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洵作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4、洵顿首再拜昨日道中草草上记方以为惧介使罪来伏奉教翰所以眷藉勤厚见于累纸感服情眷愧怍益甚晨兴薄凉伏惟台候万福洵以病暑加眩意思极不佳所以涉水迂涂不敢人城府者畏人事也宠谕常安之行仰戢爱与之重深欲力疾少承绪言但闻台候不甚清快冒暑远行非宜兼水浸道涂恐今晚亦未能至彼虚烦大旆之出曷若相忘于江湖不过廿日后便可承颜或同涂为鄱阳之行如何更几见察幸甚匆匆拜此不宣洵顿首再拜提举监丞兄台坐
5、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7、▲苏辙致定国承议使君尺牍《宴居帖》
8、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父亲,苏洵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9、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高的一家。
10、王安石合集(共22集)
11、(百家讲坛)之三十八《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合集(共55集)
12、在苏洵二十七岁开始发愤读书之后,他相继生下了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与日后儿子们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始终未能科举成功,在他放下功名潜心读书后,学问突飞猛进,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名作均创作于闭门读书的这十多年间。而苏洵的读书之路也给今天的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内心而活,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而自由的灵魂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作品。
13、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14、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每次佳节均在愁里度过。曾有的雄心壮志也只有在醉时才略有显露。冒雨晚归而感寒意,难以入睡。韩琦诗中那种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
15、(百家讲坛)之十六《易中天品三国》合集(共52集)
16、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17、诗作:《云兴于山》《有骥在野》《有触者犊》《朝日载升》《我客至止》、《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散文:《颜书四十韵》《六国论》《管仲论》《辨奸论》等。文集:《权书》《衡论》《嘉祐集》《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
18、(百家讲坛)之三十二《李清照》合集(共10集)
19、点击下面蓝字查看之前的推送。
20、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二、苏洵作品主张
1、苏洵与苏辙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2、君子慎始而无后忧。——《上文丞相书》
3、秦以9攻取之外,小10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11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15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17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20矣。至于21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24此言得之
4、在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6是《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开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和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
5、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苦难辉煌》合集(共12集)
8、▲苏辙《晴暖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10、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
11、《权书》、《衡论》、《嘉祐集》。
12、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1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理数。皆指命运。
14、其次是明清梦轩刻本《苏文定公栾城集》,四卷数同上。再次是清道光壬辰眉州三苏祠刻本,但卷数、文字与清梦轩本皆有出入。《前集》才四十八卷。中有清宛陵贡刻本,系清梦轩本的翻刻本。
15、▲苏辙《春寒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6、相同:读书都很勤奋、刻苦;不同:宋濂幼时就开始读书,但家境贫寒。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
17、1089年(元祐四年)
18、▲苏轼《邂逅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苏洵没有跟皇帝一起读书。
20、秦国除了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小的话得城镇,大的话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大的欲望,诸侯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
三、苏洵作品及风格特点
1、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
2、▲苏轼《阳羡帖》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3、▲苏洵《道中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此对联是四川眉山三苏祠的楹联,上下联都是颂扬三苏的。
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6、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7、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佑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8、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9、(甲骨原图)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之三
10、也不忘遍游沿途名胜古迹
1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12、(百家讲坛)之四十三康震教授《唐宋八大家》
13、所大欲:所想要的(东西),大,。
14、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
15、总结 以文学成就论 苏轼>苏辙>苏洵
16、苏轼,可算是整个宋朝写字厉害的一个人,可是,他的字没有王羲之的随意,颜真卿的工整,张旭的洒脱。乍一看,他写的字怎这么“丑”呢?苏轼就说了,我这个字很特殊啊,颜真卿那个叫颜体,柳公权的叫柳体,我这个字呢,叫石压蛤蟆体!
17、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18、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20、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
四、苏洵作品图
1、下:自取下策。一本无“下”。
2、▲苏轼《致南圭使君帖》书于1096年(绍圣三年)行书
3、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4、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5、《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赤壁赋》的姊妹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
6、(百家讲坛)之十七《国史通鉴·秦汉三国篇》合集(共24集)
7、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8、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9、利益存在的地方,天下的人都会争相前往投奔。有了利益,才能有基本的物质条件,百姓才能生存下去。
10、苏轼是善于调侃嘲弄自己的,人人都在炫耀自己书法俊美的时候,他确说自己的书法是“石压蛤蟆体”,是被石头压死的癞蛤蟆的风格。其实,这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精彩正在于此。
11、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2、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13、一门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
14、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是注定耀眼的那一个。
15、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16、以我之见,我认为苏轼的知名度高,他们父子三人尤其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同时期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号称唐宋八大家,曾先后掀起古人革新浪潮,使诗文面貌焕然一新。
17、苏辙:凡事看淡,寸心必安
18、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19、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20、《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五、苏洵作品的认识
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58不赂而胜之之势。苟59以天下之大,下60而从61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63矣。
2、3×303cm
3、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太玄论上》
4、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洵作品主张【84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