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生总结
1、诸葛亮一生总结概括
(1)、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
(2)、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
(3)、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
(4)、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
(5)、谁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得意。
(6)、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当时托名为汉相的曹操统一北方后,率20万大军南下荆楚,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诸葛亮劝说刘备,及时攻打刘琮,可趁机占领荆州,刘备不忍。
(7)、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
(8)、公元222年,刘备不听诸葛亮劝告,执意要攻打东吴。败退后,不久便在永安辞世,17岁的刘禅即位。刘禅听从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委以重任,主理政事。227年,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统帅三军征伐魏国,恢复汉室。
(9)、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
(10)、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
(11)、北拒:向北抗拒曹魏势力,意思就是与曹魏为敌。
(12)、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
(13)、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14)、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
(15)、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
(16)、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
(17)、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
(18)、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
(19)、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
(20)、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
2、诸葛亮的一生总结20字怎么写
(1)、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
(2)、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为著名的一场。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4)、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5)、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
(6)、曹操没有称帝,其实是他想留下更好的名声,并非顾及汉室及天下诸侯的态度。
(7)、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8)、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9)、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
(10)、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11)、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12)、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
(13)、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终老死家中。
(14)、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15)、诸葛亮之所以能够知道在自己死后魏延一定会谋反,主要就是源自于这次测试,其实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已经怀疑自己死后魏延有可能会谋反,但是又不确定,所以借此机会对魏延进行了测试,如果魏延不打断这次仪式的话,那么说明魏延不会谋反,但事实证明诸葛亮还是算对了。
(16)、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公元208年。曹操趁刘表病重,荆州内乱之际,发兵30万南下,“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夺取了荆州。刘备无所依附,只好让出荆州,退往江陵。208年10月,孙、刘联军在赤壁采用火攻,大败曹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很快占据的荆、益两州,在汉中立稳了脚跟。
(17)、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9)、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
(20)、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
3、诸葛亮的一生总结20字
(1)、有人说曹操没篡,其子曹丕篡了,但诸葛亮的儿子却没有篡。
(2)、至于说诸葛亮以刘禅的名义,号令蜀汉百官,勉强说得过去。但实质上,就连刘禅都惧怕诸葛亮七分,诸葛亮似乎没必要也基本没有以天子刘禅的名义来威慑百官。
(3)、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4)、排八阵:指的是刘备伐吴失败以后被陆逊追击在陆逊的行军路线上摆的一个石头阵,名为八卦阵,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这个阵势不但保护了刘备,还让陆逊受困其中后退兵。孔明自己对这个阵势十分推崇,声称可抵十万精兵。
(5)、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
(6)、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后官至江州刺史。
(7)、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8)、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
(9)、东和:与东吴孙权联盟,诸葛亮毕生的政治方针都体现在这四个字上。后无论是两国的灭亡还是刘关张的死问题都出在没有“东和孙权”上。
(10)、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器重。但诸葛瑾却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
(11)、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12)、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13)、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兰溪诸葛村)(注:应网友 武春森要求.
(14)、作为身外人,只能说:“阿斗这个孩子不懂事,不知好歹。”
(15)、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
(16)、或许有人会说,都是一些人对诸葛亮不满而导致的。但如果刘禅还存有像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一样,对诸葛亮有敬畏之心,任何人都不能胁迫刘禅去抄诸葛亮的家。
(17)、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18)、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
(19)、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良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20)、因此,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点看,诸葛亮是没有资格的,天下诸侯没有人能买这个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做到了,也是后世的评价,但曹操也是尽心尽力了,他愿做周公三哺,后世是否承认,他不在乎。
4、诸葛亮的一生总结200字
(1)、但诸葛亮的确做到了事无巨细,无论大事小情,都亲自过问、处理。
(2)、直到相父去世,刘禅才算松了一口气。刘禅也没其父那个大志,也没有那个能力,但他也想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事。应该说诸葛亮去世,刘禅会感觉心里轻松许多。
(3)、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诸葛亮的一生总结20字怎么写精辟6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