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
1、沉淀池如何设计
(1)、例如石家庄市桥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二级标准提高至一级A标准。该水厂改造后的工艺流程为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AAO池—二沉池—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池。
(2)、吸泥机和刮泥机是排泥设备中主要的两种设备。排泥设备是在水处理中配合沉淀使用的专用设备,主要用于废水处理过程初沉池、二沉池、浓缩池以及澄清池。排泥设备的形式随工艺的条件与池型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常用的排泥设备通常为平流是沉淀池排泥机和辐流式沉淀池排泥机两大类。
(3)、(2)通常采用机械刮泥,再用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当池径小于20m时,也可采用斗式集泥(一般为四斗)。污泥可用压缩空气提升或用机械泵(潜污泵、螺旋泵等)提升排出,也可以利用静水头将污泥输送到下_级处理系统。
(4)、主要是平流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用到的刮刮吸泥机设备。
(5)、1)进、出水的布置方式有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形式。
(6)、竖流式沉淀池效果较好,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
(7)、(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5~0m。为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为8~
(8)、下水道的沉淀池的深度可以考虑地面以下一米左右,在沉淀池的50公分左右的地方开口,铺设管道接到污水管道里。
(9)、(1)圆池的直径或方池的边长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6m,大可达100m。池底坡度一般为0.05~0.
(10)、(3)进、出水的布置方式有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形式。
(11)、在下水道的沉淀池的上口铺设盖板,留有30公分见方,或者圆形的孔,以便在掏厨房污物时用(这厨房的污物会有人来收的)
(12)、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可沉淀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沉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割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13)、辐流式沉淀池内水流的流态为辐流形,因此,污水由中心或周边进入沉淀池。
(14)、入流区和出流区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
(15)、3)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效率较高,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表面负荷提高1倍左右。
(16)、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17)、(3)沉淀时间一般采用0~0h。当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沉淀时间应适当增长。
(18)、3)检查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的带负荷运行情况。主要观察振动、噪声和驱动电机的运转情况是否正常,线速度、角速度等是否在设定范围内。
(19)、通过对PAM、PAC及污泥回流量的分析,该工程在实际运行中的参数为:PAC投加量为50mg/L,PAM投加量为0.25mg/L,污泥回流量为40m3/h。自运行一来,出水稳定,对TP、SS均有很高的除去效果,除去率高达90%。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20)、步骤然后开启压力泵,利用压力泵对水进行加压,从而提高进入进水管内水的压力,使得通过进水管进入布水管中的水的压力相应提高;
2、沉淀池和化粪池的区别
(1)、是可沉降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同时使进出水均匀。
(2)、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
(3)、吸泥机是利用压力差收集底泥,刮泥机是利用机械传动收集底泥。
(4)、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5)、缓冲层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已沉下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6)、 水的粘度愈小,沉降速率愈快,成反比关系。因粘度愈水温成反比,故提高水温有利于颗粒的沉降;
(7)、按照水的性质与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不同,沉淀处理工艺可以是整个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工序,亦可以作为惟一的处理方法。在典型的水处理厂中,沉淀法可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8)、辐流式沉淀池内水流的流态为辐流形,因此,污水由中心或周边进入沉淀池。
(9)、水池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万m3/d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10)、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其基本要求如下:
(11)、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12)、在澄清区,矾花慢速地从预沉区进入到沉淀区使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进入斜管沉淀区完成剩余矾花沉淀过程。
(13)、5)药耗投加量相对较低。通过污泥内循环,可节约10%~30%的药剂投加;
(14)、(1)为池内水流的自下而上垂直流动、防止水流呈辐流状态,圆池的直径或方池的边长与沉淀区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不大于池子的直径一般为0~0m,大不超过10m。圆池直径或正方形池边长D≤7m时,沉淀出水沿周边流出;D≥7m时,应增加辐射式集水支渠。
(15)、沉砂池去除的砂粒杂质是以比重为65吨/立方米,粒径为0.2mm以上的颗粒为主。
(16)、(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17)、竖流式沉淀池池体为圆形或方形,污水从中心管的进口进人池中,通过反射板的拦阻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慢向上流动。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则由池顶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
(18)、工地上的自动洗车池都是成品的,等基础梁混凝土达到强度(一般14天即可),沉淀池里的“蓄水池”注满水了,联系厂家过来安装。
(19)、(4)锥形贮泥斗的倾角为~,排泥管直径不能小于200mm,排泥管口与池底的距离小于0.2m,敞口的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不能小于0.4m。浮渣挡板淹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25m,距集水槽0.25~0.50m。
(20)、由图2可知,在4中投加量的情况下,对SS都有一定的除去效果,在效果都有所不同,结果表明,运行过程中,PAM的投加量对SS有加大的影响。PAM投加不足,在快速混合区形成的多种配合物和聚合物不能有效的絮凝在一起形成大的矾花沉降下来,造成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许多细小的絮团在水力作用下随着出水流出沉淀池,造成出水SS较多。
3、沉淀池底部的淤泥如何清理
(1)、平流式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也可用砖石圬工结构,或用砖石衬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
(2)、(5)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能超过3m/min,通常采用5m/min。
(3)、初沉池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时,沉淀时间一般为5-2h,对进水BOD5的去除率可以达到20%-30%,对悬浮物SS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以上。
(4)、与以上原因对应的解决办法有:增加调节池,均匀分配进水水力负荷;调整进水、出水设施的不均匀性,减轻冲击负荷的影响,克服短流情况;调整曝气池的运行参数,以改良污泥絮凝性能,如营养盐缺乏时及时补充,泥龄过长造成污泥老化是应缩短泥龄,过度曝气应调整曝气量;投加絮凝剂,改良某些难沉淀悬浮颗粒的沉降性能;使消化池、浓缩池上清液均匀进入初沉池,消除其负面影响;使二沉池剩余污泥均匀进入初沉池,消除剩余污泥回流带来的影响。
(5)、对于已经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长的藻类,可用高压力水冲洗,往往一经冲洗即可去除附着的藻类。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二次沉淀池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6)、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一般为0.01-0.0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2m/min,一般为0.6-0.8m/min。
(7)、2)水流在竖流式沉淀池内的上升流速为0.5-1mm/s,沉淀时间为1-5h。中心管内的流速一般应大于100mm/s,其下出口处设喇叭口或反射板。反射板底距泥面至少0.3m,喇叭口直径及高度均为中心管直径的35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3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8)、沉淀作用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净化水质。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9)、(4)当池径小于20m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当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
(10)、然后在冲洗台远离道路的一边,挖一个2mX6m深2米的沉淀池基坑,并浇筑混凝土垫层5-10cm厚。
(11)、1)检查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等金属部件的防腐是否完好合格,以及其在污水情况下的运转状况。
(12)、其实,高效沉淀池关键的一点就是污泥循环和排泥功能,污泥循环中部分污泥从沉淀池返回到絮凝池的中央反应管,并精确控制污泥循环速率,以保持反应管内均匀絮凝所需的高污泥浓度。
(13)、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14)、化粪沼气池。每家每户在建房子前都会先建一个化粪池。这种化粪池分为三个部分组成,有一级厌氧池,二级厌氧池和澄清池。当我们把生活污水排进去的时候,那些脏东西就会在里面发酵从而产生沼气,而沼气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
(15)、为避免短流,一是在设计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适宜的进水分配装置,以消除进口射流,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过水断面上,降低紊流并防止污泥区附近的流速过大,采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长出流堰的长度。
(16)、常用斜板(管)沉淀池的进水从斜板(管)层的下部进入后,由下向上.流经斜板(管),悬浮颗粒沉降在斜板(管)底面,在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自行下滑至集泥斗由穿孔管排出池外,上清液则在沉淀池水面由穿孔管收集或由三角堰溢流而出。斜板(管)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7)、②污水处理过程根据微生物的需氧量,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应满足在2~3mg/L,
(18)、联 系 人:13812235820(长按复制添加)
(19)、辐流式沉淀池内水流的流态为辐流型,因此,污水由中心或周边进入沉淀池。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进水管悬吊在桥架下或埋设在池体地板混凝土中,污水首先进入池体的中心管内,然后在进入沉淀池时,经过中心管周围的整流板整流后均匀地向四周辐射流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沉降到池底,有刮泥机或挂吸泥机挂到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再用重力或泵抽吸排出。
(20)、出水槽:沉淀池的出水槽沿途接纳出流堰流出的水,故槽内流系属非均匀稳定流,当沿槽长流入流量均匀,且为自由流入,出水槽出口为自由跌落时,其出口处的水深为临界水深。一般可取b=h0=0.9Q0.
4、沉淀池
(1)、(5)有效水深一般为0-5m,超高一般为0.3-0.5m。
(2)、陈勇华: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处理厂提标中的应用实例,实用技术;DB33/2169—2018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浙江省地方标准,2018;董超: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厂提标中的设计与应用评价,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吉洁:高效沉淀工艺介绍及分析,科技信息;王丽娜等.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概述,环境科学与管理;
(3)、生物滤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水处理工艺,其大的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系统集初沉池、曝气池、污泥回流设施以及供氧设施等于一身,大大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
(4)、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渠布置在沉淀池四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或中间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的排出方式与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相同。
(5)、二次沉淀池:简称二沉池,生物处理构筑物后,是生物处理工艺的组成部分。
(6)、(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作为冷却水水质时浊度不大于20NTU。
(7)、因此,与传统沉淀池相比,高效沉淀池可以总结以下优点:
(8)、该工艺在调试阶段,为确定回流量对运行效果的影响,同样对两组沉淀池采用不同的回流量,待稳定运行后考察回流量为40m3/h和20m3/h情况下对SS及TP除去效果,其他运行参数为设计参数。
(9)、沉淀池: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目前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
(10)、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进水管悬吊在桥架下或埋设在池体底板混凝土中,污水首先进人池体的中心管内,然后在进入沉淀池时,经过中心管周围的整流板整流后均匀地向四周辐射流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沉降到池底,由刮泥机或刮吸泥机刮到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再用重力或泵抽吸排出。
(11)、二次沉淀池的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对整个系统的净化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12)、3)巡检是注意观察各池的出水量是否均匀,还要观察出水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被浮渣封堵,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13)、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渠布置在沉淀池四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或中间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的排出方式与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相同。
(14)、因此,初步确定设计流量为12m3/h,每天运行8小时。一级接触氧化池的有效容积是V1=0×0×2=33m3,
(15)、③水位控制:调节池低水位控制在0.5m,
(16)、虽然,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有很多的好处,但相应的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及改进的地方。
(17)、(1)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20ram,斜管孔径一般为50~80mm。斜板(管)长度一般为0~2m,倾角一般为60°。斜板(管)上部水深和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都是0.5~0m
(18)、(6)池的长宽比应不小于4: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9m,大为15m。
(19)、4)巡检时注意观察浮渣斗中的浮渣是否能顺利排出,浮渣刮板和浮渣斗挡板配合是否适当,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20)、沉淀池: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
5、沉淀池盖板图片
(1)、根据Hazen浅池理论设计的在沉淀区内设有斜板的沉淀池。在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板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向流、同向流和横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从而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缩短了沉淀时间,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2)、通过对图3分析可知,TP的除去主要由PAC的投加量决定的,PAC投加量分别为40mg/L和50mg/L时,出水的的大值分别为0.6mg/L和0.15mg/L,并且投加量在40mg/L时出水TP极其不稳定,在实际生产中出现TP超标。
(3)、砌筑完毕等砖干透进入粉刷。砂浆达到强度后,外围回填土,接上水源注水实验,不渗漏即可。注:粉刷要拌用防水砂浆。
(4)、城市污水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座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座(格),并按并联运行原则考虑。
(5)、高效沉淀池后,搅拌区被空气搅拌,代替了原来的桨式搅拌机搅拌方法。改进方式可以是在后混合罐中安排打孔的曝气管,并通过工厂空气管道供应空气以进行混合。与机械搅拌相比,该方法除固硫外,还具有节能作用。
(6)、曝气沉砂池是在长方形水池的一侧通入空气,是水旋流运动,流速从周边到中心逐渐减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与水分离,水中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刷下来的污泥仍成悬浮状态,随着水流进入后面的处理构筑物。曝气沉砂池的优点是除砂效率稳定,受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曝气沉砂池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3min,若兼有预曝气的作用,可延长池深,是停留时间达到15-30min。
(7)、三是用塑料加工的锯齿形三角堰因时间关系,可能发生变形,管理人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出流均匀,减少短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短流现象降低到小限度。
(8)、沉淀池均包括5个功能区,即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
(9)、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这种高密度的矾花使得污泥在沉淀区的沉降速度较快,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10)、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出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m;出口出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0m,出口出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11)、7)按规定对初沉池的常规检测项目进行及时分析化验,尤其是SS等重要项目要及时比较,确定SS去除率是否正常,如果下降就应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
(12)、(3)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缝隙高度为0.25~0.50m,作为初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30mm/s,作为二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20mm/s。
(13)、在絮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去除的水处理法。
(14)、高效沉淀池既适合高悬浮物(400~1200mg/L)的水处理,又适合低悬浮物(40~400mg/I)水处理。其固体浓度可在200~2000mg/L浮动。由于该工艺有宽泛的应用条件,其是微污染水深度处理、给水厂排泥水处理、工业废水预处理、污水深度处理的备选工艺,该工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空间。
(15)、(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当作冷却水水质时应不大于20NTU。
(16)、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分成若干层,由此增加了沉淀面积,减小了悬浮物的沉降距离,缩短了悬浮物沉淀时间。
(17)、众所周知,污水中的磷主要通过化学絮凝沉淀去除,因此易受回流污泥中富集的絮凝剂的影响。由图3可知在及时排泥的条件下,回流量为40m3/h和20m3/h情况下出水TP浓度基本一致,说明高效沉淀工艺在适宜的污泥回流比下运行对TP去除效果良好且稳定。
(18)、高效藻类塘内存在的菌藻共生体系,使塘内溶解氧浓度较高(保持好氧状态),而ph值则存在周期性变化;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0%,氨氮主要通过硝化作用去除,去除率>90%, 磷酸盐主要通过沉淀作用去除,去除率为50%。
(19)、次日,即可砌筑沉淀池墙体,规范要求是三级沉淀。也就是砌筑一圈外墙,中间砌筑二道隔墙。
(20)、竖流式沉淀池多呈圆形,也有采用方形和多角形的。直径或边长一般在8m以下,多介于4-7m之间。沉淀池上部呈柱状部分为沉淀区,下部呈截头锥状的部分为污泥区,在二区之间留有缓冲层0.3m。
(1)、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多为圆形,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污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辐流式沉淀池排泥设备复杂,操作困难,施工要求高。
(2)、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水池的主体。
(3)、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4)、如果综合当前常见的混凝沉淀工艺特点,我们可以做个比较:
(5)、(5)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问一般不超过30rain,二沉池一般不超过60min。
(6)、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原理,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沉淀池。按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划分,斜板(管)沉淀池有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等三种形式,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常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沉池和小流量工业废水的隔油等预处理过程,其处理效果稳定,维护工作量也不大。很少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二沉池工艺中,因为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中固体含量较大,使用斜板(管)沉淀池处理时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差,效果不稳定;而且由于混合液溶解氧含量大,斜板(管)上容易滋生藻类形成生物膜,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堵塞斜板(管)的过水面积,清理起来困难。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比普通沉淀池大约高一倍,因此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需要压缩沉淀池占地时,可以采用斜板(管)沉淀池。
(7)、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进水管悬吊在桥架下或埋设在池体底板混凝土中,污水首先进人池体的中心管内,然后在进入沉淀池时,经过中心管周围的整流板整流后均匀地向四周辐射流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沉降到池底,由刮泥机或刮吸泥机刮到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再用重力或泵抽吸排出。
(8)、(3)进、出水的布置方式有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形式。
(9)、高效沉淀池的除磷方法即是化学沉淀除磷,通过投加铝盐,使Al3+与水中的P043-充分反应生成多核羟基络合物,形成的污泥絮体相互聚集沉淀除磷。为除磷效果,通过实验室小试的方法确定PAC的小投加量为40mg/L。调试阶段为确定混凝剂对运行效果的影响,对两组沉淀池采用不同投加量运行方式,待运行稳定后考察PAC和PAM投加量为①40mg/L和0.2mg/L、②40mg/L和0.3mg/L③50mg/L和0.2mg/L、④50mg/L和0.3mg/L条件下对SS及TP的除去效果,其他运行参数为设计参数。
(10)、(4)沉淀池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11)、(5)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能超过3m/min,通常采用5m/min。
(12)、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
(13)、(5)有效水深一般为0~5m,超高一般为0.3~0.5m。
(14)、可应用于供水领域,替代了传统的混合池、反应池、沉淀池,并通过其可控污泥回流及多种药剂组合来强化絮凝沉淀效果,实现较高的出水负荷。
(15)、堰前可设置挡板以阻挡漂浮物,或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浸没在水面下0.3~0.4m,并距出口0.25~0.5m。
(16)、(4)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17)、4)试验和确定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的刮、吸泥功能和刮渣功能是否正常。观察沉淀池表面的浮渣能否及时排出,观察排泥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的吸、刮效果。
(18)、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池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米。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19)、(1)圆池的直径或方池的边长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6m,大可达100m。池底坡度一般为0.05~0.
(20)、多斗排泥时,每个斗均需设置排泥管(阀),手动操作,工作繁杂,采用机械刮泥时容易锈蚀。
(1)、在40m3/h和20m3/h情况下都度SS有一定的除去效果,其出水SS平均值为5mg/L和6mg/L,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回流量为40m3/h情况下出水水质明显比在其它污泥回流为20m3/h下运行效果好。其原因为,污泥回流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颗粒物的含量和增强絮凝作用,而SS的去除主要是靠絮体的吸附沉降作用,故本工艺回流量在40m3/h对SS的除去较高。
(2)、辐流式沉淀池:池径较大的圆形池,水流从池中心以辐流形式流向池周,也可从周边流进池中心,贮泥斗在池中央。
(3)、例如绍兴污水处理厂原水大部分为印染工业,废水,原水水质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中三级标准,出厂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中二级标准,改造后指标明,显提升。该厂工艺流程为格栅及稳流池一调节池高效沉淀池一酸化水解池一曝气池一沉淀池。
(4)、沉淀池加盖或设置隔墙,以降低池水受风力和光照升温的影响;高浓度水经过预沉,以减少进水悬浮固体浓度高产生的异重流等);
(5)、 (4)《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CECS 138-2002)
(6)、辐流式沉淀池亦称辐射式沉淀池。池型多呈圆形,小型池子有时亦采用正方形或多角形。池的进、出口布置基本上与竖流池相同,进口在中央,出口在周围。但池径与池深之比,辐流池比竖流池大许多倍。直径一般介于20-30m之间,但变化幅度可为6-60m,大甚至可达100m,池中心深度约为5-0m,池周深度则约为5-0m。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流,由于过水断面面积不断变大,故池中的水流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泥斗设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倾斜,污泥通常用刮泥(或吸泥)机械排除。
(7)、联 系 人:13812235820(长按复制添加)
(8)、1)抗冲击负荷较强,对进水浊度波动不敏感,对低温低浊度原水的适应能力强;
(9)、按水流与沉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斜板(管)沉淀池可分为毅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形式。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10)、(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11)、浅层沉淀池:根据浅层理论,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蜂窝斜管,增加了沉降面积、改良了水力条件,以提高水的沉淀效率。
(12)、 颗粒直径愈大,沉速愈快,因此随颗粒度的下降,颗粒的沉降速度会迅速降低。实际水处理过程中,水流呈层流状态的情况一般较少,所以一般沉降只能去除d>20μm的颗粒。
(13)、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14)、实践证明,高效沉淀池能够实现污水处理厂深度水质处理,促进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并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有效降低,全面改良水体环境。当然,人们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科学分析和设置,对药剂量的使用、设备维护保养等进行到位的管理,发挥高效沉淀池的大功能。
(15)、2)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能超过3m/min,通常采用5m/min。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沉淀池和化粪池的区别135句(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