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气的原因谚语
1、天气谚语的由来
(1)、(地理拓展)为何中秋之月又圆又大?(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2)、由于云层灰暗且低,往往压住山头形成“帽”,因此山帽是阴雨快来的前兆。“山半腰”多半是由于夜间辐射冷却而形成的地方性层云之类的低云,处在半山腰,很可能就是雾。所以云淹没山腰一般是好的天气象征。
(3)、(地理拓展)天气预报的“门道”,你懂了吗?
(4)、(地理拓展)地理眼看森林之火(火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议收藏
(5)、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看雨测天
(6)、我国是气象观测开始早的国家之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许多卜雨问晴的记载。有人对317片甲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104片是与气象有关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早的天气预报。
(7)、“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指的是夏季早上,低空空气稳定、少尘埃,如果有鲜艳的红霞,这表示大气中的水汽和小水滴增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向平地发展,云层也会渐密,坏天气将逐渐逼近,这就是“早霞不出门”的原因;而晚霞主要是由尘埃等干粒子散射阳光所致,出现晚霞,说明西方天气比较干燥,按照气流由西向东移动的规律,未来本地的天气不会转坏,所以有“晚霞行千里”的说法。另外,大红、金黄色的晚霞,常常表明大气稳定度向好。
(8)、清明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9)、(地理拓展)善待生命之源——水(2020年世界气象日系列科普)
(10)、(地理拓展)面对气候变化,动植物们都做了那些准备?(附专题)
(11)、(地理拓展)用炮弹打?人工增雨到底会不会污染空气?
(12)、(地理拓展)你猜春天的冷空气会是什么样子?
(13)、农民历来十分关心入梅和出梅的日期以及梅雨的多少,因为它与农业生产的关心密切。入梅偏早,对夏收不利,麦子、油菜容易遭雨淋而霉烂;雨量多,对早秋作物如棉花、蔬菜、瓜果之类的生长和培管都不利。而且梅雨期中冷暖气流的相互对峙,形成拉锯状态,容易产生雷暴、冰雹、大风大雨等强对流天气,使农田受涝,农作物受损。
(14)、(地理拓展)“副高”是个啥,为何威力如此大?
(15)、(地理拓展)一图看懂不同流域洪涝灾害主要特点
(16)、天气类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指今年中秋节阴天,明年正月十五或前几天会下雪)。 重阳不下盼十三不下一冬干。 初十五天不好,这月晴天一定少。 初一阴,初二下,初三初四直“拉拉”(直“拉拉”为继续下雨)。 东绛(虹)呼噜,西绛雨(呼噜指打雷不下雨)。 缸穿罗裙山戴帽,蚂蚁搬家蛇舖道,大雨将要到(缸为丰县农家装水的容器,一般缸外不会湿,湿为反潮现象,民间称穿罗裙)。 惊蛰闻雷果似泥(惊蛰节这天听到雷声,这年雨量大,丰县地高亢,将丰收)。 日落乌云接,明天把工歇(下雨)。 湿了老鸹毛,麦子水中捞(指农历四月十二若下雨,在麦收季节雨水多)。 十雾九晴。 天黄有雨。天上乱搅云,地上下满盆;今天火烧云,明天晒死人(乱搅云指乌云翻滚。火烧云指晚霞满天)。 天上下“流流”,地上摸泥鳅(“流流指冰雹,若春天下冰雹,这一年雨水多,田地有水,可抓泥鳅)。 瓦块云,晒死人。 乌龙打霸,不阴就下(指夜晚看到一片云横穿银河,将为阴雨天)。 小暑起南风,绿豆似柴蓬(小暑这天刮南风,将天旱)。 星星挤眼,要下雨点。 夜晴无好天(指连续下雨,突然一天晚上晴了)。 雨吃绛(虹),下一丈;绛吃雨,下一指(指下雨的云把虹盖住,雨下的大,虹逐渐扩大,下雨的云退缩,雨下的小)。 雨从西南来,床下摸“各也”(“各也”鱼类,指雨下的大)。文玩天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清晨起来,看看东南方向的阴晴,可预测全天天气;傍晚看看西北方向的阴晴,可预测次日的阴晴)。文玩天下:Lw 早上烧霞,晌午沤麻(早晨出现彩霞,中午多会下雨。晌午指中午,麻为草本植物,茎皮纤维可做绳索、织布。沤麻就是将麻埋于泥中腐蚀)。 早雾晴,晚雾阴(早上起雾预示晴天,傍晚起雾预示着天阴)。文 播种类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过了惊蛰节,整地不能歇。 寒露两旁看早麦。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 三月去种瓜。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撒辣菜。` 一把二月过,就把犁耙摸。 枣发芽,种棉花。 农作物成长类 二月小麦没老鸹(指乌鸦在小麦地里已看不到)。 楝子开花吃燎麦(接近成熟)。六月晒谷莠(指谷子已抽穗)。 麦子去了头,秫秫没了牛(小麦收割后,高粱已长的比牛还高)。 七月十五枣红皮,八月十五枣半干 天河调角,要吃毛豆角。 小满不满,麦子有闪(指小麦到小满节应灌满浆,若没有灌满浆,小麦收不好)。 农作物收获类 处暑高粱,白露谷,秋分两旁看豆扑(指处暑前后收获高粱,白露前收割谷子,秋分时大豆已收割)。 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成熟)。 忙种收大麦。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农历九月分别是核桃、梨、柿子的收获期)。节气时令类 吃了端午粽,棉衣完全送。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春打六九头,五九尾(指立春那天为五九的后一天,或六九的第一天)。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交了七月节,夜寒白天热。 开春一场雨,秋收万石粮(指春耕时下雨,预示着丰收年)。 立了秋,挂锄勾。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指农历,立秋一般在六月二十日前后至七月初)
(17)、另外,我们这里还有很多预测未来很多天以后的天气谚语。例如: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注:如果初二阴天或下雨,这半个月的日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好天气)。
(18)、以农历日期来固定的暴,如田鸡暴、重阳暴、端阳暴、正月二十落灯暴、八月初三潮神暴等,每年的日期都不一样。如三月初三田鸡暴,不管哪一年在或前或后的一二天,总会有一次风雨过程。因为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正是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的时候,蛰伏在土穴中的动物已苏醒出洞,若正好遇上闷热雷雨天气,田野中就会蛙声四起,所以农民称之为“田鸡暴”。
(19)、(地理拓展)大雾预报是如何“出炉”的?想不到,真想不到!
(20)、冬季养生记住以下这几点,能让你舒服且健康地度过寒冬!
2、有关天气的谚语及其原因
(1)、(地理拓展)开学季为啥在秋天?原来,气象上有讲究
(2)、(地理拓展)夏天的雷阵雨总是下在“局部”?
(3)、(地理拓展)气象科普|关于森林火险的预防及冷知识!
(4)、(地理拓展)雾≠水蒸气,有太多学生误解了雾
(5)、东酱日头,西酱雨,北酱出来发大水,南酱出来卖儿女。(注:我们这里跟天空出彩虹叫:酱)。
(6)、(地理拓展)隐藏在“秋高气爽”里的气象密码······
(7)、《金匮要略》说:“风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这说明风对人类健康也具有二重性,当然此处的风并非单一指气象意义上的风。有研究表明,死亡高峰时段多与风速高峰时段有关。
(8)、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5个月韵律测气候
(9)、(地理拓展)18种特殊地理知识拓展,全都是地理常识内容
(10)、②我国地处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部地区四季分明,天气气候多变。使人们必须对天气气候进行观察和适应,所以就形成大量而丰富的气象谚语。
(11)、(地理拓展)世界杯,你与天气又有什么关系?
(12)、先下牛毛没有雨,后下牛毛没有晴(连阴雨)。
(13)、晚霞: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余晖映照东方,形成彩云。这意味着大规模的云雨已经随着高空西风而西去了。
(14)、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闻雷测天
(15)、(地理拓展)光,从太阳出发到地球的499秒!
(16)、(地理拓展)典型岩溶地貌景观成因你见过多少?
(17)、“东虹日头西虹雨”,虹见于东,则预示降雨远去,天气开始放晴;虹见于西,则是下雨的预兆。原来,我们所处的温带是西风盛行的区域,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移动。尤其是盛夏午后或傍晚降雷阵雨时,常常可以看见雷雨云在西风的推动下,由西方迅速东移。这时西方天空很快晴朗并露出太阳。
(18)、(地理拓展)气象与冬奥会的关系原来这么大!
(19)、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20)、(地理拓展)假如月亮“嗖”的一下消失了,地球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3、关于天气的谚语有什么?
(1)、(地理拓展)一边下雨一边出太阳,这种天气是如何形成的?
(2)、(地理拓展)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答案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3)、(地理拓展)什么是风?地球上有多少种风?一文给你总结全了
(4)、(地理拓展)0℃为何不下雪?雨雪分界线是0℃等温线?
(5)、在缺乏天气预报设备的古代,人们根据云的形状、来向、颜色等变化,总结出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气象规律,变成气象谚语口口相传。直到今天,不少天气谚语还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预报未来天气变化,比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头西虹雨”等等。应该承认,老祖宗总结的这些谚语,有一定的科学性。古人经过不断地观察,再配合反复地实证,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气象谚语是古人利用“大数据”总结出来的,凝结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
(6)、(地理拓展)申办冬奥会需要具备哪些气候条件?
(7)、①幅员广大,地跨几个气候带;历史悠久,长达5000多年,这当然是气象谚语丰富多彩的基础。
(8)、(地理拓展)冬季污染天气为何频繁?---“静稳天气”在作祟
(9)、(地理拓展)美国西部的严重高温干旱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0)、(地理拓展)揭秘:“秋高气爽”四个维度的温压湿风
(11)、 今年八月十五阴天的话,明年正月十五就下雪
(12)、(地理拓展)冷空气“冻哭”你之前,翻过了多少崇山峻岭?
(13)、(地理拓展)地貌成因及其分类大汇总(附图片欣赏)
(14)、(地理拓展)专家解读:寒潮天气对各地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及防御建议
(15)、⑤有的谚语是说天气变化与大气层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和触发机制等有关,诸如天体的引潮力、太阳黑子等的变化、甚至其他星座与日月地的相对位置等。
(16)、(地理拓展)读懂台风,全方位解析台风的“出生到消亡”
(17)、 “东虹日头西虹雨”,虹见于东,则预示降雨远去,天气开始放晴;虹见于西,则是下雨的预兆。原来,我们所处的温带是西风盛行的区域,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移动。尤其是盛夏午后或傍晚降雷阵雨时,常常可以看见雷雨云在西风的推动下,由西方迅速东移。这时西方天空很快晴朗并露出太阳。当阳光照射到东方正在下降的雨滴和浓密的水汽时,东方天空便出了彩虹。西虹的出现,恰恰与东虹相反。时间一般为上午,东方晴朗无云,而西方有雨云并有阵雨下降,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出现西虹。由于西风推动,西方的雷雨云会随风迅速东移,所以西虹的出现是下雨的预兆。因为“东虹日头西虹雨”中的“东虹日头”现象出现在傍晚,而“西虹雨”现象则发生在上午,所以也有“晚虹晴,朝虹雨”的说法。
(18)、(地理拓展)“云墙”天象竟是这个原因作祟……
(19)、(地理拓展)30天,500多起,“它(美国)”再次成了龙卷之乡
(20)、(地理拓展)大雾天气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附习题归纳)
4、什么叫关于天气的谚语
(1)、(地理拓展)“储碳库”、人类的“天然卫士”、气候变化“缓冲器”--湿地
(2)、崇明的观天专家、被称为“崇明岛上天公公”的秦卫堂几十年来作气象预报,并搜集了大量的天气谚语。在他著的《长江三角洲天气谚语应用》一书中,把670多条谚语分成16类,本书引用的谚语主要来自该书。这里,根据他的解释,把在崇明地区流传广泛的若干谚语做简单释例。
(3)、因此,若傍晚看到东方有虹,则表明雨区已经东移,当地天气将转晴;若早上看到西方有虹,则表明西方空气中水滴比较多,雨区即将移来,天气将要变坏。
(4)、(地理拓展)都说洪水如猛兽,终于知道原因了!
(5)、下雨的时候,一般来说总是漫天乌云。但奇怪的是,在立秋前后一段时间,天空中往往只有一小块云或一长条云,也并不怎么黑,却能下起一阵不小的雨来。这种云,农民们称它为“造桥云”。这时候的雨,因为一会儿阵雨哗哗,一会儿太阳高照,甚至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于是就有了“秋啦啦”的说法。
(6)、五个月韵律测气候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五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例如: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7)、(地理拓展)烟台威海称为“雪窝”---冷流降雪
(8)、可见,“东虹日头西虹雨”是降雨云系自西向东移动所带来的现象。这其实与“东边日出西边雨”意义相同,道理一致。
(9)、(地理拓展)十二时辰挺火!到底啥是十二时辰你知道么?
(10)、天气的谚语下山,地不干。云绞云,雨淋淋。黑云接驾,不阴就下。云低要雨,云高转晴。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11)、(地理拓展)今年冬天为啥这么冷?原因终于找到了!
(12)、(地理拓展)颠覆认知!你对台风是有什么误解吗?
(13)、(地理拓展)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14)、(地理拓展)今日夏至,说说地理人眼中的夏天
(15)、(地理拓展)自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这个地方“入夏”了!
(16)、(地理拓展)为什么内陆城市也会出现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什么风?
(17)、冬至静,五谷丰要是冬至那天气候良好,那么来年谷物就会收成好。●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银;清明前犁铁,清明后犁土。冬季要求早耕,让土壤有较长的风化时间,一般说,冬至后翻犁耕地不如冬至前好,而清明前犁田地比清明后好,其道理是相同的。●十二月下雨宝,有麦无麦杆十二月是少雨季节,所以在十二月所降的雨被称为“雨母”,也称为“雨宝”。此时下的雨对冬小麦的生长十分有利。●清明燥清明时节往往刮东北风或北风,气候干燥,对作田畦、整地十分适宜,但对下种不宜。●南方报每年南风一般有一百零八日,“南方报”是在四月间,对田间耕作十分有利。●“布”(播)田挂北风在春季刮东北风则气候干燥,如果早稻插秧时遇到北风,则对秧苗的生长极为不利。●东风赤日农历四月间,要是刮东风,将连续晴天丽日,会造成旱情,影响早稻插秧。●南风打过西,早稻堆满街“南风打过西”是暴雨成灾的预兆,“早稻堆满街”,也说为“早稻堆满溪”,即刚收获的早稻漂流满街或满溪。●水稻开花遇东风,将来晒谷不要扬水稻靠风传媒花粉,当水稻开花期间遇到拂拂的东风,有助于传粉,可使颗粒饱满,减少空谷,故言“将来晒谷不要扬”。●立夏北风如毒药立夏是插秧耘草的时节,此时如果刮北风,则对秧苗生长极不利,故把北风比作毒药。●六月无好风,各人要预防农历六月是早稻临近收割的时间,此时遇到台风,农作物就会受到重大的损失,所以要做好预防工作。●六月无好风,七月无好雨农历六月与七月分别是水稻抽穗和收割季节,所以此时的风和雨都会影响到水
(18)、天气谚语通过充满韵文、轶事与谚语来指示明日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飘移。不论是要耕种的农民,贸易的商贾还是其他人,能否预知明日的天气已是成败的关键。
(19)、崇明人对冬夏季节温差的描述,往往能用很形象的语言作描述,《冬至九九歌》和《夏至九九歌》便是集中反映。
(20)、每年6月上中旬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就要进入梅雨期了。因为这时江南的梅子正处于成熟阶段,所以叫它梅雨。也因为这个阶段空气十分潮湿,阴雨天多,日照较少,家里的许多东西容易发霉发黄,所以又称“黄霉天”。
5、关于天气的农谚语
(1)、(地理拓展)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为什么要用“省”?
(2)、寒冬,这菜再贵也要买,“天然叶酸”含量极其丰富,女人要多吃!
(3)、(地理拓展)“雨神”要来了!湖南福建江西广东提前入汛!
(4)、春霜,实际上是指在农历节气惊蛰前后出现的霜,之前出现的还不能算是春霜。那么,什么样的春霜会“不隔宿“呢?什么样的春霜不但会“隔宿”而且还会“赖”,即连续出现几个好天气呢?
(5)、(地理拓展)太阳是这样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的,你知道吗?
(6)、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如“上看初二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7)、(地理拓展)为什么广东都下雪了,北京却还在等?
(8)、早晨起来就有乌云盖在云顶,其后则会因为空气对流加强,云会发展得更厉害而出现风雨。夏季更为灵验。
(9)、 在缺乏天气预报设备的古代,人们根据云的形状、来向、颜色等变化,总结出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气象规律,变成气象谚语口口相传。直到今天,不少天气谚语还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预报未来天气变化,比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头西虹雨”等等。不过,这些气象谚语常会出现“时灵时不灵”的情况。看云识天气,我们到底该如何取舍?
(10)、(地理拓展)原来下—场鹅毛大雪,需要这样的天气
(11)、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冬至的这些美食小秘密,你都知道吗?
(12)、(地理拓展)微专题---垂直自然带、雪线与林线
(13)、(地理拓展)如果地球“叮”的一下不转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14)、(地理拓展)大风生小风?台风、飓风何以引发龙卷?
(15)、(地理拓展)南支槽、旗云、高压脊……你看懂了吗?
(16)、(地理拓展)为什么台风总是和暴雨联系在一起呢?
(17)、(地理拓展)塑料“占领”北极!这里常年不见人,它到底从哪儿来?
(18)、(地理拓展)为何开学总在9月?原来,气象上有讲究!
(19)、冬至养生,谨记5个要点,过好这一天,补对营养顶一年!
(20)、(地理拓展)神奇植被:影响地面温度和降水,小菜一碟!
(1)、在农村中流传着不少“暴”的说法(读保)。如三月初三的田鸡暴、春雪暴等。从时间上说,一年四季都有“暴”。所谓“暴”,就是在这一天或前后一二天有一次明显的风雨天气过程。
(2)、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如蚂蚁、蚯蚓、乌龟、蛇类、蟾蜍、青蛙、蝼蛄、蜻蜓及飞禽、家畜等都有自己对自然界变化的感觉,它们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本能的反应,例如蜘蛛在晴天回来吐丝张网捕食昆虫。当天气转阴雨时,气压下降,湿度增大,蛛丝沾上了水分粘不住物体,自身的吐丝器也吐不出丝毫来了,于是它会把网收起来,躲在安全的地方。而当天气转晴,空气的湿度下降,它的吐丝器由可以畅通吐丝了,它就会又出来工作了。所以农谚“蜘蛛张网天色晴,蜘蛛收网天落雨”就是这个道理。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摸索出动物活动异常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3)、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4)、在崇明流传的暴,一年中大约有近20个。暴是一种自然现象,过去由于群众缺乏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种天气现象,于是有些暴就带上一些迷信色彩,如民间流传八月初三的潮神暴,以为是海神在发脾气。当然对大气韵律活动所引起的天气变化现象,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原因,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5)、天气谚语不止以天色来辨别天气状况,亦会使用云朵形态来辨别。“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明显的布满卷云(鱼鳞状)的天空延绵很长,而这种位于高海拔的卷云指示出有低气压的云雾由西向东移至。这通常会增加风速,在东方形成狂风暴雨,增厚云朵与在未来二十四小时内生成降水作用。
(6)、看雾测天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近要下雪。
(7)、(地理拓展)全球气候变暖,今冬为啥那么冷?
(8)、(地理拓展)哪些小麦容易发生冻害?如何预防和补救?
(9)、(地理拓展)将植树节定在3月12日 有什么气象上的讲究?
(10)、立秋前后为什么会有“秋啦啦”呢?这是因为大暑和处暑这一时期正是太平洋副惹高压带控制华东地区的时候,日照足,天气热,吹的大多是东南风或南风,这种风会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的蒸发上升。当水汽蒸发上升到一定高度时,遇到冷空气就会凝结成水滴,从空中飘落下来。立秋前后,阳光照射强烈,气流波动较大,水汽的蒸发忽快忽慢,上升得水汽与冷空气交流有先有后,所以天空出现的云状成条条块块,俗称“造桥云”。谚语说“造桥云,雨淋淋”。这种雨不会大,下得时间也不会长,所以崇明谚语又说“云里雨,吓小鬼”。“秋啦啦”有时一天会出现几次,给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一定麻烦。
(11)、喜欢老师为你提供的学习资源吗?有什么学习感想、经验心得想分享?你想从本平台中获得什么具体内容呢?期待看见你的留言~欢迎大家转载到自己的朋友圈!
(12)、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于生产生活中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有关天气的谚语及其原因精辟1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