存诸词集为《樵风乐府》九卷。仁和(杭州)吴昌绶并收集其生平著述,如《说文引经考故书》、《扬雄说故》、《高丽好太王碑》、《释文纂考》、《医故》、《词源斠律》、《冷红词》、《樵风乐府》、《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绝妙好词校释》、《瘦碧词》、合刊为《大鹤山房全集》。

(13)、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14)、补充: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中国明代航海家丶外交家。

(15)、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16)、△马凤桐(1936年11月18日-2014年1月1日),山东省无棣县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d。参加了抗美援朝,历任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9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7)、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18)、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

(19)、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20)、郑中基(RonaldCheng),1972年3月9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新竹,中国香港男歌手、演员。1996年在台湾出道,并发行第一张个人国语专辑《左右为难》,此后推出《相思无用》《你的眼睛背叛你的心》《绝口不提爱你》《别爱我》等国语歌曲。

2、姓郑的历史名人有

(1)、后来呢,周穆王霸占了西郑的地盘,作为下都。姜姓的郑国也随之覆灭,姜姓这一支呢,有一部分也以国号为姓,改姓了郑。

(2)、郑邀:(公元866~931年),字云叟;滑州白马任(今河南渭县)。著名唐末、五代学者。修史薛居正录其诗文为《拟峰集》传世。

(3)、郑伯常:(公元1889~1935年),笔名郑正秋;原籍广东潮州,生于上海。著名中国早期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

(4)、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5)、作家,文学史家,着名学者,字西谛,有郭源新丶宾芬等多个笔名,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6)、1937年2月申请到空军前线第四大队参加抗战。

(7)、正是在这个危急存亡之际,郑信接过了都城的守卫大权,率领着士兵们和缅甸军队爆发了生死博杀。

(8)、△马秉臣,河北阜城县建桥乡小马庄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副军长,率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历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

(9)、但是当郑信回到都城等待泰国国王调遣他的时候,意外却突然发生了。

(10)、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d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11)、举个例子,哈尼族有姓郑的,是因为明朝时期,知府陈晟为了管理当地的吐司们,就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为八个姓氏,让当地的吐司冠以汉族姓氏,这才有了哈尼族的郑氏。

(12)、汉明帝时,郑众被司空征辟,曾任给事中、越骑司马。永平八年(64年),持节出使北匈奴,拒绝向北匈奴单于下拜,保全气节。

(13)、当然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改姓的例子,太多,我们就不一一叙述了。

(14)、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15)、(郑 和) 明朝航海家,原名马三保,民间称他三保太监,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人物。

(16)、郑大章: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骑兵第三军军长。原为冯玉祥的部下,曾参加蒋冯中原大战。

(17)、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贤之丶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延平郡王,台湾的统治者,郑成功长子。

(18)、漫漫历史洪流中,郑氏先祖前辈以其过人的智慧,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及绚丽多彩的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19)、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

(20)、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3、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1)、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2)、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后从马融学古文经。

(3)、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

(4)、着作有《板桥诗钞》丶《板桥词钞》丶《板桥家书》丶《板桥题画》丶《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5)、后又升迁为门下侍郎,并很快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唐德宗驾崩后,唐顺宗李诵即位,起用王叔文为首辅宰相,总揽大权,郑珣瑜和王叔文的政见不同。

(6)、郑传鉴老师是他们戏曲界,特别越剧界里面是所谓是第一技导啊,技导这个名称就是从郑传鉴老师那开始,因为他设计得好,《梁祝》的一些,顾兆琳听他自己说过,《梁祝》的一些蝴蝶舞,身上蝴蝶的翅膀什么,都是郑传鉴老师他自己想出来的。因为袁雪芬他们的绍兴戏能唱到这样,靠这个技导,靠郑传鉴给他们排出来的,所以她(袁雪芬)提出来,华东戏曲的组织邀请传字辈老师教戏,坚持昆曲这东西不能丢掉,后来华东地区办了个(昆曲演员)学习班。1949年11月,郑传鉴与一些师兄弟在上海同孚大戏院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公演,他的拿手剧目《搜山打车》、《寄子》、《弹词》、《小逼》、《牧羊》、《望乡》等又一次重现舞台,1951年4月,苏州举办“昆剧观摩演出”,郑传鉴主演《四声猿.骂曹》获得好评,1954年10月,他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演出《连环记.小宴》中的王允而荣获奖状,就在这次演出前夕,郑传鉴已经应邀担任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教师,他的艺术重心逐渐回归昆曲。

(7)、郑信的父亲原本是一个广东潮汕人,在我们国内处于清朝雍正年间的时候,郑信的父亲乘坐着船帆来到了当时名叫暹罗的泰国。

(8)、郑买嗣(?—909年),汉人郑回七世孙,世为南诏清平官(即宰相)。郑买嗣曾为南诏重臣。乾宁四年(897年),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起兵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9)、其兄闻之,深感惭愧,自系于狱,遣其妻还钱给郑弘,郑弘却不肯受。

(10)、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1)、*郑海泉 *郑裕彤◆郑家纯*郑威涛*郑家豪*郑雨滇

(12)、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在中国新人口排名第二十三大姓。

(13)、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14)、郑延昌生年不详,出自郑氏北祖房。近亲有唐僖宗年间拜为宰相的三重堂兄弟郑从谠。郑从谠的祖父郑余庆在唐德宗年间也为宰相。但郑延昌自己的祖辈却并不特别显赫,曾祖郑申官至金华尉,祖父郑则之官至骁卫兵曹参军,父郑猗官至抚州刺史。他至少有一兄郑允升和一弟郑延济。

(15)、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今山东高密)。中国东汉末著名经学大师。

(16)、(郑成功)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的名将。

(17)、」郑樵着述等身,但流传不多,仅《夹漈遗稿》丶《尔雅注》丶《诗辨妄》丶《六经奥论》和《通志》等。

(18)、宋亡隐居吴下(今江苏省苏州),坐必南向,岁时伏腊必向南野哭。

(19)、郑燮:(生卒年待考),亦名郑清之,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著名清朝书画家、文学家。

(20)、后世习称先郑(以区别于汉末经学家郑玄)、郑司农(以区别于宦官郑众)。

4、历史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1)、1157年,《通志》初稿完成,其中《通志》的「二十略」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堪称世界上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3)、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4)、郑吉(?―公元前49年),会稽(今江苏吴县)人,西汉将领。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将他迎降。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郑吉因功为安远侯,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郑吉去世后,赐谥号为缪侯。

(5)、郑道昭:(生卒年待考),字僖伯,郑羲之子,郑懿之弟;荥阳开封人(今河南开封)。著名北朝北魏大臣。

(6)、郑少愚(1911—1942),四川达州市渠县人,著名抗日英雄。

(7)、△马殿圣,山东蓬莱人,空军中将军衔。1942年出生,1958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空降兵第15军军长、空军副司令员兼空降兵第15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2000年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

(8)、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

(9)、康熙秀才丶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

(10)、郑国:(生卒年待考),韩国人。著名战国时期水利专家。“郑国渠”的修建。

(11)、郑延昌,字光远,中国唐朝官员,出身荥阳郑氏北祖房,官至尚书左仆射。

(12)、郑克塽:(公元1670~?年),郑成功之二孙,福建南安人。在位时间从公元1681~1683年为期两年,终年岁数待考。

(13)、△马驰,黑龙江方正人,曾任空军中将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93年晋升中将。

(14)、郑姓的来源很简单,也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我们知道,很多姓的第一世祖是有封国的,往往这个姓也就是他们祖先的封国名。郑国也不例外,郑姓就来自于第一代郑国国君一一郑桓公。郑国贵族的后人中有人在汉代当过大司农,这一支的后代迁到了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朝曾在开封一带设置了一个叫荥阳的郡,从那时起,天下郑姓都说自己出自荥阳。不信的话,姓郑的朋友可以回去问问家里老辈。因此,一般认为,郑姓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中部一带。

(15)、早年以卒伍从军,多次出使西域,研习外交事宜,授郎官。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奉命驻扎渠犁(今新疆库尔勒和尉犁西)屯田,带兵攻打车师国(今新疆吉木萨尔),攻破交河城(今吐鲁番西)。凭借功勋,授卫司马,负责卫护鄯善西南方各国事务。

(16)、权力是无情的,在郑信的义子昭披耶切克里执掌了权力中枢之后,郑信直接就被装在麻袋里用木棍给打死了。

(17)、至唐末,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福建,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

(18)、可以说,在秦汉时期,郑姓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北方,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止,百姓南迁成为常态,到了隋唐时期,已经有不少郑姓先民定居到了福建一带,并在此地生根发芽。 

(19)、即姬寤生(公元前757-公元前701),郑平王东迁后,郑庄公的祖父郑恒公被封为周室的卿士,郑庄公继其父武公为周的卿士。

(20)、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5、历史中姓郑的名人

(1)、郑国鸿:(公元1777~1841年),字雪堂,凤凰镇竿镇人。著名清朝抗英将领。

(2)、《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郑姓历代名人494名,占名人总数的09%,排在名人姓氏的15位;郑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31%,排在第12位;郑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3%,排在第18位。

(3)、春秋时,郑姓主要在中原地区活动;战国时候,郑姓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两汉时期,郑姓由山东进入江浙;两晋时,大批的郑姓先民定居在闽东和闽南,郑姓的活动中心从荥阳这一中原地区开始移到东南沿海。

(4)、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字守愚,唐末著名诗人。郑谷7岁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父史,开成中(公元838年左右)为永州刺史。

(5)、郑谷:(公元849~911年),字守愚;江西袁州任(今江西宜春)。著名唐朝诗人。

(6)、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郑”,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郑氏家族”,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郑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郑氏文化,传播郑氏正能量。

(7)、曾以太学上舍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

(8)、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 ,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 

(9)、继位后郑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周朝却每况愈下,为打击新兴势力,周平王很想向郑庄公下刀,废掉郑庄公的卿士职位,郑庄公得知后,针锋相对,利用郑国的优势,威胁周平王,逼使周文王与郑国派人质,后周对郑用兵,被郑所败周恒王中箭,周王室威信扫地,郑国国威大振。

(10)、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姓郑的历史名人有精辟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