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作文精辟113条

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

1、三顾茅庐的故事视频

(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3)、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4)、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中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几句话,信。诸葛亮是位胸有宏图之士,刘备请他出山,当然正合其意,他岂能大摆架子,而不抓住这个可能失去的机会?当时的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则是个有声望的政治家,对诸葛亮怎能那样曹操几十万南征大军正威胁着刘备,《隆中对》不提这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是不合乎情理的。同时,刘备第一次见诸葛亮,不会安排现场记录。所谓《隆中对》,很有可能是后人附会《出师表》而杜撰的。据此,“三顾茅庐”之说就不可信了。

(5)、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6)、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7)、但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哦,三顾茅庐的时候,再不朝面就说不过去了。

(8)、第一次拜访的时候,诸葛亮的童子说他出去了,刘备失望而归。不久之后,刘备又带上了关羽、张飞,冒着风雪第二次拜访,不料童子又说诸葛亮不在家,三弟张飞是个急性子,不耐烦的要走,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给童子让他转交。

(9)、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10)、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11)、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

(12)、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13)、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14)、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刘备这样胸怀大志的人。他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会想办法请到足智多谋的人来辅佐自己。下面分享下周文王与姜子牙的故事。

(15)、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隆中之中。”

(16)、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17)、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

(18)、又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再次决定去请诸葛亮,这一次关羽和张飞不乐意了,关羽说诸葛亮或许只是徒有虚名,不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张飞更是叫嚣着他自己一个人去请,如果诸葛亮不出山就把他绑来。刘备听言,重重责罚了张飞一顿。

(19)、刘备回到新野以后,有一个人来找他,叫进来一看,不认识。刘备就问:“您找我有事吗?”这个人说:“我原来叫单福(单shàn),小的时候总想做个侠客。后来我杀了人,逃到外地去,改名叫徐庶。打那儿以后,我就一心一意地学习经书。听说您招贤纳士,我今天特意投奔您来了。”刘备把徐庶收留下,请他当了谋士。

(20)、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卧龙拜访诸葛亮,结果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门童说诸葛亮出门去了;第二次,刘备等人再次拜见诸葛亮,门童又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草屋时,诸葛亮还在午睡,刘备就耐心等候诸葛亮醒来,后两人谈论起国家大事,心意相通,诸葛亮见刘备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2、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作文

(1)、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话,茅塞顿开,赶忙站起来说:“先生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啊!”于是,再三拜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也被刘备的真诚感动了,他决定不再在自己的茅屋中观看天下,要出去帮忙刘备争夺天下,因此,诸葛亮在受到了刘备三次邀请之后,终于跟着刘备一起踏上了一统天下的道路。

(2)、刘备当然不会就此放弃,没过几天,他又带着他的手下去拜访诸葛亮了,那天的天气十分糟糕,但也不能阻挡去拜访诸葛亮的脚步。好不容易到了,却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恰好和好友出去了,这次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刘备给了诸葛亮弟弟一封信便走了。

(3)、有一天,刘表把刘备请到襄阳(在湖北省北部)来一块儿喝酒。喝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去,回来的时候,他眼睛发红,脸上还挂着泪珠。刘表很奇怪,问他:“您不舒服吗?要不,有什么心事?”刘备红着脸说:“也没什么。刚才我去解手,看见大腿上的肉又软又松,想起以前身不离马鞍,腿上的肉挺结实。这几年在您这儿净享清福,才成了这么个样儿。唉,人都老了,什么功业也没建成,心里真不好受!”刘表连忙安慰他说:“您这么个有才能的人,不怕建立不了功业,别着急。”话是这么说,他心里对刘备也不怎么放心。近来,他听手下人报告,荆州好些有名望的人都跟刘备来往,亲密极了。虽说刘备跟自己一样,都是朝廷的本家,可谁知道他是不是有意拉拢人,打算夺取荆州呐?刘表这么一琢磨,对刘备的那股热火劲儿就冷下来了。

(4)、(跟着贝贝一起来看“三顾茅庐”的故事吧!)

(5)、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又名三顾草庐。

(6)、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郡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7)、为迎接这一盛会在南阳的召开,南阳市2019年唱响白河群众文化演出活动,于4月26日拉开帷幕,在首场演出卧龙区月季专场上,歌曲《三顾茅庐》由南阳市知名歌手李良演唱与观众见面,并于5月2日晚在南阳电视台播出,受到了一直好评。

(8)、刘备是一个拥有远大政治抱负之人,他驻扎在新野之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贤才,寻求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之人,此时,他手下有一位叫徐庶的谋士,向他推荐了一位很有才能的人。

(9)、刘备听完这一大段话,对诸葛亮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么一个年轻人,对天下的事看得多明白呀!不但过去的事他知道,以后的事,他也说得有条有理。怪不得人家都叫他卧龙先生呐。刘备想到这儿,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先生的话说得太好了。我听了心里透亮多了。我想大着胆子问先生一句话:您能不能出来帮帮我呐?”诸葛亮早就听说刘备很会用人,在他身边正可以把自己这么多年学的本事发挥出来。他也站起来,谦虚地说:“如果将军不嫌弃,我愿意为您效劳。”刘备听了满脸是笑,高兴极了。

(1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紧接着,诸葛亮又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式,认为如果占领益州和荆州,再联合孙权,一旦机会成熟,就可以从荆州、益州发兵攻打曹操,到那时就可以建功立业了。

(1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3)、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14)、诸葛亮掐指一算,不好,有个大耳朵的人要来找麻烦,赶紧溜。因而,刘备第一次拜访没见着。

(15)、这次去隆中,刘备为了表示敬意,在距离草屋还有很远的距离时,就下马步行前进,当他们三人来到茅草屋时,诸葛亮正好在屋内睡觉,刘备不愿意打扰诸葛亮,就让关羽和张飞侯在草屋外面,自己一个人来到草屋前的台阶下,静静地等候诸葛亮。

(16)、所以,诸葛亮虽能被刘备感动,但真正决定其出山的,却还是理智。具体说来,就两条。

(1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8)、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19)、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20)、这时姜子牙又道:“我乘辇,还需要大王亲自拉着。”

3、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情节

(1)、刘备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驻扎在新野(在河南省南阳市南)。

(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懂了这点,咱看这个问题,诸葛亮跟你我一样,会感动这是没跑的。但前提是,诸葛亮要远比比你和我,更理性吧?

(4)、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5)、刘备二顾茅庐,还是没有见到,因为诸葛亮不想见嘛。

(6)、成语三顾茅庐出自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7)、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三顾茅庐》……

(8)、这则成语源于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因此、《三国演义》便把刘备三次恳请诸葛亮出山称作“三顾茅庐”。后人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礼贤下士,再三敦请贤才。

(9)、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郡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10)、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11)、刘备听了直拍巴掌,说:“噢,我想起来了。前些天,我去拜访一个叫司马徽的隐士。他对我说,此地有伏龙凤雏,是当代的俊杰。这伏龙凤雏就是卧龙先生吧?”徐庶说:“我跟司马徽也很熟。他说的伏龙正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另一个人,叫庞统。”

(12)、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3)、具体怎样一个细节,可以去看演义,也可以自己琢磨,史书没有交代的很细致,也就不好多说了。

(14)、诸葛亮睡醒之后看见刘备,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就将刘备请到了草屋中。诸葛亮说:“现在曹操打败了袁绍,拥有几百万的军队,他又借着天子的名义,去号令天下。这样的对手,我们很难用武力和他对抗。孙权现在占据了江东,那里地势险要、民心顺从,在孙权身边还有一批很有才能的人辅助他,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与他对抗,但是,我们可以劝说他们结成联盟!”

(15)、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

(16)、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17)、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佩服,恳求得到诸葛亮相助,终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18)、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9)、释 义: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顾:拜访;茅庐:草屋。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20)、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4、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视频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 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

(3)、成语故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写照,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

(4)、但是姜子牙说:"我一不骑马,二不坐轿,大王的步辇得让给我坐。"

(5)、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事实也证明,刘备此举是多么明智之举。

(6)、刘厂长三顾茅庐,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7)、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当年他为老爸报仇血洗徐州,诸葛亮当时才12岁左右,亲眼目睹了曹操作孽,并给自己的生活和家人造成了怎样的伤痛。所以,曹操若请诸葛亮,估计曹操第一天来,诸葛亮就敢当天晚上就搬家,鬼才辅佐你曹操呢。这其实也是为啥,诸葛亮铆足劲要干掉曹魏的原因,晚年五次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9)、刘备三顾茅庐,很是诚恳,且让人感动。但问题是,若是曹操也如此,诸葛亮会感动吗?根本不会。因为造成诸葛亮从山东老家搬迁到荆州的罪魁祸首,就是曹阿瞒!

(10)、注释(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2)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3)中道:中途。(4)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5)今:现在。(6)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7)益州疲弊: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8)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9)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10)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11)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12)诚:的确,确实;宜:应该。(13)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14)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15)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气:志气。(16)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小看,轻视。(17)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义:适宜、恰当。(18)以: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谏:劝谏。(19)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20)陟(zhì):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2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22)及:以及;为:做。(2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24)刑:罚。(25)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26)偏私:偏袒,有私心。(27)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内宫和外府。异法,刑赏之法不同。(28)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29)简: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选拔;遗(wèi):给予。(30)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悉,全部;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31)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bì):补。阙,通“缺”缺点,疏漏..(32)有所广益:有所启发和帮助;广益:增益。益,好处。(33)性行(xíng)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34)晓畅:精通。(35)试用:任用。(36)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禁卫军统帅)。(37)营:军营、军队。(38)行(háng)阵:指部队。(39)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39)小人:晚辈,下人,这里指:宦官。(40)倾颓:倾覆衰败。(41)痛恨:痛惜,遗憾(42)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43)隆:兴盛。(44)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45)布衣:平民;百姓。(46)躬:亲自;耕:耕种。(47)南阳:当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城西一带。(48)苟:苟且;全:保全。(49)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50)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微;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51)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52)顾:探望。(53)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54)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55)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56)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临近。(57)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58)泸: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59)不毛: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60)兵:武器;甲:装备。(61)奖率:奖赏率领。(62)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63)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64)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所以:用来...的是(66)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除去。益:兴办,增加。(67)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托:托付,交付;效:效命的任务。(68)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69)告:告慰,告祭。(70)兴德之言:发扬陛下恩德的忠言。(71)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72)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咎:过失,罪。(73)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良策。诹(zōu),询问,咨询。(74)察纳:识别采纳。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75)深追:深刻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76)当:在……时候。(77)临:面对;涕:眼泪;零:落下。(78)不知所言: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作品鉴赏)《前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三国时期,曹魏国力强,孙吴次之,而蜀汉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以图中原。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千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11)、l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2)、顾:拜访;茅庐:茅屋。比喻真心诚意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3)、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14)、刘备当然不会就此放弃,没过几天,他又带着他的手下去拜访诸葛亮了,那天的天气十分糟糕,但也不能阻挡去拜访诸葛亮的脚步。好不容易到了,却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恰好和好友出去了,这次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刘备给了诸葛亮弟弟一封信便走了。

(15)、跟周文王来的文官武将一听大惊失色,古代等级森严,只有帝王才能乘坐歩辇,姜子牙要坐歩辇就是越权了,这是要杀头的,没想到周文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16)、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17)、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18)、但对于刘备和诸葛亮这种人来言,感性或说感情,从来都是要被理性压制。其实,凡成年人都这模样。能压制感情的人,才可以说,他长大了。

(19)、全网“绘本与儿童心理学相结合”的育儿模式。

(20)、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5、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图片

(1)、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而逃,原先投奔袁绍的刘备又转而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到了荆州之后,刘备的军队在兵力上得到了补充,就驻扎在了新野。

(2)、这时,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专程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3)、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4)、就在这间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5)、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6)、当年刘备的势力还很微弱,但是他一心想要光复汉帝,再加上他宅心仁厚,很受人民爱戴。一天他听闻诸葛亮学识才能兼备,便决定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7)、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8)、有人说,“三”在古文里是多的意思,不具体指明就是三次。但两次及两次一下没有说三的,起码是三次以上。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1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2)、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13)、第二天,刘备的主张,切合诸葛亮的需要。刘备一上来就说,自己要匡扶汉室。倘若他说,袁绍或曹操是我榜样,估计就算刘备死在这,诸葛亮也不会出山。

(14)、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15)、的解释,就是诸葛亮不乐于去掺和,但也不好拒绝,人性的做法那就是回避。

(16)、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17)、《三国演义》里许多故事不靠谱,但三顾茅庐的事恐怕是真的。

(18)、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19)、这个事哪,诸葛亮会不会算,不好说。突然大老远来拜访,见不着也是常事。

(20)、姜子牙问周文王:"大王想怎样请我出山。"周文王一听,这是要观察我的诚意啊?于是很客气的回答道:“骑马还是坐轿子都行,随您挑。”

(1)、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

(2)、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指的是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4)、姜子牙说:“大王拉我走了八百步,我保大王的子孙坐八百年的天下。”

(5)、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的,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6)、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7)、三顾茅庐的典故此后被传为佳话,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能之人。

(8)、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9)、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0)、新年过后,刘备再一次去拜访,这次诸葛亮终于在家中,可是恰恰他正在休息,因此刘备在外面等了很久,当诸葛亮醒来之后,刘备见到了诸葛亮,与诸葛亮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帮助他成就霸业,经过一番谈论,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11)、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兄欲见大贤耶?”

(12)、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为刘备奉献草庐对策,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受到刘备推崇,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13)、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作文精辟1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