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的故事
1、邯郸学步的故事简短100字左右
(1)、回到家,少年的父母很生气,问少年想不想学习走路了,少年若无其事地还在玩,根本就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了!
(2)、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邯郸学步,否则绝不会办成事情!
(3)、而邯郸就是战国时赵国的都城。诗人李白还写诗说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4)、白话文:“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5)、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
(6)、做人做事不能邯郸学步,而要设法标新立异的学习真才,否则,只能让我们后退,不能让我们进步。
(7)、(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8)、邯郸学步,生搬硬套,是学不会真正的东西的。
(9)、白话文:“所以西施病心而矉那里,这里的丑人见而美好的,回来也捧心而矉那里。这里的有钱人看见的,坚决关闭城门,不出来;贫穷的人看见的,比比妻子离而逃跑。”
(10)、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11)、《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2)、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13)、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
(14)、少年成天哀叹:“为什么我事事都不如别人?”家里人都劝他:“不要灰心,你现在已经很好啦。”可是,少年根本听不进家人的劝说。
(15)、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优美。
(16)、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为广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先民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17)、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18)、我们不能盲目学习,就像邯郸学步那样,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比如:小朋友总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电视机里的大力士抱西瓜,一会儿学习超人飞,结果把自己给砸了或摔了,这就是邯郸学步的结果。
(19)、(典故)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20)、但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优美。
2、邯郸学步的故事寓意和道理
(1)、战国时期,有一位住在燕国寿陵的少年,家境很好,却缺乏自信心。
(2)、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优雅、轻快。
(3)、我知道,生命若没有向往,那是没有生命过的生命,等于死胎,早衰,或者枯萎,不管是树,还是人。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10(拼音)hándānxuébù
(4)、这就是今天学的成语: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用邯郸学步怎么造句吗?
(5)、公司经营要找出自己的特色,老是邯郸学步,从别人那儿东搬西套,是无法获得消费者青睐的。
(6)、燕国青年再次带着激情投入了学习。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他依然没学会邯郸人的走路方式;而且,大街上的人一看到他就开始嘲笑。更为难的是,他从家里带来的盘缠也快花光了。
(7)、哪知道,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做起来却难了。这个小伙子学了一段时间,总觉得越学越别扭,走起来很不自然。他想,这也许是自己按老习惯走惯了,要改起来不容易,只有彻底抛弃老步法,才能学到新姿式。于是,他又决心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的`长短,一摆手,一扭腰,都要按邯郸人的尺寸计算着去做。虽然他硬是比着邯郸人的样子,亦步亦趋地努力学习,但结果并不美妙,他不仅没有学会新的走路的姿式,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都忘了。后,当他要离开赵国回到燕国的时候,连路也不会走了,只好爬着回去。
(8)、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9)、这是向往的品性吗?——是。向往与生命同在。向往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我已屡屡尝受向往的甘辛,一任瓣瓣心花伴随向往的时序更迭,萌发——飘落,飘落——萌发。于是,我继续向往。
(10)、“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11)、(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12)、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13)、学步桥原为木质浮桥。据《邯郸县志》载:每逢秋水暴涨,沁河两岸咫尺天涯,交通极为不便。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石拱桥。取名“学步桥”是根据《庄子·秋水》篇记载“邯郸学步”的典故借题于此。
(14)、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15)、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16)、“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17)、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18)、(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19)、燕国青年说:“那些东西太难学了,就算学会了,别人也不知道我会。但是,只要我去学了邯郸人的走路方法,那只要看到我的人,就会知道我有多厉害!”
(20)、他来到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走路的姿势各有不同,他看呆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迈开步子,这时,有个人向他走来,两人年纪相差不多,于是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右脚,他也迈右脚,那人迈左脚,他也迈左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
3、邯郸学步的故事简短50字左右
(1)、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2)、hándānxuébù解释: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3)、“走路还学什么?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呗!真是神精病。”人家急走几步,把小伙子甩在后面。小伙子抹不开脸,一转身,又跟着一个走得挺好看的学上了,走着走着前面的人站住了,一回头,“你干吗呀?臭流氓。!”原来前面是个姑娘。小伙子臊得满脸通红。
(4)、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5)、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6)、根据这个故事,后来引出“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生搬硬套地去模仿别人,反会弄巧成拙,闹出笑话。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71邯郸学步的故事
(7)、赵国的首都邯郸,那里的人走路特别有风度,又优雅又好看。燕国青年就想去学人家的走路方式。
(8)、示例: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9)、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10)、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11)、(示例):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邯郸学步。——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12)、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13)、《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14)、晓明写得一手好字,可他总觉得自己还有不足,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楷书、一会儿模仿仿宋,一会儿模仿隶书,结果后写出来的字成了个“四不像”。
(15)、我向往向往什么?我时常这样自问,有时问得自己也张口结舌。人间的欢乐和病痛在大地蒸腾,在心的天空凝聚成云,或飘洒甘霖,或倾泻雪暴。这甘甜和苦辛的水,被心灵之根吮吸,便生出一种欲望,和树木的根一样,伸展着枝干,伸出地面,伸向天空,去窥探一个泥土里不曾有过的世界,去追寻绿叶,追寻繁花,追寻蕴寓着未来的秘密的果实。
(16)、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羡慕邯郸人,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国,想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法。刚开始,他整天站在街头,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的姿态,再慢慢模仿他们,可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想可能是受到过去走路习惯的影响,所以,他决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从那时候起,他更专心研究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不过,再怎么努力他还是学不会,后他只好放弃。可是,因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着回去。当别人看到他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他。
(17)、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18)、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19)、第二天,少年的父母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清晨,迎着朝阳,少年的父母背着他,来到村口的梧桐树下,少年坐在石头上看着父母在走来走去,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父母走得满头大汗他却在凉爽的树阴下看着蚂蚁搬家!
(20)、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4、邯郸学步的故事简介
(1)、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2)、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3)、步:行走,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4)、(同韵词)进退无路、银花火树、路长日暮、无孔不入、无长物、燕巢于幕、挨门逐户、器满将覆、翻肠搅肚、依艹附木、......
(5)、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通高8米,全长32米,桥面宽9米,两旁各19块栏板,板间各立18根望柱。板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
(6)、录音之后,可对该语音重命名,如“班级+姓名+篇名”。
(7)、渴了,随便弄点水,喝了就继续练;饿了就抓一个馒头,吃了继续练;累了,一屁股坐地上休息,歇完就继续练。
(8)、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
(9)、他带上盘缠,跋涉千里,赶到赵国,踌躇满志地准备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10)、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11)、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
(12)、步:行走,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13)、看起来,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
(1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15)、战国时候,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去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16)、欢迎来到妞爸的成语课堂,今天是成语故事第十三期,我们一起来学习『邯郸学步』。
(17)、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
(18)、用邯郸学步的方式照单全收,不知取舍,后会将自己原有的都忘光。
(19)、这个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邯郸后,上街一看,邯郸人走路果然不一般,一抬腿一伸手,都有高雅的风度,他就连忙跟着行人学起来。
(20)、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5、邯郸学步的故事
(1)、(释读)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邯郸市位于河北省的南端,东临山东聊城,南邻河南安阳,西邻河北峰峰,北临河北沙河。
(2)、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3)、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4)、《庄子.秋水》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5)、(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与潇洒,外地人很赞赏和羡慕。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
(6)、《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7)、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8)、不一会那个被他模仿的人就走远了, 他又跟在另一个行人身后亦步亦趋地学走路。别人走得随意优雅,但他学得磕磕绊绊,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当做怪人,停下脚步看他,甚至还有人捂着嘴笑他。
(9)、(同韵词)进退无路、银花火树、路长日暮、无孔不入、无长物、燕巢于幕、挨门逐户、器满将覆、翻肠搅肚、依艹附木、......
(10)、前人论述已经十分周全,无隙可驳,若再一味附和前人,只会如邯郸学步。
(11)、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5(出处)
(12)、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13)、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优美。
(14)、这个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邯郸后,上街一看,邯郸人走路果然不一般,一抬腿一伸手,都有高雅的风度,他就连忙跟着行人学起来。
(15)、(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与潇洒,外地人很赞赏和羡慕。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
(16)、学邯郸人走路。讽刺那些一味模仿别人,不但学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了的人。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6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当时邯郸人以善行而驰名各邻近的国家。他们走起路来步伐轻快,姿式威武好看。这时,燕国武陵这个地方有个年轻人,嫌弃家乡人走路的样子八字脚朝外翻,摇摆蹒跚,不好看,就决心跋山涉水到邯郸去学那里的人走路。
(17)、这样,每天他走起路来像木偶一样,先考虑出哪条腿,再思考腰和手臂怎么配合,心中还要盘算每步迈多大。青年人在邯郸学习了半年多,却毫无长进,糟糕的是:不但没学到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记了。眼看着带来的银两就要花光了,青年人不得不返回燕国。可是他忘记了自己应该怎么走路,只好狼狈地爬回家了。
(18)、根据这个故事,后来引出“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生搬硬套地去模仿别人,反会弄巧成拙,闹出笑话。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篇6相传战国时候,有一个燕国的青年,他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优美,就特地来到邯郸,向当地人学习走路的姿势。
(19)、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20)、时间一长,少年越来越不自信了,甚至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都不如别人的好看。
(1)、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2)、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叫燕国。燕国有个年轻人,他整天东想西想,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得到更多人的喜欢。燕国青年想了又想,决定学习一门特长——走路。
(3)、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4)、看起来,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
(5)、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6)、他学习时不会认真思考,盲目地效仿别人的方法,结果成绩没有提高,还把自己的方法给忘记了,真是邯郸学步。
(7)、他们先把少年扶起来,拉着他,让他先走一步。可是,少年一走,步子准要乱,这一乱,腿就缠在一起、扭在一块。这一天,学习没有一点儿进展!
(8)、少年可能已经体会到父母的难处了,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专心、认真!
(9)、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优美。
(10)、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11)、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1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13)、我们不能像邯郸学步那样,学了这个忘了那个。比如:写作文更不能邯郸学步,要有自己的特色。可老师说我懂得邯郸学步的道理,做得全是邯郸学步的事,说得我脸红。
(14)、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15)、他一连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而且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掉了。人们都说他“邯郸学步,越学越差劲”。后来,他的钱已经花光,不得不返回寿陵。可这时他已经不会走路了,只好爬了回去。
(16)、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后只好爬着回去。扩展资料寓意
(17)、(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18)、邯郸学步的故事: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19)、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20)、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1)、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
(2)、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的盘缠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准备回家。此时的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姿,而且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迈不开步子走路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四肢着地,爬着回去了。
(3)、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4)、寓意:做人要脚踏实地,虽然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是对的,但是不能一味的照搬而忘记了自我,而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自己要走的路。学习借鉴要适宜,不得法只能适得其反。扩展资料近义词:亦步亦趋
(5)、故事为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后只好爬着回去。
(6)、一个人一定要有主见。不要盲目崇拜和效仿别人。别人的长处固然应当积极学习和汲取,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但是,一味地为了学习、效仿他人,结果别人好的东西没学到而把自己的长处丢掉,这是贻笑大方的事情。说白了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7)、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后面都会教会孩子一个做人的道理。
(8)、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9)、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优美。
(10)、《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11)、《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2)、羽绒服、皮衣等材质的衣服容易产生杂音,在录音的时候避免穿这类衣物。
(13)、没办法,燕国青年只好回家,但是,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他自己完全忘记怎么走路了。无奈之下,他只能爬着回家了。
(14)、(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5)、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无意间听见一个老人说:“我觉得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是全天下美的。”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道:“没错!”“对极了!”
(16)、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17)、每天三分钟,听一个故事,学一个成语。点滴积累,成长每一天。
(18)、寿陵少年就来到了邯郸,他问自己投宿的店里的伙计:“听说你们这个地方的人走路好看。”伙计一说:“对呀,是有这么一说,您是从哪儿来的?”“我是从燕国来的,专门上邯郸来学走道的。”伙计乐了,头一回听说还有专门来学走道的,“那您怎么学呢?”“我明天到街上学去,你们有专门教这个的吗?”“这倒没有,您自己看着学吧。”
(19)、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
(20)、邯郸学步的道理: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都忘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都强调胡乱模仿别人,“邯郸学步”强调学习别人的忘掉自己的;“东施效颦”强调生搬硬套。
(1)、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丢掉原有技能。
(2)、张三的表演方式和李四完全不同,你硬要他去模仿李恐怕只会邯郸学步,令他连自己独特的诠释工夫都无法表现出来。
(3)、成语邯郸学步,读作hándānxuébù,意思是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4)、他带上盘缠,跋涉千里,赶到赵国,踌躇满志地准备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5)、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邯郸学步的故事寓意和道理145句(邯郸学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