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题的答题方法【文案89句】

赏析题的答题方法

1、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全套

(1)、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第一是找理论,看要求是使用哪一个理论来进行作答,是学生观还是教师观还是教育观,或者是教师职业道德;

(4)、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5)、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答:严诗用了象征手法。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服务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7)、                                                                         

(8)、答: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说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9)、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10)、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11)、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12)、(2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3)、 本句是动作描写,通过什么、什么、什么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的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4)、(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6)、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7)、下列对本诗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8)、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19)、(3)分析时要参考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环境,防止任意拔高或贬损。

(20)、例如:赏析“江南杉瘦削的外形,看似柔弱,实则坚挺,高高大大,孔武有力。”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

(1)、●  一位高中生妈妈的作息时间表曝光,看哭无数人!比高考还累……

(2)、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3)、小说中描写××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对表现小说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答题格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

(5)、画出活生生的这一个——写人要凸显个性(技法+例析+例文+点评)

(6)、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7)、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8)、问:这首诗的第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9)、 (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10)、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11)、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12)、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3)、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4)、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5)、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6)、常见错误: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17)、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18)、古诗词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内容情感、比较分析、答题方法

(19)、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3、

(1)、                                                                         

(2)、(注)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3)、小说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   答题模式:运用了环境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阴暗和恶劣,  表现了作者(主人公)内心沉重的心情。  

(5)、(备考提示)2018年的古诗鉴赏题中,课内外结合考查的趋势明显,这类题型,课内古诗既可以来自高中古诗,也可以来自初中古诗,但是以初中为主,因为目前只有初中课文是全国统一的,备考时请以64篇必备篇目为主。

(6)、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7)、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8)、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9)、意境,指的是“意”和“境”的统一。“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作者描绘的客观景物、事物和环境。

(10)、(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11)、“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12)、★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3)、判断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关于人物的描写方法有五种,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还可以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4)、比喻: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5)、考察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6)、正常情况下,修辞至少有一种,作者的情感有的句子包含有,有的没有,这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别。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景物的记叙文。

(17)、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8)、玛兰在做部长的同学帮助下做了行政法院参事。……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19)、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0)、(2)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4、

(1)、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1分),“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1分).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1分).实际上托物言志(1分),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1分)

(2)、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3)、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4)、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5)、先要仔细阅读作品。从标题、作者、诗文到注释,都要反复咀嚼,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和表达技巧。

(6)、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7)、(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8)、小说安排××这个人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0)、其实,在力求自然的过程中,作者的主观情感不自主地融入到笔下的万物中,何尝又不是一种“有我之境”呢?

(11)、夸张: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2)、(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13)、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14)、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可大致归纳如下.

(15)、(1)“园花经雨百般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花园,里面种了许多花,都开放了。一场雨过后,花朵显得更加娇艳美丽。这样的景色,可以用“艳丽”“娇艳”等词来形容。

(16)、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1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19)、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0)、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5、

(1)、表达方式指抒情、议论、描写、记叙、说明等五种表达方式。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6分)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心情。赏析句子答题技巧①从句式入手

(4)、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类题,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5)、叙事散文的阅读(2):理解含义,品‍味语言

(6)、请概括××与××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7)、“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8)、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9)、(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赏析题的答题方法【文案8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