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诗句及节日风俗
1、重阳节节日的古诗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2)、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披上粗衣,饮着没过滤的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带来习习秋凉。
(3)、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苍苍来暮雨,淼淼逐寒流。今日关中事,萧何共尔忧。
(5)、《唐诗真趣编》:从对面说来,己之情自已,此避实击虚法。起二语拙,直是童年之作。
(6)、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7)、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8)、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9)、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唐)司空图
(10)、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11)、《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自有一种至情,言外可想。徐充曰:“倍”字佳。“少一人”正应“独”字。
(12)、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3)、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重阳日陪韦卿宴(唐)朱湾
(14)、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15)、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16)、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7)、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18)、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19)、我手携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花,欣赏这菊花凌霜不凋的品行。
(20)、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2、重阳节的节日诗词
(1)、元代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2)、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3)、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5)、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
(6)、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7)、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8)、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9)、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10)、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11)、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12)、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浙上重阳(唐)司空图
(13)、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5)、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唐)李郢
(16)、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九日醉吟(唐)白居易
(17)、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8)、唐代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19)、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重阳夜旅怀(唐)郑谷
(20)、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3、重阳节的有关诗句有哪些
(1)、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重阳山居(唐)司空图
(2)、《茧斋诗谈》: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4)、他乡共酌金花酒,同悲鸿雁天。蜀中九日(唐)王勃
(5)、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唐)杨衡
(6)、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7)、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九日题涂溪(唐)白居易
(8)、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9)、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10)、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九月九日(唐)王绩
(11)、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唐)张说
(12)、今天云彩飘飘,景色迥然,流水更绿,青山更明亮。
(13)、古时在中国广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九皇会源于对星斗崇拜。
(14)、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15)、上官婉儿的《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16)、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九日登高(唐)刘禹锡
(17)、《唐诗直解》:诗不深苦,情自蔼然,叙得真率,不用雕琢。
(18)、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唐)韦安石
(19)、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重阳感怀(唐)刘兼
(20)、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重阳节的重阳节的古诗
(1)、《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2)、译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3)、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 诗中看似只写了“龙山饮酒”,实际上还暗含“赏菊花”的习俗。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在饮酒之际,也就顺便欣赏了菊花,就是诗中所说的“黄花笑逐臣”。
(6)、 这首诗写到了“却邪萸入佩”,写出了重阳节佩戴茱萸以祛邪的习俗;从题目中的“上菊花寿酒”,与诗中的“献寿菊传杯”,都写出了饮菊花酒的习俗。
(7)、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8)、宋之问的《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9)、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重阳日荆州作(唐)吴融
(10)、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闰九月九日独饮(唐)白居易
(11)、 初九未成句,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12)、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来。旅中过重阳(唐)朱庆馀
(1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4)、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5)、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庵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16)、《唐诗广选》:蒋仲舒曰:在兄弟处想来,便远。
(1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醉花荫(宋)李清照
(18)、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唐)独孤及
(19)、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重阳节的的诗
(1)、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2)、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重阳阻雨(唐)司空图
(3)、 这首《九日》就是化用了这个故事,诗中写“菊花”“送酒”“陶家”都是在借陶渊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辞官归隐的向往之情。
(4)、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九日登玄武山旅眺(唐)邵大震
(5)、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唐)钱起
(6)、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7)、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9)、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唐)白行简
(10)、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1)、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重阳节风俗的诗句(精选50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2)、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1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4)、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重阳宴集同用寒字(唐)张登
(15)、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16)、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7)、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重阳日有作(唐)杜荀鹤
(18)、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
(19)、这是一首田园,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20)、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重九日宴江阴(唐)杜审言
(1)、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2)、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3)、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唐)刘商
(4)、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庚午岁九日作(唐)齐己
(5)、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唐)李适
(6)、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丁巳重阳(唐)司空图
(7)、 下面从唐代诗歌中列举数例来说明,一是因为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高峰,二是因为唐诗中写重阳节的习俗为全面,由此我们可以窥斑见豹。
(8)、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9)、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10)、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11)、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2)、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唐)崔元翰
(13)、《唐贤三昧集笺注》:情至意新。《陟岵》之思。此非故学《三百篇》,人人胸中自有《三百篇》也。
(14)、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九日落星山登高(唐)徐铉
(15)、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16)、酒杯当明镜照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重阳节的节日诗词精辟1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