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视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119句(中国古代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中国古代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1、古人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听妇言,乖①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②父母,不成人子。 

(3)、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的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德国诗人)歌德

(4)、1习惯成自然是个魔术师。它对美丽的东西是残酷的,但是对丑陋的东西却是仁慈的。——威达关于修养至高的名人名言关于修养至高的名人名言

(5)、(出处)(战国末)荀况《荀子·修身篇第二》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7)、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作为一员将领)应该是富贵却不骄傲,打了胜仗却不自矜,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正直刚 强又能忍耐。

(8)、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9)、嫁女儿要选择品行好的人当女婿,不要向男方家索取重金。给儿子娶媳妇,要选择贤良淑德的女子,不要计较女方家陪嫁的多少。 

(10)、宏则希望远大,毅则艰苦卓绝,百折不回。青春修养,果能做宏毅二字,成功者盖十之八九也。(中国政治家)陈独秀

(11)、释义: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①,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13)、——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回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14)、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因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理念,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教诲人们尊崇常道,抑恶扬善,提出了适合当时社会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和是非概念,成为人们约束规范自己行为举止的参照、追求人生品格气质的标尺。它虽然只有短短500多字,却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理想与追求,更注重贴近普通家庭和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和规范需求。

(15)、   这里提出的“语文素养”应包含三个基本内容:一是语文知识,即“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二是语文能力,即“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三是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是否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是检验能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三个基本标准。语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几经修订,但语文课程应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却一直未变,并逐步加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16)、源静则流清,本国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中国古代学者)魏子

(17)、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的感官上,而强烈,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佚名

(19)、修养的基础是内心对话,人在这种对话中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辩护士和法官。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古人重视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5)、知⽽好问者圣倾,勇⽽好问者胜。——《⽂字·⾃然》

(6)、荆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中考真题链接)八年级道法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8)、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9)、昆山人有这个习惯,春季跟秋季把自己的子女,家庭的一家到昆山三贤祠,那时候昆山有个三贤祠,就是纪念顾炎武、归有光和朱柏庐的祠堂。到了三贤祠参观了以后呢,父母还一定叫我们到朱柏庐《治家格言》那个碑文前面,去朗读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

(10)、   统编本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增加和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一是在内容编排中直接呈现古诗词、古文典籍、名言警句、古代故事、对联等,如“有朋自远方来”主题中引用了《吕氏春秋》中“伯牙绝弦”和《世说新语》中“割席断交”的故事;“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中的“资料夹”中引用的“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我的语文生活”主题中的材料“名联欣赏”等。学生在开展活动之前会先阅读材料,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会在学生阅读材料时进入学生视野,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二是在任务要求中让学生主动收集和阅读与主题相关的古诗词、古文典籍、名言警句、古代故事、对联等,如“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活动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天下国家”主题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完成爱国人物故事、爱国诗词和爱国名言的搜集和整理。“我的语文生活”主题活动任务。三是让学生寻找“美对联”,并分组完成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广泛搜集对联、评选“美对联”的子任务。这种通过让学生搜集、阅读和整理的方式开展活动,在无形中拓展和增加了学生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

(11)、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德扬名,可以不朽。曹丕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3)、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14)、朱用纯的父亲朱集璜以一介书生,也毅然上阵,挥刀杀敌。

(15)、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罗曼·罗兰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7)、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19)、(解读)出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解释: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2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3、古人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

(1)、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以下为您带来道德修养格言警句,欢迎浏览!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富贵人不肯从宽,必招横祸;聪明人不肯从厚,必夭夭年。(中国古代学者)吴少贤

(5)、(解读)《论语·为政》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6)、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7)、善学者,假⼈之⻓以补其短。——《吕⽒春秋·⽤众》

(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9)、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他上侍奉母亲,下抚育弟妹,辗转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方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在父亲墓前搭草庐而居、攀柏树悲号之义,自号柏庐。在《清史稿》、《清史列传》和《孝义篇》中,朱柏庐都无一例外被列为“孝义第一”。

(10)、释义: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

(11)、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能显露恶德而厄运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12)、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诗人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13)、《朱子家训》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尊为“治家之经”,清代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其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句,尤为脍炙人口。

(14)、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

(15)、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16)、《朱子家训》尽管是为本家族所立,但它所展示的内容都是与当时民众日常行为举止、家庭社会各种交往密切相关,适应了社会家庭和广大群众道德启蒙教育的普遍需要。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的节俭持家思想;“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的敬老意识;“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的婚嫁主张;“莫贪意外之財,勿饮过量之酒”的清廉心态;“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的体恤情怀;“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的交友选择;“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的感恩情结;“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的人格风骨;“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的自警自省意识;“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的家庭教育理念,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17)、“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诗人希望有人来力挽狂澜,来收拾破碎的山河。

(18)、看见有钱有势的人就露出谄媚表情的人,可耻;遇到贫苦困厄的人就做出骄横神态的人,下贱。 

(19)、    一首爱国诗词,一个爱国故事,一句爱国名言能使学生明白“天下国家”理念,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从品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中明白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进一步将孝亲之心推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    统编本教材综合性学习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统编本教材综合性学习中呈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活动任务中,要求学生搜集、阅读和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一内容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4、中国古代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大全

(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2)、(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

(3)、沉沦:指沉船、溺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格言大意: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的一层楼。这两句诗借描述登高望远的情景,倡导一种不断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5)、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

(6)、翻译就是天地造人,只要有一个人那就有这个人该做的事情;人活在世上,活着一天就要尽一天自己的义务。就是说人生下来就有天职,每个人都被安排好了自己要做的事,所以要恪尽本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勤勤恳恳,努力过好每一天而不要偷懒。

(7)、居家过日子应力戒争辩和诉讼,诉讼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为人处世应力戒多言,话多了难免失言。 

(8)、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就毫无意义了。——波伊斯

(9)、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培根

(10)、修养高的人不追求私欲,修养达到神化的人不求功业,修养达到圣明的人不求名声。

(11)、听信妇人之言,疏远血缘关系亲近的人,难道是大丈夫所为吗?看重钱财,不孝敬父母,就不配做子女。 

(12)、治家,从来不是一个小课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的至高宏愿。古人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擅治家,何以治国”!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家里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远远不止是衣食住行,不止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治国从治家开始,三百多年前朱柏庐先生劳心烦神的治家课题,今天依然值得认真研究。

(13)、见富贵而生谄容①者,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②。 

(14)、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15)、⼠虽有学,⽽⾏为本焉。——《墨⼦·修⾝》

(16)、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17)、无知是成功的大碍,其严重性远非我们想象所及。世间并无黑暗,只有愚昧。莎士比亚

(18)、“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

(1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 习。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 业成功。

5、古代德行修养的名言

(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4)、直至七十二岁离世,归葬太湖之东的阳山祖坟,朱柏庐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等身。

(5)、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6)、(解读)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7)、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作为一员将领)应该是富贵却不骄傲,打了胜仗却不自矜,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正直刚 强又能忍耐。

(8)、——《礼记•檀弓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诚则金石为开。

(9)、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但是,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修养和自制的功夫。(美国教育家)卡耐基

(10)、    (童声呤诵: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11)、无知的人好沉默。他若知道这一点,便不算无知。萨迪

(12)、(解读)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13)、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来源| 《中小学教材教学》2018年第1期

(15)、(解读)出自《论语》。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17)、女子有丈夫,男子有妻室,不可以相到轻慢亵渎。

(18)、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19)、——《左传•哀公五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20)、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释义: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

(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3)、①谮(zèn)诉:进诉谗言,说人坏话。 

(4)、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10)、倘使一个人不以知识作为目的,是很可能会失败的。德莱塞

(11)、3.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13)、身在幸福中而能有自知之明,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法国作家)雨果

(14)、对心灵来说,没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心灵能将一切放大。巴尔扎克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作为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统编本语文教材在编排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素养和综合性学习三者有机融合,力图通过在综合性学习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6)、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17)、(解读)出自清朝诗人黄遵宪的作品《赠梁任父同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18)、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9)、   初中教材的主编王本华在介绍此套教材的总体思路时也指出:“(统编本)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统编本”在编写时不但从数量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同时丰富了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编写时融入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古人重视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119句(中国古代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