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夫人李闰简介(谭嗣同简介及主要事迹)

1、谭嗣同简介及主要事迹

沉痛怀念土家族的黄永玉大师和沈从文大师。1924年8月9日,农历七月初九,黄永玉出生在湖南常德。数月后,父母带他回凤凰老家。1926年,黄永玉的祖父乍见黄永玉,便说:“这孩子肿眼泡,扁鼻子,扇风耳,大嘴巴,近乎丑。”对于家里的长孙,会这样说的爷爷可是不多。鉴于这话出自孩子的亲祖父,黄永玉的爸爸只好自我开解道:“这孩子胖,所谓一胖遮百丑。”黄永玉的家族在凤凰当地可谓显赫。祖父黄镜铭是凤凰资格最老的贡生,他曾做过凤凰文庙“教谕”,有《古椿书屋诗稿》传世,被沈从文称之为“当地唯一的读书人”。黄氏世居凤凰文星街,子孙绵延已经三百余年。因为黄家屋场有一棵大椿树,须数人才能合抱,“古椿书屋”由此而得名。细算起来,黄镜铭还是熊希龄的亲戚。这个熊希龄就是熊秉三,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大名鼎鼎。他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二十五日,家住凤凰县沱江镇文星街,苗族。清光绪年间先中举人,继而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受梁启超、唐才常的影响,主张维新立宪,1897年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并出任总理;后来又参与创设南学会,创办《湘报》,推动变法维新。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时,熊希龄曾出任参赞,回国后先后出任东三省农工商局总办、奉天盐法道、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等职,在当时被称为理财能手。在立宪运动的时候,熊希龄奔走于清廷大员与梁启超等人之间,可谓积极活跃。辛亥革命爆发后,熊希龄由奉天赶往上海,逐渐拥护共和并加入中华民国联合会。1912年4月,熊希龄任唐绍仪内阁财政部长,7月辞职,后又出任热河都统,第二年被推举为进步d名誉理事。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熊希龄出任北洋“第一流人才内阁”总理兼财政总长。然而,在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下,“人才内阁”终难有所作为。熊希龄宦途受挫后,开始将政治热情转为慈善动力,投身于慈善和教育事业。与熊希龄相似,黄镜铭也可以算是当地的进步人士,他早年曾出任沅陵县警备局长,1918年熊希龄计划在北京香山静宜园成立培育人才的慈育院时,黄镜铭为其督建,这就是有名的“香山慈育院”。而且,黄镜铭与谭嗣同颇有交情,在本地声望较高,他还创办了凤凰第一家邮政局,开设了凤凰第一家照相馆,可谓当地的风云人物。黄永玉的父亲黄玉书毕业于常德师范美术科,在家中排行第四。师范毕业后,黄玉书曾随父亲往天津、北京等地谋取职位,但都未能如愿,随即返回常德。此时,黄玉书巧遇了同样外出谋生的表弟沈从文,于是二人便一同流寓在常德中南门的平安客栈里,等待就业的机会。不久,他们结识了贺龙的把兄弟向英生。通过向英生的介绍,黄玉书与沈从文前往桃源投奔贺龙。当时,贺龙任湘西巡防军剿匪游击第二支队长,在贺龙那里黄玉书与沈从文都谋到了职位。黄玉书被委以“参谋”职,月薪13元,沈从文则任“差遣”,月薪9元。贺龙很欣赏这两个读书人,但遗憾的是黄、沈二人最终还是没有到贺龙的军中任职。在这次桃源之行中,他们结识了一位女同乡,她就是凤凰得胜营的杨光蕙小姐。当年的德胜营就是现在的吉信。杨光蕙的父亲生前曾为浙江宁波知府,杨光蕙本人毕业于湖南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学的是音乐、美术,当时出任桃源某女子学校教务主任,该校的校长就是后来

2、谭嗣同夫人李闰简介

“我过世后,这堆字画都归你,但有个要求必须遵守!”临终前,年近70的康有为留下一句遗言,把27岁的六姨太推进了深渊。康有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清末公车上书的发起人之一,初中历史课本上曾对“康梁变法”有过相当详细的介绍。不过,相比起“祖孙三代皆栋梁”的梁启超,康有为实在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百日维新失败后,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发起了极其残暴的反扑,戊戌六君子被斩首示众,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吼声之响亮,至今仍有余音。然而就在此时,曾经站在变法队伍最前方摇旗呐喊的康有为,却早已悄悄收拾细软,拖家带口逃出了国门。此后16年间,康有为声称自己拥有光绪帝私密写下的“衣带诏”,在全球各国的华人聚居地发表公开演讲,假借光绪帝使者的名头,向爱国华侨们募集资金。这套说辞,康有为每到一处就重演一遍,声称这些钱在将来会作为“匡扶大统”的经费,要求华侨们多多贡献。可想而知,这些钱最终都进入了康有为自己的腰包,日积月累之下,已经成为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至于这笔钱的总数到底有多少,由于并无前人加以统计,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证实的信息是,康有为抵达瑞典“巡演”时,甚至买下了一座用以度假的私人岛屿,还成为了史上第一位自费抵达北极旅行的中国人,足见其财力之雄厚。直到康有为“流亡”16年后,他的谎言才被戳穿,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国内,来到杭州寻找隐居养老的住所。有一日,康有为来到西湖边寻找房产,恰好遇到了一个漂亮的船家女,便假借问路,与这姑娘攀谈起来。原来,这姑娘名叫张翠,此时刚满18岁,家就住在杭州,全家都靠在西湖帮游人撑船为生。张翠清丽可人的模样,令年逾花甲的康有为色心顿起,立刻使用手段将她霸占,做了自己的六姨太。两人之间年龄差超过40岁,彼时正值妙龄的张翠,就这样嫁给了一个能当自己爷爷的男人,婚后生活想必苦不堪言。可对于张翠而言,她的人生悲剧才刚刚开始。9年之后,年近七旬的康有为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必须开始安排后事。他将27岁的张翠叫到病榻前,交代了对她的安排:“我死之后,我的手书字画就成了绝版,一定会更加值钱,家中的两千多幅字画就全归你了。不过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今后绝对不能改嫁!”这一句自私至极的话,将张翠往后的人生之路顿时斩断,年仅27岁就要守一辈子活寡,也实在太过残忍。由于这9年里没生下儿子,张翠在康府里毫无地位,康有为刚离世,张翠母女就被其他各房联手赶出大门,搬进了一所庙宇中清贫度日,1945年便早早病逝。旧时代的女人地位低下,没有婚嫁自由,张翠只是万千受害女性的一个缩影。时代在进步,希望今后的所有女性,都能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和勇气。作者:路遥编辑:李砍柴#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3、谭嗣同简历个人资料

“横刀济华夏 肝胆两昆仑”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大刀王五》,汇集北京京剧院武戏顶尖人才 2021年12月18日-19日 19:30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剧情简介: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告败,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不日将在菜市口处斩。源顺镖局大刀王五与谭嗣同交情深厚,誓要法场救谭。此侠义行为引得江湖众义士纷纷出手相助。王五探得押解线路后途中设伏,而监斩官刚毅也早有准备,派健锐营一众猛将押解囚车。阴谋与诡计、侠义与拯救、布局与破局,一次终极对决就此展开......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武生演员詹 磊 饰 王 五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老生演员张 凯 饰 谭嗣同北京京剧院一团优秀青年武花脸演员于 帅 饰 崇 震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武丑演员曹阳阳 饰 窜天猴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武旦演员王彦力 饰 王 妻北京京剧院演出培训中心优秀青年武旦演员李蜜鑫 饰 月 儿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武生演员李 根 饰 铜臂猿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优秀架子花脸演员李 扬 饰 刚 毅艺术指导:杨少春 张四全 郎石昌 李红艳编 剧:姜朝皋 郜庆龙 孙国毅导 演:张 峰作曲、唱腔设计:朱绍玉副 导 演:年金鹏作曲、配器:王天赐舞美设计:常 疆化妆造型设计:艾淑云服装设计:张 赢灯光设计:赵 强道具设计:邢宏泽音响设计:魏亚楠作曲助理:刘 洋打击乐设计:马 帅舞蹈编导:向 前武术指导:刘 博技 导:冉金淼 黄 臣 张旭冉 张青松场 记:郜庆龙 张青松舞台监督:沈嘉心#京剧# #北京京剧院# #寻找故事家# #大刀王五# (转自北京京剧院公号)

4、狱中题壁谭嗣同

1898年,谭嗣同临刑的前一天晚上,大刀王五买通狱吏,进入到大狱中来探望他,大刀王五对谭嗣同说道:你如果现在要走的话,我将会平平安安地带你出去,如果你选择不走,那么明天我来为你送行,谭嗣同一身傲骨,毫不犹豫地说道:走什么?谭某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将血荐轩辕,圆我一个忠君爱国之心。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清朝末年武师,一生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与董海川,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燕子李三,孙禄堂,郭云深等九人并称为晚清十大高手。王五于1844年出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其父在其三岁时病故,从小缺失父爱的王五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之下茁壮成长,到了年龄稍大的时候,王五拜武师肖和为师,开始习武。不久,学有所成的王五便离开乡下,来到沧州城闯荡,他孤身一人来到沧州之后,听闻双刀李凤岗乃是沧州第一武师,便想要投入他的门下,学习他的刀法。王五来到李凤岗所在的武馆后,表明了自己想要拜师学艺,但遭到了李凤岗的婉拒,王五见状,当即长跪武馆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见王五诚意足足,便破例将其收下,成为其弟子。就这样,王五在李凤岗的悉心教授之下,不仅武术精进,还将李凤岗的双刀刀法融会贯通,成为继李凤岗之后,又一位用刀高手。李凤岗见王五已经学有所成,便将其介绍到自己师兄刘仕龙的镖局去当镖师,成为镖师后的王五跟着刘仕龙走南闯北,得到了历练,成为沧州一带颇有名气的镖师。与此同时,随着年岁的增长,王五想要离开沧州,去往北京闯一闯,于是乎,他就征得了师父刘仕龙的同意,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发展。到了北京之后, 王五结识了许多朋友,在朋友的帮助和陪衬之下,在北京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镖局,名为源顺镖局。由于王五武艺超群,为人仗义,和善,因而有许多人都慕名而来,请王五的镖局为他们押镖,这就使得王五的源顺镖局迅速成为北京内首屈一指的镖局。王五为人爱打抱不平,他听闻御史安维峻因为上书严惩误国者,遭到了清廷的贬斥,被贬到外地为官后,便分文不取,主动为安维峻充当护卫,千里护送安维峻到达戍边之地,这个事情不久传遍京师,令王五受世人尊崇。在这个时期,王五还在机缘之下,与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相识,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彼此之间以兄弟相称。当时,作为维新派人士的谭嗣同心系江山社稷,令王五十分佩服,王五因受谭嗣同爱国之心的感召,便主动担负起了谭嗣同的保卫工作。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对维新派人士进行抓捕,谭嗣同因此入狱,王五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当即买通狱吏,进入到大牢之中,与谭嗣同相见。王五告诉谭嗣同,自己想要将其救出大牢,但遭到了谭嗣同的婉拒,谭嗣同表述自己想要以死明志,王五见谭嗣同心意已决,便不再相劝。1898年9月27日,谭嗣同被行刑,在行刑目睹这一切的王五十分悲痛,泪如雨下,谭嗣同死后,王五走上了反清之路, 他多次组织人手,暗杀清廷的官员,成为令清廷官员闻风丧胆的侠客。1900年,义和团拳民运动兴起,王五听闻这个消息后,便带着自己的徒弟们一同加入到了义和团,成为了义和团的战士,开始与清廷做斗争。清廷见义和团声势浩大,便开始集结重兵来清剿义和团,在一次清剿活动中,清军将王五和他的徒弟们围困,王五见状,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带着徒弟们奋勇杀敌,想要冲出重围,但无奈清军人数众多,最终寡不敌众,被清军士兵生擒。王五被抓后,清廷为了讨好洋人,将王五交给洋人来处置,不久,洋人就在前门枪杀了王五,至此,一代侠客陨落,令世人唏嘘。王五死后,其头颅被清廷挂在城门上,用来警示义和拳人士,当时居住在天津的另一位武师霍元甲听闻这个事情后,连夜从天津赶往北京,趁着夜色将王五的头颅取下,然后予以厚葬,使得一代侠客的尸首能够入土为安。谭嗣同曾说过,王五是一个真正的朋友,他在狱中曾写下一段流传千古的绝笔诗,名为《狱中题壁》,诗文中这样写道: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诗文中的“两昆仑”,其中一个指的是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另一个指的就是侠客大刀王五,因此在谭嗣同眼中,王五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值得尊崇的朋友,而王五也并没有让谭嗣同失望,继承了谭嗣同的意志,反对外来入侵者,用自己的力量匡扶江山社稷。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而这句话成为了王五的信条和执念,王五为了延续谭嗣同的意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行为举止不仅令世人唏嘘,更令同为清末豪杰的霍元甲为之动容,以致霍元甲不顾个人安危,将王五的尸首厚葬,传为千古佳话。#历史真知棒##谭嗣同简介资料#

5、谭嗣同简介我自横刀向天笑

北京的“源顺镖局”,曾经是清末十大镖局之一。他的创办人叫做王正谊,而更为著名的称呼叫做“大刀王五”。对于大刀王五的传闻,多数人来源于谭嗣同的那首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这两昆仑之中,一位是康有为,另外一位就是王五。历史对于王五的介绍很少。只记得他有两位师傅,早年拜师沧州的“双刀”李凤岗,后来向董秀升学单刀。由于在门中排行第五所以就有了“大刀王五”的名号。结识谭嗣同,不过是一个意外。1875年,当时正值源顺镖局开业一周年之际,经京城著名镖师前辈胡致廷推荐,谭嗣同拜王五为师,向王五学习武艺。而作为老师,王五确实悉心栽培,将自己的单刀刀法传授给了谭嗣同。同时,谭嗣同的变法思想也影响甚至改变了王五。为了支持谭嗣同的变法壮举,王五还准备在塞上买下一块地,牧羊放马以此来资助谭嗣同的事业,只不过被谭嗣同婉拒了。谭嗣同知道,为了变法,靠牧羊换来的资金那是绝对不够的。他需要自上而下的权威——只有天子的雷霆手段才能推行他的变法事业。对于这一点,王五不懂。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个学生什么都懂。只要是谭嗣同赞成的,他王五一定支持。很快的,机会来了。谭嗣同等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始推行新政,也叫作百日维新。这是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王五却知道,越是站在顶尖的人,受到的威胁越大。于是他出钱雇佣了几个保镖保护谭嗣同。可谭嗣同拒绝了。因为他早已经将生死看得很淡,心里只有一件事。变法,变法,变法。图强,图强,图强!可是103天之后的那个夜晚。慈禧太后发出的谕旨让这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事业戛然而止。而谭嗣同也因此入狱。王五心急如焚,他知道天牢之内几乎没有人能活着出来。更何况变法之事,天下又有几人成功,失败者而死者却多如牛毛。他想救谭嗣同,甚至想过劫狱。可谭嗣同拒绝了。“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是为变法而殉道,这是变法一开始他就已经想到的最坏打算。果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行刑那天,王五不知是否在场。但是在他心中一定是留下了一个信念:为谭嗣同收尸,为诸君复仇。北京的九月,鲜血满地的刑场,人们只看到一个粗壮的汉子将一具尸体装殓好上车,垫上草席,盖上白幡,匆忙之间消失在北京的郊外。从此大刀王五也在北京消失了。等到他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加入了义和团。由于武艺高强,对于北京地界又十分熟悉,当庚子年,北京城乱的时候,王五就曾率义和团攻打西什库教堂,结果被清军抓住献与德军被害。他的头颅被挂在城门上示众,清军说,这是对于叛乱者的惩罚。而他的另外一个好朋友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其的头取下、埋葬。一代刀王最终也是死在刀下。@南阁水哥 说,王五不过是个小人物。但是他配得上谭嗣同的祝福。少年时曾和王五有过交往的杨圻少曾写过一篇《哀大刀王五》,这或许就是王五留给人们的最完整的面貌。“人生共天地,流品何薄厚。苟无义礼心,衣冠有禽兽。”人世间应该多几个大刀王五这样明事理的高尚之士,少几个鱼肉百姓的祸国殃民的贼。无论如何,王五都是一条汉子。#极致文史#

6、谭嗣同有后代吗

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着喊:“我想为你生个孩子!”他的回答却令人动容。[微风]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慈禧这一生做过很多的恶事,特别是“戊戌六君子”的死。1898年9月28号,北平宣武门外熙熙攘攘,人们不是在菜市场赶集,而是在菜市场看杀头。维新变法的失败注定了会有牺牲,新生势力没有群众基础的情况之下,根本斗不过顽固势力,今天被砍头的6个有识之士,便是斗争失败的牺牲品。看客之中有人沉默有人哭,特别是这些人的亲属,即将见到自己的亲人人头落地,哀嚎声早已破鸣。李闰忽然间冲谭嗣同说了句话,她表示;他们夫妻恩爱十载有余,却没有一儿半女,她真的很想给自己的丈夫生一个孩子。可是谭嗣同拒绝了,他表示:身为他的儿子只会受尽无数的苦难。在那个年代能有这种超前意识的人,非常少,因为很多人都停留在必须有儿子的思想层面,谭嗣同不愧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谭太太怎么会不懂自己的丈夫呢,自己的丈夫投身于革命事业,身为家属的她是非常赞同的。谁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败得如此快,代价如此大,这个女人决定要走丈夫没有走完的这条路。1865年,户部主事李篁仙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孩子便是谭嗣同的太太李闰。李篁仙当时有一个好友,那个人便是谭嗣同的父亲,他们在一次谈话过后,给自己的儿女定下了亲事。这对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夫妻,一开始的日子是非常恩爱的,而且他们还有了一个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却早早夭折了,那一年是光绪20年。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颇受打击的谭太太,却再也不能生育了,虽然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但是有一些糟粕的思想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身为谭太太,这个女人被教导要当好一家主母,所以在自己不能生的情况之下,她便想给丈夫纳妾,却没有想到谭嗣同拒绝了。接受了新思想的谭嗣同认为三妻四妾不适合这个年代了,因为他认为清政府的统治终将倒台,整片中华大地即将跟世界接轨,一些落后的观念就应该舍弃。夫妻俩的感情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之下更为融洽了,谭嗣同身为欧阳中鹄的徒弟,一直以来颇关心国家政事,看到清政府的腐败,这些有满腔热血的人义愤填膺。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也激怒了这些有远见之人,所以1895年之后,一场秘密的活动从暗地里到了明面上。他们不满意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因为这个女人骄奢无度,搜刮百姓,昏庸无能,还打开了国门,让整片中华大地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导之下,有非常多要挽救中华于危急之际的远识之人都跳了出来,他们在上海,在广东,在湖南等地,宣传新的思想,其中就有谭嗣同。1898年公车上书,意味着维新变法活动拉开了序幕,可是,年纪轻轻的光绪帝根本没有实权,哪怕有这些人的支持,他也不可能胜利,这个皇帝最后在明面上成了废帝,还被囚禁了。这些人转而将目光放在了当时有实权的袁世凯身上,只可惜袁世凯根本不想跟他们一条心,因为这个人一直想当的就是皇帝。所以他将这个秘密拿去讨好慈禧,双方合作诱捕维新派。消息灵通的康有为、梁启超秘密逃到日本,可是谭嗣同一些人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变法运动,所以他们都被抓捕了,这场运动轰轰烈烈的掀开帷幕,又在无数双眼睛的关注下倒台。后来,谭嗣同这些人的鲜血成了历史滚轮的润滑剂。谭太太失去了丈夫以后,并没有选择殉葬,而是像自己的丈夫当年那样,宣传新的思想,这个富家小姐利用自己的财力创办新式学校,收了非常多的女学生。“我自磨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的这句名言成了千古名句,如果不是这些人不惜命,中华又怎么可能这么快崛起呢?所以我们哪怕到了新时代也不应该忘记旧时代的屈辱,因为时代不会断层,极有可能重蹈覆辙。“观史知今思进退 读书养志识春秋”,我们应该多学习历史,应该让自己的视角摆在大浪潮上,要知道每一个渺小的力量都能够汇聚成洪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谭嗣同夫人李闰简介(谭嗣同简介及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