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竹子的诗有哪些【100句简单文案】

一、苏轼写竹的诗词

1、这么爱吃肉的苏轼,为了竹子,都可以放弃肉,看来,竹子高洁的品质也是深深感动了他。

2、苏东坡在各个人生阶段对竹子的审美态度都不同,年轻的时候,他希望看到的是满眼的密密麻麻的竹子,所谓“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就是他的理想;人到中年,心态已不如年轻时激进豪迈,他欣赏的是“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的情景;到老年时,又变为“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的淡定从容了。这条由竹勾画的人生的轨迹,和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3、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4、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打击任然是沉重的,结尾四句,诗作忽然转而言菊,似与诗题不符,却流露出苏轼大失望后“寄淡泊”的心境。由竹的遭际引发对故乡的怀念,“篱菊”荒废的担心,表达归隐的思绪。此四句与咏竹似断实续,均是托物以抒怀。

5、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夏夜追凉》

6、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7、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8、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9、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释义:

10、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

11、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2、(作者)郑燮(朝代)清

13、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4、人生总有遗憾,总会不。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多想想生活中好的一面,这就是知足。

1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风》

16、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17、竹,是苏东坡自然文学作品中的主角。竹,有独立的竹格和审美价值,而不仅仅是文人雅兴和闲情逸致的载体。竹所呈现的一切,其实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高级形态——道。苏东坡心目中的道,也许,不仅局限于道家的道,而是广大意义的自然法则,万事万物的通理。

18、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9、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

20、遗忘是记忆的落叶,而有特殊印记的器物却可以消除遗忘,让记忆生根。也许,每日看到本色竹椅,就会想起苏东坡,想起竹的品格和精神。

二、苏轼写竹子的诗有哪些

1、喜欢竹子,从来不是因为它创造的阴凉,而是还没有破土而出,就已经有气节了,及至长大后伸展到高处,也无心夸耀。在月朗风清之夜,只有竹子才是我的知音。

2、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3、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龙孙:竹笋的别称。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5、1037年,苏东坡出生于眉山。21岁时随父亲苏洵出蜀赶考,凭借一篇美文一举中第,名动京城。主考官欧阳修阅卷后,写下一句话:“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当朝皇帝宋仁宗闻之,大悦,曰:“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山”。眉山,古称眉州,山有瓦屋山,水有青衣江,山川灵秀。出蜀前,苏东坡一直生活在这里。无论怎样,故乡的一切都深刻地影响了苏东坡。

6、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

7、(作者)郑燮(朝代)清

8、苏东坡爱竹情深,他认为竹的奉献太多,他曾在《记岭南行》中为竹“打抱不平”,说岭南人应该对竹抱愧才是。因为岭南人的饭桌上摆的是竹笋,房子上盖的是竹瓦,载货用的是竹筏,烧饭用的是竹燃料,写字用的是竹做的纸,脚上穿的是竹做的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

9、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10、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11、当时苏轼谪居黄州,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

12、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我来回答年轻时: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年时: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问雨。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老年时:累尽无言可,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不同时期都表达了什么寓意。。。是寓意啊。大家帮个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3、唐代王维的《山居即事》: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14、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1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16、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二》

17、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18、于潜僧绿筠轩/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风霜侵。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一一皆可寻其源。”;“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因厅。下为人所往,上密不容钉”;“予谪黄洲,寓居定惠院,饶舍皆茂林修竹”。

19、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0、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三、苏东坡写竹的诗句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3、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4、此词上阕写景,描写了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传来阵阵清香的情形。“秀色乱侵书帙晚”句中,词人在原句中增加了“秀”“乱”两字,“秀”字进一步照应上文,暗写了竹子在雨水的滋润下的光泽;而“乱”字则照应了上文中的“风”的存在,写出了风过竹叶、竹枝带来的动态美,使画面生动可感。下阕中的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自居易曾称赞他画的竹“茎瘦节节竦”,“枝活叶叶动”。在竹画艺术上,词人追求清瘦灵魂,追求神韵;在人生态度上,词人处于人生低谷却仍能够旷达超脱、狂放自适。竹之孤影给人以清癯感,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在人生低谷时虽孤寂却超脱的性情。

5、“东坡在儋州,一日访黎子云,途中遇雨,从农家假笠木屐而归。妇儿争相随笑。群犬争吠。东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觉东坡潇洒出尘之致,数百年后,尤可想见。”

6、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7、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8、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9、“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岂止是竹,在苏东坡看来,“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那意思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的价值,万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可观赏即可得到审美的快乐。此言体现了苏东坡对生命万物的尊重,也体现了他追求美,崇尚美的境界。不过,无竹会怎样?恐怕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吧。但是,一个声音说——俗!

10、对于竹的认识和理解,无疑,苏东坡是人间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了。

11、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12、在一丛翠竹旁,我们停住脚步。三苏祠馆长告诉我,竹子的主体不在地上,而在地下,它更喜欢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地方,喜欢横生,不是向着某个固定的方向,而是向着四面八方。我们看到的地面上的竹之形态和情形,仅仅是它的地下茎的分支而已。在泥土里积蓄能量,在幽暗处沉默不语,等待时机,一朝破土,便势不可挡,昂首向上。

13、风霁竹已(亦)回,猗猗散青玉。

14、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15、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6、郑板桥的两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7、你确定第一:这是苏轼写的?第二:这是词句?我只找到了一句名言(或者说俗语),而且是“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18、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1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20、苏东坡的爱竹,也许是,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帘里不能没有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他的名言。年轻时,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年看竹,心情趋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到老年:“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人生的轨迹,而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这个是他自己对他人生的一个概括,一种感慨吧。

四、苏轼描写竹子的诗词

1、《竹》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2、贵乎?雅乎?奇乎?——那是苏东坡的竹呀!

3、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4、《卜算子·竹里一枝梅》宋·向子諲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5、这是一首题画诗,其中描写竹子坚劲不折的精神。它深深地立在脚下的土地,不管风吹雨打,依然坚挺,这样的精神,是很多人的向往吧。

6、译文: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7、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8、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9、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10、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1、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咏竹(傅庞如)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咏竹(清)纪琼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咏竹方志敏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12、苏东坡对艺术对自然对人生,都有着深刻的思考。由现象悟出哲理,把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在逆境中,他的情绪也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13、诗中赞美文与可画竹笔墨灵动,如飞小凤。自己借文与可竹画的美妙意境来画竹子,留给诗人来评论批评。表现了诗人对文与可竹画的极度喜爱。

14、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5、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16、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

17、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18、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19、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南北朝·吴均《山中杂诗》

20、竹,一丛一丛,青翠欲滴。竹,一丛一丛,深邃安然。

五、苏轼《竹》诗歌赏析

1、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3、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4、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5、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6、他走自己选择的路,不走别人为他选择的路,他才拥有了真正的自己。钱穆说:“人类断断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自然、乡村、孤独和安宁。”也许,正是自然,正是乡野,正是竹子,造就了苏东坡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7、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8、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

9、三苏祠的幽,如果有五分的话,那么三分在竹,二分在水。三苏祠的美,如果有十分的话,那么有一分在水,九分在竹。

10、苏轼富特色的咏竹诗是《于潜僧绿筠轩》,此诗可谓咏竹诗之绝唱:

11、译文: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1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13、白鹤不留归後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14、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暮春归故山草堂诗》

15、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16、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

17、竹,非灌非木,却压过灌,与木比肩,甚至高于木。此处的竹不同于别处的竹。此处的竹,贵乎?雅乎?奇乎?

18、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19、宁愿吃饭没有肉,怎能居住环境中没有竹子呢?没肉吃只是少点肉,没竹子看人会变得俗气的。人瘦了还能养肥,俗人却是无药可救的。要是能对着竹子吃得满嘴流油,世间怎么会有这么“”的事情?

20、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轼写竹子的诗有哪些【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