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呼【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

一、古人称男子20岁为()30岁为()40为()50为()还有60、70、100呢

1、古人称男子20岁为()30岁为()40为()50为()还有100呢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2、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3、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4、2至3岁称孩提。

5、女孩7岁称髫年。

6、男孩7岁称韶年。

7、10岁以下称黄口。

8、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9、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0、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11、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12、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3、16岁称碧玉年华。

14、20岁称桃李年华。

15、24岁称花信年华。

16、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17、男子20岁称弱冠。

18、30岁称而立之年。

19、40岁称不惑之年。

20、50岁称知命之年。

21、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22、70岁称古稀之年。

23、80岁称杖朝之年。

24、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25、100岁乐期颐。

26、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

27、孩提、两至三岁。

28、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29、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30、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31、总角、幼年泛称。

32、垂髻之年、指儿童。

33、(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34、)黄口、十岁以下。

35、幼学、十岁。

36、(《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37、”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撷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38、)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39、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40、志学、十五岁。

41、(《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42、(《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43、”)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44、(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45、)弱冠、男子二十岁。

46、(《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47、”)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48、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49、而立、三十岁。

50、不惑、四十岁。

51、天命、五十岁。

52、(《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3、“)知非之年、五十岁。

54、(《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而有四十九年非。

55、”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56、)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57、(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58、)古稀、七十岁。

59、(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60、”)耄耋、九十岁。

61、(《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62、”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九十岁。

63、)期颐、百岁之人。

64、(《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65、”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66、”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67、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68、”)古人称20岁男子为?30岁为?40岁为?50岁为?60岁为?70岁为?100多岁为?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69、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70、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71、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72、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73、孩提、指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74、借指幼年。

75、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76、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77、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78、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

79、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80、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81、“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82、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83、”9岁九龄、为9岁。

84、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85、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86、为13岁。

87、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88、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89、“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90、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91、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92、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93、志学、为15岁。

94、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95、”(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96、——《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97、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98、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99、16岁二为16岁。

100、20岁加冠、指二十岁。

101、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102、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103、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104、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105、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06、指刚成年。

107、指二十岁。

108、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109、“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110、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111、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112、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13、”(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14、——《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115、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116、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117、始室、三十岁。

118、《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119、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20、”(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1、”——《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122、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123、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24、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125、《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126、”艾称年老的。

127、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28、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29、“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130、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31、——《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132、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33、”(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34、——《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135、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36、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137、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138、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39、”(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40、——《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141、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142、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143、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144、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145、天干有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146、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147、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148、花甲之年、指60岁。

149、还历之年、指60岁。

150、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151、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152、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153、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

154、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155、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56、”(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57、——《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158、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159、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60、”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161、古稀寿、指70岁寿辰。

162、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163、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164、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65、如、耄(mào)耋(dié)之年。

166、杖围之年、指70岁。

167、中寿、七十为中寿。

168、悬车之年、指70岁。

169、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故特代指77岁。

170、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71、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172、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

173、”《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174、”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175、”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

176、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

177、耄,八九十岁的年纪。

178、耄,七八十岁的年纪。

179、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180、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181、”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182、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

183、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184、中寿、指80岁以上。

185、伞寿80岁寿辰。

186、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187、88岁米寿、指88岁。

188、因米字拆开好似故借指88岁。

189、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190、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191、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故借指99岁。

192、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

193、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

194、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195、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

196、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

197、期颐指一百岁。

198、“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

199、《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200、”郑玄注、“期,犹要也。

201、颐,养也。

202、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203、”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204、期颐之年、指百岁。

205、108岁茶寿、指108岁。

206、茶字上面廿,下面为二者相加得108岁。

207、古人称男子20岁称?30岁称?50岁称?60岁称?70岁称?100岁称?童年称为垂髫之年,10岁称为幼学之年,男子20岁称为弱冠,30岁称为而立之年,40岁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命之年,60岁称为花甲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77岁称为喜寿之年,88岁称为米寿之年,99岁称为白寿之年,90岁称为耄耋之年,100岁称为期颐之年。

208、古人称男子20岁为之年、30岁为之年、40岁为之年、50岁为之年、60岁为之年、70岁为之年古人称男子二十年为(弱冠)之年,三十岁为(而立)之年,五十岁为(知命),六十岁为(花甲),七十岁为(古稀)之年,一百岁为(期颐)之年。

209、古人称男子20岁为之年,30岁为之年,50岁为之年,60岁为之年,70为之年。

210、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顺耳(花甲)70-古稀90-耄耋100-期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孔子说的)知命之年---五十岁。

211、耳顺之年---六十岁。

212、花甲之年---六十岁。

213、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214、从心之年---七十岁。

215、古稀之年---七十岁。

216、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217、古人称男子20岁为什么之年,40岁,50岁·····您好、孩提是指二三岁之间,还在襁褓里的幼儿。

218、也写成“孩抱”。

219、《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220、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22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22、黄口是指十岁以下。

223、《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224、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25、陶渊明《荣木诗亭》“总角闻道,百首无戍”。

226、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227、杜甫《赠别》诗中有“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28、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229、《大戴礼记》中有“束发而就大学”。

230、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

231、《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232、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233、《牡丹亭》中有“忽有一生,年可弱冠,风姿俊妍”。

234、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235、《论语》中有“三十而立”。

236、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237、《论语》“四十而不惑”。

238、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239、《论语》中有“五十而知天命”。

240、花甲是六十岁。

241、《唐诗纪事》中有“手挼六十花甲子,回圈落落如有珠”。

242、古稀是七十岁。

243、杜甫有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44、后人就因这句诗,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245、耄耋指八九十岁。

246、《聊斋志异》中有“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247、期颐指一百岁。

248、《聊斋志异》中有“儿福相,君亦期颐,更何求”。

249、古人称男子60岁为()之年,70岁为()之年,100岁为()之年。

250、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稀之年100岁期颐之年古人称男子20岁为之年,30岁为之年,50岁为之年,60岁为之年,70岁为之年,100岁之年。

251、你想说什么。

二、古人称男子二十岁称为什么

1、古人称男子20岁为()30岁为()40为()50为()还有100呢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三、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

1、男子二十岁古代称为弱冠,这时行冠码衡拍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2、冠礼,是中国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

3、迟羡冠礼表示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娶,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拦梁成年人,可以参加各项活动。

四、古人称男子20岁称?30岁称?50岁称?60岁称?70岁称?100岁称?

1、童年称为垂髫之年,10岁称为幼学之年,男子20岁称为弱冠,30岁称为而立之年,40岁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命之年,60岁称为花甲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77岁称为喜寿之年,88岁称为米寿之年,99岁称为白寿之年,90岁称为耄耋之年,100岁称为期颐之年。

五、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 古代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呼

1、男子二十岁古代称为弱冠,这时哪指咐行冠礼,即戴上逗掘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李纯称“弱”。

2、冠礼,是中国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

3、冠礼表示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娶,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可以参加各项活动。

4、成年礼一般由氏族长辈按照礼仪流程举行。

5、汉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

6、举行冠礼仪式是讲究和慎重的。

7、据记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

8、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六、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

1、弱冠。

2、《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

3、”唐《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4、”是说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

5、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6、弱冠。

7、《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

8、”唐《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9、”是说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

10、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七、古人称男子20岁为什么之年30岁为什么之年。50岁为什么之年?60岁为什么之年?

1、《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八、古代男儿20岁称为什么 古代男儿20岁的称谓

1、男子20岁称弱冠。

2、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3、冠,帽子,指代成年。

4、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5、古时候,不论男迅慧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6、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

7、谓之成人。

8、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亩和答十冠而字。

9、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10、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棚庆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11、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九、古代男儿20岁称为什么

1、男子称为弱冠,女子称为桃李年华。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bai十花甲、七十古稀。

3、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4、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

5、谓之成人。

6、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7、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8、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9、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10、拓展资料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龆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束发、16岁(女)――碧玉年华、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

11、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77岁——喜寿、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人瑞、108岁——茶寿。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呼【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