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
1、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2、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6、然而,菱角虽美却是瘦物,天作之合还是与丰腴肥美的猪肉,排骨搭档——荤食的香气伴着素食的甘冽,肉变得香而不油、菱角则吸饱了肉汁,如此并不繁复的组合在后厨进行一番神奇碰撞后,终结果令食客和老饕大喜过望。向来以求鲜称著的袁枚则发明了匠心独具的料理方式,他将荤素搭配之法用到:“以鸡汤滚之,加新鲜板栗白果,煨烂尤佳”。鸡汤醇正的鲜香伴着菱角的软嫩,小小一碗就让人食欲大开、垂涎三尺。
7、问:词的上片划线句,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
8、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清。石涛《荷花》
9、植物、科学、艺术、文学的交融!
10、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11、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
12、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3、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14、菱角,古时叫“菱”,又称水栗子、沙角,生食可当水果,熟食能代粮。菱角的营养价值可与栗相媲美,含有蛋白质,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含有多种氨基酸,被视为养生之果和秋季进补的药膳佳品。
15、介绍作者:杨是南宋诗人,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16、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7、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
18、有诗赞曰“晋祠流水如碧玉”,我看这春雨池并不逊于难老泉:泉水是流动的,很难凝成一块碧 玉,而这池水却静静的,柔和而美丽,如一块翡翠。
19、磨棱刓角(móléngliǎngjiǎo):指磨削棱角。
20、(3)细节表现诗歌主旨,含蓄隽永,意蕴无穷。
二、描写池塘的古文
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2、(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唐代杜甫的《为农》: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5、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6、竹院藏经疑曲径,(荷)塘闻梵定波心。僧言岭上云堪赠,鹤去楼中影莫寻。
7、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8、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9、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10、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11、答:这首诗的结句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醒来后只觉暮色苍茫黯淡,风雨迷蒙凄清,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这种以景语结情语的写法,更富意蕴,更有感染力,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12、答: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先扬后抑。前两句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而贾生才情无与伦比,表现出汉文帝对贾生的器重;后两句写汉文帝夜半不眠,不是向贾生询问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询问鬼神的本源问题,极尽抑扬吞吐之妙。辞锋犀利,讽刺辛辣,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3、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14、①借景抒情。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
15、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16、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17、译文: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18、答:①这首诗以动衬静,以静显动,动静结合。②二两句以"水面平""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③这首诗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9、这二句语言简洁,但哲学思想却丰富。它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地讲,就是从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实践的成功和目标的实现;绝不能背离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化。
20、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三、描述菱角的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1)①用典,(明技巧)②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释运用)③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析作用)
3、译文: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4、人们会从植物身上获得许多生活的智慧:
5、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
6、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但却很能表达作者游览此山、摆脱世俗的愿望。又如项羽在《垓下歌》中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并不是说项羽真有那么大的力气,而是以夸张的手法极写自己的盖世之奇才与命运之困厄,抒发了一种盖世英雄旷世悲凉的痛苦之情。
7、早已经有蜻蜓站在上面了。
8、(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9、菱角比较好处理,多放一些草食性鱼类,不到一年就可以吃得干干净净。常见品种如草鱼、鳊鱼、罗非等,以草鱼食量大,见快,好放半斤以上的。
1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1、(2)表情达意重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12、译文: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13、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14、秋(荷)零落忆残香。时有逡巡白鹭、不成行。
15、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①借景抒情。②直抒胸臆。
16、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17、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8、时值盛夏,梁武帝萧衍饶有兴味。他漫步宫闱内外,偶遇一二八年华的采菱少女。阳光映衬下她手腕的珠绳熠熠生金辉,头顶的环钗随着体态微移而前后摇摆。“江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桂棹容与歌采菱。”只见她曼舞轻歌、泛舟水上,红颜金饰、兴致颇高。然而采菱一曲却拨动了心中的相思之弦。远望“所思”,芳心“未怡”,不觉“怅惘”。
19、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20、锦绣千堆,繁华一片,是西湖六月天。扣舷,采莲,怕什么鸳鸯见。——元。刘时中《中吕·朝天子》
四、关于写池塘的诗句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菱角可以帮助胃肠消毒解热。医学认为,食菱角可以“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古代人认为服菱角可以轻身,即菱角具有减肥健美作用,这可能与菱角不含有使人间发胖的脂肪有关。菱角还有许多药用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食用菱角能“补脾胃,强膝,健力益气”,并说“菱粉粥益胃肠,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夏季食用还有“祛暑、解毒”之。
3、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明。徐渭《荷花》
4、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5、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6、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7、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的宋代诗人杨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8、有朗读古诗的兴趣,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9、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给了明确手法的此步省略)
10、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11、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12、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3、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14、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从“悲昔游”“不似湘江水北流”两句可以体会出来,前者是对比,后者是反衬。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分析即可。
15、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16、①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中的“人已远”。
17、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8、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9、静听吴侬软语、细品水墨江南——每逢菱角成熟之际,江浙池塘纵横的绿荫深处,往往会荡漾出数只精致小巧的菱盆,其中端坐着及笄年华、巧笑倩兮的采菱姑娘。且看她们一边卷起缓带轻裘、微舒白暂纤臂,以手上的木板在盆边缓缓拨荡;一边随着粼粼的碧波穿梭在红菱白藕间,风姿绰约、眉目含情地采集着自然的馈赠;间或还有古灵精怪的游鱼灵巧地跃出湖面,惊扰一池春水,漾起层层涟漪。
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五、关于描写菱角的古诗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3、本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 )
5、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6、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7、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8、(2)(6分)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寂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感、凄凉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10、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11、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12、偶然兴起,娇羞清丽的水乡姑娘便会哼唱这首柔美曼妙的《采红菱》,盼望着悠扬的歌声随风而荡,飘向那令人魂牵梦萦的远方情郎。
13、再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4、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5、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16、姑娘们正在水中()菱。
17、色即是空空即色,修廊一望此门深。
18、“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19、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元。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20、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描写池塘的古文【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