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教案【78句文案】

一、古代诗歌四首

1、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3、明确:“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4、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和画面的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曹操站在大海边看到的景象,这幅画选择了萧瑟秋风和波涛涌起的大海这两个意象,画面苍凉,境界十分开阔,能够体现曹操的胸怀和抱负。描述画面时要从听觉角度写秋风,从视觉角度写大海波涛汹涌,可以加上诗人站在海边的海面,表现其心潮起伏,壮志在胸。

5、文体知识: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6、“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是什么意思?

7、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8、(20广西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9、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10、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11、旅人前行的路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夜色还没有褪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12、(3)海日生残夜(升起)

1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14、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15、(20北京九年级二模)阅读《天净沙·秋思》和《枫桥夜泊》,完成下面小题。

1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7、(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18、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9、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20、一要激发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珍视学生的初读体验。例如读《观沧海》《天净沙·秋思》,实行体验式教学,学生的答案可能各有不同,都应加以鼓励;如果发现有的答案“离谱”,也应鼓励,同时温和地纠正。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法,强令学生接受教学参考书的标准理解。

二、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1、也就是说,小学古代诗歌教学以启发形象思维为主,初中则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兼顾(还添加对古诗文体的认知);或者说,初中教学融合了小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又更加扩大而深入。借此强调,一方面要通过朗读、背诵引入古代诗歌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适时申说;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过多、过细地讲授,避免单纯理性地理解作品,避免过深地分析艺术手法。有些教学任务应延缓,待日后完成。

2、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叙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同时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6、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7、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8、(cāng)海(jié)石(sǒngzhì)(cháo)平

9、(注释)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10、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12、诗人为什么要寄“愁心”与“明月”?

13、七年级上册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16、明确: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唯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呢?独自承受漫漫长夜,怎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17、①了解、掌握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18、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9、《观沧海》写景句子从“”到“”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写的是景,后四句写的是景。这首诗借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诗人以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和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的胸襟,抒发了的抱负。

20、我来解答推荐回答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三、现代诗词大全500首

1、点拨:作者是寄情于物,通过漓淋尽致的刻画物象,描绘有形可感的深秋色彩,借具体生动的物象表达了无形抽象的凄苦心情,从而达到情景相通、情景交融。

2、盈缩④之期,不但在天;养怡⑤之福,可得永年。

3、《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4、——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5、(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6、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7、⑸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9、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1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1、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12、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1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4、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15、③诗中哪些诗句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16、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读读写写整理

18、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19、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20、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四、75首古诗大全

1、(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2、(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4、(4)乡书何处达(信)

5、考查诗歌的情感表达方法。

6、——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7、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8、积累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11、⑶诵读: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小令

12、(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13、“次”的意思是:。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在冬尽春来的时候,诗人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在长江的孤舟上,太阳初升,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感受时光流驶,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14、A.有误,《观沧海》作者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15、“若”指“好似”“好像”,作者运用联想(虚实结合)手法,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16、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17、——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18、明确: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教案【7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