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句子
1、《荀子》十句名言
(1)、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政治,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2)、《荀子.成相篇》注:务本:古时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这个根本。简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3)、 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巍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4)、人要不断地求索才能有所收获,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成就,不断地积累才能有所提高,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才会成为圣人。
(5)、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6)、10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7)、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8)、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命》
(9)、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10)、译文:音乐生于人心,感人的力量深,改变人的情感也快,所以先王谨慎地制定音乐。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音乐严肃庄重,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
(11)、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纤纤(xiān先):细微。这两句大意是:灾祸的产生,是由细微的萌芽状态开始,~点点发展起来的。灾祸的发生不是猝然而至,而有一个萌芽、发展、形成的过程,它的开始总是由细微处萌芽的。所以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灾祸的苗头,都不可掉以轻心。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对灾祸要注意防微杜渐。
(12)、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13)、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荀子
(14)、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15)、 ——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1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1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18)、若心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要想求全就学得不精,一心二用就会学不明白。意在强调专心致志和“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只有专注于自己的志业,不好高骛远,才能有所成。
(1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
(20)、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荀子十句名言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荀子
(4)、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荀子·儒效》——荀子经典语录
(5)、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荀子经典语录
(6)、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
(7)、1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荀子
(8)、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只要自己行得正,心中有善,或者要做的是超前的大事业,而别人不理解自己,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无奈,也无需畏惧别人的眼光,当坚守自我。
(11)、品德高尚的人自珍自重,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尊重自己,把自己推举得很高;自己能做到诚实笃信,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非得一味向别人表白;自己能够成为有用之材,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任用自己,以致去投机钻营。
(12)、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13)、战国·荀况《荀子·大略》。身:自己。这几句大意是:口能谈论,又能亲自去实践,这种人是国家的宝贝。这里所说的"言",是与国有益之言;所说的"行",是与国有益之行。不但有理论,而且能实践,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实在是国家的宝贝。这几句可用于赞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1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荀子
(15)、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16)、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8)、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19)、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20)、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荀子中的名言名句
(1)、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2)、——罗洛•梅 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3)、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名言
(4)、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
(5)、1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称功,罚不称罪,不详莫大焉。——荀子
(6)、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
(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10)、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11)、(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貃(少数民族),虽婴孩亦所知。爰是以人多竞强取,至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悔。其知义安分,不嗜妄贪者,世之罕有。
(12)、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
(13)、君子加强道德修养没有比“诚”更重要的,达到了“诚”的要求也就到了修身养性的高境界了。
(14)、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1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1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17)、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18)、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19)、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荀子
(20)、10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大略》——荀子名言
4、荀子经典名言名句
(1)、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2)、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圈子里,自己一定有这个圈子的特点。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4)、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6)、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7)、 ——王勃 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
(9)、生于深宫这年时天起中,长于妇人这年时天起手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经典语录
(12)、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13)、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14)、君子安于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荀子
(1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经典语录
(16)、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而不去羡慕由天来决定的事,所以他们每天都将进步;小人不去做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却对由天决定的事由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每天都退步。正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很多事是人力不可为的,就是所谓“天决定的事”,偶然性很大,不能强求。但很多人就是对这些事心心念念、抓着不放,守株待兔,幻想着天上掉馅饼,寄希望于福利彩票中大奖、发横财。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这些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上下功夫,每天才能有进步,积少成多,更有可能取得成就。
(17)、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篇》
(18)、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9)、1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荀子名言
(2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荀子经典名言20句
(1)、善于运用外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制胜之道。
(2)、见《荀子·劝学》。崖:高峻的岸边。这两句大意是: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上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事物积于内必形于外的道理,并进而联系到为学也是一样,只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和自我修养,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绩并表现出来。现常用以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性。
(3)、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4)、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5)、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6)、1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7)、君子不是像器物一样有具体的作用,君子在位,可以管理操作器物的人。
(8)、战国·荀况《劝学》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所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诗》云:"布谷鸟住在桑树上,七只小鸟它喂养。那些善人君子啊,坚持道义一个样。坚持道义真专思想就像打了结。"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9)、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荀子
(10)、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11)、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明:光明,明亮。贤:人才,贤德。指有德有才的人。
(12)、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3)、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14)、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乐论篇》
(15)、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16)、1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
(18)、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19)、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学习,是人的本性,是人和禽兽的重要区别之一。
(20)、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1)、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2)、战国·荀况《非十二子》。诱:受引诱。诽:毁谤。这两句大意是:不为赞扬所引诱,不因毁谤而畏惧。~二句是说,为人处事.应有一定的原则.应有自己的信仰,不能一听到赞扬、夸奖,便飘飘然不知所以;亦不能一受到戚胁、恐吓,便移志变节,卖身投靠。它从正面阐述了正人君子面对软硬两手的态度;不受诱惑,不受威胁,坚持真理,坚守节操。
(3)、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4)、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5)、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学习,是人的本性,是人和禽兽的重要区别之一。学习,当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车轮呼啸前行,不积极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善于学习,才能掌握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6)、 ——佚名 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7)、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荀子·儒效》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
(10)、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
(11)、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
(1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13)、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移:改变。质:车质。这两句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荀子《劝学》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释,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气质。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其周围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
(14)、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15)、 ——罗曼•罗兰 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16)、对于所知道的东西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对内是不欺骗自己的良心,对外是不欺骗他人。
(17)、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
(18)、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19)、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20)、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
(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译文)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
(4)、后天的积累能弥补先天的不足,要成功,就得做苦行的功夫!
(5)、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名言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0)、山上有玉那么那山上的草木都很润泽,水里有宝珠连河岸也不那么干枯。
(11)、言行一致,说好话、做好事,以身作则,那是国家之宝。嘴巴说好话,行动上做坏事,那是扰乱国家的妖孽。
(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1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4)、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15)、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16)、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17)、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18)、战国·荀况《荀子·议兵》。敬:恭敬谨慎。慢:怠慢,疏忽。这几句大意是:凡是各种事业的成功,一定在于恭谨小心;它的失败,一定在于怠慢疏忽。所谓“敬”,就是小心谨慎,认真负责,一丝不苛;所谓“慢”,就是敷衍了事,马虎大意,怠慢疏忽;“敬”.显示出对事业的追求,“慢”,暗示了对物质生活的贪图;“敬”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慢”表现了消极被动的心理。很显然,“敬”与“慢”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态度,自然也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前着将使事业兴盛发达,后者势必导致衰落失败。可以此二句说明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将带来不同后果,勉励人们勤于事业。
(19)、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20)、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1)、山上有玉那么那山上的草木都很润泽,水里有宝珠连河岸也不那么干枯。只要自身修养足够好,光芒总是遮掩不住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可还是没人理解,因觉得“埋没”了自己而委屈不平。其实是自己做得还不到位,还需再接再厉,善行积累多了,自然就会得到认可。
(2)、“制天命而用之”符合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人尊重自然,也可适当地改造自然为我所用。
(3)、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4)、战国·荀况《荀子·君子篇》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荀子十句名言144句(荀子名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