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拼音【149句文案】

一、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1、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2、(1)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3、试题答案:小题1:“云”写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柳”是眼前绿水送别的清弋江村边,柳树轻拂桥面。(2分)景色优美,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惜别之情。(2分)小题2:“寂寥”指朋友离别的落寞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眼前是那样明亮。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的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或说“乐景衬哀情”;概括“寂寥”的内涵1分,描述所写景象1分,点出手法1分)

4、嗯,这首诗卷经历数代流传至今,溥仪逃亡满洲国时还不忘携带此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5、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呢?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背面著上洁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发娇艳动人。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7、杜牧虽然对苏柳云真心相爱,但由于他所处的位置也不允许和作为民妓的苏柳云发生关系。唐朝时期,凡是观察、节度或刺使的治所,都有官妓,而且官妓名列乐籍,拿今天的话说是有“文化娱乐事业编制”的。官妓的主要工作是在官僚们举行宴会时以歌舞侑酒,因此可以说官妓是有工作单位和固定收入的在职公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比起民妓来,身份自然要高许多,这使得杜牧对苏柳云的态度谨慎起来。

8、青溪烟雨九华山,乱后应同梦寐间。——《送人归湘中兼寄旧知》罗隐

9、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③访客船。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11、《唐诗绎》:通体浑灏流转,挥洒自然,犹见盛唐风格。

12、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13、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呢?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背面著上洁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发娇艳动人。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14、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15、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6、请扫码后进入视频号观看抗战胜利上将书画(3D)虚拟展览

17、出自唐·杜牧《金陵》。鉴,镜子。清风吹动,舟行水中就如在镜中一样;夕阳西下,水面洒满阳光就像浮动一层金光一样。前句描写水清而静之状,后句强调夕阳余晖之红。

18、女子所爱的是一切好气象,好情怀,是她自己一寸心头万顷清澈的爱意,是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尽的满腔柔情。

19、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鲍溶《冬夜答客》

20、“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二、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拼音

1、谁怜佳丽地,春恨却凄凄。

2、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3、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4、“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象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5、唐诗是人类的魁宝,是华夏文明的壮丽篇章,诗人对宣城的吟咏是其中重要的一页。与宣城有关的唐诗数量在《全唐诗》中就有290余首。即使有关宣城一地的诗就有1/200,写有宣城诗作的诗人就有1/这是了不起的比例。唐代有102位诗人写到宣城,唐代诗人偏爱宣城,有关宣传诗作5首以上者约20人。李白吕从庆杜牧许浑许棠赵嘏张乔白居易罗隐李闲用徐铉史凤刘禹锡刘长卿皎然鲍溶钱起韩翃韦应物李频杜牧在宣城留诗竟有36首之多,其中开元寺6首、宛溪6首、谢公楼3首、水西寺2首,17首与地名相关的诗,另19首不为所踪。

6、几朵梅堪折,何人手好携。

7、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8、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9、“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颔联是说,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10、《初白庵诗评》:第二联不独写眼前景,含蓄无穷。

11、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13、《唐诗绎》:此诗言人事有变易,而清景则古今不变易。“今古同”三字,诗旨点眼,全身提笔。

14、一切总是会过去的。人之所以是能够感到“幸福”,那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是有希望。宁可陪红颜知己在小酒吧喝漓泉,也不愿和达官权贵在高端会所喝茅台。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吴淑姬《小重山•春愁》

15、少年时期的杜牧博古通今,注解《孙子兵法》,专注军事与治乱,满怀入世壮志;面对政治乱象,写就《阿房宫赋》,发出时人呐喊。虽然家族式微,门庭冷落,但是依然通过科举,进士及第,少年意气从未更改。

16、又闻九华山,山顶连青冥。——《发蕙风馆遇阴不见九华山有作》孟迟

17、高阙如天萦晓梦,华筵似水隔秋期。

18、首联描写天气和暖泥土融化积雪半消,行人出游芳草萋萋马嘶声萧萧的江南早春景象,为真实所见,此为实写;

19、出自唐·杜牧《秋思》。诗句描写微雨着水、秋风动袖之景。

20、(1)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勒了一幅“春郊送别图”;点明了送别的时间、环境。第二联一实写眼前的景,一虚写想像中的景(“虚实结合”);一写远景,一写近景(“远近结合”)。(意对即可)(2)与友人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自己不得意、惆怅、寂寞的心情。(意对即可)(3)对比,以乐景写哀情(以美景反衬人物的愁情)。(意对即可)

三、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阅读答案

1、杜牧殁后,他与苏柳云的爱情故事一度在周围传为佳话。明戏剧家汤显祖曾为收集杜牧的材料专门到过南陵,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首先杜牧是大名人,一个负责任的戏剧家是不好凭想像设置故事细节的,后人更不好轻易虚拟了。到清朝年间,刘开兆在《青弋江棹歌》中还提到这件事:

2、《唐诗选胜直解》:通篇赋登高之景,而寓感慨之意。

3、(1)交待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描写了初春早上的郊外,春日和煦,大地复苏,积雪消融;九华山路旁,寺宇在云雾里隐现,绿水环抱的江村边,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意对即可)(2)以江南美景反衬诗人的满腹愁情。前面描写的江南的早春的明亮景色反衬了诗人离别时的惆怅心情。以友人的踌躇满志来反衬诗人的失落。以友人的春风得意反衬诗人宦海浮沉、怅然若失之感,以及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意对即可)

4、诗歌前两联虚实结合,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又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

5、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9、六年后,沈传师被调回长安,31岁的杜牧便转到扬州,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儒的幕府任推官。扬州可是个好地方,要不人们怎么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呢。这里物产丰富,商贾往来,还有美景有美食,更重要的是,有美妙的歌舞与艳姬!

10、多么风流放旷的才子,纵情声色酒乐,“半醉半醒游三日”。可是,他的心里真的像他表现出的一样潇洒自如吗?看看杜牧的诗句,他有着雄俊畅达的一面,也有着沉郁顿挫的一面,又有相当清冷、寂寥的一面,“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山色几时老,人心终日忙”。

11、“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法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雷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14、四两句展现了两幅美景。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涵碧,景色优美。“青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5、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16、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多么寂寞啊

17、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18、时间埋葬过多少副青春的尸体。

19、喜欢敬请转发,慷慨莫过解囊

20、《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朱东岩曰:润州南枕大江,东连吴会,一起曰“千里秋”,便将润州写得分外出色;亭东一望,千里清光,不觉有感于昔年之游也。四承之,是因昔年而有感于目前,言寺犹昔日之寺,桥犹昔日之桥,“无鸟迹”是感其衰,“多酒楼”是志其盛,数年之内,盛衰在目,良可慨也。……杜公一生不拘细行,意气闲逸,观其胸中眼底,必深有旨乎晋人风味矣!月明江上,感慨良深,故以“更想桓伊”作结也。

四、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赏析

1、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2、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①村柳拂桥。

3、《早梅》——唐代:张谓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4、本诗是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而同样在宣州任职的朋友裴坦要去舒州任职,诗人先为裴坦送行所作,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6分)

5、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呢?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

6、D.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处境与复杂心境:漂泊在外,卧病在床,精神颓丧。

7、原来《龙文鞭影》中有这么多玄机!详解《龙文鞭影》

8、“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9、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10、你退出了我的世界,却还占据着我的记忆。

11、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12、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13、印象中,杜牧一直是一个谦谦君子。杜牧,字牧之,牧有管理、统治的意思,寄予了家人对他的深厚期望。而我更愿意用《周易》里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来解释。自牧,自我修养之意。

14、首联写的春分时节,万物苏醒,春意融融,游人踏青的景象第二句写景是景物描写,以主要景物来衬托出怀念之情.流露了作者对送别友人时候对一路上景物联系到此刻的感怀之情.第三联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全诗表述上的特色是由分开的景物转折到人的离别情谊,似关联又似无关,巧妙,后一句让整个似乎迷迷蒙蒙的诗意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5、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16、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17、《青松》——近现代: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译文: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18、遮、拂评分标准:共2分,每字1分。示例: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萌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评分标准:共2分。合乎诗句大意,语言表达流畅,即可得分。

19、来到扬州,杜牧开始了夜夜笙歌的日子,“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自述中说“无虚夕”,天天晚上都逛青楼!这不,在他升任监察御史离开扬州前,牛僧孺给他践行,含蓄地叮嘱他后要注意身体,还得注意名节。小杜嘴硬不认,牛僧孺立即派人拿来一大堆档案,上面全是护卫追踪保护他的记录,“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某夕,宴某家”,好几百条。小杜当场嚎啕大哭,感激领导的回护之恩,从此死心塌地站队这边了。

20、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九华山歌》刘禹锡

五、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翻译

1、⑴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⑵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2、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3、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杜荀鹤

4、瓦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

5、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

6、《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此等诗,自杜公外,盖不多见,当为小杜七律中第一。

7、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8、应向谢公楼上望,九华山色在西南。——《寄尉迟侍御》李昭象

9、“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象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10、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11、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12、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把蹉跎访旧游。

13、九华山下共追游。朝来多爽气,都向笔端收。——《临江仙·难老一杯春酒美》韩淲

14、《唐三体诗评》:寄托高远,不是逐句写景,若为题所漫,便无味矣。“今古”二字,已暗透后半消息,六正为结句蓄势也。

15、但杜牧的人生,差得和李商隐不是一点半点。李商隐是穷逼出身,十几岁了还在给人舂米抄书赚生活费;杜牧是数代官宦之后,爷爷是权倾朝野的宰相,杜牧才七八岁,爷爷就在长安城郊给他建了一栋别墅。

16、A.这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但诗人对兄弟的真情切意洋溢在字里行间。

17、不好意思,刚刚看到提问,“云”写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柳”是眼前绿水送别的青戈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景色优美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惜别之情。

18、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19、《诗境浅说》:极写其清狂之态耳(“菊花须插”句下)。

20、C.颈联第二句写两河烽火相连,将离别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更添悲凉。

六、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1、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2、八月中旬我在合肥老家与家父彻夜讨论唐诗以及宣城人文掌故,其中相当一部分探讨到杜牧在宣城,在我们邻镇,也就是弋江镇(今属芜湖地区南陵县)的相关诗作。家父年七旬以后主持文昌诗社,还是敬亭山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诗写多了,地方去多了,更加爱自己的家乡了。多年前家父与弋江镇多位八九十岁的老先生交流,通过他们口述再笔记下来一些宝贵资料。作为人子愈加敬佩家父的行径,作为学子我辈当秉承胡适之先生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近期于沪上根据家父发来的资料再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杜牧于弋江镇多首诗作皆与泾县名妓苏柳云的情爱故事有关,虽然一代名妓,历史不容抹杀,不管他是身居庙堂之大德,还是江湖之远的贩夫走卒。

3、诗一开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仅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

4、(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5、你目前的处境来看,你只要行为上别过于拘谨就好。女生也会有征服欲和控制欲的,她外向,你内向,那你就继续做老实人。从你对她的描述来分析,她应该是玩男生的老手,你这种男生是她们喜欢玩的,所以在感情未确定前,别太投入了。不过,她既然告诉你这句话,那我想她的意思应该也是希望能相处得长久一点,所以你在这段时间要随着她的心意做一些调整,要不然她迟早会玩腻。如果可以的话,能否说说,你们是怎样在一起的,这样比较好做进一步分析。

6、杜牧和李商隐一起,被合称为“小李杜”,这是为了区分于李白、杜甫这对好基友。

7、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旆正摇摇。

8、清扬似玉须勤学,富贵由人不在天。

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10、佳人不忍摘,怅望回纤手。

11、何义门:六朝不过瞬息,人生那可不乘壮盛立不朽之功!然而此怀谁可与语?“风”“雨”二句,思同心而莫之致也。我思古人之功成身退如范子者,虽为执鞭,所欣慕焉。五六正为结句。纪昀:赵饴山极赏此诗,然亦只风调可观耳,推之未免太过。无名氏(甲):此诗妙在出新,绝不沾溉玄晖、太白剩语。许印芳: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神味益出,与空讲风调者不同。学者须从运实于虚处求之,乃能句中藏句,笔外有笔。若徒揣摩风调,流弊不可胜言矣。赵熙:风调好。

12、一卷离骚一壶酒,雪庐消夜古狂生。——郑以痒《寒夜读书》

13、》》抖音热歌一首《伤了我的心不如要了我的命》

14、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15、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且看它是怎样着笔的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16、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7、《九华山图》是陆俨少描写杜牧诗意的一幅绝妙佳作。杜牧也是陆俨少喜欢的一位唐代诗人,文学史上有“大杜小杜”之谓,大杜即杜甫,小杜就是杜牧。然而大杜和小杜不一样,大杜身世坎坷,作诗沉郁顿挫,小杜世宦之后,性格风流潇洒,作诗也多风流旖旎。但是他的诗歌理论又正统,他曾经阐述自己的作诗态度是:“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既无其才,徒有其奇。篇成在纸,多自焚之。”儘管杜牧所说与其所作的诗歌时有矛盾,但是他反对作诗奇丽艷浮则是千真万确。陆俨少与杜牧有相类的文艺观,这是他喜欢杜牧的塬因所在。

18、(3)颈联裴坦踌躇满志更凸显了诗人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离别之情。

19、而今天要读的这首《嘲妓》却与我所认知的杜牧的君子形象大相径庭。

20、尽管有领导的殷殷教诲,但杜牧的才子本性还是改不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可见他对扬州生活的眷恋。

1、后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写道:“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多么寂寞啊!

2、全诗难堪之词不着一字,用幽默风趣的笔触吐槽了这个肥硕且土气的劝酒妓。那么怎么扬州的风尘女子是“玉人何处教吹箫”,宣州的就是橘生淮北则为枳了?杜牧也是颜控吗?其实不然,实是他心中有口浊气不吐不快。

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4、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

5、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6、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

7、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8、A.首联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积雪大半已消融,阳光和煦,“马声骄”写出待发骏马兴奋地仰天长啸的情状。

9、“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首联是说,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经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长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10、②对兄弟的肯定和劝勉:诗人肯定刘南史丰采似玉,并劝勉他勤于学习,因为富贵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

11、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12、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13、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特色之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加以赏析。(6分)

14、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15、这两句诗形象地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乱,毫无着落,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16、TAOLIGUOXUEYUAN

17、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白居易《早冬》

18、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9、《批选唐诗》:豪爽真率,不用雕饰,可想其人。

20、旧州名。唐置,在今安徽怀宁。产兰花茶。陆羽《茶经•八之出》注:“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与荆州同。”北宋舒州太湖茶场,为当时榷茶的十三个山场之一。清道光《太湖县志•物产》:“饭茶多出上乡。”民国《潜山县志》:“茶以皖山为佳产……悬崖绝壁间有不种自生者,尤为难得,谷雨采贮,不减龙潭雀舌也。”历代均产茶,现仍为安徽重要产茶地。

1、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是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不知道这些够不够你用

2、《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朱东岩曰:入手劈将有感于中“不自由”作起,真有一段登高塑远、触景兴怀、情不自己之况。楼曰“夕阳”,声曰“孤起”,则所感愈不堪言矣。三四皆写“不自由”也……后四句皆写寄张祜也。

3、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且看它是怎样着笔的吧:

4、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新数据为准。公交线路:204路→993路,全程约6公里从珠海市步行约390米,到达二中站乘坐204路,经过5站,到达香洲区府站乘坐993路,经过13站,到达洲际新村站步行约80米,到达坦洲镇南坦路

5、(参考答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前句想象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寺庙时隐时现的景象,是虚写。后句写眼前清弋江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的景象,是实写。虚实结合,创设意境。既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又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每句1分,共6句)

6、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

7、疑有女娥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

8、(1)春郊送别(春日送别、初春送别也算对)这联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分别时的气氛。(2)(4分)乐景写哀情,用江南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和希冀的美景及朋友(裴坦)的倜傥风流和热情自信,反衬自己宦海浮沉,不得意的满腹愁情,表达了一种送别朋友之后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伤感之情。解析:(1)每点1分,共2分。(2)如答借景抒情,言之有理亦可。

9、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扬州的杜牧和黄州的杜牧是一样的,一样志存高远,一样为国为民,他还是曾经那个少年;宣州妓和扬州女也只是他的寄托,如屈原的香草美人,都带有沧桑卓约的寓意。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颂其诗﹐读其书﹐也需知其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大概这是我以为的读诗境界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拼音【14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