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集传【文案118句】

朱熹的诗集传

1、

(1)、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2)、烦恼沉沉压在心,小人当我眼中钉。遭逢苦难说不尽,忍受欺凌数不清。我手按胸膛细细想,猛然惊醒乱捶心。

(3)、第介绍朱熹《诗集传》几个版本(“豫章版”、“长沙版”、“后山集”等)的情况及其考证和争议,并介绍关于朱熹《诗集传》长沙版的考证方法。

(4)、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学上重要的著作之此书打破了经学的藩篱,使《诗经》学迈出了从经学转向文学的第一步。

(5)、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汉语韵文与纯文学之祖,也是古代贵族教育的必修课,更是一部中国文化百科全书。

(6)、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主张抗金,并强调备战。被主和派韩侂胄等目为“伪学”。平生广注儒学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其学认为:理、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教学授徒五十馀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又提出对自然变化的科学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如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其学说在明清两代被确立为儒学正宗,并影响至日本等国,如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颇为流行。其博览和慎思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至深。所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7)、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朱熹名句

(8)、时 间:2018年9月12日(周三)15:00—17:30

(9)、今天尾爸特别推荐的这套《少年读诗经》,首先它不是“诗精选”,而是收录解读了足本诗经305首,连6篇有题无文的“笙诗”也一一录排。

(10)、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内容全面厚重,深度有趣,全文三十余万字,八百多页,适宜作为礼品赠送孩子,更适宜知识家庭收藏阅读。

(11)、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或献或酢 ,洗爵奠斝 。醓醢以荐 ,或燔或炙 。嘉肴脾臄 ,或歌或咢 。

(12)、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

(13)、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炼丹成。

(14)、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15)、第二章正面描写宴会。先写摆筵、设席、授几,侍者忙忙碌碌,场面极其盛大。次写主人献酒,客人回敬,洗杯捧盏,极尽殷勤。再写菜肴丰盛,美味无比。“醓”、“醢”、“脾”、“臄”云云,可考见古代食物的品种搭配,“燔”、“炙”云云,也可见早期烹调方法的特征。后写唱歌击鼓,气氛热烈。

(16)、⑤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17)、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主人公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心上人了。不知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一方在单相思。但是,这个主人公是强烈地爱上对方了。在其眼中心里,对方“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对方身材健美而俊俏,神态端庄而持重,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主人公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主人公思念中的人,与其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主人公自然真诚地赞美起对方来。不过,眼下主人公还没有得到对方爱的允诺,还不知道对方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十分强烈。

(18)、内页选用优良纸张,厚实有韧性,表面光滑,不透,印刷后表现的色彩层次丰富,字迹清晰。

(19)、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20)、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

2、

(1)、说完了这部书的内容,我们再来看看《诗集传》的版本。此书早著录于南宋的私家藏书目录——尤袤的《遂初堂书目》诗类,曰“朱氏集传稿”。在稍后的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及《宋史·艺文志》卷一中,皆题此书为“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对该书的提要则云:“今本八卷,盖坊刻所并。”故此书原为二十卷,到元以后则通行八卷本。

(2)、《七月》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

(3)、第二章正面描写宴会。先写摆筵、设席、授几,侍者忙忙碌碌,场面极其盛大。次写主人献酒,客人回敬,洗杯捧盏,极尽殷勤。再写菜肴丰盛,美味无比。“醓”、“醢”、“脾”、“臄”云云,可考见古代食物的品种搭配,“燔”、“炙”云云,也可见早期烹调方法的特征。后写唱歌击鼓,气氛热烈。

(4)、随书赠送的古本《诗经》书影手卷,具有珍藏气息,另附三张风雅颂吉祥意境书签,兼具实用性与欣赏性。

(5)、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6)、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与非。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7)、随书赠送古本《诗经》书影手卷,珍藏古典书香;另附三款风雅颂吉祥意境书签,和三本诗经的内容很契合。

(8)、但自从元代将《诗集传》奉为科举标准后,其地位越来越高,初的求实精神逐渐消亡了。宋学末流的空疏浮浅,使《诗集传》变成一块科举敲门砖,违背了朱熹的初衷。

(9)、>岳麓书院讲坛第354期:罗斌(RobinMcNeal):古代中国的知识产生、分类与系统化 |讲座预告

(10)、《诗经》是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必读内容,更是历年中高考试卷必有题目。

(11)、(4) 平田昌司《文化制度和汉语史》,P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2)、●  柯小刚|《诗经·召南》前三篇读解:一种通变古今的经学尝试

(13)、大图高清还原,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阅读,在审美上都会得到提升,是中小学家庭必备的诗经读本,更是知识家庭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书。

(14)、关于作者的身份和性别,旧说颇为纷歧,大致有君子在朝失意,寡妇守志不嫁和妇人不得志于夫等说。从诗中用语,像“如匪澣衣”这样的比喻看来,口吻似较适合于女子。

(15)、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是写征夫归家与妻子自乐,据诗中“房”字为说。

(16)、一般认为,《诗集传》是全面批判《毛诗序》的。但此书是朱熹《诗》学的代表作,是贯彻其《诗》学大纲的产物,居于《诗经》宋学的顶峰,仅用反《诗序》一点,并不足以概括它。

(17)、朱熹有自己的师祖,即便不依附孔子也混的很不错。他是响当当著名的“二程”(程颢(hao),程颐)再传弟子。

(18)、如果穿越回1937年,小人物的你该如何安排人生?

(1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0)、《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国家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通行的有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3、

(1)、第三章写比射,为宴会上一项重要活动。和第二章的多方铺排、节奏舒缓不同,这一章对比射过程作了两次描绘,节奏显得明快。两次描绘都是先写开弓,次写搭箭,再写一发中的,但所用词句有所变化。场面描绘之后写主人“序宾以贤”、“序宾以不侮”,表明主人对胜利者固然优礼有加,对失利者也毫不怠慢,这就使得与会者心情都很舒畅。

(2)、考中状元、迎娶公主,登上人生巅峰?醒醒吧,我要告诉你一点真相

(3)、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4)、《诗经》还是中国人的“起名宝典”,琼瑶、屠呦呦、王国维、林徽因、梁思成、孔令仪……名字均出于《诗经》。

(5)、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6)、写得都是我们熟悉的瓜果蔬菜、花木鸟兽鱼虫、夫妻相处、农耕生活……

(7)、正是在“以诗说诗”、回到诗作本身的观念引导下,朱熹以为:“学者当兴于诗,须先去了《小序》,只将本文熟读玩味”(黎靖德80:2085)。   这里所说的“只将本文熟读玩味”,宜与《诗集传序》后部分回答“其学之也当奈何”的段落对读。关于“学诗之大旨”,朱熹一方面对严格依循《诗》本身的特点提出要求——“本之二南”、“参之列国”、“正之于雅”、“和之于颂”;另一方面,也从“章句”、“训诂”、“讽咏”、“涵濡”等方面概括地提出了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章句和训诂,是理解任何古典经典的前提,讽咏和涵濡则更切近《诗》之为诗的本质特征。   特别是“涵濡”一词,朱熹间以“涵泳”一词代替,曾在多个地方以不同方式表达,应该说并不是《诗集传序》中独有的概念,它显然与朱熹整个《诗》学思想一脉相承。   比如,《朱子语类》中记录了这么一段对答:   问:“看诗如何?”曰:“方看得《关雎》一篇,为有疑处。”曰:“未要去讨疑处。只熟看某注得训诂字字分明,便却玩索涵泳,方有所得。若便要立议论,往往里面曲折其实未晓,只仿佛见得,便自虚说耳,恐不济事。”(黎靖德80:2088)   这段话中,“玩索涵泳”的意思,又在另两处出现:   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务自立说,只恁平读着,意思自足。(黎靖德80:2068)   问学者诵《诗》,每篇诵得几遍?曰:“也不曾记。只觉得熟便止。”曰:“便是不得。须是熟读了,文义都晓得了,涵泳读得百来遍,方见得那好处。那好处方出,方见得精怪……须是杀了那走作的心,方可读书。”(黎靖德80:2087)   《朱子语类》和《朱子文集》中,类似的说法亦复不少。表面看来,朱熹这里不过是在讨论读书法或读《诗》法,但其中蕴含的意思却是很清楚的。是《诗》的本文而非汉儒的《小序》乃是涵濡、讽咏的对象。正是在熟读玩味本文之滋味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见出义理,而不是相反。本文即诗本身才是意义的直接来源。   因而,《诗集传序》对《诗大序》的曲折修正,就不仅是置“性”、“欲”于“风”、“教”之前,以及以理学悄然替换经学这两项内容。当朱熹在检验《小序》真确性的同时一再强调“讽咏”、“涵濡”,他已经把对《诗》的终解释权不自知地交还给了每一个读《诗》者。   细究朱熹的这些言说,如钱穆所言,反映了作为一代理学家“能以文学家的眼光读《诗》”并“解脱了经学的束缚,而回归到理学家的义理”的风貌(4:61)。但以文学家的眼光读《诗》,不是朱熹的真正意图,更不是他的终目的。   无论原来用于《诗集解》的序言是由于偶然还是出于有意为之的安排,被置于今本《诗集传》之首,从这个“美丽的错误”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清宋儒朱熹从实质上改写《诗序》——无论是《大序》还是《小序》——的意图。因为这种改写,《诗经》解释传统和文学与思想史的版图发生了决定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却是通过在表面上照着汉儒继续往下讲、而实际谋求深刻变异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只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朱子这种“以诗说诗”、“玩索涵泳”的原则,也许反过来会背离他的理学原则;他对汉儒的巧妙修正乃至公然反动,也并不必然带来“性情之正”和“修齐治平”的正面结果。至于此后数百年间官方意识形态所赋予的巨大“哀荣”,就更无法让我们忽视他解《诗》的原则与他的整体思想主张之间的强烈反差了,毕竟思想史自有思想史本身的内在逻辑。 

(8)、此诗分章,各家之说不同。毛诗分七章,第二章每章六句,第三至第七章每章四句;郑玄笺分八章,每章四句;朱熹《诗集传》分四章,每章八句。

(9)、(13) 参刘晓南“《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长江学术》20p78-90;及“朱熹叶音本意考”,《古汉语研究》200p2-

(10)、每篇还设置了延伸阅读部分,也就是《诗经》背后的故事,内容占据全书一半以上含量,极具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

(11)、著名刀客王狮子、王一山、高峻、王绪朝、d玉琨、d海楼、白喜、马长命、马豁、崔式卿、杨衰、王兴奎、曹育生、李兆祥、胡彦海就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辛亥革命。不少刀客组织及支派在革命前喂养战马、制造炸弹、积蓄军备,为起义做先期准备。东路节度使陈树藩所属朝邑刀客严飞龙(孝全,字子青)、渭南刀客严纪鹏(绰号白翎子)两个标,北路招讨使井勿幕部、胡景翼所属富平刀客王守身(黑脊背)、胡彦海(胡老六)、马正德(马老二)、石象仪(冷馋)及零散刀客等营,参与了辛亥革命。胡景翼创建的“渭北复汉军”,其来源大多是富平刀客。朝邑、富平、潼关、同官、礼泉等多地光复,均与刀客有莫大关系。不少刀客首领在革命中牺牲,陕西省政府成立后,也有不少刀客首领皆有职任。

(12)、一般认为,《诗集传》是全面批判《毛诗序》的,但此书是朱熹《诗》学的代表作,是贯彻其《诗》学大纲的产物,居于《诗经》宋学的顶峰,仅用反《诗序》一点,并不足以概括它。

(13)、(15) 平田昌司《文化制度和汉语史》,P1

(14)、全套收录解读了足本诗经305首,连6篇有题无文的“笙诗”也一一录排。

(15)、《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泉,青少年阅读好的《诗经》注本有助于提高诗词和古文鉴赏水平,对阅读写作、文学修养、历史常识等大语文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16)、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波折。

(17)、基层反抗不断侵蚀着清王朝的统治根基,自道光年间到清朝灭亡,大荔县李牛儿(满盈)、蒲城县王敢鸣、郭东生、蒲城县金祥、朝邑刀首甲午儿、华阴郭秀娃、兴平县刘朝邑县王振乾、渭南王银娃、关山铁匠于敏忠、蒲城杨九娃(虎城)等陕西刀客,分布于陕西各地,与官府的斗争从未停止。至光、宣之时,刀客已经遍及三秦,俯身于底层的社会暗流涌动,并且扩展至河南、湖北、四川、宁夏、甘肃、山西等地,超越区域界限,成为省际之间不容忽视的一股地下力量。

(18)、至辛亥革命之时,在陕西主要有两大地下组织:哥老会和刀客会。与哥老会这样成熟的组织相比,刀客会势力逊于哥老会,且没有比较明显的政治取向和利益诉求——追求果腹、维持温饱为大部分刀客参会之目的。但与哥老会相类似的是,刀客会基本上是和当时的清朝官府对立的,不断反抗官府,官民矛盾尖锐,成为革命d人积极争取的对象。也正因为刀客群体具有这样的“革命性”,刀客会才有了参加辛亥革命反清统治的诉求与可能。

(19)、全诗五章,皆以男子的口吻写娶妻途中的喜乐及对佳偶的思慕之情。首章写娶妻启程。诗从娶亲的车声中开始。随着“间关”的车声,朝思暮想的少女就出嫁了。这其中流露出诗人积蓄已久的欣喜若狂之情。然而诗人又天真地声明:“匪饥匪渴,德音来括。”高兴的原因绝非因为性爱的饥渴即将满足,而是对女子美德的崇慕,真可谓好德胜于好色了。这当然是恋人“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所以下文又禁不住一往情深地说:“虽无好友,式燕且喜。”次章写婚车越过平林。由林莽中成双成对的野鸡,想到了车中的“硕女”,再加上她美好的教养和品德,更使诗人情怀激荡,信誓旦旦:“式燕且誉,好尔无射”,我爱你终生不渝!第三章继续是男子对女子情真意切的倾诉:我家虽没有美酒佳肴,我也没有崇高的品德,但却有一颗与你相亲相爱的心。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冲口而出,感人至深。第四章写婚车进入高山。这里有茂盛的柞树。“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是当时的谚语,所以诗人由“析薪”想到了娶妻。而柔嫩鲜艳的绿叶,是美丽可爱新妇的好比喻;由《七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句,可以确信“其叶湑兮”是写新妇的光彩照人的`。这里诗人融咏物与比兴为一体,巧妙地表现了对新妇的喜爱。后两句更是直抒情怀:“鲜我觏尔,我心写兮。”意思是说:今天和你结为伴侣,我心里真是舒服极了。尾章写婚车越过高山,进入大路。诗人仰望高山,远眺大路,面对佳偶,情满胸怀,诗句自肺腑流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叙事、写景,但更多的则是比喻。新妇那美丽的形体和坚贞的德行,正像高山大路一样令人敬仰和向往。诗句意蕴丰厚,气宇轩昂,因而成为表达一种仰慕之情的好意象,遂成千古名句。接下两句“四牡騑騑,六辔如琴“,不仅与首章“间关”二句相呼应,形成回环之势,而且那如琴弦的六辔更是包含着诗人对婚后美好和谐生活的丰富想像。后两句,又直抒胸臆,情结全篇。

(20)、“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4、

(1)、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2)、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

(3)、正应了那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4)、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春画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5)、⑧独旦: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旦,天亮。一说旦释为安,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

(6)、毋庸置疑,刀客组织的扩大是一个历史过程,先为小股土匪,后渐成团体。“大伙横行”,说明刀客规模已经不小,成股出现。“官不知”并非一定不知,说明官府初并不把刀客当回事。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徐法绩因守制家居,后其家遭遇盗匪劫掠,在其与泾阳县令毛有猷的私人通信中也言及刀客。彼时关中地区刀客之兴、狂、乱、众,地方社会风气之崩坏可见一斑,几成刀害。

(7)、出自南宋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8)、(1) 焦竑《焦氏笔乘》卷三“古诗无叶音”,p8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9)、《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10)、-------------歡迎加入我們的交流群獲取更多資源,結識更多同好。

(11)、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12)、道光十六年(1836),曾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的陕西泾阳人徐法绩,在其诗文中如是形容:

(13)、白羽老师是诗人,作家,出版人,曾出版旅行散文集《一路向西》,诗歌评论《美的楚辞》,历史随笔《史记品读》。

(14)、刀客群体一般是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佃户,其生计与生存之间是同一关系。但不可否认,刀客群体中不全是“仗义行侠之流”。部分刀客因乱而起、趁火打劫、为非作歹并横霸一方,亦非仅见。他们把持着一方经济,极为危害基层秩序。

(15)、曾孙维主 ,酒醴维醽 ,酌以大斗 ,以祈黄耇 。黄耇台背 ,以引以翼 。寿考维祺 ,以介景福 。

(16)、《毛诗》诗序有大序和小序之分,是汉人解诗的重要文献资料。《毛诗》于各诗之前均有一段阐述该诗作者或介绍时代背景的短文,称为小序;而概论艺术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法和社会作用等问题的文字,称为大序。但诗序解诗多有穿凿附会之处,受到诗学研究者的质疑。

(17)、柏木船儿顺水流,飘飘荡荡不能休。两眼睁睁睡不着,千斤烦恼在心头。不是要喝没有酒,也不是没处可遨游。

(18)、爱国将领杨虎城,自幼因其父亲杨怀福被仇家诬陷遭官府杀害,与同乡成立“孝义会”(一个丧葬互助合作组织),并愤而投身于刀客组织。后与一批志同道合者新组“中秋会”,所部纪律严明,不扰民间。辛亥革命时期,杨虎城率部参加革命队伍。之后陕西靖国军成立时,第一路军郭坚(振军)与刀客会过从甚密,他的兵源编组就主要以“刀客”为基干,在之后的护国、护法战争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9)、南宋端平二年(1235),朱熹之孙朱铿作《诗传遗说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云:“先文公《诗集传》,豫章、长沙、后山皆有本,而后山本雠校为精。”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曰:“今江西所刻晚年本得于南康胡泳(伯量),较之建安本,更定者几什一云。”可见此书早在南宋成书后,就已经数次刊印了。

(20)、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5、

(1)、现今存世的宋刻《诗集传》,有半叶七行及半叶八行两个系统。八行本只存卷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七行本有三:一是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本,曾经清袁廷梼、陈鳣、陆心源递藏,此本卷十二末七叶、卷十三至十七抄补;二是原北平图书馆藏本,版本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在《中国善本书提要》中提出其与静嘉堂本相同,只是印刷较晚,且“虽有稍模糊处,究属原版,自远胜于抄补之本也”;第三就是现在为大家介绍的这部宋刻《诗集传》,现藏于南京图书馆。

(2)、然而“雪埋不住活人,纸始终包不住火”,反伪道的“d派”终揭穿了他丑恶的嘴脸,朱熹被迫上表认罪,承认了“纳其尼女”之罪,表示要改过。朱熹门徒,纷纷离去。所以说,朱熹确曾与小尼姑私通,此事确实是真的。

(3)、再如著名的“郭自兴杀四门”事件。1911年10月22日,郭希仁在油槐曹杨村起义,率众光复临潼。当时驻关山的县丞署人员即作鸟兽散,关山随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散居关山的一伙“刀客”乘机而起,明火执仗,抢劫行凶,拉群众的牛,绑客商的票,敲诈勒索。消息传到临潼、西安后,郭自兴奉命于1912年4月初回到关山,鸡毛传帖于各村,动员各村丁壮数百人。大家手执土枪、刀、矛等,逮住当地有名的刀客粘眼老常、李老刘春成等4人,将其推到城门杀了示众。当地匪徒、歹人一时震服,地方秩序也为之一宁。

(4)、●  张毅|咸恒之际——毛诗《关雎》传笺通说

(5)、鱣既得《周易》之明年春,同人作中吴吟課,適袁君又愷語及其家藏宋本《詩集傳》,因以他物易之。凡二十卷,與《宋志》合。今通行本八卷,蓋坊間妄并也。行款、格式與《周易本義》同。考文公孫鑑《詩傳遺説》敘云:“《詩集傳》,豫章、長沙、後山皆有本,而後山校讎精。”是本無題識可證,而校讎之精,疑其爲後山本。惟自《小雅·蓼莪》至《大雅·版》之篇已缺,爲可惜耳。其間經文如《召南》“何彼穠矣”作“禯矣”,《鄘風》“終焉允臧”作“終然”,《衛風》“遠父母兄弟”作“兄弟父母”,《齊風》“不能晨夜”作“辰夜”,《小雅》“朔日辛卯”作“朔月”“家伯塚宰”作“維宰”,《周頌》“既右饗之”作“右享”,《魯頌》“其旂䒫䒫” 作“茷茷”,《商頌》“來假祈祈”作“祁祁”“降於卿士”作“降予”,爲馮嗣京、陳啓原所拈出。外此若《王風》“牛芊下括”作“芊牛”,與上章同。《魏風》“不知我者”俱作“不我知者”,與《唐石經》合。又若《周南》“不可休息”注“吴氏曰:《韓詩》作思”,今本删去,不知《韓詩》曰“休”“求”,叶音也。《周頌》“假以溢我”,“假”下注:“《春秋傳》作何。”“溢”下注:“《春秋傳》作恤。” 蓋惟先有此注,故下注云“何”之爲“假”,聲之轉也;“恤”之爲“溢”,字之訛也。今本删去上注,則下注不知何所指矣。其餘傳文音義,足以補正今本者,不可殫述。宋本之善若此,安得好事者重爲刊布,俾家弦户誦乎?嘉慶十年春日,勃海陳鱣識。

(6)、这诗的作者被“群小”所制,不能奋飞,又不甘退让,怀着满腔幽愤,无可告语,因而用这委婉的歌辞来申诉。

(7)、(3) 王力《诗经韵读》,p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8)、《毛诗序》说:“《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这是以此诗为男子不遇于君而作,为古今文家言。今文三家,《齐诗》之说,与《诗序》同。

(9)、朱熹(1130-1200)的《诗集传》,作为一位划时代的理学家所集注的《诗经》读本,无论在《诗经》学史还是整个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该书至少通行八百年,它的压倒性影响,明清时代甚至已经到了一般读者不知有汉、唐版本的程度。   不过,人们事实上并不完全确知今本《诗集传》究竟成于何年何月;所能确定的只是,今本——四部丛刊的二十卷通行本——与一般认为完成于宋淳熙四年(1177年)丁酉的初本有很大差异。①至少,直到绍熙五年(1194年),六十五岁的晦庵先生还在修改他的这部重要著述。   朱子基于什么原因、并依据什么原则从事修改工作?他是否既修改自身,也修改前人的观念?这些修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表明了《诗经》解释史所发生的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折射了中国主流文学和思想观念的嬗变?   朱熹的孙子朱鉴在《诗传遗说》卷二《诗集传序》下的一个简短说明,一直是人们了解朱子思想变化的一个重要证据:“《诗传》旧序,此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诗》时所作。后乃尽去《小序》”按照朱鉴的这一说法,朱子诗经学核心变化主要体现在“存序”和“废序”这个关节点,或者说集中表现在对《毛序》乃至整个汉代《诗》学的态度上。这与现代学人的观念可以互相参照,比如郑振铎就认为“(《诗集传》)此书为攻击《毛诗序》的重要著作”因而在《诗经》解释史上具有分水岭的意义。   倘若答案如此简单,则似乎《诗集传序》在今本《诗集传》中的存留就应该打上一个问号。我们要问:如果后期朱熹从根本上否定了前期朱熹,在《诗集传》中还有理由保留旧序吗?这是后人的僭越之举,还是另有其合理性?   今本依然保留的所谓“旧序”,事实上并非特别为《诗集传》所作,而是朱熹的旧有之作。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有过下述判断:   此序乃是其(辉按:指朱熹)早年作主《毛序》之《诗集解》之序,而非其后来作黜《毛序》之《诗集传》之序。《诗传遗说》编于端平二年(辉按:即公元1235年),既云“遗说”,乃是搜辑朱熹《文集》、《语类》中论诗之语编成,而凡《诗集传》中说均不录;朱鉴既将此序亦采入《遗说》,足证至端平二年此序尚不在《诗集传》中,其原为《诗集解》之序显然可见。朱熹乃是在是年序定《诗集解》以后开始作《诗集传》的。(591-92)   根据束景南的考断,朱熹先后对草成于隆兴元年(1163年)的《诗集解》做过三次修改。第二次修改是乾道九年(1165年);而第三次则是淳熙四年(1177年),是年乃为《诗集解序》——也即后来《诗集传》的“旧序”——的“序定之年”。   束景南的上述论断,不仅告诉我们《诗集传》与《诗集解》的内在联系——甚至是承继关系,而且提醒我们不要忽视《诗集传序》事实上乃是朱熹长期研究和解读《诗经》的成果。尽管直到端平二年(1235年)的《诗集传》版本中,还没有收入今本中的《诗集传序》,但此序的形成,无疑是朱熹长期修正自己《诗》学观点所做出的重要总结,是某种转折的标志。因此,将之置于《诗集传》之首,并不能简单视为权宜之计。或如钱穆所言,这样做至少“似亦无伤”。   目前的材料也只能证明,《诗集传序》置于今本《诗集传》之首,更有可能是后代编者而非朱熹本人所为。但恰恰是由于《诗集传序》这一文本在时间上的承继性和过渡性特征,它无形中提示我们需要将“存序”甚至“宗序”时期的朱熹与“去序”或“疑序”时期的朱熹联系起来,使我们看到转变中的朱熹,也使我们看到转变中的《诗经》学史。   甚至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将《诗集传序》作为一个参照,透过它反观《诗大序》和《小序》,反观《朱子语类》中的相关论《诗》段落。这样做,将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重要文献本身,而且有利于我们理解宋儒在诗之本质、诗教等问题上与汉儒的对话关系,并间接从中看到现代《诗经》学的某些遥远雏形,从而回顾和反思对民族之书——《诗经》所做文学与政治的解释,究竟给我们什么重要启示。 

(10)、●  陈来|“一破千古之惑”——朱子对《洪范》皇极说的解释

(11)、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12)、提出新解,认为《诗经》中二十四篇为男女淫佚之作。

(13)、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14)、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15)、这套《少年读诗经》虽是足本原版,但是它拆掉了《诗经》的入门门槛,对全本《诗经》的普适化译注解读,生僻字词一一注音,词句注释清晰简明,因此6岁以上孩子都可以读得懂,理解得透!

(16)、注释:   ①《诗集传》完成于1177年,此说主要据清王懋竑撰:《朱熹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79-当然,对此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比如,钱穆就认为,“《诗集传》在丁酉亦尚未动稿”,见钱穆:《朱子新学案》第四册(北京:九州出版社)束景南也认为,丁酉年朱熹完成的是《诗集解》而非《诗集传》,但《诗集解》的序即今本《诗集传》的序,详见后文。   ②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2莫砺锋的结论基于他对《诗集传》全书的统计。据统计,朱熹完全同意《小序》观点的诗有82首,占《诗经》总数的27%;朱熹对《小序》有不同程度异议的诗有215首,占70%。 参考文献:  (1)洪湛侯:《诗经学史》。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2)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八十)。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3)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钱穆:《朱子新学案》(第四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6)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7)束景南:《朱子年谱长编》卷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8)郑振铎:“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郑振铎全集》(第四卷)。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   (9)朱熹集注:《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0)朱鉴撰:《诗传遗说》,见《诗经集传·诗传遗说》(影印钦定四库全书会要本),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 

(17)、人不要脸则天下,朱熹出外做官都要带上这两个尼姑,不过朱熹毕竟是道德圣人,他知道如何伪装自己和尼姑,为遮人耳目,朱熹想出一个办法,他把二位尼姑一番精心打扮,华丽的衣服代替了灰色的道袍,在外人眼里根本看不出二人是尼姑。

(18)、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19)、朱熹名片上的头衔真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某家、某圣外,他还是孔子非亲传弟子而被供奉在大成殿“十二哲人”之什么意思呢?孔夫子看朱熹是个人才,想拉他加入自己的学派。

(20)、然而,这三家藏本均没有淳熙四年(1177)朱熹的原序。陈鳣跋据朱铿《诗传遗说序》推测:“是本无题识可证,而校雠之精,疑其为后山本。”

(1)、书中对所有的生僻字、假借字、多音字一一随文注音、释义,可通畅诵读。

(2)、朱熹在宣讲道德文章时,为了寻找刺激,竟勾引两个尼姑和他通奸。他白天为尼姑讲解佛家经典,晚上给他们上春宫课,大谈玉女心经,这些出家人怎禁得起朱夫子的勾引,双双拜在他的脚下,成了他的奴仆。

(3)、1918年,陕西韩城民众合力击毙“野狸子”严锡龙事件,也说明了一些刀客的作为不受民众拥护。严氏时任王银喜的部下,赋役严苛,常下乡派款。民间有“委员到县,百姓打颤;委员下乡,百姓遭殃”。至十二月,南乡三团(孔乐团、勇盛团、公益团)团正与当地村民密谋袭击严氏,使其当场死亡。当地文人高士龙作《严锡龙见毙于韩民论》,言韩城民众受刀客“剥削之苦已非一日”,其行类盗贼,“身之亡也,以作恶亡,亡有余责”,死有恶名,以合天理之昭彰。

(4)、他希望读《诗》者通过熟读讽咏、即文求义的文学方法,明白诗中有美丑善恶,从而警戒自己从善弃恶;明白诗中有三纲五常的“天理”,从而抑制自己情胜性动的人欲。

(5)、这就是真实的刀客群体,“如鱼得水,冷暖自知”。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导致其行径在在暴动-革命之间纠葛不清,没有显著的革命意识,也不具备革命的自觉性。到了民国后期,留存下来的刀客和匪类基本无异,暮气沉沉,渐向消亡。

(6)、“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每天读一篇,不用一年,知识视野即可比肩中文系本科生。

(7)、盛极而衰,这是难以规避的铁律。辛亥之后,除个别刀客首领及其追随者坚持游荡外,或旧或新、如山如海、真假难辨的各色刀客们,大部分通过战争形式,逐渐转化成新军或地方军阀。如1926年二虎守长安、前陕西督办李虎臣,其绰号径儿老便曾是刀客一员。

(8)、敦弓既坚 ,四鍭既均 ,舍矢既均 ,序宾以贤 。敦弓既句 ,既挟四鍭。四鍭如树 ,序宾以不侮 。

(9)、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祗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1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世尊称为朱子

(11)、发货方式:北京发货。默认韵达快递,不指定快递,新疆西藏补运费20元,青海海南内蒙古宁夏甘肃补运费10元,港台澳不发货,一般会在两个工作日发货,周末及节假日出版社放假不发货。书籍属于特殊商品,没有质量问题,不接受退换货,请亲们慎重下单哈!

(12)、朱熹以维护纲常伦理为宗旨,始终以满口礼义廉耻,一副谦谦君子模样示人,但背地里却做着男盗女娼的勾当,天使和魔鬼合二为神圣和淫荡巧妙结合,没有一双慧眼根本无法看清朱熹的本来面目。

(13)、《诗集传》是继《毛传》《郑笺》《毛诗正义》之后,融汉学宋学之长的里程碑式著述。朱熹破除烦琐注疏的学风,力求简明扼要,兼取毛、郑以及齐鲁韩三家诗之说,乃至当时学者的合理解说,未详之处亦不强作解人,乃宋学之代表作。其解说,成为明清时期科考的官方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14)、诗集传.二十卷.附.圣旨.诗图.诗序.宋.朱熹撰

(15)、青玉案雪消春水东风猛。帘半卷犹嫌冷。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16)、“八月十九日,武昌事起,洎九月朔,陕变继作,诸守令靡所为计,多委而去之。杨独毅然,谓守土吏当与城存亡……陕之东境沿渭南北有所谓刀客者,皆椎埋屠沽辈,杀人报仇,数冒县官法,然颇有约束,不甚为暴乡里。至是,感杨义,争自效,誓以死卫桑梓,数日间,集者万余人,檄邑绅韩有书统之”。

(1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8)、第一章先从路旁芦苇起兴。芦苇初放新芽,柔嫩润泽,使人不忍心听任牛羊去践踏它。仁者之心,施及草木,那么兄弟骨肉之间的相亲相爱,更是天经地义的了。这就使得这首描写家族宴会的诗,一开始就洋溢着融洽欢乐的气氛。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朱熹的诗集传【文案11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