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比手法写诗歌
1、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2、侧面烘托(烘云托月)、对比
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4、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①颔联“马代牛耕”“禽学人语”分别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展开描写,描绘出一幅山间万象图,体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
6、本诗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7、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8、本题考查学生炼句和分析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
9、(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10、“著帽如破斗”是外貌描写;
11、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12、D.“风蒲”是一种入秋则凋的树木,诗人将其与“悲秋”呼应,增添无限人生况味。
13、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14、QQ在线投稿:1978227900
15、绝知春意好,奈客愁何。
16、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避山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回到现实中去,反衬了当时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
17、“奈客愁何”直抒胸臆,诗人因为战乱二漂泊异乡,看到绽放的江边梅花,更是引起客居他乡的忧愁,“客愁”二字点明了全诗主旨,属于直抒胸臆。
18、C.诗人以“瘿樽”突出了山家风味,以“高话”传达了山翁健谈的神采。
19、诗人在塑造将军形象和描写唐军军容军威时,充满了赞美和歌颂之情,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将军是一致的,即渴望和平。
20、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二、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修辞技巧和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2、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果的能力。
4、上片写景,选择了很多意象,有“村坞”“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石”“苔径”“篱”等等,意象丰密,色彩和谐,构成以一幅明净清幽的图画。
5、B.第四句借昭君的心理活动描写,塑造了留恋君恩、怨而不怒的昭君形象。
6、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S2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7、(注)平:指水涨与地面平。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淡,轻。磨,拭。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荷心:荷叶。
8、B.第三句使用“题柱”典故,劝勉朋友应继续保留远大志向和抱负,终会得到赏识。
9、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①醉,齐声争唱浪婆②词。
10、作用:①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②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11、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12、D.尾联呼应诗题,诗人登上江楼,受到无限清凉,便邀请朋友共赏风光。
13、深树有禽学人语,穷檐将马代牛耕。
14、(1)修辞手法:比喻(或双关、象征)。浮云,既指诗人西北望长安所见实景,又比喻皇帝身边拔弄是非、蒙蔽皇帝的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浮云蔽白日比喻奸邪小人蒙蔽皇帝。
15、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16、①“莺语人帘长”是从听觉写,写出了帘外悦耳的鸟鸣声传入室内,更增添了室内的幽静雅致。②“春塘雨过波纹乱”是从视觉写,写出了春雨落在塘里,激起一圈圈细小的波纹互相交织而显得零乱的景象,独具意境。③“花坞风回蝶翅香”是从嗅觉写,不仅写出了风吹来了花香,沁人心脾的美好感觉,还发挥想象,似乎那采花回来的蝶翅也带着花香,独具意趣。
17、C.“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错误。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临时梅花尚有悠远的芳香,残花和残雪交相辉映,“远芳”指梅花芳香悠远,两个“残”字描写的是梅花凋零和雪将要融化的状态。这两句没有描写梅花开放环境的恶劣,也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
18、(注)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19、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1)颈联选取铁衣、战马两个战场上常见的意象。
三、对比的手法写诗
1、“1”——一个学科口号,每次上课前由学生喊出本学科的口号、公式、谚语、口诀、知识点等以鼓舞士气,落实巩固学科知识点,强化学科思想教育;
2、首先开门见山亮出他的身份:一个退伍的老兵,头戴一顶破斗似的帽子,几个字就勾勒出一副落拓不羁的寒伧相。年既老而无以为生,只得在益昌(今四川昭化)市集上靠占卜糊口,又进一步从他的行业点出这是一个下九流的人物。说他寄性命于杯酒之间,可见其平生爱好,嗜酒如命。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贫穷落魄、穷困潦倒的占卜者的形象。
3、(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4、(鉴赏要点)在鉴赏此类诗歌时应注意指出诗中“虚”的是什么,“实”的又是什么,二者构成了怎样的对比衬托果。
5、②融情于景,梅花满树与雪同一颜色,春风拂煦,江水岸花,一派融融乐乐的春景。“元”与“自”再次为尾联对故园的深切思念作衬。
6、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兵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修辞手法,赏析诗句的能力。
8、B.诗人所蒙受的不平随着一壶酒的到来而似乎全然消散,诗人感到做梦般愉悦。
9、D.尾句想象两人过去同游曲江的快乐,表现了诗人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
10、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使人仿佛听到美妙的风吹古木的声音;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令人仿佛看到月色皎洁而清凉。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见一斑,壮美的山河,凉爽宜人的气候,传达出诗人对夏夜美景的喜爱之情。
11、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12、古典诗词中,今昔对比手法的运用,让我们穿越时空,对话古人,感受着他们永驻心头的怅惘,历经沧桑的感慨,抚今追昔的怀古之情。
13、“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气势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铁骑”两句写军队人员之众多;“扬兵”两句写边地之广阔。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将军治军有方、能征善战。
14、C.“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错误,应是“清冷寂静”。“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分析不当,诗人月下凝思,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在这里,诗人借清冷寂静的氛围,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
15、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16、D.第二首词后两句由回忆转到现实,写出了词人梦醒后依旧感到惊心动魄,更加凸显出钱塘江潮的雄壮。
17、上语不假借,意自有臧否。
18、“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
19、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④。倚剑登燕然⑤,边烽列嵯峨。
20、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四、用对比的手法写诗歌
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首诗这两句就是对句,互相衬托下面要写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这个意思
3、(3)抒发了诗人盛衰无常的历史感慨。
4、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6、⑤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7、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
8、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9、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10、“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霜叶的内在精神、气质,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赋予秋景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11、在清幽寂寥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高楼,所望之处是月光如水,水如月光,水天相接,浑然一体,一派澄澈。水波轻涌如琴弦,撩拨着诗人的内心:也是这样静的夜清的月,风景是旧相识,而去年同来赏月的人此时在何处呢?诗中怀念的对象是男是女,是朋友还是恋人,抑或是家人,不得而知。头脑中涌现的是与友人逸兴遄飞登楼眺远赋诗酾酒拍遍栏杆,还是与情人执手看明月,千里共婵娟,也是悬而未解。诗味隽永,引人遐思,仿佛读者也浸润沐浴在这片柔波清辉之中。今昔对比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诗人过去欢乐陶醉现在孤寂清冷的形象,渲染了对逝去的美好情感的留恋、追忆与感伤之情。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13、②对比: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14、张求一老兵,著帽如破斗。
15、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6、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春)的特征。
17、(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18、(技法作用)这种方法,使情感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19、②借景抒情,“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借助所处环境的空旷寂静,凸显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之情。
20、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五、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3、(2)其中“雪沾衣”写出天气恶劣,大雪纷飞;通过“山”可见,诗人在雪中还要行山路。此联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结合下文“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英雄胆气与一腔豪情。
4、作者选取铁衣、战马两个战场上常见的意象,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果。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戍边将士渴望归家的心情,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
5、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赠从弟》
6、①这首诗记叙了西塞山渔家的日常生活,垂钓、采桑叶、买蓑衣,一家人各有其事;②这首诗还描写了雨天河面船儿穿梭和莼菜漂浮的情景,以及春天鲈鱼肥;③尾联诗人直接抒情,对渔家这样平淡却丰富幸福的生活饱含艳羡之情以及自己旅居漂泊的孤独之感。
7、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9、C.六句描写了当时包括李邕在内的凡夫俗子,把李白的“殊调”当作“大言”,对此,抒情主人公只是报以轻蔑的冷笑。
10、D.“表现了诗人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错误,尾联说“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点明作者身在成都,感到心绪烦乱,因为不知何时才能够和族弟一起共游曲江,并非“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而是对回到长安得到重用,过上安宁、兄弟重游的美好生活的渴望,然而又因动乱,这次离别后未必能再次相见,更遑论一起重游,而感到愿望难以实现的烦乱、惆怅。
11、A.开篇用“坠”字,形象描绘出太阳西沉之迅速,“斜”“荒”倍添凄凉。
1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3、运用对比手法,吊古伤今,寄寓朝代兴替的无限感慨。
14、诗句意思是: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
15、D.“从此要告别归隐生活”错误。后一句是说诗人萌生了强烈的归隐愿望。
16、C.此诗所写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色彩皎洁幽丽,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
17、尾联“郊原新雨后”,描写雨后晴景,沿途不断的蛙声,呈现一幅“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场景,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雨后蛙声渲染丰收在望的欢乐气氛,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18、颔联“绝知春意好,奈客愁何”中,“春意好”描写诗人在江边看到春天美景,一个“好”字恰恰反衬出诗人“奈客愁何”,面对无限春意,诗人客愁无边,却又无可奈何。因此这两联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哀愁。
19、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20、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