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先生说书的描写【111句文案】

一、说书人说书时的描写

1、在俺的心目中,稳坐中国评书界第一把交椅的,是袁阔成先生。

2、就像《帝国反击战》是《星球大战》系列、《魔宫传奇》是印第安纳•琼斯系列中黑暗的一集,下部《岳飞传》也是所有传统评书中黑暗的一部,连岳飞麾下的大将施全在众安桥行刺秦桧,都要被秦府的一个狗奴才坏了好事。

3、同样道理,佰、仟、亿等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读。通过大量汉字的解读,完全可以颠覆许慎汉字构造理论的“六书说”。也就是说中国文字只有象形字和会意字两种,会意字又分为有声会意和无声会意。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学习汉字没有什么困难,而且其乐无穷。即使不认识的汉字,通过字形仍然可以看出它的基本含义,达到见形知义的境界。这对于幼儿以及成人的汉字教育,特别是党政从事文字写作的同志来说,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4、这年轻人叫刘在王财主家做零工。

5、以往大家都是听评书,而田先生是在中国在电视上说评书的第一人,开了电视长篇评书的先河。只记得一个清癯的中年人,穿一身板正的中山装,不说话很严肃的样子,一张口却是妙趣横生,经常逗得全家人前仰后合笑个不停。听他的《杨家将》,我对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些英雄人物印象不是太深,唯独记住了寇准“寇老西儿”,这全要仰仗田连元那一口惟妙惟肖的山西话,塑造了一个另类智慧的寇大人。

6、一个闪亮而轻巧的出场后,高宠与三人结为兄弟,催兵前进,往牛头山进发。

7、演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提高个人的知识和文化修养。袁阔成先生当年说《三国演义》时,做了整整一年的案头准备工作,研究史料,分析人物,安排情节,调整主次,书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标注,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8、评书名家刘延广也收有女评书演员:

9、依稀记得那是我十岁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家住的大杂院里,我们是第一户买电视机的人家,小小的九寸黑白电视机,足以令其他小朋友羡慕的不行。每天,我都有固定的节目要看,先是下午六点,动画片是一定不能错过的。接下来,就是评书连播。当时,播放的就是田连元先生讲的《杨家将》。

10、前者融合了武侠小说的若干因素,所以更江湖,更符合老百姓的审美需求,而后者基本上是符合朝廷的政治需求的。

11、陈丽君,吉林长春人,是吉林省著名评书演员陈长祥、齐玉兰的女儿,吉林陈年龄应该比辽宁陈略小一些,所以也有网友叫她小陈丽君。她的主要评书作品有《两辽王》、《鹰爪王》、《龙图公案》、《孙膑演义》等。

12、更要命的是,《隋唐演义》中有许多让人不可理解的地方。俺觉得吧哈,对待任何文艺作品,观众的欣赏底线是:你可以犯不可笑的错误,但不可以犯可笑的错误。问题就在这里,《隋唐演义》充斥的都是这种低于一般人智商的错误。比如程咬金将皇帝的位子让给李密这个小白脸,而瓦岗寨的众弟兄又对李唐王朝俯首帖耳,甚至不惜兄弟反目成仇。当俺听到单雄信被昔日贾家楼的拜把子兄弟拿下问斩时,心中的郁闷达到了极点。

13、但需要注意的是,说书人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评论必须充满正能量。

14、可以说,那个时代成就了刘兰芳,而她的才华和努力使这个评书的黄金时代更为辉煌。

15、“就是啊!来说说,别故意吊我们胃口!”

16、围观的听众一听这话,瞬间来了热情。那掌声此起彼伏啊!

17、单田芳也是一位特色鲜明的说书大家,他的声线独特,很多人模仿单先生的声音,却无人能模仿他的表演,他擅长刻画绿林豪侠、乱世枭雄。

18、“仁”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甲骨文写作,左边是个面朝左的“人”,表声兼表意;右边等长的两短横表示等同、等分、平等。两形会意,“仁”的本义就是人人平等。上古时代生活条件很差,大家种植或捕猎都是集体劳作。收获的成果能够均等分配,不偏不倚,这就是“仁”了。所以“仁”字有平等、恩惠、恩德、慈善、博爱等义,如仁慈、仁厚、仁惠、仁爱、仁德等。因为这些内涵都是做人的根本,所以“仁”字还有根本、核心、中心等义,如虾仁、果仁、核桃仁等。经过长期的历史演进,“仁”字渐渐上升为含义极其广泛的道德范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仁字为“亲也。”即亲爱、亲善、亲和。

19、孙慧文所收女弟子都排“兰”字,与其他门户的“田”、“连”、“佩”、“月”等字都属同一辈,例如这一辈的女性艺术家还有:

20、再看堂前跪着的正是那日的刘二!

二、说书先生说书的描写

1、刘兰芳、单田芳、袁阔成,在他们温暖的声音中,俺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2、《岳飞传》之后,刘兰芳说起了《杨家将》,而与她同属鞍山市曲艺团的单田芳则向中国百姓端出了他的饕餮大餐——《隋唐演义》。

3、相传形成于北京城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4、陈丽洁,陈青远之女,陈丽君妹妹,录制的评书作品与其父、其姐基本相同,1990年改行到锦州市文联,从事协会组联工作。

5、岳飞出世,河南农家子枪挑没落贵族小梁王;

6、28:50书胆、书贼、书筋

7、这便是老一辈评书大家的修养,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追求,刘兰芳觉得从艺这条路很艰难,很苦,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去学习和锻炼,才能真正成才。所以,她说,说书人有上场词《西江月》说,“世上生意甚多,唯有说书难习”。

8、古时的说书人是如何说书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简单了解说书这一独特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

9、其实清代小说《岳飞传》更精彩。岳云已经和金弹球赛过四次了。金弹珠攻打岳飞家乡,两人两次交战。岳云因为实力弱,没买到便宜货。晚上,金色弹珠夜袭,两人与岳云勉强打成平手。后,岳云用金色大理石打败了它。

10、这套书看了无数遍,烂熟于胸,后来听多了评书才发觉,中国古代艺人的想象力实在有限,很多桥段,都是共通的。比如什么擂台力劈活人啊,较场夺状元啊,比武招亲啊,力托千斤闸啊,北国借兵啊等等,你在很多书里都会看到。但小的时候,因为娱乐方式不多,所以还是充满乐趣的。

11、前者着力塑造了一批出身市井的平民英雄,如矮脚虎王英、神算子蒋敬、摸着天杜迁等,每人有每人的本事,每人有每人的个性,特别是鼓上蚤时迁,从夜盗紫金八宝夜光壶开始,带动了整部《水泊梁山》的情节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而这些人在后者中除了几句开场诗之外基本上是没什么戏份的,后者把篇幅全部献给了优良品种出身的王侯将相。尽管时迁盗了一次甲,戴敦邦还在他的一百零八幅绣像中将人家画成了半个身子。

12、叶怡均,台湾中生代相声主力演员及编导,她在相声界被冠以“常怡君”外号的叶怡均,是台湾首位女性相声表演者,在国际间被誉为“廿世纪有影响力的女相声演员”,师事相声大师陈逸安,也是大陆评书表演名家田连元的在台女弟子。

13、他看见刘二正傻笑着盯着他,于是便开了句玩笑说道:“年轻人,我识得你家娘子!而且我还和她有过一段美好邂逅,大伙要不要听?”

14、现为台北曲艺团文教部执行长、台湾佛光大学和台湾艺术大学兼职讲师,曾获得台湾省广播综艺节目佳主持人“金钟奖”。

15、说书人表情丰富、动作夸张,口若悬河、绘声绘色。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演绎千军万马,让听众如身临其境,听得如痴如醉。

16、梁红玉擂鼓战金山,一声鼙鼓震高樯,十万雄兵战大江;

17、郭德纲堪称是曲艺界难得的全才了,什么都能整两下子。也是从他这里,我领略了单口相声的魅力,还有一种叫做定场诗的玩意。他的单口讲的故事都短小精干,而且大多我都闻所未闻,比如枪毙xxx系列故事,比如来自《永庆升平》里的故事,比如来自聊斋的故事。当然也有我们熟悉的,比如无盐娘娘和济公的故事,而这两部也是他的单口相声里像评书的了。

18、“什”字是个有声会意字,左边“亻”字表示人;右边“十”字表声兼表意,表示十个。两形会意,“什”字本义为十人。如“什长”,即古代军队十人为“什”,其领头的叫什长;“什伍”即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谓什伍,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什吏”即什长;“什伯”即古代兵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因此,以“什伯”泛指军队基层队伍等。

19、比较闹心的是,郭德纲摊子铺得太大,事儿太多,以至于他不是很有精力致力于单口相声,结果就是他挖了好些个大坑,很多书开了个头就太监了。这个时候,另一位大侠横空出世填补了我听评书的空白,就是连丽如的干儿子王玥波。

20、谭敏,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之徒,扬州评话演员。

三、说书人说书内容

1、说书人讲到精彩片段的时候,旁边观众就开始叫好。这一叫好,那书生人可就来劲了。

2、评书,不只需要说书人“说”,也需要说书人“演”,而评书三宝就是配合说书人表演的重要道具。

3、“老先生,你赶紧讲,一会儿我还得干活去呢!”

4、单田芳同门黄佩珠,是鞍山评书代表人物之一

5、下面,和播仔一起,看看这期直播讲了哪些内容吧!

6、然后他的弟弟银牙忽哭着喊着就上来了……偏偏他们的父母亲还特别能生养,铁牙忽和铜牙忽也在后头等着呢。

7、这里我再举一例加以说明,比如人们比较生疏的“仸”(yǎo、fó)字就是一个有声会意字,左边“亻”字表示人;右边“夭”(yāo)字表声兼表意,甲骨文写作,形义为一人甩开两臂奔跑,所以有逃之夭夭的说法。因人奔跑时身体总是高低起伏的,故“夭”字有弯曲、卷曲等义。两形会意,“仸”字本义为弯曲身体奔跑的人。《广韵》《集韵》解释“仸”字为“不伸也。”即身体不够伸展。如若身体长期弯曲而不伸展,当然是有疾病在身,故“仸”字又有疾病、瘦弱等义。后人看到一尊尊坐佛整天盘腿屈身坐在那里,就用“仸”字表示佛陀,这个字也便念作“fó”了。

8、经过几年的训练,小岳云终于在战场上成为一名勇猛的士兵。16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当岳云攻打随州城时,他带着一个几十磅重的铁锥(不是锤子)。他一马当先,第一个登上随州市城头。然后收复邓州。岳家军将士见岳云神勇,都称他为“胜官”(军官是宋代对男性的尊称,“胜”意为常胜不败)。

9、24:15塑造氛围感——摆砌末

10、连丽如,评书名家连阔如之女,中国煤矿文工团评书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主要作品有:《三国演义》、《康熙私访》、《东汉演义》等。

11、大鼓书我就看过这一本,没听过,听得多的还是评书。不久前,评书大师袁阔成去世了。其实袁先生的书我几乎就没怎么听过,他火爆的时候我还太小,等我开始听评书他已经不怎么说了,当互联网可以很容易弄到评书资源的时候,我对这个曲艺门类已经没啥兴趣了。

12、和其它几位评书艺术家不同的是,因为田连元是在电视上播讲评书,他的形象和他的声音一样深入人心,讲书的时候他喜欢连说带比划,什么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他都在舞台上表演出来,动作潇洒,如行云流水,这和他从小学过武术有关,可以说当年田先生是真正的红遍大江南北的明星。

13、书要说得吸引人,有特色,还要在细节上下足功夫。骨架有了,肉要自己填,再加上口风、语调、节奏上的变化,“拴扣子”的不同技巧,评书形成了多种的风格。

14、手帕是传统说书人用来擦汗的工具,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被当作道具使用。

15、综上所述,袁阔成的评书是很有趣的。

16、完全按照师傅教的一字一句学说,叫做“方口”;

17、《杨家将》,请看杨六郎在《辕门斩子》中的血泪控诉:“我大哥替了宋王死,二哥替了赵德芳,三哥马踩如泥酱,四哥八弟失落番邦,五哥出家当了和尚,七弟又被那仁美伤,只剩下我沙里淘金的杨六郎”。

18、关于对袁老师的赞美,实在是太多了,如有人总结他的评书有“漂、俏、帅、脆”的特点;有人用“语断昆山分石玉,言倾沧海鉴鱼龙”来评价他说的书;有人说得更直接:“听袁先生的说书,真好似看一部电影,一场话剧。”

19、这部书中遭人诟病多的是把英雄按照本事高低都排好名次,然后排名靠后的就只有挨前面人揍的份儿了(老二宇文成都和老三裴元庆这一对冤家除外),这种做法尽管一目了然,也算费厄泼赖的一种,但毫无波澜和悬念可言,显得很乏味。

20、李文秀,中国广播艺术团曲艺表演艺术家,著名曲艺家赵连甲的妻子,生于曲艺世家,自幼随父从艺,师承西河大鼓名家田荫亭。16岁开始于吉林、长春等地演出《薛家将》、《春秋战国》等传统书,后参加哈尔滨市曲艺团,演唱了《烈火金铜》、《战斗在敌人心脏》等多部新书。

四、对说书人的描写

1、扇子在表演中可以将其当作武器、圣旨等物件;

2、开创了黄金时代的评书四大家,如今折损半数,令人黯然。而我们一起听评书的那些单纯质朴的日子,也在逐渐远去。评书在今天,其实依旧活着,也依旧有不少听众,但是现代都市里的年轻人,很难像过去那样,一回一回地,连续很长时间去听一部书,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而我们这一代听书人,也都渐渐老去了,但我们依旧不能忘怀那些日子,几位先生的评书滋养了那一个时代。

3、作为评书的四大构成要素,新评书主播们也应当重点掌握说、演、评、博。

4、他就在镇子的一家茶楼里占了个席位,经常给茶客们讲一些小故事。因为这书生人说得故事精彩,镇子上的人都愿意来这里听他说书。

5、汪文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导演兼主持人,跟随评书泰斗袁阔成学习评书。1985年,汪文华录制了一部18集的评书《神州打擂》在中央电视台亮相,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长篇评书走进荧屏。

6、我觉得王玥波可能向我们展示了传统评书是个什么样子。比如王玥波说的《隋唐演义》,里面有一回讲到了罗成要杀单雄信,程咬金、徐茂公任谁说情都不好使,终秦琼快马加鞭没赶上,单雄信人头落地。这一回书厉害了,二十几分钟是一个大贯口,王玥波一口气说下来,虽然中间有点差错,但敢于在书场面对观众来这么一回,这基本功算是相当扎实了。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能死记硬背。

7、(原标题:与袁阔成先生相聚的七个月(上))

8、原来,刘二得知娘子投河而亡,自知与那说书人脱不了干系。于是便把说书人告上了衙门。

9、杨七郎幽州解困,威风八面力杀四门;

10、评书演员祝兆良,为了创作新书《赛金花》,查史料,翻古书,自费下江南寻访青楼遗迹和赛氏传说,多次采访京城老妓女,详细记录风月旧俗。

11、上面这段话中的术语太多,相信屏幕前的你可能会看得有些迷糊,没关系,下面播仔将会向大家逐一介绍这些术语的意思,帮助大家加深理解。

12、其次,楼兰老师认为,评书肩负着一定的教化责任,无论是对于主人公的塑造,还是对于情节的评论,说书人都应当不忘初心,坚持正能量的讲述方式。

13、也有更多没有按字排辈的艺术家:

14、评书名家田连元也收有女评书演员:

15、要是适当的玩笑大伙一乐呵也就过去了,可就在某一天,这说书人就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结果出事了。

16、以上就算是小时候的评书记忆了,上了高中之后,有一个挺奇怪的评书艺人开始说书,就是孙孙一好像是四平人,我也很少看到东北以外的人讨论他,但他的书的确值得一听。没怎么听他说过传统书目,都是新书,比如《杜月笙》,比如《关东胡匪传》,还听他说过二战的系列故事。

17、还是《杨家将》,大郎之妻张金定,二郎之妻李翠萍,三郎之妻花似玉,四郎之妻云赛英,五郎之妻罗刹女,六郎之妻柴郡平,七郎之妻杜金娥,八郎之妻肖金蓉,数人家老六的媳妇漂亮,出身也好,八贤王的妹子,羡煞其他哥几个。对了,老六还有一个妻子,大刀王兰英,武功了得,帮他消灭强敌。

18、47:00说书人的评论应该是正能量的

19、女评书演员除了在书馆、剧场、院团工作以外,也在一些专业院校担任评书教学工作:

20、此后,与何、颜、成为岳飞帐下的四员大将。岳云一生中遇到无数对手,与黑龙百合打平,与陆文龙作战,在朱仙镇大闹一场.实力雄厚,贡献众多。但是,秦桧设计了十二块金牌来召回岳飞。

五、描写说书人的句子

1、有这么一天,这说书人照常在茶馆里说书。旁边站着一个年轻人。

2、后县令下令:将说书人押进大牢,明日午时斩首示众。

3、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赞扬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却先说他外貌的丑陋,再以王月生作比来衬托其说书艺术非同一般。其次,文章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舌死也”一句,以其他说书人反衬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另外,“武松沽酒”一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凸显柳敬亭说书的细致入微。

4、袁老师是评书世家,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父亲袁杰武,合称“袁氏三杰”,其大伯父袁杰亭更被称为“说书的梅兰芳”。袁阔成是第九代评书先生,是当代评书界辈分高的,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说新书,是说新书的第一人,评书界有“无派不宗袁”之说。

5、在俺的记忆中,刘兰芳是第一个在电台连播传统评书的(好像是安徽人民广播电台),那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午放学后用比罗纳尔多还快的速度跑回家,听完一个台再转到另一个台,端着饭碗,直把脖子听歪。如果放学较晚,就不用着急疯跑,因为家家传出的,都是刘兰芳的声音,慢慢走过,一句都不带落的。她的评书,可是滋养了整整一个国家的人。

6、刘兰芳的众多弟子当中也有不少女评书演员:

7、他的书里,传统的套路和贯口就不多了,加进去很多现代语言,而且挺逗。比如他点评形容美女的“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这句词,那柳叶眉得多粗啊,简直就是眼睛上面爬两条毛毛虫(孙老师没有料到,多年以后真的开始流行韩式大平眉);那杏核眼呢,这杏核可得啃干净了,要不可就烂眼边子了;至于樱桃小口,我看吃饭就只能吃面条了,还得一根一根吃才行。

8、铜侧销死小包勉,留下美名万古传。

9、插图纪念版除了老六请王增延老师绘制的十二幅插图,还有老六不同时期、不同表情的六张照片。以及一些与“饭局通知“、与新版插图、与人生有关的杂碎文字。

10、某酒楼上,几个色鬼正要调戏一个卖唱的女子,忽听得楼下传来一声断喝:“住手!”然后就听得楼梯响,一个人走上楼来。奇怪的是,此人的脚步声并不像我们走路那么匀称,而是忽快忽慢有高有低,细细一品,竟是(将军令)的旋律。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便是矮脚虎王英,由于腿脚不利索,所以他走路都跟演奏民乐似的。

11、说“百步的威风,万丈的煞气”在上部《岳飞传》中出现过两次,绝非信口开河,而是俺在迷评书时的精确统计。那会儿,仅仅能把八大锤的锤名背出来,或学没鼻子军师哈迷蚩叫两声“郎主”,只能算小意思。疯狂如我,几乎能将整本的《岳飞传》全部复述下来,并沉浸在其中搞起科研来。

12、这真是一个“大哉问”。时代在剧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经历着非同一般的检验,行走在这个时代中的老因为《读库》的结缘,因为个人的选择,往来的是一些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人们——“他们让我看到了在末世狂欢的人群中可以做到沉默,在四周纷纷噤声或跪下的时候可以兀自站立,并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让我看到了抗拒某种生活方式并不需要多么悲壮,在这个夸夸其谈的国度里还可以行动。他们在这个怨夫与怨妇充斥的世道里没有申诉个人的冤屈,他们打心眼里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他们的爱是一种切实的行动和勇气,是一种不屑于向你张扬的骄傲和充实。”

13、宋代“说”分为小说、经文、历史和辅音(学生)四大流派,以故事题材为划分标准。现存的宋、元方言是前三种。其中,故事书都是短篇小说,是宋元时期有价值、流传广的小说。宋元小说的主题有:一是描写爱情故事,如《磨玉观音》;二是描写神仙鬼魂,如《西山石窟鬼》;三是描写公案作品,如《误崔宁》;四是描写侠义英雄,如《故事》杨文拦路虎”。

14、“仨”字是个有声会意字,左边“亻”字表示面朝左的一个人,这里泛指人;右边“三”字表声兼表意,表示三个、三名、三位。两形会意,“仨”字本义为三人。中国北方话把三个人叫“仨”,后面不再用量词“个”。如仨人、仨苹果、哥儿仨等。

15、袁阔成的成就绝不仅仅是一部《三国演义》,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袁先生虽出身曲艺世家,但他对评书做了很多革新,他是早尝试将革命题材改编的说书人,现代评书《烈火金刚》也是他的经典作品。在评书界,袁先生是头一个穿着西装说评书的艺术家,还是第一个撤掉了书桌的说书人。他让评书这种古老艺术变得和现代人更为亲近,不但保住了评书这门技艺,并将说书人从小舞台,带上了春晚的大舞台,开创了评书的新格局、新生路,让评书走进了一个黄金时代。

16、小时候家里有两本书,叫做《呼家将》,不是小说,不是评书,是大鼓书,就是一段文白,一段唱词这么交织着写成的。因为家在东北,所以也没有听大鼓书的传统,不过听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平阳一带有说大鼓书的艺人,几分钱听一段,他小的时候,是五十年代。

17、描写家乡当然是思乡之情,唯独爱家乡对的秋天也是在表达热爱依恋家乡,秋天往往含有伤感、无奈的失落情怀.

18、孙慧文(1925—1994)(原名孙凤书)辽宁海城人。十三岁时拜侯俊山为师,学唱东北大鼓;1949年拜师福坪安,学说评书;1955年拜赵玉峰为师,学唱西河大鼓。1949年后,曾到营口、辽阳、大石桥、鞍山、本溪等市说唱长书。1959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以演唱东北大鼓为主,单段有《黛玉葬花》、《夜宿花亭》、《长坂坡》、《草船借箭》等;所说长篇评书有《水浒传》、《绿牡丹》、《明英烈》;说的长篇西河大鼓书目有《隋唐》、《三侠五义》、《呼家将》、《杨家将》等。此外,还说过《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刚》等新书。1959年6月在辽宁省文艺会演大会上演唱了东北大鼓《抢险救厂》获演出奖。

19、刘兰芳的评书老师也是一位女性艺术家,名叫孙慧文。

20、此时,再次怀念八十年代,其出发点和意义已不只是个人史的回忆,更是为当下的存在寻求信念和暖意。如同老六在新版后记中的发问——在这个纷乱的年代,“我们如何自处?选择怎样的生活?”

六、说书人说书时的描写

1、凡是能够跟俺完成一次非正式场合交往的人,就都不再叫俺大名,而是直接以“老六”称之。俺为什么叫老六?那可不单单是因为俺在大学宿舍里排行第六——中国有多少间大学宿舍,就有过多少一茬又一茬的老六。之所以对这个数字情有独钟,还是得从评书说起。

2、提起女性评书艺术家,当代为大众熟知的就是刘兰芳老师了。

3、说书,这项从宋代便开始流行于勾栏瓦舍的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起起落落上千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靠着广播和电视的推广,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收音机电视机旁等待评书开播的快乐留在无数人的记忆里。

4、今天的老一辈人,小时候大部分都听过说书,讲古场里听书成为他们难忘的儿时记忆。

5、综上所述,老六好,所以俺让自己叫老六。

6、你看看《封神演义》或者《水浒传》再或者《三国演义》里面的介绍吧。如果想要很幽默的效果,那就听听单田芳的,我记得《薛家将》里面有的挺逗的。

7、县令百般问责,刘二是声泪俱下,说书人一声长叹,他后悔当初自己的那句玩笑话,被别人当了真,如今他已经躲不过此劫。

8、在这篇文章结束时,让俺评出传统评书中的十大英雄场面——

9、袁阔成的书不仅沉稳大气,而且还很有趣,以下是俺整理出来的他说书中六块比较有意思的碎片。

10、其实评书听多了,会发现其中的套路和模式化,如每部书中都会有一个傻乎乎的福将,像《岳飞传》中的牛皋、《杨家将》中的孟良、《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他们的好运气如果搁到现代,能中彩票大奖,而他们的记性普遍不好,练武都是好几年下来只会有限几招,而就这几招已足够他们行走江湖无往不利,其中好听的是孟良那几招:劈脑门儿、扎眼仁儿、剔排骨、砍肉槌儿,成心欺负不会说儿化音的南方人。

11、故事能吸引人。说书人是讲故事的高手,常常会在说书高潮时留下悬念。说书人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总是吊足了听众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说书先生说书的描写【111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