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带有雨的诗
1、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奇妙。
2、平静的心,不愁风雨,不喜晴。
3、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诗句如下
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6、五六句写自己的孤独。“拄杖闲挑菜”——活画出了他那闲得无聊的神情。“秋千不见人”——他在《蝶恋花》中写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佳人笑声渐失已令人烦恼,何况雨后秋千,根本不见佳人。后两句以牡丹花(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木芍药”,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就是伤百花的无情。“独自殿余春”,指花已尽。在后面称为“殿”,表明牡丹已是后的花,余春即残春,独自为残春之“殿”,五字三层,层层充满了“迟暮”(纪昀语)之感。
7、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高,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9、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1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可以说,整首诗节奏转换快,让人应接不暇,瞬息万变,灵动有趣,真是神来之笔。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中,比喻运用得好。诗人把黑云比作打翻的墨水,那云的浓密,雨之大,也就不言自明了。这就把盛夏骤起的乌云写得形象,极有气势。
12、后两句写风云的变幻,忽然一阵卷地狂风吹来,云和雨都散去杳无踪影,只见望湖楼下的湖水又如青天一样一碧万顷。四句一句一境,景物之间又相互关联,描摹急速变化,恍惚灵动,不愧为醉中神来之笔,充满奇趣。
13、事物的主、客观条件相辅相成。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4、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1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16、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17、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1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潋滟: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20、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二、苏轼关于雨的诗词名句
1、出自宋代苏轼的《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2、但其它文人的浪漫细雨,到了苏轼这里,突然就变成了一场暴雨。这一年36岁的苏轼在杭州任职。那时杭州吴山有座有美堂,左看钱江,右临西湖,再加上恩师欧阳修曾为它写诗,苏轼便经常来此游玩。这一次,他突逢暴雨,于是写下一首《有美堂暴雨》。在诗中,苏轼用雄浑的笔力,句句势如破竹,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气势恢宏的暴雨,开篇就惊艳世人,只是这后一句估计李白看了要坐不住了。
3、2395690281@qq.com
4、诗的二句,起句就气势不凡,用“游人脚底”来形容雷来得突然,有美堂在高处,这样后面的诗句都添上一股紧迫感。“满座顽云拨不开”,诗人眼前是云雾缭绕,浓得挥散不开,他用“顽云”来形容乌云,将云拟人化,颇有韵味。
5、而且,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轼对“熙宁变法”的态度:一切过急的政策措施,都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凡是酝酿不足的,骤然而起的事物,都缺乏坚实的根基,难勉会很快消亡。
6、译文: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
7、黑云翻墨:黑云像打翻的墨汁。
8、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10、莫听竹林穿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1、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12、意思是: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5、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16、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17、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18、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19、《雨》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云师畏推逐,蓄意不干争.雨师旷阙官,所苟朝夕生.帝暮一夕回,旱议旦暮行.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
20、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三、苏轼笔下的雨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写望湖楼急雨,雨来时何其突然:乌云尚未遮住山头,雨点已经溅到船上;雨去时又何其迅速:卷地风来,云散天开,波平浪静。这里的景物充满了动感、灵性,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唐·王维
5、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感旧》
6、(作者)蒋捷(朝代)宋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8、梦回闻雨声,喜我菜甲长。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
9、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10、走在竹林深处,下雨了,沙沙的雨点敲打竹叶——置若罔闻,
11、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宋) 苏轼
12、表达“夏天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只有这么两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14、水如天: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15、(作者)苏轼(朝代)宋
16、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细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也说明是初晴,否则,浮萍早合,就不会引起作者的注意了。“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
17、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18、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19、苏轼作诗很多是即时灵感状态的呈现,具有稍纵即逝的瞬间美。这首小诗就是在望湖楼上醉酒状态下即兴挥毫而作,以致诗题都具有这样的纪实性特征。全诗写夏雨骤来骤停的动态过程,前两句写云雨变幻,黑云像打翻的墨汁还没有来得及遮住山顶,那白色的雨点就如跳跃的珍珠落入了船中。
20、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四、苏轼关于雨的诗
1、QQ问问新版BT3只有5%的用户可以看到问问的图标!就算亮了你如果不是5%的用户之一也看不到采纳我的回答就亮
2、淡妆浓抹:淡妆和浓妆。总相宜:都合适。
3、吴振华,一个曾经生活在钓鱼台的宿松人,追求至真至诚至美的人生境界。
4、整首诗抓住一个“醉”字,抓住自己瞬间的灵感,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激情澎湃,瞬息万变,让人感受到了夏日气息的瞬息万变。诗句一句一变,真是既惊心动魄,又心旷神怡,写出了真实的现场情景,真不愧是古今写雨诗的千古绝唱。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6、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7、要是李白真的只是沉醉,估计听到这一句也要问:这后一句关我何事!其实文坛一直有“雨催诗”的说法,只是没想到这次催人写诗的不是细雨,而是一场这么大的暴雨罢了。苏轼知道李白好酒,再加上如此恢弘的暴雨,非李白的笔力是不能写出的,就有了这么一句“催诗”之语。
8、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9、小摘饭山僧,清安寄真赏。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10、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12、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初秋,苏轼任杭州通判,在有美堂饮酒,忽遇暴雨,即兴写下《有美堂暴雨》一诗,此诗是苏轼即景诗中的力作。全诗摹写暴雨,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13、请问处女第一次到底出不出血?——不一定,我就没有,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出血情况也不一样,有些人在阴道内出血,但表面是看不出来得,所以就认为是没出血,表面现象是这样,实际是出血了,所谓的不出血是出血量少而且在阴道内出血。我一个朋友第一次就出了好大一滩血,所以是因人而异的。有没有第一次没出,而后几次出的这样问题??肯定有,第一次没出,意思也是我说的,少量阴道内出血看不见,第二次第三次还有可能出,因人而异,因为有些人处女膜比较厚。现在医学不是有个什么修复处女膜的这个方法吗??——是,有这种方法的。这个方法跟正常的处女出的血是否一样???——是,一样的。收起
14、三四句写春光已失,经过大雨的摧残,海棠花已落尽。苏轼在《定惠院海棠》诗中就说过,海棠虽美,但转瞬就凋谢了:“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海棠真一梦”,就是写海棠花已“纷纷”落尽,像梦一样难寻其踪影。但其实不止“海棠真一梦”,苏轼在黄州不止一次地感叹“人间如梦”,他的经历就是一场恶梦。因此,用梦来形容海棠的凋谢,浸透了他这时特有的感受。梅子成熟于夏初,“梅子欲尝新”,也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
15、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逼真传神地描绘出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16、回顾走过的路,风雨交加,萧瑟伶仃,
17、可以想象一向颇为调皮的东坡看到此情此景,心中的兴奋和欣喜。于是后两句,他想起了唐代那位诗仙李太白。“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的意思是:眼前之景就像那倾倒的鲛人殿,点点珠玉都洒向了人间,我好想唤醒沉醉的谪仙人李白,让他和我一起用这似酒的雨水洗洗脸。
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
19、好像只有这一首>苏轼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苏轼只有这首是写牛郎织女的,他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少游倒是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行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0、六两句写暴雨中的杭州城,诗人选取了暴雨中的西湖作为特写。“十分潋滟金樽凸”是将西湖比作金樽,那暴雨也就自然成了天降美酒,美酒之多令西湖也被灌满。接下来“千杖敲铿羯鼓催”更为奇绝,雨水打在湖面上哗哗作响,就如同一阵阵击鼓声一样,令诗人开怀不已。
五、苏轼带雨的诗句有哪些
1、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2、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3、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
4、题目完整说来应是“(于)湖上饮初晴后雨”,意为在西湖上饮酒、恰碰上开始晴朗后飞小雨的天气状况。《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写的组诗,共两首,前一首总写,后一首为前一首的注脚,但现在后一首较为知名,其中名句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6、“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这两句用典,从眼前的暴雨、美酒想到谪仙李白,说李白醉中赋诗事。唐玄宗为让醉酒的李白作词,让人用水洒在他的脸上,李白清醒后立刻写出多篇诗作。李白经泉水浇洒而写乐词,苏轼则因眼前的暴雨而激发灵感,像李白一样泼墨挥毫,即兴写下了珠玉般壮美的诗篇。
7、《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9、卷地风:平地卷起的狂风。
10、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1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13、天公真富有,膏乳泻黄壤。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
14、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5、披蓑戴笠一辈子,任凭烟雨迷蒙,
1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
17、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洒脱地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18、(作者)柳永(朝代)宋
19、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20、东坡词“自是一家”,以豪放为其特征。苏轼诗其实也直追李白,不乏豪放雄奇之作,《有美堂暴雨》即为一例。《瓯北诗话》载:“坡诗有云:‘清诗要锻炼,方得铅中银’。然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著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读《有美堂暴雨》,直觉诗声如钟吕,天风海雨逼人,景象超迈,诗句如涌泉汩汩流淌,称心而出,无丝毫雕琢痕迹。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杭州乃山水胜地,尤以西湖闻名天下。西湖东南角有吴山,地势高敞,濒临湖水,山不高而秀。山上之“有美堂”,为杭州太守梅挚于嘉祐二年所建。熙宁六年初秋,苏轼饮于有美堂,忽遇暴雨,即兴写下这首七言律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轼关于雨的诗词名句【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