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网课
1、三年级下册语文网课26课
(1)、本文指慢慢地,也指诚恳、忠实。( )
(2)、学会了作文开头,基本上就解决了下笔难的问题,而且好的开头,可以引出下文,给正文无限发挥的空间。三年级学生在学写作文时,要注意积累一些作文开头的好词好段,并且按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写物的分类整理在本子上,多读多背多加借鉴模仿。作文训练第二步在于:训练学生的选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的选材,要有表现力,要善于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发掘真性情,利用生活中的小细节突出真情实感。
(3)、“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活?
(4)、(2)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源源不断清洁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5)、一(阵)清香 一(片)花瓣 一(朵)荷花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7)、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8)、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
(9)、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10)、出示干涸的池子,奔流的河流图片:同样是水,为什么它们的结局却不同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11)、设计意图:直观看到池子与河流的变化,引发思考,激起学习兴趣。
(12)、
(13)、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14)、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15)、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16)、《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以填空的形式考查第5自然段;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第3自然段。
(17)、“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18)、借助对学生习作的分析,学会恰当运用提示语,写好对话的方法。
(19)、在对诗整体把握的同时,我让学生归纳了诗中讲的四个场景,并板书,再总结:这些场景或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把这个板书变得更简洁明了一些就更好了。
(20)、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2、三年级下册语文网课28课
(1)、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
(4)、③有学生签到功能,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签名。显示已签到和未签到名单。便于统计。
(5)、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6)、换旧符 插茱萸 积累经验 改进造纸术
(7)、④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8)、
(9)、拓展:池子的安逸带来了干涸,河流的进取受到了世人的尊敬,如果时光能倒流,池子重返干涸前,它会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10)、②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11)、
(12)、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
(13)、( ) ( )( )( )
(14)、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15)、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7)、常见的结尾方法,就是和开头照应法,这种方法好掌握,基本想好了开头,结尾也就70%确定了。具体例子如下图所示:其次,作文结尾的方法技巧还有“自然结束式”“总结点题式”“场景描绘式”等,具体解析和例子如下图所示:训练学生整体构思文章的能力。每篇文章要想写得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感情真挚,那么就需要整体构文的能力,不能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没有整体感,也就是说,在写文章之前就要想好自己要表现怎样的写作中心,要通过哪些东西来表现这一中心,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开头结尾要怎么写才能突出点题、突出中心,中间段落要怎样承接才能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等等,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构思好全文,打好腹稿或者列好提纲,再动笔写,才能一气呵成,写出文气贯通的好文章来。因此全文构思的能力就要靠“列提纲”的方法来训练。如何列作文提纲,方法如下图所示:写人记事作文的提纲举例如下图所示:
(18)、疫情防控期间,每日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网课,课程内容涵盖:高清电子课本、同步课文朗读、精彩微课视频,以及图文详解PPT、知识要点梳理、作业设计、教案设计……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0)、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3、三年级下册语文网课免费
(1)、《绝句》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被称为 。《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
(2)、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改为陈述句)
(3)、(2)鸭先知:群鸭好像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
(4)、(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可以借助插图;可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可以边读边想象。)
(5)、第二部分(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6)、(2)鸭先知:群鸭好像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
(7)、不求出名,不要忙碌,只要生活安逸、悠闲就是好命运。
(8)、(1)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9)、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
(10)、
(11)、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十分得意,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12)、《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3)、朱雀桥边野草花 天涯若比邻
(14)、méizi xiǎoxī fànzhōu bùjiǎn
(15)、(沉重)的货船 (长串)的木筏 (柔软)的泥土
(16)、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
(17)、组织学生读出第2小节池子嫌弃、抱怨的语气。
(18)、
(19)、至于,三年级阅读理解相比于一二年级也有很大难度的提高,除了从原文中筛选答案信息,还涉及对文章重点字词的理解、对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的表达效果的理解、对文章过渡段、中心句的把握,对文章段落或中心的概括等等。
(20)、
4、三年级下册语文网课27课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写了怎样的画面。
(3)、5;“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
(4)、《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5)、小结: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在一生中不可以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增光添彩。
(6)、鸳(yuānyān)鸯(yānɡ iānɡ)
(7)、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9)、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10)、背着(货船) 驮着(木筏) 抛开(烦恼)
(11)、从教学过程看,每一个环节都把握的很好,并按课时要求按时完成、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13)、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14)、尊(尊敬)滔(滔天)妇(妇女)循(遵循)碌(忙碌)
(15)、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6)、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17)、
(1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9)、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河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用“ ”画出。
5、三年级下册语文网课语文园地六
(1)、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2)、
(3)、千里莺啼绿映红 自在娇莺恰恰啼
(4)、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5)、所谓“点题、扣题”即是进一步引申题目内容,利用开头将文题和文章正文联系在一起的方法。
(6)、出示清澈的池子、流淌的河流图片:同学们,大家认识他们吗?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7)、当然,反思这节课,也有几处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在选择“元”的意思时,有一个学生质疑,元旦和元日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我抓住这个时机,讲解了有关“农历”和“公历”的知识,学生就不会把元旦和元日混淆了。在理解“桃符”时,我首先讲了此句省略的词语及原因,然后又讲了桃符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又把一对桃符带到了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看、听、摸几个环节,准确地理解了桃符。之后,又讲了“桃”字,和记忆技巧:“哪来的邪呀,只不过是人们盼望有个好兆头罢了”。指导写字,又扩词“桃李”,让同课头的老师拍手称快。课堂上,还进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拓展,有一学生说到“国庆节”,我立即引导,让学生明确传统节日和节日的区别。另外,我还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如: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这也是我们中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是多才的,诗人更是智慧的等,这样,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一个熏陶,也能让课堂浑然一体。因为这是反映过年习俗的一首诗,我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除了课件的背景颜色是红的外,我还把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成一封信的形式装在红包里发给学生,让学生和听课老师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气儿。
(8)、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9)、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
(10)、曾获阜阳市语文素养大赛一等奖颍州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11)、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 。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写的《 》,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 、 和 。
(12)、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13)、《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14)、bànpénɡzhànɡlièzī suí
(15)、huì chónɡ tún lú yá
(16)、过渡:看到河流的劳作,池子很满意自己的生活状况。谁能说说池子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17)、( )秋天,向日葵成熟了,看着一个个金黄色的小花盆,我们高兴地笑了。
(18)、遵(遵守)稻(水稻)扫(打扫)盾(盾牌)绿(绿色)
(19)、(1)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20)、迢迢牵牛星 札扎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2)、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识记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诗的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4)、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想要孩子爱上阅读,那家长就要自己先爱上阅读。家长自己以身作则,孩子看在眼里就会模仿,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是如此。
(5)、诸如对教案编制、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及其流程发出了“伪教研”等令人深思的尖锐批评,特别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所谓“公开课”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毫无疑问,以一种理性的心态研究公开课的是是非非,特别是对于高中新课程的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6)、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7)、
(8)、《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本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发现人物本质追求上的不同。分角色朗读则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展现对人物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悟人物品质,明白寓意。也在交流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9)、总之,对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自身知识面和阅历都比较有限,因此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做阅读理解,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其次就是多加练习,在练习把技巧运用进去,从而打通思路,提高作文和阅读理解能力。
(10)、(4)这首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我懂得了只有正确认识人生,积极进取,才能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11)、稠绸愁 ( )密 丝( ) ( )闷
(12)、“学习通”是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配套的移动端APP。如何下载和安装,这里简单问题就不做介绍。重点根据自己使用,说几点功能。
(13)、融化(rónɡróu)燕子(yānyàn)
(14)、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15)、(4)河豚: 。
(16)、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17)、免费上课服务目前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12个学段,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第一期已上线课程超过5000节,还有数万节课程陆续上传中。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年级和学科,观看学习相应课程。
(18)、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19)、用自己的话写出《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20)、“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3)、它认为只有给人们带来利益,才会得到尊敬,才会有光荣感。
(4)、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5)、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6)、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7)、yànzi yuānyānɡ huìchónɡ lúyá
(8)、
(9)、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10)、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李中《客中寒食》)
(11)、总结:永远奔流不息的河流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无忧无虑的池子早晚会被人遗忘。
(12)、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13)、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和习作:奇妙的想象微课视频、习作例文
(14)、疫情防控期间,每日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网课,课程内容涵盖:高清电子课本、同步课文朗读、精彩微课视频,以及图文详解PPT、知识要点梳理、作业设计、教案设计……
(15)、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16)、 你认识的昆虫肯定不少,仿照课文,也来做一做“昆虫备忘录”吧!
(17)、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是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今天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在反复朗读、背诵中有所感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三年级下册语文网课28课精辟1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