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认为,脚是人体“第二大脑”,脚部的穴位很多,还有成千上万条末梢神经,特定穴位与体内脏器之间都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2、因此,脚部对身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如何通过脚部看健康呢?看脚底颜色。
3、2五色辨病是中医学内容之五色为青赤黄白黑。
4、中医学认为,正常脚底颜色略红,也就是说脚部佳的颜色应该是“红润”。
5、如果出现以下颜色情况,好去医院进行检查。
6、红色十分明显,可能有热。
7、颜色发青,可能有寒。
8、出现异常的黄色,可能有肝胆疾病。
9、发白,除可能有寒证外,还可能是营养不良和贫血。
10、发紫或发黑,可能血液循环差。
12、看脚趾甲颜色、脚远离心脏,脚趾甲是远的,就像珠穆朗玛峰的锋尖。
13、如果脚趾甲红润有光泽说明人体血液循环好。
14、一般健康长寿人的脚趾甲就会呈现健康的粉红色。
15、同时,脚指甲上也有月牙哦,约占趾甲的1/5。
16、如果按一下变白,松手后很慢才能恢复原态,说明循环不好,这个叫压红实验,能够反应脚部血液循环状况。
17、循环不好营养就不好,脚上一旦有风吹草动,你可能就会得病。
18、有人容易得灰指甲,脚趾头疾病,也是因为血液循环不好,抵抗力不行,容易被病毒侵害。
19、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脚趾甲变成了苍白色,没有一点血色的话,那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营养不良或贫血。
20、这时你可要更加注意自己的饮食,每天摄取充足的热量。
21、如果趾甲上有纵行条纹,表示机体虚弱,抗病能力差。
22、这时应注意,多参加体育锻炼,避免久坐久站,强健身体。
23、看脚趾腹颜色、健康的脚趾腹应该是红润且饱满的。
24、颜色过白过红都不好,太红说明淤血多,静脉不好,淤紫说明静脉回流不好。
25、如果趾腹有皱纹不饱满也说明脚部血液循环不好。
26、0摸温度、老人脚易凉,多为肾阳不足或保暖不当,这类人应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如羊肉、大蒜、生姜等,以提高机体耐寒力。
27、若脚心热,则可能是阴虚内热,应多吃一些绿豆、冬瓜、瘦肉等甘凉滋润之品,少吃羊肉、韭菜、辣椒等温燥之品。
28、如果脚部温度不高不低,能够自行进行体温调节,外面冷的时候,脚是热乎的,外面热的时候,脚也还是那个温度,就说明脚部血液循环好。
29、相反,天一冷脚就冰凉,天一热脚老出汗就说明脚部血液循环不是很好。
30、所以,长寿之人的脚底温度应该和双手是一样的,温热适中,不凉不火。
32、0表格自测表格健康、2项以下(含)提示轻度气血不足。
33、3-5项异常提示中度气血不足。
34、6项以上(含)异常提示重度气血不足。
35、0养生先养脚。
36、锻炼脚趾、建议大家可以通过用脚趾抓地等举措来锻炼脚趾,强身健体,达到长寿的目的。
37、做法、取站立或坐姿,双脚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以抓地、放松相结合的方式,交替刺激经络。
38、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然后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按摩脚趾,可刺激脚部穴位,强身健体。
39、经常泡脚、平时多泡泡脚也可以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40、中医认为,热水洗脚,胜吃补药。
41、每天泡脚15分钟就能发挥保健作用。
42、另外,在温热的水里加点中草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同时,可以使药效被皮肤吸收作用于人体,达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43、互打双脚、中医认为,脚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
44、光在足底就有136个穴位反射区,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
45、经常双脚互打,等于在调理全身五脏六腑。
46、尤其在冬天,双脚互打更是不可缺少,因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47、有很多老人通过双脚互打后,发现比热水泡脚还要实惠有效。
49、按摩脚筋、人的筋之根就在脚部,治病要治根,养生也要调根,因此只拉身体的筋,而不把脚部的筋拉开,是治标不治本!把脚部的筋拉软,不仅能够变得强壮,延年益寿,而且还能够改良人不好的脾气。
50、当然,拉脚部的筋有很多的方法,和舞蹈家一样的那种拉法并不适合中老年朋友。
51、所以好操作,同时又比较方便的就是搓揉脚板底的脚筋。
52、脚面有个凹陷,一般的情况根本刺激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泡脚效果好(因为热水可以刺激凹陷的地方)。
53、在这个脚凹陷的地方有很多精妙学位,比如长寿的涌泉,足跟有三焦经通过,这些都要拍打到,好是用一定的力度往里头揉捏,可以触到一根比较粗、紧的经。
54、按揉以发热、经络舒服为准。
55、按揉时应用指腹,不要用指甲刮。
56、所以,脚,这个平时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部位,却是养生长寿的不二法门哦。
57、做好了脚部的养护,健康长寿很容易呢!。
二、脚底穴位图按摩(详解)1、足底前半部按摩:同时横向来回按摩斜方肌,肺。自下向上按摩支气管共计4分钟,两声“提示音”后结束。。
2、足底后半部按摩:由上向下移动按摩基本反射区,(在肾反射区位置多停几秒钟再往下移动)从肾→输尿管→膀胱共4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3、足大指头按摩:同时“点压按摩”足大拇指(包括大脑、垂体、视觉中枢敏感点、额窦)2分钟后,接着横向来回移动按摩五个指头(额窦)2分钟,共计4分钟,两声“提示音”后结束。。
4、足四指按摩:同时横向来回按摩足指头和足底交界处(包括血压调节点、小脑脑干、降压点、眼、耳、新失眠点、美容点)共4分钟,四声“提示音”后结束。。
5、人在走路时,双足肌肉的收缩松弛导致静脉血管的流速增强,血液循环的畅通无阻,以便将营养物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所以没事多走走,有利于身心健康。。
三、中医人体穴位图中脚部的穴位有哪些?1、大家都知道脚是我们的第二心脏,每个人双脚上有此腔60余个穴位,均与全身器官有森丛衫相应关系。
2、现在流行的足浴也是源于此,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人体脚部的具体的穴位图。
3、人体脚部穴位郑知图。
四、脚部反射区图片展示 教你认清足部各穴位1、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
2、足底上部...。
3、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
4、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
6、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
7、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y.d、肛门等,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
9、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10、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
11、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13、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
14、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
15、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
16、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17、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18、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五、脚部穴位有哪些1、足部分布有60多个穴位与各个脏腑相通,占全身穴位的1/10。
2、足部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
3、人的双足上分布着六大经脉,连着肝、脾、胃、肾等内脏,足底有66个穴位,贯穿全身血脉和经脉,具有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
4、因此,适当刺激足部,可保持全身血液顺畅,并能促进新陈代谢。
6、涌泉穴、该穴位为足少阴肾经经脉第一要穴,位于足底第三趾足端至足跟的连线上,当足底蜷起时候的凹陷处。
7、大都穴、该穴位为足太阴经经脉要穴,有主治脾脏之功效。
8、该穴位位置在足底拇指的侧面凹陷处。
10、窍阴穴、该穴位为足少阳经经脉要穴,为人体胆经和人体体表经脉交汇之地。
11、该穴位位于足底第四趾的末节处。
12、昆仑穴、该穴位为足太阳经经脉要穴,有调节头部腰部疼痛之功效。
13、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15、大敦穴、该穴位为足厥阴经经脉要穴,为妇科关键穴位。
16、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与皮肤交界处。
17、厉兑穴、该穴位为足阳明经经脉要穴,可调节多种胃部疾病。
18、位于足二趾末节外侧,趾甲角与皮肤交界处。
六、脚上有哪些穴位,详细脚部穴位图解1、足疗按摩简单实用、方便易学。
2、无论你是否了解中医,是否有医学基础,只要按照穴位和反射区的正确位置进行按摩,每天抽出10分钟来按摩你的双脚,一定可以远离疾病,拥有健康。
3、这里来详细讲一讲脚底穴位图涌泉穴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4、主治疾病、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5、穴道指压法调节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调节膀胱炎、指压法调节白发等等。
6、大敦穴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7、主治疾病、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
8、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9、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0、太冲穴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11、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12、主治病症、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13、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14、太白穴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15、主治病症、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16、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17、太溪穴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18、主治病症、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19、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20、申脉穴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21、主治病症、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
22、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3、丘墟穴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24、主治症状、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25、昆仑穴取穴方法、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26、(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7、)主治疾病、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28、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29、行间穴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30、主治病征、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31、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2、里内庭穴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
33、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34、主治症状、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35、下痢穴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下痢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
36、主治病征、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调节下痢有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七、脚部有什么穴位1、足疗按摩简单实用、方便易学。
八、如何按摩脚部穴位才有相应的功效1、【涌泉穴】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涌泉穴的功能疗效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调节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调节膀胱炎、指压法调节白发等等。。
2、【大郭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的功能疗效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3、【太冲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等内容。。
4、【太溪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调节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调节掉发等。。
5、【太白穴】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疗法有:穴道指压法调节湿疹。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疗法有:穴道指压法调节湿疹。。
6、【申脉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调节怯寒症、增进耐性的指压法等。。
7、【丘墟穴】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网页: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使自己能承受不幸指压法等。。
8、【昆仑穴】取穴方法: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昆仑穴的功能疗效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
9、【行间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调节假性近视。。
10、【里内庭穴】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调节麻疹。。
11、【下痢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下痢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此穴的功能疗效为:指压此穴,对于调节下痢有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详细脚部穴位图解【脚部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