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诗小池赏析【100句简单文案】

一、杨《小池》赏析

1、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2、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3、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4、杨:小池(康震简短解读)

5、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6、✦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

7、此文出自宋·杨《小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8、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9、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10、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11、气温渐渐升高,夏天就快到了呢~说到夏天,你会想到什么?凉凉的冰棍儿,甜甜的冰淇淋,还有长长、长长的暑假!怎么样,是不是现在就想冲去外面玩耍了呢?

12、任何一件小事,都值得认真对待。

13、你做的所有事情,都不会白做,

14、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5、 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6、作者简介:杨(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17、 “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18、南宋、廷秀、诚斋先生

19、泉眼无声地流淌着细流,树影映在水中爱恋日光的温柔。小嫩的荷叶才露出一点儿尖角,早就有蜻蜓驻立在上头。

20、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二、杨诗小池赏析

1、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初夏的美景。诗人没有追求什么大场面,而只记录了一方小小的池塘,这便是《小池》的由来。

2、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3、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4、《小池》是宋代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5、说了半天,小包我都渴了。(咕噜咕噜~喝水)一方小小的池塘,不仅能成就一首好诗,更能引发科学的思考。下次再出去玩的时候,可别忘了要多多观察、多多思考哦!转动你们的小脑袋,试试你能写出什么样的诗句,说不定呀,未来的小诗仙就是你呢!

6、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7、《小池》是宋朝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8、小池(宋杨)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1127—1206),字廷秀。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9、诗词鉴赏|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意思: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1、✦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

1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13、赏析: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

14、“泉眼无声惜细流”,这是岩石对泉水的关爱疼惜,无声既是呼应着细流,因为泉水很细,所以声音也很轻微,同时无声也是爱的表征,喧闹的爱是哗众取宠,无声的爱才是沁人心脾、落在实处的,而对于岩石和泉水而言,怎样的爱才是踏实的呢,那就是岩石只露出小小的一道缝隙,让泉水一点一点地出来,就像一位母亲轻轻地抱着孩子让他轻轻地呼吸一般,这样无声的爱又归结到细流上了。所以这第一句的诗眼就在这个“细”字上,杨看到了细,在细上做文章引申出无声,再联想到惜,便在无情之物中体会到了有情之丝。

15、杨,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

16、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17、杨在南宋是个极有特色的诗人,他初学江西诗派,讲究用笔修辞复杂,写诗是比较难懂的,后来学王安石和晚唐诗就变得清澈了一些,再到后来不断地自我超越,无所依傍,自成一家,号称“诚斋体”,诚斋体的大特色是活,取材很活,都是从生活中、从自然中寻找诗材,其次形式很活,大都采取七言绝句,自由挥洒,不受拘束,后风格也很活,轻松有趣,活泼幽默。这里选的《小池》就是诚斋体的代表作之我们读它就是要读出活泼泼的生命来。

18、杨(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19、《小池》是宋朝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20、以爱与责任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三、杨《小池》赏析200字

1、新柳(宋)杨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小池(宋)杨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晚风(宋)杨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晚风(宋)杨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作寒作冷何须怒?来日一霜谁不知。春晴怀故园海棠(宋)杨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春晴怀故园海棠(宋)杨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2、《小池》是宋朝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

3、杨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154年,杨中了进士,后来历任临安府教授,国子博士,常州知府,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宝谟阁学士等职,屡次上疏指责朝政,后忤逆了权臣韩侂胄,罢官居家15年,忧愤而死。

4、如果说前两句的关爱之情是细水长流的质朴相守,那么后两句中蜻蜓对小荷的关爱则是充满着机敏和灵气的趣味相投,初夏的荷叶刚刚长出一点尖角,就被机敏的蜻蜓发现了,如此美妙、轻灵的栖息之所,正好让它立在上面。

5、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6、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小池》宋代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

9、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又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10、杨(1127年一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曾历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太子侍读等职。因奸相专权,他毅然辞官,后忧愤而死。他的诗作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流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他的词作风格清新、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11、我们的使命:传承传统文化共筑美好家园

12、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来源: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

15、我们的事业:绿色万店惠民综合体

16、作者杨,何许人也?

17、诗词鉴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生活如此,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19、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20、杨(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链澹D纤未笫恕?杨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

四、诗词小池杨赏析

1、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3、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荫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4、千百年来,写荷的诗词佳句不胜枚举,而让人印象深的当属这首《小池》。在杨的笔下,大自然中的无情之物,都有了情意这种质朴之爱和灵犀之爱,让天地万物相守在一起,享受着那份细水长流的恬淡与纯真。

5、杨(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诗人。杨一生力主抗战,他向皇帝一再上书,痛陈利弊。他为官清正廉洁,遇事敢于直言,常常针砭时弊,因此受人排挤,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他的诗作风格生动活泼,被称为“诚斋体”。

6、讲解专家: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7、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8、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9、全文意思: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10、书写专家:王学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11、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12、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初夏风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13、我们的宗旨:做好百姓保姆

14、?快来和老师一起学习《小池》的古诗解读、注释、作者介绍,轻松愉快学古诗吧!

15、白话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6、《小池》是宋代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诗。 小池这首诗的全文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7、 一二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18、全诗如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就算微不足道,也是一种磨砺和成长,

20、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五、小池 杨赏析

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你说公园里会有怎样一番美景呢?清澈的湖水,浓密的树荫,亭亭玉立的荷花,飞来飞去的蜻蜓?

3、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

4、童马明白#每一步,每一天#的珍贵,

5、杨:小池~经典咏流传—钢化小学花儿合唱团康震简短解读

6、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7、胡婷婷唱古文:杨·小池

8、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9、杨:小池(语文大师)

10、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1、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2、中华经典资源库:郦波·杨·小池

13、(赏析)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的诗篇,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

14、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15、南宋朝,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如若,您对我的答复满意,请点击左下角“好评”,谢谢您的采纳。)

16、泊平江百花洲(宋)杨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17、因为描写的景物比较细腻,所以经常被人们拿来用在文章中。

18、接下来,“树荫照水爱晴柔”,像上一句中小小的泉眼一样,水边的树木们似乎也有了生命,在晴朗的阳光下想用自己的树荫轻轻遮盖住这片宁静的水面。水面写完了,你是不是会好奇水里会藏着什么呢?诗人接着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正喊我们看呢:宁静的水面上,一朵朵娇小的荷花才刚刚露出水面,像我们展示着尖尖的花骨朵儿。可是令人惊奇地是,“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娇小的荷花尖儿上,竟然有更加轻盈调皮的蜻蜓站在上面。后两句,“才露”和“早有”相对,前后照应,把蜻蜓和荷花的关系写得亲密而有趣。

19、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20、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杨诗小池赏析【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