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粽子的诗句古诗【100句简单文案】

一、关于粽子的古诗四句

1、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

2、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3、依然是青蒻粽、菖蒲茶,不过这次更为具体,说了粽子瓤儿,是用粳米做的。说起菖蒲叶粽子,宋代孔仲武写过“菖蒲角粽俱如旧,何事樽前醉不成”,王圭写过“万一原夫能末缀,采蒲裹粽待归期”。采蒲裹粽,是宋代的端午节俗。

4、端午节必挂香囊,香囊内有艾草、菖蒲等香草,还有朱砂、雄黄等物,再包以丝布,配上五色丝线而制作成。香囊有不同形状,香气四溢,具有避邪驱瘟的功而又玲珑美观;

5、《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代 白居易

6、无棱四角身型俏,有带一心巧捆装。

7、译文:用砂糖冰镇包裹着,有透明的粘蜀黍外包着。

8、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9、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

10、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11、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芋羹真暂淡,䶉炙漫涂苏。

1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3、楚筒结粽金盘丽,班箑裁纨玉字轻。(宋·宋庠)香黍筒为粽,灵苗艾作人。(宋·欧阳修)彩筒角黍,兰桡画舫,佳时竟吊沅湘。(宋·无名氏)

14、兰江腌酺贵,知味易牙同。

15、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7、这是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端午节来说事,可见那时的端午节是热闹,很有节日气氛: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1)诗的品质不是很好,也难寻一两句醒目的佳句。

18、百姓要过端午,皇家也是不例外。当然,皇家过端午的规矩也多。比如说节日这天,皇上要向朝中的臣子赐予夏衣。这个工作很仔细,所赐的衣服用轻薄的细葛为料,还要根据臣子的身材缝制,让他们穿着合身。

19、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成为了端午节庆食物。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的习俗。

20、青箬香分菖叶绿,银盘光射石榴红。

二、关于粽子的诗句古诗

1、一十二峰黄栗粽,东大洋海茱萸茶。(宋·释了惠)

2、✎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却没朋友能共赏,略凄凉哀伤,怀念起为国尽忠的屈原,又增添了许多悲哀。

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前面说的吃粽子、赛龙舟,其实还有许多。比如浴兰汤。这个习俗流传久远。《大戴礼记》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荆楚岁时记》甚至称五月五日为“浴兰节”:“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但这里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等花草和草药。古人认为这种风俗可以祛除病疫和邪气。

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5、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6、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7、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9、驱五毒的习俗多流传至今。

10、现在的粽子,大多以竹叶作皮,稻米为瓤,全国各地都类似,所以并不为人所注意。关键的,可能就是里面的馅儿。南方好咸,填以蛋黄鲜肉;北方喜甜,塞以蜜枣豆沙。但在古代,这些东西都极少用作粽子之馅儿。古人还是喜欢吃一些时令之物。常见的,就是初夏时节的杨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以杨梅作馅儿的粽子了。徐君茜有一首诗写到:

11、端午时节,已近仲夏,有的地方喜食凉粽子,北宋诗人张耒《失调名.端午》有句“冰团水浸砂糖裹,透明解黍菘儿和”,描写的则是吃凉粽子的情形,凉粽子吃起来清爽滑润、消暑生津。

12、在粽子的小脚上放一颗赤豆,吃的时候,蘸一点白糖,甭提多美味了!

13、“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张建封的长诗《竞渡歌》就描绘了一幅空前激烈的“赛龙舟”场景。

14、《表夏十首》唐代 元稹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

1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6、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1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18、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0、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宋·黄裳)

三、关于粽子的古诗四句带拼音

1、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

2、“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南宋.戴复古《扬州端午呈赵帅》)佳节合家团聚,插艾叶、挂菖蒲,品酒食粽之际对联猜谜,其情怡然,其乐融融。

3、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作者:梅尧臣朝代:宋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作者:张耒朝代:宋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乙卯重五诗作者:陆游朝代: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5、千秋故事谁传说,投粽汨罗因屈郎。七律·粽子情[当代]送君千里糯米新鲜翠叶长,添加配料入琼浆。

6、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写过5首端午诗,他的爱国精神与屈原是一脉相承的,因而对屈原格外有共鸣。

7、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8、唐宋时期,用菖蒲叶裹粽比较常见,五月菖蒲生长茂盛,叶子宽大坚韧,气味芳香,可以辟邪驱虫。到了端午节,不仅可以把菖蒲叶、艾草捆起来插在房檐下,用来裹粽子也是再方便不过了。关于菖蒲叶裹粽子的古诗很多,宋代有一位僧人释绍昙的《偈颂》中说:

9、到了宋代,杨梅粽就更常见了,大文豪如司马光、苏轼、欧阳修诸位,都吃过这种粽子:

10、唐代诗人温庭筠对此也吟道:“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之浆。”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姚合以“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之句,描写了海岛上渔家欢度端阳午的热闹场面。日本曾18次派遣唐使来我国,也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带回日本,并留下了“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诗句。

11、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12、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綵索聊自欺。(宋·范成大)老便蜜粽加餐易,病却蒲根细嚼难。(宋·项安世)

13、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14、这样一来,我们大概可以认为:古代的粽子,以甜味为主,现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咸味粽子,应该不会出现得很早。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是好吃的粽子,管它是甜是咸呢?咱们也不必厚古薄今,自己吃得高兴就行。端午节到了,与其纠缠粽子甜、咸哪个正宗,不如开心地享受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这笔财富吧。

15、看着满街飘香的粽叶,我突然觉出了原来端午又临了。我想起那些屈原息息相关的民间传说。有关于粽子,关于龙舟,关于艾叶,就说吃粽子吧,端午包粽子,一是为了解馋,二是为了一种纪念。

16、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18、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绳万缕云霞光。

19、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0、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四、描写粽子的古诗四句

1、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2、清暑初交殿角风,又传节物近天中。

3、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4、赞美粽子,不仅有雅歌古韵趣联,民间还有以粽子为题猜谜语的,其谜面也颇有意思。如“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我在深山坳里坳,相公请我去看潮。我向娘子讨把米,娘子反手缚我腰。”“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今晚投河吊颈死,明朝解去入衙(牙齿)门。”这些谜面描绘得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

5、菜根飞盐花,肥枣满青粽。(清·范当世)

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出自:唐·文秀《端午》 译文:节分端午自谁说,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8、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9、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有关粽子的诗句有关粽子的诗句

1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11、黄金角黍照盘明,秋月弓湾斗彩赢。(宋·罗公升)

12、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1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4、宋代以后,端午粽子名目繁多,形状各异,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垂粽等。有的粽子还有馅,如在糯米中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篇《浣溪沙.端午》:

1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 刘禹锡《竞渡曲》

16、小臣自愧悠悠者,救时无术真素餐。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极祝千春。端午词·内廷(宋)晏殊披风别殿地无尘,辟恶灵符自有神。

17、到了今天,不少人家包粽子时还习惯用五色线缠之,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端午风俗之一。

18、译文: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不想跟从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20、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五、关于粽子的诗句(52句)

1、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7酒美清尊共。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的说法为广泛。民间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5、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现在的粽子都是用叶子包裹,南方北方不同,或用竹叶,或用苇叶。但初的所谓“粽子”,可能并非如此,而是用竹筒盛米,其实就是现在的竹筒米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年夏至就在苏州吃过:

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8、更闻云谷荔枝熟,好栖越秀餐丹霞。七律•粽子[当代]张苏京芦叶青青宽扁长,折成漏斗诱人装。

9、不可思议的是,上面居然还有我杜甫的名字啊!

10、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1、锦绣铺陈,笙簧品弄。啰啰招,啰啰送,莫怪空疏,伏惟珍重。

12、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1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4、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15、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16、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宋·释怀深)

17、粽子每逢端午献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气誉乾坤。菩萨蛮宋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1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9、到了清代,“清初六家”之一的查慎行笔下:

20、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粽子的诗句古诗【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