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语录经典及翻译145句(老子语录经典)

老子语录经典

1、老子 经典语录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

(6)、做学问学知识,是越学越多,反而障碍和束缚也越来越多,佛家叫“所知障”,学到的是知识,障碍的却是你的智慧;修行大道则相反,是越修欲望和毛病就越少。修道后,什么欲望和毛病都没有,智慧也就自然生起,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了。

(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1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没有厚哪来的薄发?

(14)、译文: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6)、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了太多身外之物:钱财、名誉、地位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17)、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18)、和光同尘:《道德经》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老子语录经典及翻译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5)、(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6)、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要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7)、玄之又玄:《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堆一堆泥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走出来的。

(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2)、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1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寿者,有百分之三十;短命者,有百分之三十;本可长寿而因自己行为不当跳入死地的也有百分之三十。)——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

(14)、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5)、(译文)大的祸害是不知足,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6)、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0)、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老子名句经典语录

(1)、知雄守雌:《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2)、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3)、(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4)、两岁宝宝2个多月认识500多字,会背部分经典

(5)、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6)、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 《道德经》

(9)、(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10)、(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1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十九章》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军队是不详的器具,不是君子就不要使用该器具,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动用它。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慈善之人,才能够勇武。简朴之人,才能够心胸宽广。

(1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 《道德经》

(19)、补天字院在实践教学中找到了古人高效的认字技术,同时对外普及这种认字技术。

(2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老子语录经典图片

(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道德经》

(2)、点评:天道,就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规律,它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没有偏私,没有亲疏远近之别。

(3)、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十七章》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9)、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0)、天长地久:《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13)、第三种“宝”,叫“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是自觉、自愿地去“处下”、“处后”,为了造就后共同的大利。 

(14)、目迷五色:《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1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18)、(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1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 《道德经》

(20)、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5、老子语录经典 自己要劝住自己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感悟: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和的心,才能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3)、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6)、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8)、(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9)、✿读书略识字—马宗霍—本篇文章值得推荐给所有的读经爱好者和家长

(1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1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3)、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境界也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得到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里,想着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没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5)、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1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 《道德经》

(18)、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4)、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5)、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6)、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10)、(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1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12)、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15)、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1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老子 《道德经》

(18)、(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19)、译文: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20)、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1)、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道德经》

(4)、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 《老子六十三章》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8)、(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

(9)、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10)、(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11)、那为什么又会“常与善人”呢?就是因为善人会顺应自然规律,一切顺道而为,而恶人却不懂这个道理,常常违逆自然规律,从而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

(12)、天道看起来宽宏广大,无所作为,放任天下众生自生自灭。其实不然,天道很公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人看世间多有不平之事,恶人作恶而富贵,善人行善却遭难,是因为平常人没有足够的智慧,看不透其中的因果罢了。

(13)、(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14)、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聃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17)、言教不如身教,做人要以身作则,而不是空话连篇,或者做点事就开始大事张扬,这样教化别人,才会让人信服,尤其现在教育孩子,家长更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18)、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老子六十三章》

(1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2)、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道德经》

(5)、廉:东西的棱边。为人处世应当方正,而不应生硬勉强,一直有太过有棱角,将人割伤。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老子语录经典及翻译145句(老子语录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