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菱角的文言文
1、下面句子中“去”的意思是:
2、D(应为“只是”之意)
3、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
4、(1)刚才(你)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的,可是,现在却只给我十两银子,这大概不可以吧!(2)你是一个渔夫,一天能得到多少(银子)呢?(3)为什么不去救他呢?(4)这就是那个许诺给银子又不愿偿付的人啊!许金不偿(略)
5、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初“自谓天下”,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6、用成语来评价这位“攫金者”是比较恰当的。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8、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9、(2)如入鲍鱼之肆肆:
10、十六①向②尽完③大道④阻止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供参考)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术,都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自满。百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何况是技艺不精的人呢?虚心方能让人进步,傲慢只能阻止自己前进的步伐。薛谭身上当然也有可取之处。他能够及时地知错改过,向老师道歉,并永远不说回去之类的话,这说明他认识到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道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1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
13、(2)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4、四吕文穆公①(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职。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②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注释:①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②孝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
15、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欲:想要。
16、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17、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8、菱角,又名水菱、水栗,古时叫做“菱”,是我国的特产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菱角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的,皮脆肉美,不亚于板栗,生食可当水果,熟食可代粮食。一般都以蒸煮后食之,或晒干后剁成细粒,熬粥食之。
19、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20、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二、关于吃菱角的文言文
1、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2、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3、(3)恶人闻之,可也(4)恶人闻之,可也
4、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5、(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2)因往晓之
6、从上文看,解缙是个怎样的人?
7、天晓岭根伤中倒,方知行过铁门关。
8、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9、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0、三七展开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抬(起)、伸长正
11、二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请你写出一个。
13、食:食用,此可指吃。
14、出自古文,《古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山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翻译: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不懂装懂。
15、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16、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7、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
18、(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19、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
20、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三、角的文言文意思
1、(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3、菱角是菱科,菱属中的欧菱和细果野菱的别称。又名腰菱、水栗、菱实,味甘、凉、无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剥壳食用,亦可熬粥食。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是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7、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孤:
8、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9、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错译“欺”、两个“子”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
10、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
11、(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
12、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13、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14、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
15、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16、新衫一样殿头黄,银带排方獭尾长。总把玉鞭骑御马,绿鬃红额麝香香。
17、A、其弟伺间从容言之B、闻者叹服
18、(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2)我能为之足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四、关于菱的古文
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2、四八(1)不——否(2)亡——无(3)嘿——默(4)弗——费(1)改(更改)(2)按照(3)通“向”,先前(4)才(1)把它改为弯曲的烟囱,把那些柴草移到远处去;否则,将会有火灾发生。(2)先前如果听从那位客人的话,那么,就不必破费这么多的酒肉了,也始终也不会有火患。D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5、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6、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7、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8、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9、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10、食菱须去壳。北京去上海千里。
11、“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1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13、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忧天”的杞人的?
14、(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15、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不同含义。
16、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8、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9、啖:吃。苏轼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0、译文: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向老马、老蚁学习而感到羞耻的。
五、不识菱角的人文言文翻译
1、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2、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的话)”,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3、(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4、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
5、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6、(1)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7、〈3〉其不善者而改之()〈4〉曾子之妻之市()
8、请对上文中范文正其人其事简要评价。
9、四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或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0、(1)吾今死矣,子速去。
11、这篇文章说明的道理是:(用孔子的话回答。)
12、(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13、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5、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16、(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
17、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8、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19、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
20、(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吃菱角的文言文【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