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简介和作品
1、巴尔扎克的作品有什么
(1)、巴尔扎克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环境可以决定和改变人,他总是着重描写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作品开头往往是在大段精细而富有典型特征的环境描写之后,再列出人物与情节。他的环境描写包括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人物关系和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环境成为不同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依据。
(2)、1797年年近50岁的老巴尔扎克娶了年方18岁的银行家的女儿,这就是巴尔扎克的母亲--萨朗比埃。
(3)、《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1833年创作的,收录于《人间喜剧》,获誉为“出色的人物描写之一”。
(4)、1847年3月—5月,发表长篇小说《邦斯舅舅》;4月—5月,发表《阿尔西斯的代表》第一部分(《选举》)和《交际花盛衰记》的第四部分(《伏脱冷后的化身》)。
(5)、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①现实的因素和神话的因素相结合。②结构的独创性。截取一段反映事件的全貌,众多的插曲和人物对白、独白,使作品具有戏剧性。③采用客观的叙事方法。④把英雄放在特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显现其性格特征。⑤多用和善用比喻。这些比喻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日常生活,史称“荷马式比喻”,对于刻画人物、加强诗句的形象性、丰富诗篇的色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6)、以往的巴尔扎克传记大多只对罕丝卡伯爵夫人的爱情赞不绝口,誉为佳话。洋溢着浪漫、理想和激情的巴黎人不愿接受、甚至不愿设想对于巴尔扎克如此荒谬的亵渎。几代人宁愿沉醉在迷人的“佳话”幻影之中。巴尔扎克!法兰西文学之王!他必须有纯洁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现在,这个虚妄的神话被揭穿了。为纪念巴尔扎克诞辰200周年,法国报刊公布了《巴尔扎克的惨死》,这是以生命后一息写下的《人间戏》即人间悲剧“私人生活场景”的后一章。
(7)、多余人,大多是一些想改变社会,却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付诸行动,或者说是无力去改变社会的贵族青年的形象。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详见文末《多余人》)
(8)、《静静的顿河》以荡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形象地描绘了从1912年到1922年间顿河地区的风云变幻,表现了顿河地区哥萨克十年间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及历史悲剧。作品中塑造了葛里高里这个复杂的悲剧形象,开创了独特的悲剧史诗的艺术风格。(相关阅读:《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
(9)、只可惜,这位年迈的男爵异常顽强。无奈之下,巴尔扎克只能拼命写作赚钱,而著名的《欧也妮·葛朗台》便是成书于这期间。可是,在等待男爵死去的岁月里,巴尔扎克也变成了油腻的中年男人,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10)、法国大革命期间致富的守财奴葛朗台自私冷酷,他为了省钱,家里整年不买蔬菜和肉,楼梯坏了也不修理,为敛财把女儿当成诱饵,引诱那些向女儿求婚的男子,以便从中牟利,毫不理会独生女儿欧也妮·葛朗台的幸福。
(11)、 书评:对于聂赫留朵夫而言,一方面他是想通过拯救玛丝洛娃来拯救自己,一方面,玛丝洛娃们的苦难,也唤醒了他生而为人的责任与担当。而玛丝洛娃,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主动寻求灵魂的复活。她陷落在命运的沼泽地里,挣扎,沉溺,再挣扎,再沉溺。对一个苦苦挣扎于基本生存的人来谈灵魂,似乎迂阔了一点。但聂赫留朵夫伸出了手,唤醒了她因困窘而沉睡的灵魂,同时在监狱和流放途中那些革命圣徒的思想与行为也感染了她——原来在沼泽地里,也可以仰望星空。她终拒绝了聂赫留朵夫,也就意味着她在灵魂上不再需要他的拯救。
(12)、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因为《红与黑》《拉辛与莎士比亚》等作品的深远影响,司汤达在法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创造过作品差销售记录的作家——《论爱情》在十一年间只售出了七本。直到20世纪,他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13)、从1832到1848年,巴尔扎克给罕丝卡写了大约2000封情书,并再三追随她前往圣彼得堡、柏林和罗马。1841年罕丝卡的丈夫老伯爵去世,巴尔扎克向罕丝卡正式求婚,但是女方犹豫不决整整9年,直到1850年初才勉强同意与巴尔扎克结成夫妻;这时年过半百的巴尔扎克因长期熬夜写作、过量饮用咖啡已患可卡因中毒,动脉硬化,奄奄一息。
(14)、 书评:薄薄的一本书,看了好几天。 起初的动因是:当别人,自己使用“维特式烦恼”这个词时候,如何理解所代表的含义。 很多自然中的维特的情意抒发,很多维特的年轻式的看法,我没有耐心和灵巧去理解。 而维特对绿帝的爱情,我看来也稍显过激的浪漫。
(15)、巴尔扎克对现实主义文学大的贡献在于他对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以“编年史的方式”描写逐年描绘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
(16)、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一生中仅写过两篇较长的专论,其中一篇就是他为好友奥古斯特·博尔热的画集《中国与中国人》所写的专论,并称“我的童年是在中国和中国人的摇篮里度过的”。
(17)、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侯爵夫人,极其热衷于混迹上流社会并在其间呼风唤雨,她不仅无法理解丈夫的行为,而且将此视为疯狂之举,遂向法院提出下达禁治产令的请求。她在诉状中说:
(18)、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与世长辞,终年51岁。他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他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人类的生与死、善与恶,世间的美与丑、真与假,无不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引发他丰富的联想。他痛悼一代伟人巴尔扎克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1850年8月20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在太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公众,发表这篇著名的葬词。
(19)、上海法语培训中心AllianceFrançaisedeShanghai
(20)、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2、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什么
(1)、如果说巴尔扎克笔下资产阶级身份的偏执狂可怖可气,那那些代表旧时代的真善美的偏执狂便让人十分痛心。两类偏执狂一对立,让人不禁陷入是该遵从社会规范,致力攫取权钱还是要坚守真善美。不过所幸作者给了我们答案,一如富裕的善良的欧也妮,只有衣食无忧才能把善良高尚发挥。而身无巨财的普通人则能获得精神与物质平衡的生活。
(2)、尽管巴尔扎克自封为贵族,但常常穷困潦倒。在艰苦的岁月中,他生活在一个既无供暖也无家具的小棚屋里。不过,这位勇敢无畏的大作家,决定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这间小棚屋进行内部装饰。他在空空如也的四壁上写下了他希望摆在那儿的东西。在一面墙上,他写了“红木镶板,五斗柜”,在另一面墙上则是“哥白林挂毯,威尼斯挂镜”,而在空荡荡的壁炉前,他写的是“拉斐尔的画”。
(3)、在学生时代,无论在哪所学校读书,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更不要说发现他的什么才华了。结束了中学学习的他进入大学攻读法律,先后在律师迈维尔和公证人巴塞的事务所里当过助手。
(4)、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旗手。他的创作和理论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法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侧影。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精心写出的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部作品也是他为未来大厦置放下的第一块基石。继《高老头》之后,他又相继发表了很多重要的作品,1841年,巴尔扎克在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称定名为《人间喜剧》。
(6)、“咖啡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巴尔扎克承认,“我已经感到了它的巨大威力。”但他同时也深受其害,大量超浓的咖啡让他胃部痉挛、血压升高、心肌肥大。咖啡因的毒害,再加上那毫无节制、暴饮暴食的生活习惯,导致他在51岁时就英年早逝了。
(7)、《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复活》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托尔斯泰的人物心理描写是著名的,他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剧烈转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的创作总的显示出对人类生存的无比真诚,他的作品的深处,跳动着一颗正直无私、纯真善良的巨人之心。
(8)、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绘了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法国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的活动场所,使作品成为一个由两千多个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画面,从中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必然为资本主义所代替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病。
(9)、后来高老头为了给这两个嫁给名门贵族的女儿挣面子,结束了他的面条生意。当他知道两个女婿不愿意公开接待他,他竟像乞丐一样,从旁门偷偷地去探望女儿,或者守候在马路旁,窥伺女儿乘坐华丽的马车走过去。他是伏盖公寓里大家取笑的对象,能够从拉斯蒂涅那里打听到两个女儿寻欢作乐的情况,是他的无上的快乐,而拉斯蒂涅也就因此成为他推心置腹的朋友。
(10)、《高老头》是巴尔扎克重要的作品之自问世以来一直为世人所关注。《高老头》在中国也很受欢迎,在多种译本中,傅雷译本被公认是好的。“五四”时期,中国就开始了对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介绍和研究。1924年,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出过《法国文学研究专号》,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内容。此后,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章数量上有所增加,但主要是一些翻译文章,专题评论《高老头》的文章更少,50—60年代发表的文字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这种情况80年代开始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1)、法国,这个以浪漫和优雅著称的国度,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他们也总是别出心裁建筑、绘画、文学……有太多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经典。
(12)、《高老头》初是以连载的方式刊登,时间在1834年冬至1835年,被广泛认为是巴尔扎克重要的作品。(2)巴尔扎克使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段,即将另一部小说中的角色用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小说也因它现实主义的风格而著名,使用微小的细节来进行人物或潜台词的描述。
(13)、后来该小说被列入《人间喜剧》的“巴黎生活场景”之中,再版时列入“私人生活场景”。它是对拿破仑时代老兵的一曲颂歌。
(14)、巴尔扎克对现实主义文学大的贡献在于他对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以“编年史的方式”描写逐年描绘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
(15)、婚后的巴尔扎克回到家后,发现他不在的日子里,老仆人已经发疯了。“这真是不吉利!”他哀号道,“我一定不能活着离开这儿了。”他说得没错。几个月后,暴饮暴食和艰难的生活,让他的心脏再也承受不住了。后的日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中。他的遗言是:“去找比昂尚……他会救我。”他叫的是《人间喜剧》中的医生。
(16)、《热炭寒冰总辛酸》一文将鲍赛昂夫人和薛宝钗的婚恋生活及悲剧命运作了比较,认为鲍赛昂夫人就好像燃烧的热炭,是叛逆的,为了追求“显示人格尊严的情感生活”而燃烧;而薛宝钗则是与她相反,驯服而顺受,只看重封建义务,自我禁锢,“把自己的感情凝成了一块坚冰”。作者试图通过对比来展示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对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17)、巴尔扎克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d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1834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也是巴尔扎克优秀的作品之一。
(18)、有一次在我巴黎的办公室内,几个人为了中国造纸用的原料,展开一场热烈的争论。由于原料关系,中国纸一开始就胜过我们的纸。中国纸又薄又细腻,比我们的好多了,而且这些可贵的特点并不减少纸的韧性,不管怎么薄,还是不透明的。多年来大家对中国纸极感兴趣。有位博学的校对,……德·圣西门伯爵来看我们。他说,肯普夫和杜·阿尔德认为中国纸和我们的纸同样是用植物做的,原料是楮。另外一个校对认为中国纸主要用动物性的原料,就是中国大量生产的丝。他们在我面前打赌。……就把问题送交研究院,由前任帝国印刷所所长马塞尔先生做评判。马塞尔先生打发他们两人去见兵工厂图书馆馆长葛罗齐埃神甫。据葛罗齐埃神甫的意见,两个打赌的人都输了。中国纸的原料既不是楮,也不是丝,而是用捣碎的竹子纤维做的纸浆。葛罗齐埃神甫藏着一部讲述造纸技术的中国书,附有不少图解,说明全部制造过程……
(19)、“这位文豪的作品始终为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比如绘画、雕塑以及音乐领域,更不必说文学创作。”
(20)、巴尔扎克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d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1834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也是巴尔扎克优秀的作品之一。
3、巴尔扎克简介及代表作
(1)、他借鉴了其他文学题材的特点,把戏剧、史诗、绘画、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小说创作中,在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如此巨大的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技巧。
(2)、1829年3月,《后一个舒昂d人,或1800年的布列塔尼》问世。这部长篇小说,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共和主义思想,也流露了他对封建贵族的同情;显示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才能,也保留了当时流行小说对他的影响。但是,这的确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是巴尔扎克走向现实主义的第一步。
(3)、(福利)1毛钱畅听30余所院校文学各专业在读研究生学长学姐考研直播课!
(4)、1841年12月24至28日,巴尔扎克在《世纪报》上以连载形式刊发了小说《假情妇》,这时维多利亚女王组织发动的鸦片战争还在进行期间。巴尔扎克对于那种试图通过暴力获取一种“优越地位”的观念和做法——这在欧洲大陆屡见不鲜——大不以为然,他在书中谈到俄国与波兰的冲突时写道:“顺便说一句,波兰满可以学中国人的做法,不是用武器打败俄国,而是通过其道德风尚的影响。”在评论英国发动掠夺中国的鸦片战争时,巴尔扎克使用了英国的绰号“约翰牛”,表达心中对欧洲老牌殖民主义的蔑视。他谴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邪恶动机,揭露其“不道德”的本性。在《中国与中国人》文中,巴尔扎克借画家之口,称赞中国民情,颂扬“中国人民重德轻利”的传统优秀品格,并说:“向本欲完善资质的消费者提供毒品,老天不容。或曰,不义之财,终不得好报。”
(5)、《双城记》是一部历史小说,宣扬人道主义思想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小说中几乎所有人物的行为都是朝着狄更斯所设计的宣扬善的结局而行动的。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努力企求人的本性的复归以及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对资本主义社会使人性“异化”表现出强烈的抗议,对善良贫困的妇女、儿童及社会底层人民抱有极大的同情。《双城记》中的主要人物梅尼特医生及他女儿路茜,还有暗恋路茜的卡尔登身上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6)、我们不可能在晚秋时节还会找到我们在春天和夏天错过了的鲜艳花儿。
(7)、 书评:读完《追风筝的人》后,每个人应该都会领悟到一些东西。我感悟到,生活虽然充满曲折与困难,但困难并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借口,任何事情都要去尝试。如果阿米尔因为胆怯没有前往阿富汗救索拉博,那么索拉博的命运将更加悲惨。长大成人意味着要承担更多属于自己的责任以及接受更多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我想这书好的地方在于它不做作,并没有一味宣传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而是从阴暗面出发更衬托出生活与人性的美好之处,让全世界的读者都感受到了阿富汗的苦难,还为阿富汗的一些孩子带来了生活的改良。
(8)、巴尔扎克的阶级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一边的,然而他同情的泪水挡不住他现实主义的目光,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爱,如泣如诉地描绘了他心爱的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运。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9)、巴尔扎克在给妹妹的信中写道:“假如我不因《人间喜剧》而成为伟人,那也会因为这次成功而名留青史的。”
(10)、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在诸事如意的当口突然宣布,他讨厌这一切,他憎恨一切,他要当作家!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巴尔扎克的父母目瞪口呆,不相信他会做这样的决定,难道他疯了?放着一份无数年轻人羡慕的美差不干,居然要去当作家。
(11)、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
(12)、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他是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的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度。从塑造形象和深度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巴尔扎克。
(13)、请参阅法国文学研究专家黄晋凯先生的著作《巴尔扎克长短录》。
(14)、《搅水女人》:来自巴黎的退伍军官腓列普为了赌本无恶不作,整日里想从家中榨出更多的钱,听说伊苏屯乡下的舅舅罗日有一大笔遗产,便来到乡下处心积虑地谋划的故事。
(15)、《伪君子》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达尔杜夫。他是一个宗教骗子,靠伪装骗得富商奥尔恭和他母亲的信任,进而一步步为非作歹,终伪饰被揭穿,露出狰狞的面目和丑恶的灵魂,并受到惩罚。莫里哀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和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在艺术上,莫里哀既遵循“三一律”,又突破它,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6)、易宗江:《〈高老头〉和〈李尔王〉父爱比较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17)、《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1833年创作的,收录于《人间喜剧》,获誉为“出色的人物描写之一”。
(18)、巴尔扎克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他之前,法国小说一直未能完全摆脱故事的格局,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力都有一定局限。巴尔扎克拓展了小说的艺术空间,几乎无限度扩大了文学的题材,让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仿佛与文学的诗情画意格格不入的东西都能得以描绘。
(19)、是什么在给巴尔扎克推波助澜,让他创作了这么多的文学作品呢?这还用问嘛,就是帮助数以万计的美国人挺过那些无聊透顶的9点钟会议的东西——旧式的浓咖啡。这个喝咖啡上瘾的法国人,每天会喝下多达50杯的超浓土耳其黑咖啡。在那个还没有星巴克的年代,这样的摄入量让人惊异。在无法喝到现煮咖啡的时候,巴尔扎克会干脆将一把咖啡豆碾碎,直接吞下。
(20)、小说描写守财奴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借着葛朗台的贪婪与吝啬,揭露了金钱所造成的人性毁灭、家庭破裂等悲剧。
4、巴尔扎克主要作品集
(1)、在巴黎的圣安东郊区,莱特居耶尔街9号五层楼的一间阁楼是巴尔扎克献身文学的起点。1820年《克伦威尔》创作的失败,使他的生计受到了影响,父母也向他发出后的通牒。为了生存,他决定与"魔鬼"订立契约,"卖文"为生,发表了许多"日常消费"的浪漫小说,这些小说光怪陆离,杂乱无章,粗制滥造,平庸无奇,但发表时用了笔名。
(2)、如果仔细阅读傅雷、高名凯等翻译的几十部巴尔扎克名著,如“私人生活场景”里的《高老头》、“外省生活场景”里的《欧也尼·葛朗台》《幻灭》、“巴黎生活场景”里的《贝姨》《烟花女荣辱记》、“军事生活场景”里的《朱安d》、“乡村生活场景”里的《幽谷百合》、“哲学研究”里的《驴皮记》、“分析研究”里的《婚姻生理学》等等,脑中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疑团:这些小说明明全是幻灭的悲剧,并没有一部是滑稽的“喜剧”,那么,巴尔扎克小说总集的题名,一直译为《人间喜剧》,究竟为了什么?是诙谐讽刺?是正题反写?……都不像。
(3)、伏脱冷是资产阶级世界一名凶残的掠夺者,因为遭到追捕,他对社会进行猛烈的反抗。从巴尔扎克后来的小说中,我们知道他当时在巴黎给一批犯人管理一笔暂时不能公开的财产。在伏盖公寓的房客中,他看准了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千方百计地对他加以诱惑,私下和他畅谈为人处世的秘诀。
(4)、童年原是一生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5)、还有对高老头的父爱的另两种解读,一种认为高老头混淆了情爱与父爱,“他的行为和语言超出了表达父爱的范围”,并引证了勃兰兑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他以极端的低级趣味管这个老头儿叫做‘父爱’的基督,而且给这种父爱赋予了一种歇斯底里到近于色情的性格”,另一种则把其父爱作了如下解释:女儿出嫁赔去了他财产的大部分,波旁王朝的复辟,使他在政治上失去了靠山,加之年老智昏,“在人生的坡路上向下滑落的时候,高老头抚今追昔,回想当年的成功和种种天伦之乐,一种痛彻心肺的恐惧抓住了他的心”,为了逃避这种落寞感和衰退感,“而讨好女儿,满足她们一切荒唐的愿望,以便能经常看到她们,用她们鲜明的实体来充实自己的‘梦幻’就成了他的生活主旨”。
(6)、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衣冠禽兽"。金钱毒染了整个上层建筑包括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金钱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杠杆,无所不能的真正的主宰。代表作《幻灭》、《交际花盛衰记》。
(7)、后,客观真实的细节描写。作者力求精确地再现现实的本来面目,不厌其烦地描写房屋、建筑等,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展示了时代的物质和精神特征。总之,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和真实准确的细节描写,巴尔扎克将小说创作提高到了社会研究、历史研究的高度。
(8)、从当代风俗史家的角度出发,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
(9)、巴尔扎克在1837—1843年间,也就是与罕丝卡热恋期间完成的小说《幻灭》,在整个《人间戏剧》定下了凄凉悲惨的基调。他好像预见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场景”。整个《人间戏剧》里面,无一篇具有令人宽慰的尾声,而全部都收束得十分阴沉,以恶势力得逞而告终。对金钱、权力与性爱三位一体的追求,无异梦幻泡影,如一场场戏。
(10)、《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11)、外省破落贵族子弟、良知尚存的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来到巴黎寻找个人出路,并找到了远房亲戚鲍赛昂子爵夫人。他所住的寒伧的伏盖公寓和上流社会交际场所的豪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强烈刺激了他出人头地的欲望。在舞会上,他结识了贵妇人雷斯多伯爵夫人,当他向这位夫人发起攻势时,却因为不慎提到她的父亲高里奥老头而吃了闭门羹。
(12)、218年的今天,1799年5月20日,伟大的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这位举世公认的大文豪,一生只写了一部书--《人间喜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什么72句(巴尔扎克简介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