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高中选修
1、论语十则高中选修拼音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因为;何是宾语指什么
(3)、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4)、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5)、(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6)、(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8)、(翻译)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9)、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10)、(翻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1)、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2)、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4)、书籍浩如烟海——如何读(含小、初、高书目推荐)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任(责任)重而道(路途)远。仁以(把)为己任,不亦重乎(不是很重大吗)?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历史人物,吴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姬姓,吴氏,名泰;是周部落首领公亶父的长子)
(16)、⑦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18)、《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
(19)、《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20)、至于用什么来衡量当止还是当进,自然是儒家强调的道义准则了。
2、论语十则高中选修教案
(1)、 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2)、《纽约时报》年度非虚构图书——《人类状况百科全书》:懒汉“杰夫·戴尔”的人类观察手册
(3)、第四则: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4)、第四章语句简单,但理解起来有分歧,关键在于“君子”“小人”的解释。把君子理解为有道德的人,则小人指无德之人,意思就是君子懂得“义”(即道义),小人懂得“利”(即利益),这句话就成了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义是公心,利是私欲,懂公心为君子,行私欲为小人。如果把君子理解为当权阶级,小人则指平民。在孔子的观念里,君子在位,应该有理想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也无可厚非。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这样解释,这句话又成了基于人性假设的治国建议。宋儒朱熹、程颐、陆九渊等多做第一种解,民国以来新儒家多做第二种解,教学中不必强求一致。《里仁》篇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章与本章类似,可参看。
(5)、第一章是孔子和子贡的一段对话。本章教学重点是把握师生对话的跳跃性,理清内在的思维过程和情感态度。
(6)、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7)、《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入学为可靠的史料。《论语》在汉朝初年就是学者的必读书,东汉曾列为七经之到宋代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儒家学派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其创始人孔子被官方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一书的影响是的。它的许多基本观念成了整个社会的规范,渗透到政治、思想、文化、心理、习俗等各个方面,人们的言语行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受着它的影响。即使到了今天,它对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所以,梁启超说:“《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
(8)、2003年——中国广东爆发非典型肺炎(SARS)。
(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10)、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大学(古之救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3)、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14)、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5)、拓展阅读。通读《论语通译》(2020年版)全书后,可以参看“资源与拓展”,选择其中某一本拓展延伸阅读。
(16)、“哲人”不是生物中的人的本性,与生物本性那点兽性离得太远了,数目稀少正见出自然的巧妙与庄严。因为自然需要的是人不离动物,方能传种。虽有苦乐,多由生活小小得失而来,也渴望从小小得失得到补偿与调整。一个人若尽向抽象追究,结果纵不至于违反自然,亦不可免疏忽自然,观念将痛苦自己,混乱社会。因为追究生命“意义”时,即不可免与一切习惯秩序冲突。在同样情形下,这个人脑与手能相互为用,或可能成为一思想家、艺术家,脑与行为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革命者,若不能相互为用,引起分裂现象,为了这个人就变成疯子。其实哲人或疯子,在违反生物原则,否认自然秩序上,将脑子向抽象思索,意义完全相同。
(17)、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9)、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20)、罔(w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论语十则高中选修朗诵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2006年下半年,国内五种版本的《论语》选读教材编写完毕并投入使用,这是中国大陆尝试编辑“文化论著研读”类选修教材。这五种版本的选修教材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精神编写的。有: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江苏版《〈论语〉〈孟子〉》、山东版《〈论语〉〈孟子〉》、语文版《〈论语〉选读》、粤教版《〈论语〉〈孟子〉》。
(3)、《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4)、如果把君子理解为在位当权者,小人则指平民。在孔子的观念里,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这样解释,这句话又成了基于人性假设的治国建议了。
(5)、子曰:“质(质朴)胜文(文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然后君子(具备君子气质)。”(《雍也》,冉雍)
(6)、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他在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高境界。
(7)、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8)、子曰:“朝( )闻( )道,夕( )死可矣。”(《里仁》)
(9)、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1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1)、(解析)本章所谓“君子”,可以理解为有德之人,也可以理解为在位之人,两者都需要“好学”。有德之人好学以修身,在位之人好学不仅修身,更能推己及人。
(12)、诸君须知凡侥幸成功之事,便显不出谁是勇敢,谁是退却,因之杂乱无章,遂无首领之可言。假使当时革命能延长时间三年,清廷奋力抵抗,革命诸人由那艰难困苦中历练出来,既无昔日之侥幸成功,何至于有今日之纷纷退却。又如孙中山之为人,私德尚好,就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实是他的大弱点。现在青年只有将这个弱点痛改,遇事宜慎重,决机宜敏速,抱志既极坚确,观察又极明了,则无所谓侥幸退却,只有百折千回以达吾人终之目的而已。
(13)、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2018高中必背古诗文全国卷古诗部分折叠
(14)、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15)、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16)、《“新城圈教育”转型升级》——第三次播讲
(17)、司马迁,捧卷长读而叹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亦读作há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这个人就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万世师表——孔子!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兴办私学,影响深远!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巨著之文中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思想,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论语十则》。
(1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9)、比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20)、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4、论语十则高中选修翻译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2)、(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②知者乐,仁者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4)、孔子说:"直到每年中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5)、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6)、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7)、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8)、(解析)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自然。“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
(9)、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10)、看高考《论语》测试题。看一看北京、浙江和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论语》考题,有兴趣的同学,可搜索其他省的相关考题,也是研读《论语》的一个角度。
(11)、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2)、(解析)见贤思齐意思近于前文提及的“就有道而正焉”,区别在于“就有道而正”是一种更为主动的行为,而“见贤”则具有随机性,但总的来说,都是遇到更有修养、有学问的人,不要去嫉妒他、排挤他,而要虚心主动地向对方看齐、向对方学习,这是君子的美德。孔子更高明的是后半句,他并没有讲“见不贤”就要去教导人家,那是好为人师的做法,更应该做的是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有没有相似的不贤之心、不贤之举,然后去改正——可见儒家强调的学习无处不在,而学习又是以提高自身修养为要义的。
(13)、译文: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14)、《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15)、(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16)、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17)、(解析)这是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诲,指出了学《诗》的益处。兴、观、群、怨讲的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兴,诗歌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调动内在情感。观,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盛衰和政治得失。群,诗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感情,切磋砥砺,提高修养,课文第一章即是“群”的表现。怨,可以批评指责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愤和讥刺之情。“兴、观、群、怨”以“兴”为首,互相结合,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教学中可以联系《论语》和《诗经》的有关篇目加以印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教案77句(论语十则高中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