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说中其字意思用法全部
1、“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还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如:
2、(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3、其亦足乐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4、(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6、(7)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7、(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8、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将要)
9、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10、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
11、(译):“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润泽,深水潭生长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12、译文:唉!这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4、这一段的“立”,是为了下文的“破”。一开头郑重揭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接着,就分三层从不同的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15、(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6、C.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17、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8、“其”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19、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
20、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二、师说中的其字
1、(何其)译为“多么”.
2、(1) 也许;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3、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4、(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5、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6、③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谓语,为什么这样)
7、(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8、(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9、“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果”来解;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如:
10、(4) 她 (she)。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11、(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12、②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4、意思是:你认为秦国是将要救韩国,还是不救呢?“其”相当于“是……还是”。
15、通“已”,已经。例如:
16、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
17、C.高其行义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18、你好!《师说》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之”字是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19、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20、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三、师说中其字的用法及意思
1、“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
2、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什么)
3、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5、(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6、(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7、诸将以其故不亲附。(《陈涉世家》)
8、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9、“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例如:
10、“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
11、②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
12、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13、(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14、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15、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
16、(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17、“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
18、(8) 又如:其妻
19、④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凭借)
20、①其闻到也固先乎吾。(《师说》)
四、师说中其字的用法
1、“所”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所……地方”等。例如:
2、由于我带领一帮同学把大影星的剧照借来用,老师生气了。中午饥肠辘辘地回到家,看到妈妈写的留言条:“你莲花乡的弟弟承包接手修整果木,累病了,妈妈去看他了,午饭自己动手做。”今天咋这么不顺呢?
3、(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4、(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5、高考考点:新高考古文翻译解析与特练
6、疑问代词可以作定语、宾语、谓语,定语译为“什么”“哪”;宾语译为“什么“”哪里”;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例如:
7、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译文:大王如果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8、(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9、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0、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加。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
11、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承接,递进关系。例如:
12、该句译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干脆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其”作“其中”来解。
1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14、(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15、“以”字有介词、连词两种词性。
16、(11)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17、“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如:
18、①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并列,并且)
19、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20、古义: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五、师说中也字的用法
1、D.自是声名益重益:更加
2、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左传》)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4、高考备考之30个常见文言实词归纳与例释
5、④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
6、其,读音(qí),声母q,韵母i,声调2
7、(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8、①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测度,大概)
9、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10、人非生而知之者,表承接(顺接、顺承),不译。
1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12、不拘于时()译文:
13、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尾,一般不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例如:
14、(语用专题)修辞手法运用及原句与改句专项练习(附答案解析)
15、(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16、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因为)
1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1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0、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师说中的其字【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