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立宪介绍(巨立宪)

1、巨立宪

历史上的今天1901年1月29日,面对巨大的执政压力以及混乱不堪的国际形势,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者们被迫开始了“新政”,并实行“预备立宪”。本来是举国欢庆的进步,可由于清朝政局实际统治者执政王载沣的“不切事宜”的做法,导致中华举国震怒。所谓的新政不过是一场骗局,载沣建立的“内阁”是名副其实的皇族内阁,组成人员大部分都是清王朝宗室成员。由于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改良派对统治者逐渐失望,并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武装革命成为了全中国进步人士的共识,推翻清王朝统治迫在眉睫。可笑的是载沣本来是想借助这些行动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的,没想到却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载沣的所作所为成为了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句“快完了,马上就可以完了,完了就回家了”一语成谶,清王朝最终两百六十四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2、巨立宪介绍

1905年至1906年,清政府曾特派五位重要大臣分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目的是接受资产阶级立宪改良,挽救大清败局。经过一系列考察后,这些大臣们深知清朝与欧美各国的差距已经非常大了,如果再不改革,那么清朝将有亡国亡种的危险,所以他们不断上书朝廷,大讲立宪的好处,以及宪政带来的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于是光绪下诏预备立宪,朝廷设咨政院,各省设咨议局。并宣布9年后实施立宪,同时颁布《宪法大纲》。可惜,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大清没了。

3、巨立宪照片

君主立宪的欺骗性就在于,号称君主无实权,这样即使政府欠了血债,那也是首相的事。沙皇尼古拉二世吃亏就在于专制制度,1905年屠杀俄国工人,镇压罢工,甩不到别人头上。皇室欠了血债,所以后来被布尔什维克屠杀,并不冤。英国王室的血债,并不比俄国皇室少,只不过他们戴着“君主立宪”的白手套。所以,未来英国的布尔什维克算账的时候,务必要看透这一点。其实英国王室,在香港欠的血债,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在非洲,印度,乃至其本土,更是血债累累。

4、

光绪时期,大臣锡良建议君主立宪,认为立宪的根本就是克制私欲,上下贵贱都遵守成法。并对当时试图集权的现象提出建议,认为朝廷设督抚,跟督抚设州县一样,都是因为事务太多,不得不层层授权分权以便于治理。如果全靠中央,认为地方政权是累赘,如此广阔的疆域,是无法实现有序治理的。

5、

在一个时政群,大家争论一个问题:制度是不是具有文化属性,简单的说制度算不算一种文化。我自己认为,文化是包罗万象的认知,文化是人类所有活动的总结,文化也包括制度法律策略政策信仰宗教等。但是有不少人坚持认为,其中的法律制度不能归结为文化范畴,它是一种独立的,具有规范意义的思想认识。是不是这样呐?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引用伟大的历史学家陈寅恪的理解,为这个问题做了有力的注脚。陈寅恪认为:中国历史上“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两教者”,“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而经济制度尤其最要者”。我们并不是讨论陈先生对整体文化呈现的认知和定义,但从其论述可以知道,制度法律就是文化的一种,假如一定责备别人说这是断章取义,那也没有办法。你一定说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内阁负责,以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仅仅是制度而不是文化,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举个栗子说吧,圆明园包括了畅春园,漪春园,圆明园。如果你一定坚持畅春园不是圆明园,别人也没有办法,这就是历史认知问题。文化是一个人类精神大厦,有许多种构件组成。其中法律制度和牛顿定律相对论一样,都属于一种文化,可以并不准确的定义为制度文化。这个文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对其他文化有着绝对的引导意义。没有爱因斯坦的E=MC²就没有原子弹出现,没有法拉第麦克斯威尔的电动力学电磁学,就没有现在的高铁手机,同样没有三权分立制度,就没有议会总统大法官,就没有议会上下院没有首相。#巨立宪简介#

6、

如果不是满清,中国一定会过渡到君主立宪。就可能避免几十年内战。很抱歉,我不能同意这个说法。如果中国封建主义不被彻底打倒,中国充其量就像现在的印度。当然,随着新中国的浴血重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都彻底完蛋了,实乃国家和民族之大幸!

7、

目前全球一一共有二十七个王室,也就是说现在有二十七个君主立宪国家,除了中东国家之外,其他君主立宪国家君主之位的继承都是皇后的第一个孩子为第一继承人,无论男女。而作为公主,即便嫁人也可以保留皇籍,其子女也在继承人之列,唯一不同的在于,就是跟公主一个姓。而日本则不同、日本皇室明文规定,只有男性才有资格继承皇位,而且公主嫁人以后,自动取消皇籍。皇室不再负担其俸禄。这一点日本饱受欧美国家抨击和诟病。欧洲王室多次呼吁日本王室允许女子也可以继承皇位。但问题在于日本历史上产生了八位女天皇。为何在近代却彻底取消了公主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中国皇位的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者。日本虽然效仿唐朝政治制度,但嫡长子继承制在日本继承时基本没有遵循,继承皇位的不一定是长子,不一定是儿子,甚至不一定是男性,继承方式只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真实的历史上,6世纪末到8世纪,日本天皇近半数都是女性,共有八代、六位女帝,这个世纪被叫做女帝的世纪。 从1192年镰仓幕府时代开始成立。“幕府”成为了实际的中央政府,天皇成了彻底的空架子。幕府政治一直持续到19世纪明治维新,期间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的更迭。日本皇位继承的混乱问题到了1889年才终于得到了解决,这一年明文规定日本皇室继承制度的《皇室典范》与《大日本帝国宪法》共同颁布,《皇室典范》凌驾于国会之上 。 联合国女权运动机构多次向日本提出要求修改歧视女性的条文,但是日本非常坚定地拒绝了 。可以说,就目前看,日本女性天皇几乎不会出现。

8、

慈禧太后死了后,没人镇住袁世凯的原因其实核心在于,慈禧太后废除科举,废除科举后,满清只有两种结局,一是君主立宪,二是革命倒台,而实际因为中国唐宋之后本就不是真封建社会,没有封地贵族阶层的晚清是不可能搞贵族共和君主立宪的,不存在中央集权下官僚阶层共和式的君主立宪,西方君主立宪所谓议会早期都是旧封地贵族和新资产贵族共和,不存在中国式的读书人士绅阶层搞君主立宪,日本能搞君主立宪恰恰在于日本原本就是真封建社会,萨摩长洲等强蕃能崛起都是如此,简单一句中国传统社会不存在贵族共和君主立宪的社会基础。多说一句,真正的封建社会,传统上就是分封领主的社会才有搞西式民主的基础,原本分权的社会有层层人身依附关系的社会才有搞议会的社会土壤,近现代在工业革命和全球殖民资本扩张下,不过原本是领主大名带着骑士武士争土地的社会转变为财阀大资本带着议员争产业政策的社会而已。中国唐宋之后的传统社会三原色是土地私有,科举和皇权,三位一体,是跟所有文明都不同的,科举是社会精英文官集团的选拔方式更是皇权不下乡的社会治理和管理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晚清直隶山东的大饥荒都没动摇满清,太平天国都没把满族人搞走,除了满蒙臧还由于藏传佛教对皇室有一定效忠之外,汉地就没有效忠的理由了,被读书人抛弃了,取消科举之后一切都变了,那么科举制的效忠对象皇帝就没有根基了,满清统治汉地的合法性荡然无存,所以只剩谁推到的问题,当然了买办和民族资产阶级想自己推翻的根,被满清自己拔除了,谁还能救你?最后慈禧太后活着有其权威延续惯性和政治手腕,还能继续压一阵子,但她73岁去见咸丰了,倒霉蛋光绪这个长君也被她毒死了,加上载沣政治上的幼稚,奕诓这个满族贵族代表也被排挤,保路运动被资本玩弄,瞎搞,袁世凯就真没人管了,另外太平天国之后,兵只认将的巨大影响也决定了军阀的崛起不可阻挡,文官集团再也没有能力和手段去限制军阀了,现在科举没了,不效忠皇帝了,更没人把六岁的溥仪当回事了,辛亥之后各省总督巡抚都开始利用革命搞独立了,谁能制约谁?#夏日生活打卡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巨立宪介绍(巨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