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老师常说:无条件的接纳是活出自己的基本。现在有这样的机会,给予无条件接纳,信任,陪伴给你。因为喜欢心理学,参加了曾奇峰老师的初级精神分析训练营,参加了武志红老师平台的8个月心理学课程,8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是下班后,加班加点学习。问我为什么坚持,因为喜欢啊!来自内驱力的动力就是无敌!长期的心理学习带给我最多的就是对人性的了解,对自我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改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不被情绪操控。我想尝试把学习的理论与现实碰触!我有一个想法,建立这样的关系:一个类似树洞的陪伴关系。3天的陪伴,固定时间段,全心专注高质陪伴。有很多话面对面时会很难说出口,所以以微信信息的方式交流,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彼此更放松,更有愿意表达。在这段关系里,陪伴里,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无论喜悦,幸福,悲伤,愤怒,无助(不违法违纪不违背基本道德原则)。都可以承载。无条件的接纳。实施保密原则!武志红老师常说:无条件的接纳是活出自己的基本。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陪伴,因个人精力,为确保高质量高效回应,仅限2人。不知有没有人愿意尝试?非常感谢你的信任,给我这个机会去尝试,我愿意给出那份深情,如你所是而非我所愿!#今日头条微头条#
2、曾奇峰简介年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父母对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吃过晚餐带小仔在超市里面玩弹珠的游戏,那种一元一个币,一个币可以买10个弹珠,然后把弹珠放进游戏机,开始拉弓中奖的游戏,每次小仔玩了一个币就会很满足地回家。这次碰巧遇到另外一个四岁的男孩也在旁边观看,他也很想玩,就对旁边的妈妈撒娇:“我要玩!我要玩!”妈妈直接回应,“妈妈没钱,妈妈把钱花光了!”这不是典型的哭穷吗?很明显,妈妈希望通过哭穷的方式让孩子妥协。果不其然,孩子不再说话了!弗洛伊德曾说:“童年的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自卑的人长大后,更难自立。”父母自以为通过哭穷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回绝孩子,孩子的欲望确实被压抑了,变得乖巧顺从,但是他内心的渴望也会渐渐被磨灭,甚至不敢再渴望,他的性格也会变得敏感,自卑,没有安全感。
3、曾奇峰主要研究啥开启读书的日子,或摘或感。2023.6.7 读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孤独 - - - 美酒,浅尝辄止个体处于两种关系:一种是与他人一起,享受交流情感和观念的愉悦;一种特殊关系,孤独。孤独的好处:1 适当孤独,可以摆脱关系的限定,又能成为“他自己”;2孤独使人置身事外而审视关系;3 接纳孤独,享受孤独是成熟的重要标志。主动孤独和被动孤独:前者有益和必需,后者却要避免和解决。自傲和自卑是同一种本质的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都是由过度关注自己,不善于与人交流引起。慎独:君子不欺于暗室。追求内与外的和谐。#曾奇峰简介#
4、曾奇峰解析曾奇峰的心理课学习笔记四传统人际关系的特点、亲密关系中的误区、亲子关系、与人打交道的三个最基本的知识。传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攀比的三个解释:1、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模仿别人。2、人格上的匮乏带来屈辱感,需要外在的荣誉和物质压倒他人来补偿。3、母婴关系的残留,母亲有我需要的、能够分泌乳汁的乳房。泛道德化:赋予一般享乐以堕落的意义,变得不能享受人际关系以及感官快乐,本质上与穷奢极欲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反向形成。对他人有过高的道德要求是人格弱小的表现,希望有个高尚的他人保护,无法在“零道德”的环境下存活下去。人际控制:1、过度控制是管理者焦虑的表现。2、职场中的过度控制是管理者家长化的表现,表面控制的是人,实际上控制的是创造力和积极性。3、关系的功利化。功利化是对友谊和亲情的掩盖,是不愿意看到自己对他人需要,或曾经被功利化地对待。过度向权威认同:1、权威的泛化。2、人格不独立。3、弱小人格的掩饰。亲密关系中的误区:非血缘关系的血缘化、平淡替代激情(父辈感情冷淡的效仿、创造力意味着背叛、潜意识层面关系的未分化)、用责任感替代娱乐性(把愉悦感体验成罪恶感,负责任变成反向形成)、用孩子为借口来隔离双方的情感(孩子是两人关系中新加入进来的玩伴)、双边关系多边关系化(如果是自得其乐也没有关系)、亲密关系同事化、隐性性行为(人格层面性压抑的外显,如吵架)、某一方的嫉妒妄想(一定程度的嫉妒可以理解成调情的一部分,如果是基于猜想而非事实,并严重到双方都很痛苦,生无可恋,就是要解决的问题了)、自我功能过度外包(问题1、外包给对方后对方没有跟上。2、对方被过度索取而想逃离。)、扩大化的自我攻击(通过贬低对方来平衡自己的、自卑)。亲密关系使在太过规矩的社交关系中疲惫的自己得以“乱来”而放松一下。亲子关系: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科胡特。我认为好的父母是清爽的人。特点是:边界清楚,自得其乐,处事果断,尊重他人等等。做一个清爽的父母的三种途径:一、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包括情绪、想法、愿望和行为,并去理解这些状态后面的意义(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二是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新的人际关系中是自己人格僵化的部分变得轻松(这和练习中国功夫很相似)。三、找精神分析师。孩子的成长有时让家长害怕,因为成长也意味着分离。这就是父母的矛盾性,担心是诅咒。完美主义的本质是人格弱小,于是缺憾带来屈辱感,然后把这种屈辱感带给孩子,所以做60分的父母吧!1、缺的40分构成了所谓的“母婴间隙”。2、缺的40分为他人的进入开了一个口子。3、缺的40分是科学、艺术等方面创造力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它可以使人类用智力和想象力去制造一个完美的妈妈。人本主义的基本信念是:所有人都有自动朝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如遵纪守规、尽义务、爱人等,有人不这样是因为他的这种倾向被打扰了。对社会的不满没有象征化或意识化,就会投射给孩子,对孩子不信任,这个逻辑是孩子不被管教就会变成罪犯。如果不理解孩子就想想自己在这个年龄时是个什么样子,这些自己都经历过,只是潜意识里不想或不敢知道。所谓代沟是在为情感隔离找理由。充分哀悼后的状态是:你可以全力以赴活在当下,活在现在的关系中。总的来说,一个人哀悼的能力几乎等于自身成长的能力。用跟孩子的关系替代其他关系。人是容易对悲情上瘾的。悲情包含潜在的自我崇拜,并且也要求孩子对自己崇拜、感恩和顺从。随时都要警惕自我感动、感动别人和被别人感动。因为感动的同时是智力剥夺,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和不可告己的目的。把对自己的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建立新的亲密关系中的低价值感,以及隐藏对孩子的敌意。对自我成长的放弃。一个人太容易被别人改变了,还有比这个“毛病”更大的“毛病”吗?如何跟人打交道的最基本的知识,包括三个主要方面:1、确认自我边界,并能够感知到他人的自我边界在哪里。2、共情的能力。没有和父母产生共情的孩子,长大以后要么会强迫性重复地吸引他人攻击自己,要么因为回避人际冲突而变得自我封闭。3、如何解决问题。父母的这种潜意识有可能来自他们把自己的弱小投射给了孩子,自己就只有强大,孩子就只有弱小,这样就能够维持这种照顾和被照顾的关系。我们伤害他人的能力越强,就表示我们越有资格自恋。在对孩子的某些事情过度内疚的妈妈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内疚是她为更加严厉地控制孩子所做的舆论准备,意思就是我既然以前对你做错了,那么我以后就需要进行更多的弥补。
5、曾奇峰 分化曾奇峰之《隐秘的人格》学习笔记一:精神分析是什么?一、研究一个人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怎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这种人格对他成年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就是所谓的“移情”。二、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这个人教会的,就是所谓的“反移情”。三、保护机制。精神分析与其它学派相比的两个特点:1、是决定论的哲学观点。2、把意识分成不同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一切记忆都会寻求表达,哪怕是被深埋、被压抑的。早年是有多早?弗洛伊德认为,6岁之后没有新鲜事。科胡特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应该在前语言期就已经固定了,也就是2岁。克莱因认为是四到六个月。精神分析的四种驱动力—力比多、攻击性、自恋、关系。人活着,就要靠这四个“轮子”驱动。在精神分析师眼中,这个世界上只有三类人:1、有严重的精神病的人。比如有精神分裂症或者是躁郁症。2、有人格障碍的人。这主要是前俄狄浦斯期出了问题。3、有神经症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正常人,正常人就是神经症。神经症性冲突主要是俄狄浦斯冲突,包括以下三类冲突:1、生和死。2、男和女。3、对成功的渴望和害怕成功。攻击性投射防御:(1)不安全感:对环境和他人的敌意的投射。安全感,跟攻击性有关。(2)自卑:把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自己。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而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对快乐的寻求”。象征化,意味着我们不是直接用原始的手段来满足它们,而是用艺术形式进行升华。制造改变,是真正的心理治疗努力的方向。(让螺丝松动起来)我们不会认为患者后来的事情跟单个的事件有关,而是由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是其父母的人格。许多被确诊为神经衰弱的人,其中有80%左右发展为抑郁症,另外20%左右发展为焦虑症或者强迫症。抑郁症跟攻击性的逆转是有关系的。对于抑郁症病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其攻击性向外。鲁迅当年也说过,做一件事情有人反对是让人振奋的,有人赞扬也会推动你继续做,就怕没有反应。曾氏名言之一:攻击是用来掩盖亲密的。抑郁:抑郁症病人一是关系出了问题或失去正常的社会链接,二是一般自我边界不清晰。边界不清晰就如没有城墙的城堡,容易受到攻击和伤害,这也是恋爱中的人容易受伤的原因。抑郁症的第一个特点是向外的攻击转向自身,这是从防御的角度来讲。第二个特点是抑郁源于过于强大的超我。恋物癖是力比多和攻击性没办法正常向妈妈投注,而转向妈妈的替代品。精神分析通过对移情的分析,消除过去对来访者的限定,让他背叛自己的过去和童年,让他更充分地活在当下。精神分析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人类心智的最好模型。——坎德尔我们理解宇宙,首先在大脑中得有一个宇宙的模型。心理治疗应遵守的原则:此时此地。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如一个人的自然恢复进程有力量。咨询师的任务是把来访者内在的迫害者变成内在的帮助者。咨询师需要重构的是来访者已经内化在人格中与父母的关系。咨询师能够恰当地对待来访者,就可以解决来访者早年被不恰当对待带来的问题。心理治疗就是使来访者在和咨询师的关系中,能够租借咨询师的自我功能。如果一个人成年了,爱一个人还是通过打的方式来表现,那很有可能是人格障碍级别的问题。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只有我们的感觉和认知同时出现的时候,才是一种健康的或者整合的状态。抑郁,是一种糟糕的感觉加上“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的认知。恐惧是正在发生,焦虑是即将发生。情感,是一种感觉加一种认知的综合体,两者捆绑在一起,才是情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曾奇峰简介年龄(曾奇峰文章)