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塞古诗摘抄
1、(课件出示14)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板书:高洁清廉)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4、指唐开元年间长安市上的八位嗜酒好仙的“酒仙”:一仙贺知章、二仙汝阳王李琎、三仙清和县公李适之、四仙崔宗之、五仙苏晋、六仙李白、七仙张旭、八仙焦遂。出自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长安市上“饮中八仙”的醉后之态。
5、王昌龄跟随着军队的足迹,领略了边疆的大好风光,也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在边疆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豪气干云的诗篇,成为当时诗坛耀眼的巨星。
6、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高。
7、久住“孤城”,不可能没有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的内容,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
8、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9、野营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10、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11、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番禺县人)、陈恭尹(顺德县人)、梁佩兰(南海县人)的合称。三人居里邻近,时相过从,在创作上互相推重,在当时岭南地区享盛名。
12、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13、“大李杜”是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5、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16、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17、(4)“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18、诗句含义: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19、长风几,吹度玉门关。
20、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边塞古诗词经典名句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求关注求打赏,关注后可以直接找老师问问题哦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7、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8、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高士其
9、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10、赏析: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
11、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12、B.“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13、“雁”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笔画较多,注意写扁一些,四个横间距均匀,但长短不一。后的横长,中间的两横较短一些。
14、《塞下曲》唐朝·卢纶塞下曲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15、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6、同学们,我想用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
17、A.我国的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阴山山脉
18、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三、边塞诗名句赏析
1、韩孟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虽然风格不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种险怪的诗风。
2、(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3、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4、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5、师总结: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6、四大唐朝边塞诗人分别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7、塞上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汗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戌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流。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8、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9、(课件20)《塞下曲》《墨梅》自学提示:
10、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黄河直上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
11、这一离开长安,王昌龄就如旷野逐风一样,足迹踏遍了祖国的边陲,甚至到达了当时的碎叶,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一带。
1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13、唐朝的时候,道学兴盛,王昌龄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也曾经对道学感兴趣。他跟着一位道长学习道学,学着学着,发现这根本不是他喜欢的事物啊。因为啊,道学是教人“无为”的思想,而此时的王昌龄,正是满腔热血,壮志待发的年龄,他想建功立业,取得一番功名。
14、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15、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
1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7、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8、(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课件出示9)
19、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20、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四、边塞诗古诗鉴赏
1、存诗六首,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质疑:“欲饮琵琶马上催”是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又是什么意思。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4、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七言歌行体。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
5、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6、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7、质疑: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应该怎样读?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
1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4、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15、“竟陵八友”指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中有成就的是沈约与谢朓。
1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19、祖咏(699—746),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开元进士。曾任驾部员外郎,其诗以状景绘物见长。
20、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五、边塞诗的赏析
1、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朝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3、南施指安徽宣城的施闰章(1618—1683),北宋指的是山东莱阳的宋琬(1614—1673)。二人是较早在清庭应仕、出仕,主要生活在顺治康熙时期的诗人。有关两人的成就,大诗人王士祯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边塞古诗词经典名句【8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