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通感的诗句【83句文案】

一、常见的通感的诗句

1、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4、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5、通感:(移就)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方式。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暗香浮动月黄昏(杜甫)红杏枝头春意闹。“闹”西园渐绿相思意春风又绿江南岸"绿"(王安石)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比喻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有关通感的句子。

7、(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8、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9、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受戒》

10、如光的融合,也在色彩、

11、山滚苍茫绿,雨含柔弱青。

12、我以为散文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文体家,从事散文的单一文体而又能不断地拓展这种文体。我们还缺少生活吗?我们还缺少情感吗?我们还缺少思想吗?唯独欠缺的是如何准确深刻地表现它们,尤其是凭借散文的表现。我们一直都奔波忙碌在追寻汉语言本身博大精深的漫漫征途上,其内涵与外延的无限可能性愈来愈焕发出词语的美丽与魅力。先秦诸子百家,唐宋八大家,中国古代优秀散文是我们获取艺术能量的源头之一。半部《论语》知天下,一卷《史记》见中华,《古文观止》可谓字字珠玑,篇篇锦绣。而我们时常身在宝山不识宝。

13、听觉也是人类比较发达的感知系统,获得外部信息的多寡,视觉之外当属听觉。由于听觉难以把握,人们在听音乐歌曲时脑海中通常会浮现视觉形象,如《伯牙绝弦》中所叙述的“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以听觉作为目的域的通感为常见,源域也包括其他四种感觉。

14、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15、网络发达的今天,查资料十分方便。遇到不知道的东西,往往我们会上“百度”搜索。

16、似的,(好)像……似的,(好)像……一样,……似的,……一样的;

17、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小说中这些优美的语句运用通感手法,将抽象的情感或感觉化为具体,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运用通感可以突破人的思维定式,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各感官之间打破界限,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文学作品充满意象。

18、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19、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20、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

二、运用通感的诗句

1、各位诗友,凡对自己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诗歌,皆可向“我们读诗”推荐,也可以参与交流。邮箱858599459@qq.com。让我们和诗歌,见面期盼常见!

2、通感还有曲喻的作用。曲喻是由一个比喻转到另一种感觉。韩愈《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香随翠笼擎初到,色映银盘写未停。”樱桃是红的,说它香,是视觉通于嗅觉。但樱桃并不香,这个香是从它象红花,由红花唤起的香。又如韩愈的《南山》诗:“或竦若惊雊(雉鸣)”,“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这就把眼中所看到的石头,由竦立象雉,由雉引出雉鸣来,即曲喻,也即视觉通于“惊雊”的听觉。有的石头相“背”或相“向”,由相背或相向引出“相恶”或“相佑”来,是曲喻,也即视觉通于“相恶”“相佑”的感觉。石头不会发声或相恶相佑,通过通感,打通了视觉与听觉感觉的界限。今人作品中,如杨逸明老师的这首七律:

3、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4、指引家长从养育教管等几方面帮助您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5、(诗词学堂)五律作法之炼句与字眼

6、其实,作为诗文中的一种描写手法,通感无需“正名”,钱先生本来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学术界在讨论“通感”时,却背离了钱先生通感说的出发点,造成了一定的误解与混乱,故而需要“正名”。

7、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8、运用通感,可以抒写难写之情,诉难言之感

9、也叫委婉,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种事件不直接了当的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暗示給读者的修辞方法。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王维《相思》,言在撷取红豆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词诚恳动人。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寄托情思,与浅情深。

10、这是一首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上片写贫困地区学童照片上的情景,下片抒发感慨。一句“心酸能有几多长?”道出了无尽的心酸感慨,正如李清照的“载不动许多愁”一样,无形的“愁”因有重量而显得具体可感,形象而触动人心。此处的“心酸”则因有了量不出的长度而烘托出贫困地区学童的凄凉惨景。作者将看不见的“心酸”转化为有形可感的长度,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从而表现了作者对贫困地区学童的同情。宋老师的另一首新作也采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11、如:“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繁华绚丽的景象!它象征着那笙竹声的明媚、热烈、欢快,它意味着那美妙无比的音乐。凭借通感,人们可以突破对事物的一般经验产生的感觉,获得更精深、更微妙的体会,探寻更新颖的表现形式。

12、感通寺位于普洱茶产地云南大理南部圣应峰的斑山上,系南诏、大理时期的名刹,其时僧侣就开始栽茶、制茶,历经宋、明几代,寺名越响,茶事也更旺。据明代《大理府志》载:“感通寺在点苍山圣应峰麓,有三十六院,皆产茶树,高一丈,性味不减阳羡,曰感通茶截”明人徐霞客在《滇游曰记八》中也说:“中庭内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茶,无不架梯树者。”时至今日,该寺周边,仍有大茶树生长。

13、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14、刘庆霖老师的这首七律《代盲人作》多处使用通感,已经把通感手法发挥到了:

15、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意觉等沟通起来的一种创作方法。

16、钱锺书先生的论文《通感》发表于《文学评论》1962年第1期,后收入《旧文四篇》,于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5年,钱先生又将包括《通感》在内的这四篇“旧文”与《也是集》中的三篇论文合成一集,取名《七缀集》,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不仅如此,在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学术巨著《管锥编》中,钱先生又多次论及“通感”。由此可见,与“企慕情境”说一样,“通感”一说也是钱先生比较得意的重大“发现”之一。

17、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的。

18、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

19、浅谈汪曾祺小说中比喻及通感的运用

20、中国古典诗词中通感修辞的英译分析

三、使用通感的古诗

1、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

2、反复是指诗人为了强调或者突出某种情感短时间内反复使用某种词语或者句子的手法。

3、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受戒》

4、而且采用比喻手法,两种事物一般都会出现在诗里。像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和白玉盘就都出现过。

5、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联,泉声,源于耳;咽,则来源于其他感官。日色,为视觉;冷,则属于触觉。诗人把视觉、听觉与触觉等相互沟通,属于通感。

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7、他拿着新买的烟筒向我照了照。“我买了个高射炮!”《老鲁》

8、“散文是人类精神生命的直接的语言文字形式。散文形式与我们生命中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处于同构状态。”“失却精神,所谓散文,不过是一堆文字瓦砾,或者一个收拾干净的空房间而已。”(林贤治:《中国散文五十年》)老愚在《上升——当代中国大陆新生代散文选·序》指出:“散文是活的生命的语言形式,它是人类精神漫游的无限可能性的个性化的显示,本真、本色、本性是艺术的高境界,生命在无限开放的形式里获得自己永恒的魅力。”而散文精神对散文的第一要求就是现实性。

9、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10、顶针是指在古诗中用若干个短句组成,每一句的后一个字词是下一句的开头第一个字词的写法,有利于将作者的气势贯穿。

11、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12、(2)只问不答(答案一般在下文中,或不须回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3、将琴声这种听觉形象联系到另一听觉形象,更多地是与视觉形象沟通起来,做到听声类形,绘声绘形绘色,起到移情动志的效果。

14、香气赋予我灵感,如同音乐,

1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视觉)。

16、诗的后,卡瓦菲斯又写了另一类人,这类人应该不包含波德莱尔,我猜说的是他自己。他俩时代相差不远,所以说社会环境应该相差无几,都面临这种情绪的贫瘠和麻木,但是人选择的道路不同。卡瓦菲斯认可波德莱尔,承认这是人类美学需求之正如波德莱尔所说的:“在每个人身上,时刻都有两种要求,一种趋向上帝,一种向往撒旦。对上帝的祈求或是对灵性的祈求是向上的愿望,对撒旦的祈求或是对兽行的祈求是堕落的快乐。”但卡瓦菲斯与其的行径不甚相同,他承认第二种“回声”,但是从后一段来看,他没有实践,这就相当于他的美觉享受被剥夺了一半,在当时。固然是痛苦的,但卡瓦菲斯珍惜这些在其生命中转瞬即逝、可遇而不可求的美觉感知时刻,这就是他对波德莱尔的应和。

17、一般分为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可能有同学认为,比喻和借代有些相似,的确,没有经过系统分析的话,比喻和借代是有些相似,但是经过分析的话,比喻和借代却是很好分辨的。

18、汪曾祺小说中的比喻对象及喻词分析

19、④(清)谭献:《复堂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87页。

20、四合院是一个盒子。《胡同文化》

四、运用通感的诗句有哪些

1、想象是指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将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描写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除去上述的各感官之间的转换,还有将多种综合的运用,这样的多重感官交错,效果往往也更丰富具体。如郭风《叶笛》中描写的“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用听觉,将花香的嗅觉和明媚的视觉相互交错,传达出一曲悠扬,撩人情思的笛声!还如鲁彦的《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温柔”的触觉,“芳醇”的嗅觉,“微风拂过琴弦”的听觉,以及“落花飘零在水上”的视觉,融为一体,海的形象鲜明的跃然纸上。

3、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5、相比前三种,这种手法估计不是很常见。

6、古诗词中不常见的修辞方法

7、意象内涵、物象种类与单一意象

8、通感症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类病症,又称又称联觉症,就是听觉和味觉自动地联系在一起。在患者的感觉系统中,数字和词语是有颜色的,还有形状、质地和情绪。比如说他们在吃好吃的东西的时候,会听到美妙的音乐,听到美妙的音乐会闻到花的香气,绿色可能在他们感觉里是可爱的小熊,难过的情绪对他们来说可能是白色的绵羊。思绪往往是情绪的副产品。情绪激昂,就是风霜雪雨,也会时时拥有一片灿烂阳光。而当情绪低落时,再明朗的天,也会有如梅雨季节里的阴霾。通感是神经心理学的一种提法。通感症病人的行为表现超出常人的一般行为,如大家所熟悉的有洁僻的人,实属于轻度的精神病状态。。

9、(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10、昆山玉碎凤凰叫(听觉),

11、歌唱灵性,也歌唱感官,有的香味有凝神的效果,各种奇异的香构成无限扩张的“香味世界”,从人的视觉的角度看,香味扩张的世界也和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色彩扩张而构成的无限世界是一样性质的,当然也和声音扩张的无限世界一样。人的感官所应和的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世界(或自然)。

12、1新亭源于“新亭对泣”的故事,表示怆怀故国,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

13、(10)翦翦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

14、(诗词学堂)诗词技法36种

15、这个修辞手法是常见的,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手法,这里我就简单提一下概念好了。

16、1折腰指屈身事人。

17、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8、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方式。正对是指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反指是指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多对对偶的形式。如:“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串对也叫流水对,是指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9、马风.从文学社会学角度看汪曾祺小说.当代作家评论,19

20、(17)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五、关于通感的诗

1、掣肘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2、淡淡的月光从窗棂的隙缝中映进来,照在床头,就像远处断断续续、飘飘洒洒的张靓颖的歌声,让我陶醉了。我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我进门就看见餐桌上有一盘黄澄澄、亮晶晶的菜,是鸡蛋炒番茄?我尝了一口,真香啊!我顿时感到夏天在树阴下读唐诗宋词的那种透心的熨贴,浑身舒服极了。没积分,给三句,还有一句以后给。

3、诗题便点出蜀道之难的主旨。接着开头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咏叹,再次“点”出,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随后以历史传说的蚕丛、鱼凫古蜀王开国、五壮士之死才开通蜀道,太阳神驾六龙仍无法逾越等来渲染“蜀道之难”,接着又以抒情句重复“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再以连峰接天、手可扪星辰等进一步渲染;后又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运用通感的诗句【8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